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917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2013年高三调研考(化学)试卷(13校联考)2013.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i-28Cl-35.5Na-23Mg-24Al-27

Ca-40Fe-56Cu-64Ba-137

3.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否则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科学家及一些实业家的贡献对科学的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下列对有关科学家及其发明创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拉瓦锡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建立了燃烧的新理论

B.舍勒发现了氯气,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结构式

C.侯德榜发明了“候氏制碱”法,吴蕴初开创了中国的氯碱工业

D.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和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碳管可以作为储存氢气的优良容器,其单层部分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碳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B.纳米碳管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C.纳米碳管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D.0.12g纳米碳管中含有6.02×l022个碳原子

3.有X,Y两组原子,对它们结构的下列描述中,能说明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电子排布式分别为:

1s2和1s22s2

B.X原子M层上只有两个电子,Y原子N层上也只有两个电子

C.X原子的2p亚层上有二对成对电子,Y原子的3p亚层上也有二对成对电子

D.X原子的2p亚层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Y原子的3p亚层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4.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其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医学尿糖的检验

B.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红色溶液褪色,说明其具有还原性

C.酒精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医用酒精的浓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于干燥硫化氢、碘化氢和二氧化硫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

5.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生成的醇最多有

A.5种B.6种C.7种D.8种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100mL0.1mol/L的下列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多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CaCl2②CH3COONa③NaCl④Na2CO3

A.①>④>③>②B.①>④>③=②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7.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Ⅰ烧杯中铁片表面有气泡,Ⅱ烧杯中铜片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

Al>Fe>Cu

B

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物是NO

C

试管b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烧瓶内液面且保持不变

装置气密性良好

8.已知氧化性:

Br2>Fe3+>I2,向含有amolFeI2的溶液中加入含bmolBr2的溴水,下列判断或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当a=2,b=1时,离子方程式为:

2Fe2++Br2→2Fe3++2Br-

B.如果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Fe2+)=c(Fe3+),则4/5<a/b<1

C.当a=1,b=2时,离子方程式为:

2Fe2++4I-+3Br2→2Fe3++2I2+6Br-

D.当a=2,2<b<3时,溶液中铁元素以两种离子形式存在,且一定是c(Fe3+)>c(Fe2+)

9.塑化剂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增塑剂DCHP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邻苯二甲酸酐的二氯代物有3种B.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C.DCHP能发生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D.1molDCHP最多可与含2molNaOH的溶液反应

10.反应A+B→C+Q(Q>0)分两步进行,①A+B→X+Q(Q<0)②X→C+Q(Q>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11.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某气体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气体一定是NH3

B

某气体能使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成无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C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一定含有CO32-

D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至少含有SO42-、SO32-中的一种

12.某化学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密闭容器中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

,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

的转化率大小为:

b>a>c

C.若

,达到平衡时b、d点的反应速率为

D.在

不变时达到平衡,

的物质的量大小为:

c>b>a

13.W、X、Y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

W、X是金属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其低价氧化物具有漂白作用;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低价氧化物与O3漂白的原理相同

B.Y的氢化物和W2Y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C.上述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X离子半径最小

D.工业上常用电解相应的盐溶液制备W、X的单质

14.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铝的超原子结构Al13和Al14,当这类超原子具有40个价电子(对于主族元素的原子,外围电子又称为价电子)时最稳定,在质谱仪上可检测到稳定到Al13-和Al14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l13和Al14互为同位素

B.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间是通过共价键结合的

C.Al13和Al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D.Al14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l14+2HCl→Al14Cl2+

H2↑

15.有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8.2g,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32—、HCO3—均转化为沉淀,将容器中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物质共30g。

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原混合物中含Na2CO30.1mol

B.原混合物中n(Na2CO3)+n(NaHCO3)=n(CaO)

C.30g固体中一定存在n(CaCO3)<n(NaOH)D.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

16.某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断开S2,闭合S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S1,闭合S2,发现电流表A的指针偏转,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开S2闭合S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2Cl-H2↑+Cl2↑

B.断开S2闭合S1时,阳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S1闭合S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l2+2e→2Cl-

D.断开S1闭合S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17.PbO2是褐色固体,受热分解为Pb的+4和+2+4价的混合氧化物,+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现将1molPbO2加热分解得到O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Cl2,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

A.1∶1混合的Pb3O4、PbOB.1∶2混合的PbO2、Pb3O4

C.1∶4∶1混合的PbO2、Pb3O4、PbOD.4∶1∶1混合的PbO2、Pb3O4、PbO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题不给分)

18.向两份amLbmol/L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xmL的水和ymLbmol/LBa(OH)2溶液,此时两溶液的pH恰好相等,则x、y的关系符合(式中a、b均大于零,设两溶液混合时的体积有加和性)

A.y=2ax+bB.y=ax/(2x+3a)C.a/2y-3a/2x=1D.x=2ay/(a+y)

19.在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i(s)+4CO(g)

Ni(CO)4(g),已知该反应在25℃和80℃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5×104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恒温恒压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的Ar,上述平衡将正向移动

C.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mol/L,则此时v正

D.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Ni(CO)4(g),达新平衡时,CO的百分含量将增大

20.25℃时。

有c(CH3COOH)+c(CH3COO-)=0.1mol/L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pH=5.5的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B.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

c(Na+)+c(H+)=c(CH3COO-)+c(OH-)

C.pH=3.5的溶液中:

c(Na+)+c(H+)-c(OH-)+c(CH3COOH)=0.1mol/L

D.向W点所表示的1L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的体积变化可忽略):

c(H+)=c(OH-)+c(CH3COOH)

2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16.9g过氧化钡(BaO2)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3NA 

B.在1L0.1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Cl2分别与足量Fe或Cu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2NA

D.常温常压下,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共6NA对

22.将51.2g铜恰好完全溶于一定量的硝酸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溶液,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O2、N2O4)的混合物共17.92L(标准状况),在这些气体中通入VL(标准状况)的氧气后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结果剩余2.24L(标准状况)气体。

则通入氧气的体积V为

A.7.28LB.8.96LC.11.20LD.16.8L

四、(本题共12分)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常见的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核外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四种伸展方向,常温下以双原子分子存在,性质稳定;Y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合金材料成分之一,原子核外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Z原子的半径比X大,其基态原子最外层的p电子是该层s电子的两倍,W是最常见的黑色金属之一。

23.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W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_,X的氧化物XO2与H2O比较,熔点较高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24.加热条件下,Z的单质与足量的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生成Z的最髙价含氧酸,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比较Y、W性质的活泼性(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013年初,全国各地多个城市都遭遇“十面霾伏”,造成“阴霾天”的主要根源之一是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排放出来的固体小颗粒PM2.5。

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

2NO(g)+2CO(g)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