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8481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库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题库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题库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题库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题库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库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docx

《题库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库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题库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docx

题库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全集及参考答案

《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植物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1分)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1分)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1分)

2、植物造景:

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1分)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1分)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1分)

3、水生植物:

是指泽生、水生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4、湿生植物:

在水分过剩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的植物。

5、旱生植物:

适宜在干旱生境下生长,可耐受较长期或较严重干旱的植物

6、岩生植物:

直接生长于岩石表面,或生长于覆于岩石表面的薄层土壤上的植物。

抗旱性很强。

7、生态位:

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所占据的时空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8、阳性植物:

一般就是指喜欢阳光,不耐荫蔽的植物。

(2分)这种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1分)

9、阴性植物:

又称阴地植物,是在较弱光照下比在强光照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10、中性植物:

对光照要求不严格的植物。

11、行道树:

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2分)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1分)

12、人行道绿化带:

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13、防护绿带:

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来的绿带。

14、分车绿带:

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15、基础绿带:

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16、借景:

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17、对景:

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线端点的景物叫对景。

18、分景:

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1分)将景区(或景点)按一定的方式划分与界定,(1分)构成以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方法。

(1分)

19、障景:

利用遮挡的方法将劣景屏障起来。

20、隔景:

将一个大风景区分隔为大小不同的空间景区,(1分)使各空间有独立的景观,却又互不干扰,(1分)不强调自身的景观效果。

(1分)

21、框景:

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1分)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1分)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1分)

22、夹景:

当远景的水平方向视界很宽时,(1分)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1分)让人从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称为夹景。

(1分)

23、漏景: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

(1分)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

(1分)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

(1分)

24、韵律:

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1分)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1分)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1分)

25、节奏:

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

26、种植密度:

单位空间种植植物的密度与稀疏程度。

27、孤植:

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28、列植:

乔、灌木按一定的直线或缓弯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29、对植:

对植是指用两株或两丛相同或相似的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1分)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出入口,(1分)同时结合庇荫和装饰美化的作用,在构图上形成配景和夹景。

(1分)

30、丛植:

是指一株以上至十余株的树木,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

(1分)丛植可以形成极为自然的植物景观,(1分)它是利用植物进行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

(1分)

31、群植(树群):

群植是由多数乔灌木(一般在20-30株以上)混合成群栽植而成的类型。

32、绿篱:

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1分)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则绿带,(1分)是属于密植行列栽植的类型之一。

(1分)

33、林植:

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以构成林地和森林景观的称为林植,

34、花坛:

在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种植床内,(1分)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花、观叶与观景的园林植物,(1分)从而构成一幅富有鲜艳色彩或华丽纹样的装饰图案以供观赏,就称之为花坛。

(1分)

35、盛花花坛:

又名花丛式花坛,主要由观花草本植物组成,(1分)表现盛花时群体的色彩美或绚丽的图案景观。

(1分)可由同一种花卉的不同品种或不同花色的多种花卉组成(1分)

36、模纹花坛:

主要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兼美的植物组成,(2分)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

(1分)

37、花池:

种养有花草的人工建造物

38、花从:

由一种或者多种花草共同组成的、成丛状分布的植物群丛。

39、花箱:

用木、竹、塑料等制成,专供花灌木或草本花卉栽植使用。

40、花境:

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也有花径之意。

41、季相:

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

(1分)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

(2分)

42、地被植物:

是指那些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的低矮植物。

43、藤本植物:

植物体细长,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别地植物或支持物,缠绕或攀援向上生长地植物。

44、草坪:

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并经人工修剪成平整的人工草地称为草坪

45、比例:

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

46、尺度:

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47、对比:

对比是比较心理的产物。

(1分)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关系。

(2分)

48、观赏点(视点):

游人在景观中的位置称为观赏点。

49、观赏视距:

而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

50、协调:

是指各景物之间形成了矛盾统一体,(1分)也就是在事物的差异中强调统一的一面,(1分)使人们在柔和宁静的氛围中获得审美享受。

(1分)

51、自然式园林:

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1分)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1分)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1分)

52、孤立树:

采用孤立种植形式的乔灌木称为孤立树。

53、规则式园林:

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54、植物群落:

将两种以上植物组成多层次结构的配植方式。

55、交通广场:

指的是具有交通枢纽功能的广场。

56、花台:

一种明显高出地面的小型花坛。

57、道路小游园:

城市道路旁供居民短时间游憩用的小块绿地,又称道路休息绿地。

58、观赏草坪:

在景观绿地中专供欣赏的草坪称为观赏草坪。

59、疏林草坪:

草坪与树木相结合和的草地称疏林草坪。

60、草地:

不经修剪的长草地域称为草地。

61、混合式园林:

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1分)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1分)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1分)

62、静态风景:

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所感受到的景观。

63、闭锁风景:

当游人的视线被四周的树木、建筑或山体等遮挡住时,所看到的风景。

64、开朗风景:

在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1分)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1分)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1分)

65、色相:

指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相貌特征,即颜色的名称。

66、点景:

利用其它形式如对联、石刻等增加诗情画意,(1分)点出景的主体,给人以联想,(1分)还具有宣传和装饰等作用,这种方法称点景。

(1分)

67、红线:

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

68、道路分级:

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

69、道路总宽度:

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红线)之间的宽度。

70、分车带:

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1分)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1分)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

(1分)

71、交通道:

为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

72、安全视距:

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73、视距三角形:

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1分)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1分)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

叫“视距三角形”。

(1分)

74、街道小游园;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

75、花园林荫道:

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76、步行街:

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

77、城市广场:

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1分)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1分)常常是公共建筑集中的地方。

(1分)

78、居住区:

广义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狭义讲是指由城市主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

79、覆盖率:

用地上栽植的全部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1分)以及花卉、草皮等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2分)

80、公共绿地:

指人民公共使用的绿地。

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81、道路绿地:

道路两侧或单侧的道路绿化用地,(1分)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的不同进行布置。

(2分)

82、组团绿地:

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1分)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1分)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就近活动、休息提供场所。

(1分)

83、公园:

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是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1分)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1分)为保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国民教育素质、并自由享受的市政设施。

(1分)

84、体育公园:

是市民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性质的公园。

85、纪念性公园:

是以当地的历史人物﹑革命活动发生地、革命伟人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而设置的公园。

86、屋顶花园:

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87、园林风格:

是指每一个园林绿地所具有的自己的独到之处﹑鲜明的创作特色﹑鲜明的个性。

88、对称:

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

89、均衡:

是对称的一种延伸,是事物的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的不相等,(1分)但双方在量上却大致相当,是一种不等形但等量的特殊的对称形式。

(2分)

90、透景:

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91、立体花坛:

花坛向空间伸展,具有竖向景观,(1分)是一种超出花坛原有含义的布置形式,(1分)它以四面观为主。

包括造型花坛、标牌花坛等形式。

(1分)

92、斜面花坛:

花坛设置在斜坡或阶地上,(1分)也可以布置在建筑的台阶两旁或台阶上,(1分)花坛表面为斜面,是主要的观赏面。

(1分)

93、时钟花坛:

用植物材料作时钟表盘,(1分)中心安置电动时钟,指针高出花坛之上,(1分)可正确指示时间,设在斜坡上观赏效果好。

(1分)

94、景:

供人们游览休息欣赏的既有艺术构思又能入画的自然或人工的优美空间环境。

95、造景:

人为的在景观绿地中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致。

96、主景:

在景观绿地中能起到控制作用的景叫主景。

97、配景:

在园林绿地中起陪衬衬托主景作用的景。

98、近景:

又称前景,是近视范围较小的单独风景,常为突出配景而配置的。

99、中景:

常为主景,是目视所及范围的景致。

100、远景:

又称背景,是辽阔空间伸向远处的景致,是为突出主景服务的较大范围的景色。

二、填空(每空1分)

1、障景可以运用不同的题材来完成,如运用植物题材的树丛叫树障。

2、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

3、近景又称前景,常为突出主景而配置的。

4、在园林设计平面图上,经常用黑点表示种植的位置及树木主干,用一个圆圈表示树冠的形状和大小,这是树木的平面画法。

5、在园林设计平面图上,经常用“黑点”表示种植的位置及树木的主干,用圆圈表示树冠的形状和大小,这是树木的平面画法。

6、树木的平面画法中,针叶树的树冠投影边缘用针刺状波纹表示。

7、树木的平面画法中,阔叶树的树冠投影边缘一般用圆弧状波纹表示。

8、常用的制图工具都有丁字尺、三角板、圆规。

(任选三样列举)

9、观赏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一般约为景物高度的3.3倍。

10、对比的手法可分为形象对比、色彩对比、方向对比、体量对比、空间对比、明暗对比、虚实对比、质感对比。

10、借景的形式可分为七种,请任意列举三种近借、远借、邻借、。

11、框景、夹景、漏景和添景都属于前景处理手法手法。

12、乔灌木的规则式配置分为对植、行列栽植(列植)和中心植。

13、乔灌木的自然式配置包括孤植、自然式对植、丛植、(任选三样列举)

14、绿篱的类型按高度可分为绿墙、高绿篱、中绿篱、矮绿篱。

15、雪松对有害气体比较敏感,在春季长新梢时,如果受到二氧化硫和氟化氢气体的危害,会出现针叶发黄、变枯的现象。

16、景是用来游览观赏的,游览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景的观赏可分

为静态观赏和动态观赏。

17、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基础分别是水分、温度、光照和土壤。

18、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乔灌木的种植设计,它是园林绿化的骨干材料。

19、乔灌木的自然式对植设计中,一般来说,体型小的树与构图中轴线的垂直距离应该较远(填写较近或较远)。

20、乔灌木的自然式对植设计中,一般来说,体型大的树与构图中轴线的垂直距离应该较近(填写较近或较远)。

21、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乔灌木列植的基本形式可分为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

22、乔灌木丛植的树丛类型可分为单纯树丛和混交树丛两类。

23、花坛的体量大小应与花坛设置的广场、出入口及周围建筑的高低成比例,一般不应超过广场面积的1/3,不小于1/5。

24、在园林中运用水生植物,根据其习性不同可分为沼生植物、浮叶水生植物、漂浮植物。

25、街道景观绿化设计中,行道树的株距一般采用5米为宜。

26、乔灌木可以采用规则式的对植,一般常用的对植地点有建筑前、公园及广场入口两侧、道路两旁。

27、乔灌木种植设计时,如采用孤植的种植形式,请任意列举三个适宜孤植的地点大草坪、广场中心、道路交叉口。

28、我国现有道路多采用一板、二板、三板等形式,相应的道路绿带类型可分为一板二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

29、一板二带式的绿带类型是指车行道两旁设置两条绿带。

30、两板三带式的绿带类型是指上下行车道之间和外侧设三条绿带,中间的绿带叫中央分车带。

31、三板四带式的绿带类型是指在快车道和慢车道之间各设一条绿带,慢车道与人行道之间也各设一条绿带。

32、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种植乔木。

33、盛花花坛的植物以观花草本为主。

34、模纹花坛主要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和叶兼美的植物组成。

35、立体交叉的绿化在顺行交叉处,要留出一定视距,不宜种植乔木,可植低于司机视线的灌木、绿篱、草坪、花卉。

36、花坛的类型依花材不同可分为盛花花坛和模纹花坛。

37、花坛的类型依空间位置不同可分为平面花坛、斜面花坛、立体花坛。

38、盛花花坛常用的配色方法有对比色应用和近似色应用。

39、花坛的类型依空间位置不同可分为立体花坛、平面、斜面花坛。

40、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的色彩美。

41、模纹花坛的色彩设计以图案纹样为依据,用植物色彩突出纹样。

42、步行街的绿化布置应多种植乔木作庇荫用。

43、植物配置时要适地适树,则树种选择时最宜选择乡土树种。

44、叶的观赏性主要表现在叶的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四个方面。

45、园林树木的配置原则要考虑充分发挥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46、乔灌木成群配植时称为群植

47、林植是较大面积、多株数成片林状的种植,通常有单纯林,混交林结构。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园林景观中用于造景的植物有一定的体量大小要求,进行孤植的成龄树的树冠冠径一般为(C)

A10—15米B15—18米C8—10米D5—8米

2、园林景观中用于造景的植物有一定的体量大小要求,高大乔木的树冠冠径一般为(B)

A5—8米B5—10米C6—9米D10—12米

3、园林景观中用于造景的植物有一定的体量大小要求,中小乔木的树冠冠径一般为(A)

A5—8米B5—10米C6—9米D3—7米

4、园林景观中用于造景的植物有一定的体量大小要求,常绿乔木的树冠冠径一般为(A)

A5—8米B4—8米C6—9米D3—7米

5、园林景观中用于造景的植物有一定的体量大小要求,花灌木的树冠冠径一般为(B)

A5—10米B4—8米C1—3米D3—7米

6、园林景观中单行绿篱的宽度一般为(D)

A1—2米B1—1.5米C1—3米D0.5—1米

7、园林景观中双行绿篱的宽度一般为(B)

A1—2米B1—1.5米C1—3米D0.5—1米

8、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种植(A)

A乔木B灌木C花卉D绿篱

9、行道树绿带设计中,一般种植乔木的分车带宽度应不小于(D)

A2米B3米C1.5米D4米

10、为了便于行人过街,分车带应进行适当分段,一般以(C)为宜。

A40—50米B50—60米C75—100米D100—200米

11、图案花坛的面积不宜过大,短轴一般不能超过(D)

A16米B12米C6米D9米

12、盛花花坛的植物以(D)为主。

A小灌木B小乔木C观叶植物D观花植物

13、盛花花坛中的花卉应选择矮性品种,适宜的植株高度应为(A)

A20—40厘米B10—20厘米C10—40厘米D20—50厘米

14、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A)

A花卉群体的色彩美B花卉的形态美C花卉的图案纹样D花卉的季相景观

15、盛花花坛的配色不宜过多,一般的花坛配色应为(D)

A3—4种B2—3种C1—2种D4—5种

16、模纹花坛选择植物的重要依据是(A)

A植物的高度和形状B植物的色彩C植物的形状

D植物的季相景观

17、模纹花坛的色彩设计以(A)为依据。

A图案纹样B色彩C形状D植物的季相景观

18、造型式立体花坛的高度应与花坛的面积呈比例,一般高度为花坛直径的(D)

A1/3—1/2B1/6—1/4C1/4—1/3D1/5—1/4

19、土质较好、排水力强的土壤,设置于绿篱、树墙前及草坪边缘的花境宜用(A)

A平床B高床C前高后低的植床D任意的植床都行

20、下列景物都可作为花境的背景,请选出其中效果最好的(C)

A花墙B栅栏C绿篱D假山

21、观赏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一般约为景物高度的(A)

A3.3倍B3倍C4倍D5倍

22、观赏小型景物的合适视距一般约为景物高度的(B)

A3.3倍B3倍C4倍D5倍

23、使人有平静、安宁、深远感觉的观赏方式是(A)

A平视B仰视C俯视D以上都有

24、植物的(D)是表现季相的主要因素。

A花期B花色C形态D花期和花色

25、规则式园林的园内花卉布置是(A)为主。

A模纹花坛B盛花花坛C花境D模纹花坛和花境

26、自然式园林的花卉布置以(C)为主。

A模纹花坛B盛花花坛C花丛和花群D模纹花坛和花境

27、近景又称(B),是近视范围较小的单独风景,常为突出主景而配置的。

A中景B前景C全景D背景

28、一般情况下,(A)常为主景,是目视所及范围的景致。

A中景B前景C全景D背景

29、下列属于分景艺术手法的是(B)

A对景B障景C框景D夹景

30、把景点设置在道路的顶端或广场中轴线的端部,称为(A)

A对景B障景C框景D夹景

31、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A)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

A对景B障景C框景D夹景

32、配景是在园林绿地中起陪衬主景作用的景,在哪些方面需要与主景调和统一?

(D)

A体形B色彩C明暗D以上都包括

3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B)的种植设计,它是园林绿化的骨干材料。

A花卉B乔灌木C绿篱D水生植物

34、园林植物是园林中作观赏、组织、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A)。

A、木本或草本植物;B、草坪;C、园路。

35(A)主要展示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经过对植物的利用、整理、修饰、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宜、协调的景观。

A、植物造景;B、园林植物;C、园路。

36、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称(B)。

A、植物造景;B、园林树木;C、植物造景。

37、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C)。

A、生态和经济效益;B、改善气候;C、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两方面。

38、乔木在造景中的作用(B)。

A、是次要的;B、是设计和造景中的基础和主体;C、是主景、背景材料。

39、(C)作为低矮的障碍物,防止景观破坏,屏蔽视线,引导入流,作为低视点的平面构图要素,与小乔木能一起形成空间和围合空间,还可作绿篱,并能点缀和装饰景观。

A、草本;B、藤本;C、灌木。

40、(B)可作为墙面绿化,美化材料,可用来限定道路,覆盖地面,形成群体植物景观。

A、草本;B、藤本;C、灌木。

41、(B)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A、植物艺术特征;B、植物景观;C、美学性。

42、要创造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A)的高度统一。

A、科学性和艺术性;B、生态和经济;C、长效和短效。

43、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首先要有丰富的(A)。

A、植物材料;B、水景;C、园路。

44、(C)是指植物配植时有规律变化,产生韵律感。

A、统一的原则;B、调和的原则;C、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45、纪念性的园林建筑植物配植常用松柏(C)。

A、自然原则;B、自然与对称原则;C、对称规则式。

46、在植物配置时,门和窗是很好的(C)。

A、植物材料;B、建筑材料;C、框景材料。

47、城市道路植物配置树种选择原则:

(A)

A、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树种,但不能排斥经过长期驯化考验的外来树种。

;B、应以引入树种为主;C、只要本地植物。

48、城市道路植物配置树种选择的(A)原则,是指分别选择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

A、适地适树;B、科学;C、因地制宜。

49、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