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8698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ocx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docx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09年05月14日  来源:

科技部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的任务,以及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发展思路,以重大社会公益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根据我国心理疾患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已有的基础,调动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力量,开展心理疾患防治研究。

   本项目将整合国内医学、心理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研究力量,围绕我国常见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和心理干预进行系列研究与示范。

其中编制或修订不少于5项常见心理疾患(如情绪、压力、家庭以及青少年和老年阶段的心理问题等)相关评估、筛查、预警工具和中国人常模标准;开展不少于6项针对常见心理疾患的预警与有效心理干预方法/方案的研究;建立2个心理疾患防治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方法、组织和运作范式平台;研制3项新方法与新技术。

发表科研论文20-40篇,包括影响因子5以上的SCI科研论文。

申请专利2-4项。

   项目实施年限:

2010年1月-2012年12月。

   指南全文见附件: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附件1:

申报有关要求

   附件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试行)

   附件3:

课题申报信息汇总表

   附件4:

课题参加单位和参加人信息汇总表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三日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

课题申请指南

一、总体目标及实施年限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的任务,以及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发展思路,以重大社会公益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根据我国心理疾患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已有的基础,调动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力量,开展心理疾患防治研究。

本项目将整合国内医学、心理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研究力量,围绕我国常见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和心理干预进行系列研究与示范。

其中编制或修订不少于5项常见心理疾患(如情绪、压力、家庭以及青少年和老年阶段的心理问题等)相关评估、筛查、预警工具和中国人常模标准;开展不少于6项针对常见心理疾患的预警与有效心理干预方法/方案的研究;建立2个心理疾患防治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方法、组织和运作范式平台;研制3项新方法与新技术。

发表科研论文20-40篇,包括影响因子5以上的SCI科研论文。

申请专利2-4项。

项目实施年限:

2010年1月-2012年12月。

二、申请课题主要内容

课题一.我国人群情绪问题(焦虑、抑郁与自杀倾向)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1.在代表性取样基础上,研究和报告3个重点人群情绪问题(焦虑、抑郁与自杀倾向)的发生率和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2.研制3个重点人群情绪问题(焦虑、抑郁与自杀倾向)的心理测评和筛查预警系统,形成可推广应用的工具;

3.在有代表性区域,建立一般情绪问题的程序化预防与干预手段,降低情绪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情绪问题控制水平,形成可示范的平台;

4.建立对心理危机与自杀倾向者进行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示范模式。

研究目标

建立情绪问题与心理危机的综合评估工具、常模标准;筛选有效改善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心理干预技术/方案;掌握我国情绪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

制定评价情绪问题和心理危机的综合评估工具及常模标准。

开展对抑郁焦虑问题的预警和综合干预,提出早期干预策略、措施和方法。

建立心理危机与自杀倾向的系统干预策略和方法。

申请条件

1.具备在情绪问题研究或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研究方面的大样本调查研究的经验,曾经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具有一定影响的研究论文;

2.在标准化心理测量与评价工具的编制等方面有深厚积累和扎实基础,有良好的调查渠道;

3.在情绪问题干预研究方面有充分的前期工作基础;

4.在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方面,有心理危机的研究和干预经验。

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课题二.我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青少年认知功能、情绪行为反应、自我评价、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各项心理功能的变化规律;研制符合青少年特点及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评估系统;

2.针对青少年主要精神疾患及危险行为,开展重点在前临床期的早期识别研究,以建立多指标预警系统;

3.研究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干预系统并推广。

研究目标

建立评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指标综合测评系统、制定常模,用于心理问题的初步筛查;建立可以用于在临床诊断前早期预警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多指标识别系统;发展综合的干预技术,形成儿童危险行为的心理-行为-社会综合干预体系并示范。

申请条件

1.具备在青少年危险行为问题研究领域的大样本调查研究的经验,具备开展心理社会干预和组织全国调研网络的经验;

2.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心理测量与评价工具的编制等方面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扎实的基础;

3.在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前期准备工作方面有充分的基础。

拟安排经费250万元。

课题三.我国老年心理问题(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抑郁)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老年认知功能、情绪反应、自我评价、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各项心理功能的变化规律;研制符合老年特点及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评估系统,并建立常模;

2.针对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轻度认知损伤和抑郁)开展早期识别和筛查工具研究,以建立多指标预警系统;

3.发展认知干预技术,建立符合年龄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三级预防及干预体系,形成可示范模式。

研究目标

建立评估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指标综合测评系统、制定常模,用于心理问题的初步筛查;建立可以用于在临床诊断前早期预警老年人心理疾患的多指标识别系统;发展以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观念改变等为基础的干预技术,用于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建立分别面向正常人群、高危人群和症状人群的三级预防模式,形成心理-行为-社会综合干预体系。

申请条件

1.长期从事老年心理学研究,在国内有领先的研究水平以及较权威的专家队伍和合理的研究团队;

2.拥有关于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认知、情绪问题的研究基础,具备研发老年期心理问题多指标识别系统的基础和技术;

3.具备开展认知干预和组织全国协作网络的能力与经验。

拟安排经费250万元。

课题四.我国若干重点职业人群心理压力和职业枯竭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和报告我国若干重点职业人群(医护人员、公务员、军警、教师)心理压力反应及压力的综合影响因素(生活事件、认知评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某些生物指标等,其中特别是压力的应对因素),构建与完善心理压力系统理论体系;

2.在探明心理压力反应及压力综合影响因素基础上研制可推广应用的若干重点职业人群心理压力系统评估工具,建立常模;

3.在上述两项基础上,筛查职业枯竭样本;制订枯竭的评估、预警系统,供推广研究和应用;

4.研究压力综合影响因素(特别是应对因素)与职业压力(反应)和职业枯竭的关系;

5.在代表区域设点,研究部分职业人群压力(反应)和职业枯竭的综合程序化、立体式干预策略与操作系统(个体和群体),供示范推广。

研究目标

掌握我国若干重点职业人群心理压力和职业枯竭现状与影响因素,制定综合评估与筛查工具,开展心理压力和职业枯竭的个体和群体综合预警和干预研究。

申请条件

1.在压力(应激)的多因素(事件、认知、应对、社会支持、人格等)关系、压力的系统理论构建、压力多因素与健康等研究方面,有长期的丰富积累;

2.在压力(应激)多因素测量与综合评价工具编制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有组织大样本调查研究的经验;

3.有相应的压力与枯竭相关临床指标检测基地;有临床干预平台建设方面的软硬件基础条件。

拟安排经费500万元。

课题五.我国家庭、婚姻、亲子关系问题的综合筛查评估与干预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1.开展有代表性的大样本研究,掌握当前我国人群婚恋关系、亲子关系现状,重要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与心理疾患的关系;

2.研究构建“和谐家庭”的中国特色的家庭理论体系;

3.研制“和谐家庭”的科学测评方法、家庭问题如家庭暴力的预警,形成可推广应用的工具;

4.建立早期家庭干预机制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婚姻教育”、“亲子关系的教育”体系,形成可示范模式;

5.引入压力系统模型对婚姻问题进行有效干预;研究建立家庭暴力的早期心理干预机制;

6.研究建立纵向跟踪研究体系,考核婚前亲密关系教育、婚姻课堂、以及早期亲子关系教育等前瞻性的预防措施,对婚姻满意度、家庭关系和谐程度等带来的长期效应。

研究目标

掌握当前我国人群婚恋关系、亲子关系现状,重要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与心理疾患的关系。

建立家庭和谐、亲子关系的综合评估筛查预警干预系统;建立早期家庭干预机制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婚姻教育”、“亲子关系的教育”体系,筛选1-3项有效促进家庭和谐的心理干预技术/方案。

申请条件

1.在婚姻、亲子和家庭关系方面,应有广泛、深入的研究积累;

2.有本研究中所需要的家庭问题心理行为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基础;

3.有婚姻与性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方面的各种临床心理干预手段的研究工作基础。

拟安排经费:

500万元

课题六.心身疾病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研究内容

选择发病率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明显作用的严重影响生命健康的3种心身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1.研究提出心身疾病患者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和预警系统;

2.研究科学评价心身疾病心理干预方法/手段/方案的效果;

3.研究常见心身疾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标准的建立;

4.研究常见心身疾病心理干预优化方案的筛选和应用推广。

研究目标

评价3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和预警系统。

科学评价3种心身疾病常见心理问题的心理干预技术/方案,筛选出2-4种有效心理干预方法或方案并推广应用。

探索我国心身疾病病人的某些具有共性的心理行为问题。

申请条件

1.有结构合理、多学科合作的研究队伍;

2.具备临床研究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联合多家有良好基础的单位参与课题研究;

3.课题申请人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具有组织和协调多个单位协作研究的能力,在本研究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拟安排经费:

600万元

课题七.应用于心理疾患防治的(至少三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规范与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1.在全面调研基础上,掌握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人员现状(人员结构、工作模式、服务对象和效果);

2.将国内原创的心理干预方法(选择三种),进行总结、规范、疗效的基础研究,整理并予以模式化,编写培训教材,以可考核的组合方式,向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人员推广;

3.规范若干种常用心理治疗技术流程和实施过程,研究建立和完善技术流程,为心理疾患的心理干预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和指导。

研究目标

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规范和推广平台,所建立的技术平台能为本项目其他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所建立的各种常用心理治疗技术(包括国内原创心理治疗技术)的流程、实施方案和工作手册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开发出的综合数据库能为我国科研和临床提供检索服务。

申请条件

1.具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方面的基础,有心身疾病领域应用研究方面的基础;

2.对国内若干原创(或引进消化)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模式有深切的了解和体会;

3.有心理干预临床工作平台方面的软硬件基础。

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课题八.应用于心理疾患防治的社区心理健康宣教、干预示范

研究内容

1.在有代表性的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掌握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

评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并分析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2.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运行体系,在社区内最大程度的整合医疗、教育和社会心理咨询资源;

3.研究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评估机制,能够合理评量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4.在探索心理干预对社区常见心身疾病影响效果的基础上,建立常见心理疾患社区三级预防的有效干预模式;

5.在有代表性的区域,建立3个心理疾患社区三级预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有效干预模式,提高社区人群对心理疾患的知晓率、接受治疗率和控制率,形成可示范的模式。

研究目标

建立应用于心理疾患防治的社区心理健康宣教、干预示范模式;建立一支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掌握我国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可测评、可考查、可操作和可示范性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范式。

申请条件

1.具备社区心理健康宣教、心理社会干预工作方面的积累;有心理疾患方面的社区基础或应用研究方面的基础;

2.有相应的大样本调查研究,社区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测量与评价工具的编制等方面的研究基础;

3.具备开展社区心理卫生三级预防系统的建设研究工作基础。

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课题九.中国传统医学对心理疾患的防治研究

研究内容

1.建立与中医理论如情志(如七情五志)、气质(如阴阳二十五人)、人格(如阴阳五态人格)、证候(如风火痰热虚等)等相关的心理疾患评估、诊断、分类、辨证方法,供推广应用;

2.研究针灸、推拿、足浴、导引、中药等传统疗法防治心理疾患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应用规范;

3.研究制定中医药防治常见心理疾患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及其社区应用模式;

4.研究编制基于循证医学研究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常见心理疾患临床实践指南;

5.研究建立基于中医药理论、方法、手段的常见心理疾患防治技术体系,形成可示范模式。

研究目标

建立基于中医药理论、方法、手段的常见心理疾患(如睡眠障碍、轻度认知损害、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的防治技术和干预方法;建立基于气质、人格、证候等中医理论的常见心理疾患诊断量表和防治方案;建立中医药理论、方法、手段的心理疾患防治技术体系和示范模式。

申请条件

1.具有心理疾患防治经验和研究基础,具备心理疾患的传统医学研究软、硬件条件;

2.有相应的心理测量与评价工具等方面的工作基础;

3.具备在心理疾患传统医学防治工作方面的其它前期准备工作基础。

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课题十.心理疾患防治队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内容

1.开展心理疾患防治队伍人群分析及优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2.开展心理疾患防治队伍能力模式、治疗模式特征库及案例库的研究;

3.开展心理疾患防治队伍培训和继续教育示范;

4.开展自适应能力测评研究。

研究目标

建立我国心理疾患防治队伍培训与继续教育体系及示范模式,形成完善的心理疾患防治特征库、案例库,并解决建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我国快速、高质量培养心理疾患防治人才。

申请条件

1.具有心理疾患防治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丰富的资源和多年工作基础;

2.具有运用现代IT技术开展心理疾患防治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的经验和人才队伍。

3.具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资质认定或授权。

拟安排经费:

300万元。

 

附件1

申报有关要求

一、申报材料

(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附件2)

(二)课题申报信息汇总表(附件3)

(三)课题参加单位和参加人员信息汇总表(附件4)

二、申报方式和时间、地点

(一)采取公文报送和电子文本相结合的办法。

课题须通过各省(区、市)科技厅(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卫生局;卫生部直属单位申报。

请上述单位汇总本区域内申报的项目(格式见附件7、8)统一报送,不受理个人和其他单位任何形式的单独报送、申请。

电子版以压缩文件的格式发送到电子邮箱dcmstyanli@。

对未发送电子文档及超过受理截止时间未收到纸质材料(以北京到达邮戳为准)的不予受理。

(二)报送时间:

2009年5月13日-2009年6月1日。

(三)地址:

北京市西直门外南路1号1107房间,卫生部科教司规划处,邮编:

100044。

三、申请者和承担单位资格

(一)课题申请者应该是中国大陆境内的自然人:

自然人必须有所属单位。

每个课题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承担单位。

申请者负责组织和提出课题申请,并在课题批准后为该课题的实际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应保证用于所申请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的时间不少于9个月。

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和参加本项目课题申报。

(二)课题申请者的基本条件:

课题申请者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年龄在55岁以下(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年龄在60岁以下(1949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三)限项申请规定:

实行限制申请,各省(区、市)科技厅(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卫生局;卫生部直属单位只能申报3项本项目课题。

课题负责人只能主持申报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以参加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参加1项课题。

同一法人单位对同一课题只能申报1项。

在研的国家科技计划类项目(包括:

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的课题负责人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

(四)课题承担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1年以上的企事业法人单位。

包括:

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单位;成立1年以上且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单位。

四、申报材料的要求

(一)各单位要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课题申请指南的要求认真组织申报工作,严格进行形式审查。

申报材料要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申请书必须附任务研究所涉及主要关键技术的国内外查新报告及各参与单位联合申报课题的证明文件,如有配套资金需附配套资金证明。

对超出申请指南范围和不符合申报条件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二)申报的纸质材料内容必须与电子版一致,材料一律采用A4纸打印,装订盖章(不要过度装订,如附件过多,请单独装订并在封皮处注明),一式15份报送。

公文申报材料请到邮局邮寄,任何单位不得来人报送或汇报情况,请各单位予以协助。

五、申请课题的责任与义务

(一)申请者的责任和义务。

申请者要按照课题申请指南的要求,认真撰写申请书,要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

申请者在申请课题时,不得弄虚作假,违背科学道德;不得将已经通过其他经费支持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课题再次申请。

对于在课题申请中提供虚假资料和信息的,一经查实,将被记入信用档案,并在3年内不受理其提交的任何课题申请。

(二)承担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承担单位须具备开展支撑计划课题研究所必要的条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承担单位负责认真审核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和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承诺在人员和条件上给予保障。

附件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试行)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年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国家科研项目(课题)预算申报书》;

3.课题申报书A4打印,由项目组织单位确定上报份数。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申报形式

□投标□有限择优□指定□其它

课题申报单位

名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类别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其他

代码

单位主管部门

代码

其他主要参加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课题负责人

姓名

性别□男□女

出生年

学历

□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其他

职称

□高级□中级□初级□其他

联系电话

E-mail

课题组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起始时间

年月

终止时间

年月

课题活动类型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开发□其它

所属技术领域

□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

□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预期成果

□专利□技术标准□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工艺

□新装置□新材料□计算机软件□论文论著□研究报告

□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项,国内发明专利项,其他项。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产学研联合

□是□否

经费预算

万元,其中国拨     万元。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500字以内)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它应考核的指标

五、经费预算

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1.课题进度安排

序号

进度安排

任务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

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