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502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docx

《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docx

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

2019高考人教语文一轮预热自练题(7)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19·安徽省合肥市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一个能力强大的火箭家族,不仅能满足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更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在世界上也是可以引以为傲的。

B.本地的海南鸡饭摊主手持锋利的菜刀,在圆木砧板上将香滑滴油的白鸡干净利落地斩开,排列在白饭上,真是垂涎欲滴。

C.从网帖描述来看,该员工此前的岗位职责主要是接收客户投诉和解决客户问题,这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适应和自我调整能力。

D.作为中国的建筑师竟然读不懂自己祖先所写的建筑专书,这让梁思成无法忍受,立志回国终身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语序不当。

“能满足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与“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应调换顺序。

B项,“垂涎欲滴”的主语应该是“人”,应在“垂涎欲滴”之前加上“让人”。

D项,偷换主语。

“立志”前应加上“他”。

2、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两处必须删去,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

食品,外出就餐

频率

高了,

给肠道传染病

发生埋下了隐患。

某市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

79%

痢疾患者有

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

不洁物多为不干净

熟食等;从饮食地点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餐,13%

有野炊经历。

必须删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连贯的能力。

⑤“将”与后面“埋下了隐患”矛盾,应删去;⑪“为”后有动词“有”,“为”多余,应删去。

答案:

⑤⑪

3、以“绝句”为开头,将下面的句子重组,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能却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重组句子。

依据题干要求,不能改变原意,以“绝句”为开头,首先把“绝句”作为主语,提炼出“绝句”的特点,让“诗歌体裁”作宾语,然后把王维的成就另起一句表述即可。

答案:

(示例)绝句是一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能却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王维却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4、请从以下七个词语中任选四个,写一段话。

要求:

语意完整,合乎情理,100字左右。

夜幕 感觉 寂静 短暂 生命 唤醒 持续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重把握词语的共同特征,然后根据具体的特征选择描述的画面、表达的情感或观点等。

比如选择“感觉”“生命”“唤醒”“持续”四个词语,可以用造句的方法,将其合理组成一句话或两句话,然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扩展内容即可。

这里可以是听到某种呼唤后生命觉醒,这种持续的感觉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的某种真谛等。

答案:

(示例)狗吠,一种生命的呐喊,唤醒了人对生命的感觉。

乡村的夜幕降临时,远远地传来狗叫声,先是一只狗,叫过几声后有短暂的停歇,然后又叫上几声,有时会有另外的狗加入,于是这声音就持续一段时间,但最后总是突然停止,把大地还给寂静。

5、(2019·河南郑州阶段考试)下面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企业标志图主体部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答:

                                    

解析:

该标志可以理解为一只凤凰、英文“VIP”的变形,可从这两方面挖掘其寓意,凤凰寓意吉祥、祥和、幸福等,英文“VIP”意为尊贵客人,代表为乘客全心全意服务。

整个标志寓意服务社会。

答案:

(示例)构图要素: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企业标志是一只艺术化的凤凰,同时又是英文“VIP”(尊贵客人)的艺术变形。

寓意:

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寓意,寄寓着国航人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怀和对安全事业的永恒追求。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老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②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③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不得生搬硬造,可有的学生纯粹是为文造情,凭空写作,说空话,写假事,表假情,所写文章令人不忍卒读。

④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⑤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去世半月。

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⑥一些美国高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更是为了让学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A.①②③B.①③⑥

C.④⑤⑥D.②④⑤

解析:

选B。

①“真知灼见”本指正确透彻的认识,再用“十分到位”来修饰,语意重复。

②“一文不名”没有一文钱,形容一个人创业时没有经济基础,正确。

③“不忍卒读”指文章悲恻动人,让人无法读到最终。

使用语境不当。

④“移樽就教”指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正确。

⑤“百身何赎”指自身死一百次也无法抵罪,或者换不回来。

比喻对死者极其愧疚的感情。

正确。

⑥触类旁通:

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

一般直接作谓语,不接宾语或补语。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及其率领的军队浩浩荡荡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固一世之雄也”的慨叹。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答案:

(1)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二、古代诗歌

(一)古典诗歌鉴赏

(2019·河南省洛阳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玉楼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②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②尊:

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

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渡。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词人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繁花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E.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解析:

选BC。

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你放眼欣赏。

C项,“借以表达词人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错误,化用典故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人联想“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

请具体分析。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需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另外,具体型命题已经给了考生答题的角度,因而不能乱答:

问修辞,就不能答抒情手法;问抒情手法,就不能答修辞手法,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本题应该答写景技巧和抒情技巧。

答案:

①三、四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

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景,正是词人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

6.(2019·四川省成都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满庭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 ①陈慥:

字季常,眉州人。

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

②司州:

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

③摐摐:

拟声词。

④釭:

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词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了,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

解析:

选AD。

A项“傲视天下”分析不当;D项“居士先生老矣”并不是劝酒之辞,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小序和《方山子传》对陈季常的了解,可知王长官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的隐士。

细读本词,可知写的是作者与王长官相聚离别的始末。

抓取关键词句不难判断情感。

答案:

①对友人的赞颂之情。

“苍桧”之比,松竹云溪,赞颂友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

②相聚的欢愉之情。

相见恨晚的友人相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

③惜别之情。

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

(二)文言文阅读

(2019·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高智耀,字显达,世仕夏国。

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

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

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

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

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

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

“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

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

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

”帝问:

“儒家何如巫医?

”对曰:

“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

”帝曰:

“善。

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

”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

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

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

“以儒为驱,古无有也。

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

”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

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

“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

”帝悦,更宠赉之。

智耀又言:

“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

”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

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

“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

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

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B.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C.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D.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解析:

选C。

“召见又力言”,“召见”和“力言”有两个不同的主语,分别是世祖和高智耀,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选项A和D;“潜邸已闻其贤”是误把“潜邸”当成人名,不合上下文的语境,故排除选项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

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B.徭役,指古代统治者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礼记》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

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

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庙号是皇帝于祖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汉武帝是庙号而非谥号。

解析:

选D。

武是谥号,汉武帝庙号是汉世宗。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智耀家族世代为西夏服务,为西夏望族,本人也考中了西夏的进士。

西夏灭亡后,他隐居于贺兰山。

后来,元太宗召见了他,并对他很赏识,打算任用他,他却很干脆地拒绝了。

B.皇子阔端非常赏识高智耀,想要上奏朝廷给予他官职,高智耀却拒绝了。

等到阔端登上皇位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理解并重视儒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宽待儒生,免除了儒生的徭役。

C.元世祖很早就了解高智耀的才华,即位后召见了他,专门铸了一枚印让其有权力来免除儒生徭役;后来高智耀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到各个郡县去巡视,最终使得好几千名儒生脱离了奴仆的身份。

D.西北其他的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世祖就让高智耀出使西北来解答他们的疑问,不想高智耀行至上京时竟然病逝了。

世祖非常伤心,对他追赠官职和封号,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解析:

选B。

“登上皇位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理解并重视儒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的是元宪宗,不是皇子阔端。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诘之,对曰:

“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

译文:

                                    

(2)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

译文:

                                    

解析:

(1)诘:

责问,诘问;譬:

比喻,比如;谓:

说。

(2)所答:

所字结构,所回答的内容;敷对:

奏对,陈奏廷对;旨:

皇帝命令,诏书。

答案:

(1)皇帝责问他,他回答说:

“儒士就像金子,金子的成色有深浅,(因为成色浅)就说它不是金子,(这)是不对的;人的才艺有深浅,(因为才艺浅)就说他们不是儒士,(这)也是不对的。

(2)高智耀拜见,请求出使,皇帝问他所要回答的内容,他一一奏对,皇帝很满意,当天就派遣他出发。

高智耀,字显达,世代在西夏为官。

曾祖高逸为西夏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

高智耀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在贺兰山中。

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众人推荐了高智耀,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

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高智耀到王府拜见皇子,说免除儒生的赋税徭役已经很久了,现在忽然把他们视作厮役,不妥当,请收回成命。

皇子听取了他的意见,并打算上奏朝廷赐予他官职,他没有答应。

宪宗即位后,高智耀入朝拜见皇帝,说:

“儒生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治国之道,自古为君王的,用儒生国家就强盛,不用国家就衰败。

今天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

应免除儒生徭役并培养教育他们。

”皇帝问:

“儒家和巫医相比怎么样?

”高智耀回答:

“儒者用纲常治理天下,哪里是这些巫医所能比的。

”皇帝说:

“好,你说的这些以前没有人告诉过我。

”(皇帝)诏令免除海内儒士徭役。

世祖即位前就听说高智耀贤能,即位后召见他,他又极言儒家学说对治国的重要性,反复论辩,滔滔不绝。

世祖认为他见识奇异,就专铸官印交给他,并下令凡是免除徭役的儒生都必须有他验证的公文。

当时,淮蜀一带被俘的儒生,都被充为奴隶,高智耀奏请说:

“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

陛下您正打算用古道来治理天下,就应当根除这种现象,来劝勉天下的儒生。

”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巡视各郡县甄选儒生,最终他甄选出的儒生有数千人。

有些权贵说他放人太多(失实),皇帝责问他,他回答说:

“儒士就像金子,金子的成色有深浅,(因为成色浅)就说它不是金子,(这)是不对的;人的才艺有深浅,(因为才艺浅)就说他们不是儒士,(这)也是不对的。

”皇帝听了很高兴,赏赐了他。

高智耀又建议说:

“国家各项制度刚刚创立,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应当效仿前代,设置御史台来纠察整肃官员。

”至元五年,设立御史台,就是采用高智耀建议的结果。

高智耀升任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恰好此时西北藩王派遣使者入朝,奏问:

“本朝习俗与汉人不同,现在我们占有了汉人的土地,建都建城,礼仪文化制度为何要遵用汉人的?

”皇帝寻求能回访的使者来解答他们的疑问,高智耀拜见,请求出使,皇帝问他所要回答的内容,他一一奏对,皇帝很满意,当天就派遣他出发。

高智耀行至上京,病逝,世祖为之惊愕悲悼。

后来追赠高智耀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赠谥“文忠”。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周有光先生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早年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做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

在他主导下,中国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

百岁过后,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

错位的人生

10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

1918年,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升入中学,与后来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

1923年,周有光中学毕业,尽管成绩优异,但其时已家道中落,本只能选择免交学费的师范学校,但无意中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得亲友资助,为周有光凑齐了200元学费,遂入学。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

因仰慕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周有光离开原本就读的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

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向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周有光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却研究了大半生“现代”的知识。

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

“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走过那样一个充满动荡与不安的世纪的人生路,得经历多少风风雨雨?

提起那些往事,老人总是感慨连连。

在50岁的时候,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

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曾称,“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布。

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既来之,则安之”。

“这个‘安’不是安静的意思,是要认认真真工作。

改行要真正改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

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1958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1961年出版。

汉语拼音方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不断完善,目前依然有机构和学者在对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

新潮不落伍

周有光的朋友很多,年龄大的有八九十岁,小的只有七八岁,青年人也爱找他聊天,因为他是个“新潮老头”。

物质上的“新潮”表现在喝“星巴克”咖啡,看《特洛伊》大片,时尚不落当代青年;而思想上,周有光也很先进。

凡是新鲜的事物,他都接受的很快,而且跨界发展,“别人说我是‘新潮老头’,因为我主张的观点,在人家看来太新潮。

我比较早地提倡在电脑上写文章,不要爬格子,如今我在电脑上写了十几个年头了”。

1988年4月,周有光83岁时,他有了一台中英文文字处理机。

从此,周有光便用它写文章、写信。

高龄“换笔”之后,他开始关注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和输出问题。

在他看来,汉语拼音输入法,不用编码,就可以输入汉字,值得大力推广。

心宽室自大

有一次,他去医院做检查,要填一个表,他在年龄一栏写上97岁,可是医生说什么也不相信,于是给他改成了79岁。

医生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健康,他告诉医生,最重要的就是放宽度量。

他讲过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

他有很多年的失眠症史,“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下放到农村,那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却将他的失眠症治好了。

所以,他相信那句古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他总是提醒自己放宽肚量。

“文化大革命”中,他屡遭批斗,饱受迫害,几次濒临绝境。

但他内心充满生命的活力。

1956年到北京工作时,他被安排在一间小房子里居住,为此他写了一篇《新陋室铭》: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

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

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的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的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

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

”房子虽小,但他却过得开开心心,因为他一直以“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自勉。

(有删改)

相关连接:

①五十岁前的周有光是金融专家和经济学教授;五十岁到八十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学家,主持拟定的《汉语拼音方案》家喻户晓;八十五岁之后又是出色的作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种活到老学到老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韧精神,百岁之上还有新作源源出版。

他仍在思考,仍在著书立说,仍在清清醒醒地观察着这个风云变幻的多彩世界。

②他的目光盯着书本,也盯着现实;他的目光在中国,也在中国之外。

所以,他有学问,也有思想,他的思想未必有体系,但肯定充满智慧。

③2019年1月14日,周有光先生与世长辞,但他的学人精神永存,万古不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有光的人生充满了“错位”,本来研究经济、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是外行的周有光,最终阴差阳错地成了这一行的大专家。

B.周有光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他的《汉字改革概论》于1961年出版,标志着我国汉语拼音方案工作完成。

C.周有光较早提倡在电脑上写文章,在82岁时有了一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