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851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docx

《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docx

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实施方案

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

实施方案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016年5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同时,信息时代到来所引发的社会结构转型以及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学校教育目标和教育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大部分骨干教师对培训的诉求不再停留于满足其自身专业发展的整体需要和理论的提升,而是迫切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育研究能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在区域性教学领域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和《广东省“强师工程”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能够在“创强争先建高地”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

结合《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的《深圳市师生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华南师范大学以“智慧学习”为核心以及“互联网+”的理念打造“训、用、研”一体化培训体系,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与培训对象

通过跨年度、分阶段连续递进式培训,帮助培养对象提升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从事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螺旋上升式发展,培养一批省级骨干教师和骨干培训者。

通过本项目实施,一是打造一支学科教育信息化专家队伍(骨干教师团队),二是总结凝练代表性教学新模式(示范校、总结报告、论文等),三是推出一批优课。

(一)具体目标

1.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培训,促使培养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健康的教师心理,提高在学科教学中践行师德的能力,提升自身的职业幸福感。

2.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通过培训,促进培养对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理解和熟悉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动态,更新知识结构。

3.增强学科教学能力

通过培训,促使培养对象形成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创新的广阔视野,把握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创新的方法,深入理解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促进新课程教学理念有效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提高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

通过培训,促进培养对象增强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掌握学科教学研究方法,引导教师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发掘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开展学科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

5.凝练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通过培训,引导培养对象将理论、知识、技术融入自身教学实践,提升培养对象从事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引导骨干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炼独特的教学风格,展示教学研究成果,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二)培训对象

培养对象由深圳市各区(新区)、市局直属各学校推荐,年龄40周岁以下(工作有突出表现的,条件可适当放宽),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或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全市各级教育信息化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或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方面应用成效显著的一线骨干教师,且不与深圳市教育信息化领军人才“310工程”培养对象重叠。

我中心在基层推荐的基础上差额遴选100名培养对象。

三、培训体系设计

(一)研修理念

确立“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培养理念,以更新教育观念、增长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和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学科组工作坊的研修形式,强调学习、应用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着重提升教师的教学与教研能力、创新教学形成信息化教学的特色。

培养体系

(二)研修内容与方式

2016-2017年信息化学科专家(骨干教师)培养主要采取专家引领、工作坊经验分享、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

在“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中,教师工作坊坊主为信息化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通过这种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工作坊与专家人才(骨干教师)的共同成长。

 

1.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课程分阶段设计,分为三个系列: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

课程安排如下:

日程

课程模块

培训内容

地点

2016年研修活动

第一次:

集中培训6月2日-3日

6月2日

上午

报到

华南师大

中午

班委开会

商讨班委分工及有关组织工作

下午

开班仪式

(与“领军人才班”一同开班)

华南师范大学领导致辞

深圳市教育局领导讲话

学员代表发言

合影

理念更新

智慧教育催生教与学的变革

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教授

6月3日

上午

新应用

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融合:

理念、案例分享与交流

广东省教育厅林君芬博士

分组研讨改进教学设计

下午

工作坊

工作坊的建立:

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黄道鸣博士

专题讲座

荷兰专家Plomp教授专题讲座:

21世纪技能与教育

教育设计研究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返程

第二次:

6月底工作坊活动

由华师大专家与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一起:

学科教研组听课评课

工作坊+自主探究+网络研修

网络研修

阅读推荐书目: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

基础教育版》(2012、2013、2014、2015)《世界是开放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提交:

学习心得与反思

案例分享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改进

提交:

教学设计改进方案

荷兰专家Akker教授专题讲座:

(6月26日左右)

国际课程的未来与发展趋势

课程开发策略及教师与学校互动。

第三次:

10月底考察及培训

10月

专业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

教学创新

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

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

观摩优质课

听课、交流

研讨

地点待定:

成都、杭州等

观摩优质课

听课、交流

研讨

教师论坛

如何观课、评课

教师论坛

卓越教师成长

第四次:

网络中期汇报12月底

1学习汇报

2提交研究资料

2017年研修活动

第一次:

4月初集中培训

4月5日

前沿进展

“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与进展

华南师范大学左璜博士

智慧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柯清超教授

4月6日

变革教学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

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

互联网+时代创新学习方式的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王冬青博士

第二次:

5月底工作坊活动

专家与坊主(领军人才培养)进校指导,开展教研活动

网络研修

阅读推荐书目:

《慕课: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与大数据同行:

学习和教育的未来》

提交:

学习心得

提交教学研究成果(教案、课件、课例、论文)

案例研讨

教学模式创新

第三次:

7月初考察及培训

7月3日

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华南师范大学张倩苇教授

研究规划与方案制定

工作坊

学习分析与教学评价

华南师范大学张秀梅教授

观摩交流

名师课堂

地点待定:

观摩交流

名师课堂

教师论坛

个人教学风格、教学魅力形成

第四次:

10月底结题汇报,创新性教学成果汇展

10月24日-25日

优质教学大擂台

教学论文展示

备注

1.鉴于专家工作特点,授课顺序或题目会稍有变化,以实际授课为准;

2.未明确培养安排时间或地点的环节,将在上一次活动时通过问卷调查后研究确定。

四、项目推进步骤

培训为期2年,实行任务驱动和目标管理,以更新教育观念、增长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和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专家引领与教师工作坊负责人指导相结合,脱产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

具体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集中理论学习、工作坊-网络研修-岗位实践和总结答辩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集中理论学习

学员分批集中在培训院校进行理论学习、理念更新和专业技能训练。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师德、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教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

培训形式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参与式研讨和小组合作等方式。

(二)第二阶段:

工作坊-网络研修-岗位实践

学员按学段和学科分别进入跟岗学习,采用师带徒模式由主持人进行传、帮、带。

学员与工作坊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中心任务是跟师学艺,同时也协助工作室完成一定的教学和研究任务。

学员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完成一定量的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和案例开发等教学任务,以及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撰写等科研任务。

期间,学员确定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案,主持人导师进行跟踪指导。

指导工作主要围绕教师工作坊的工作情况展开,指导形式包括现场指导、网络指导等。

本阶段学员回任职学校进行岗位实践,自觉进行教学改革,总结教学实践,提炼个人教学风格,结合个人教学风格继续完成教育教学研究。

期间,工作坊专家到学员所在单位进行回访,指导学员开展行动研究。

(三)第三阶段:

总结答辩

本阶段为期2天。

学员和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集中到培训院校进行成果展示,具体活动有:

论文答辩会、专题学术研讨会、学科擂台大比武等。

五、培训特色

专家团队有知名专家教授、管理部门和一线名校组成的强大师资阵容;

以专家指导、专题研究和成果呈现。

(一)专家引领与协作研修相结合。

通过组织阶段性专家讲堂形式,建立研修工作坊,通过坊内和坊间的协作研修,在不同研修主体间建立连接,促进多点沟通,实现协作发展为学员的研修活动提供引领、指导与支持;。

(二)将教育信息化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与专家人才培养项目打通。

既锻炼了领军人才的指导、示范以及带团队的能力又培养带动了一批年轻的学科骨干力量。

(三)问题解决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从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强化学员对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在行动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展教学实践,推进智慧学习及创新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培养组织与管理

(一)成立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主管领导和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管领导共同组成领导小组。

由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培养对象组织工作,由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负责组建精良的专家团队与助学团队。

(二)建立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机制

班主任由华南师范大学派出经验丰富的培训管理者,负责研修活动的全面管理,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工作。

本项目班主任为:

刘博副教授。

在培养对象管理方面,成立班委会,负责处理班内事务,如:

开展小组学习、考勤记录、安全管理等。

(三)研修要求

按照《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对象管理评价办法(试行)》对培养对象进行管理,培训期间将采取考勤制度。

培养对象的考勤、学习与研究业绩等情况,将每年汇总抄送培养对象所在单位,以及市、区教育人事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并作为推荐参加下一轮教育信息化专家提升培养的重要依据。

同时特别强调以下几点要求:

1.集中培训期间,原则上不得请假,特殊情况必须事前向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书面请假。

2.为了保障我们的研修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上课须提前10分钟到教室,到点未到教室的学员不得入场。

3.不迟到、不早退。

上课时手机关机或设为振动,不在教室内接听手机。

认真听讲,如有疑问,请在课间休息时向授课教师请教。

4.损坏教室内的物品请照价赔偿。

爱护卫生,不得在教室内吸烟。

5.研修期间请学员们注意出行安全和财物安全,确保学习生活愉快。

(四)研修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

成绩核算标准

权重

研究报告

设定课程提交一篇研究报告,满分为70分,个人发展规划一篇。

满分为30分,总分100,最后取总分为本项成绩。

25%

研修日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