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8265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12月份衡水二中高二年级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科目试题

1.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写道,古代交通不便,一水一山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当此之时,即有强大的部落亦不过能征服他部落,使之服从于我,来朝或进贡,而已。

这可称为封建制度的前期。

这一时期

A.分封宗法礼乐制度盛行

B.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定制

C.专制集权制度逐渐建立

D.君主上位成为天下共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未体现“宗法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

由“封建制度的前期”可知材料中表述的是分封制的前期,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早期政治统治者未实现专制集权,故C项错误。

由材料“使之服从于我,来朝或进贡”可知此时的政治是“天下共主”,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

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

各逞意气。

太宗审查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为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扩大了三省掌官的权力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答案】A

【解析】

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相互扯皮,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所致,可见两个部门合署办公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A正确;三省长官还是各负其责,并没有扩大权力,故B错误;除了论述的是行政效率问题,不是皇权与相权矛盾问题,故C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要废除三省六部制度,故D错误。

3.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各省立宪派的政治活动,由此可见,立宪派

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动

四川

蒲殿俊

领导了保路运动,罢课,罢市,四川宣布独立后仁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

湖北

汤化龙

武昌起义后,和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过通电督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

湖南

谭延闿

推动湖南宣告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军政府

A.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

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

D.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领导了保路运动,推动了革命的到来,在革命中与革命党合作,或独立领导地方革命政权,还通电督促各省咨议局响应革命,建议以及早组织临时政府,故选C;AB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在革命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革命派,排除D。

4.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当时这一规定旨在

A.动员一切力量反将抗日

B.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实力

C.加强各阶层的抗日联合

D.铲除根据地的不稳定因素

【答案】C

【解析】

1940年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比较困难时期,根据地政权人员分配上各占三分之一,中共主要目的是联合社会的各个阶级进行抗日,故C正确;当时中共的任务主要是抗日,不是反蒋,故A错误;B中消弱显然不符合事实;材料中是联合社会各阶级,不是铲除不稳定因素,故D错误。

5.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收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

这一记述在客观上体现了

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民主党派加入政协,以及“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说明新政协和新政府的人员构成较为广泛,代表各阶层利益,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故答案为A项。

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排除B项;当时人民政协是起到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作用,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6.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白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了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

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的中国是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活动,而不是主导联合国的行动,故可排除A;中国参加维和行动是一种常规性的国际事务,不属于新型区域合作,故可排除B;“一带一路”战略是在本世纪提出的,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C;在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参加维和行动,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故此题选D。

7.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们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

这主要说明

A.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

B.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

C.雅典城邦独立自治的传统

D.城邦是民主制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牺牲了人的个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错误;材料中指出雅典人将他们的身体视为给城邦使用的,他们的智慧也是为城邦做出一点显著的事业,体现出了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故B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公民的有关问题,与城邦无关,故CD与材料主旨不符。

综上所述本题选B。

8.早期阶段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形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明,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A.不尊重当事人意愿

B.注重保护公民利益

C.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D.审判程序非常严密

【答案】C

【解析】

“固定的套话”等字眼反映了早期罗马法太过于强调形式,即形式重于内容,B正确;早期罗马法也尊重当事人意愿,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形式重于内容而非注重保护公民利益,C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过于形式化而非审判程序严密,D排除。

9.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国民议会以詹姆士二世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女王,后者为国王。

议会的这一做法

A.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生物矛盾

B.使英王出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英王威廉和玛丽的权力由议会授予,因此这一做法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的观念,故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立宪政治开始确立,王权逐渐受到议会的限制,此后国王与议会的矛盾长时间存在;B选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英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是在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C选项错误,玛丽和威廉是夫妻关系,无法达到相互牵制以防止独裁。

10.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

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

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

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浅碟里降降温。

这则小故事反映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A.暂时调和宪法制定中的矛盾

B.完善立法程序来防止决策谬误

C.扩大国会立法权,强化中央集权

D.建立国会内部的三权分立体制

【答案】B

【解析】

材料“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的目的是防止谬误和制约与平衡众议院,而非保障国会的权利,故排除D,选B;材料和政党制度无关,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强化中央集权,排除C。

11.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1917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俄国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呼“打倒沙皇!

打倒战争!

面包!

”的口号。

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

这次革命使俄国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

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南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打倒沙皇!

打倒战争!

面包!

”结合所学知识,这是二月革命的背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项正确。

十月革命后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错误。

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故B错误。

二月革命没有满足民众和平和面包的要求,没有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2.下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的部分摘录。

据此可推测当时

A.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

B.亚洲已然处于战争边缘

C.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

D.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

【答案】A

【解析】

杜鲁门主义是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从材料反映的美国为了遏制新中国和苏联所采取的措施来看,可推测当时杜鲁门主义已扩展到亚洲。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欧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排除C项;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大集团对峙局面形成,排除D项。

13.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大国和地区正在自信地重新排队。

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

B.新经济体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

D.各国争夺世界控制权斗争日趋激烈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印度崛起”“大国和地区正在自信地重新排队”,可见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B;材料反映的主体并非美国,而且美国没有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C;多极化的发展不能表明各国争夺世界控制权,排除D。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

A.重农抑商的实施

B.牛耕推广到全国

C.铁制农具的使用

D.刀耕火种的消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封国之间连年战争,社会动荡。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是因为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势力逐渐上升,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了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所以出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局面。

故C项正确。

A项不是最根本的,排除。

牛耕在全国的推广是在西汉时期,故B项排除。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直到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D项排除。

15.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8间,面积共45000方米。

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丰富的建筑文化的要求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买房置地的社会风气使然

D.光宗耀祖和攀比炫富的社会心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等信息反映了晋商在经商发财之后投资于官场和买田置地,这是受政府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故答案为B项。

A、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现象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无关,排除D项。

【点睛】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

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从消极方面看,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从政府行为与经济自身规律来看,抑商政策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6.1930年中国的国际收入为20.58亿元,1935年骤然降至14.29亿元,经常性收入从1929年的1476亿元降到了1935年的6.62亿元。

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B.中国经济深受国际经济状况影响

C.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导致萧条

D.国内战争严重阻碍对外出口创汇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30至1935年,中国的国际收入和经常性收入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经济大危机有关,中国经济深受国际经济状况影响,故B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国际收入和经常性收入只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不能推断“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排除。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导致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国内战争的信息,材料现象主要受经济危机影响,排除D项。

17.1980年12月11日,卖纽扣的19岁温州姑娘章华妹,如愿以偿地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一一工商证字第10101号,成为了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她本人则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

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单一所有制结构己发生变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D.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经济发展,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故A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联系所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分析解答即可。

18.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中国发展和建设已取得的成就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B.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成

D.经济特区开始在闽粤推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被首次系统地阐述。

1978年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故A项正确,B项“开始”一词错误。

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建成”错误。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被设立为经济特区,故D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选A。

19.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

这说明

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

C.“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

D.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

【答案】D

【解析】

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故B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故C错误;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体现了社会变革,“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能继承遗产”,这说明社会观念转变,故D正确。

故选D。

20.17世纪的新兴势力一一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

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一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

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

……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欧洲新贸易中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经过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排除A;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是要适应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排除B;到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最终取得世界殖民霸权,排除C;由材料“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反映欧洲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D。

21.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通过了《谷物法》,规定对谷物的进口实行限制或禁止,以保证谷物的价格水平。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国内开始反对《谷物法》甚至出现了“反谷物法同盟”。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英国谷物价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B.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动

C.英国国内谷物出现供过于求现象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开始确立

【答案】B

【解析】

材料并不能说明英国谷物价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且谷物价格并不是问题的本质,故A错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土地贵族逐渐衰弱,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故英国国内开始反对《谷物法》,故B正确;“英国国内谷物供过于求”说法缺乏史实依据,故C错误;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开始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完成后,故D错误。

故选B。

22.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

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

A.用于解决就业问题

B.可以保护民众自尊

C.利于解决产销矛盾

D.受资本家大力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注意题目限制是“此材料旨在表明”即其最核心的意思,而非部分角度。

根据“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表明“以工代赈”促进了消费,利于解决产销矛盾,故C正确;“以工代赈”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保护民众自尊,但不符合“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以工代赈”受资本家大力支持,排除D。

23.121年列宁指出: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该政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苏俄当时

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

B.计划体制脱离了国情

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

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

【答案】C

【解析】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与地主和富农无关,故A项错误;计划体制开始于1925年,故B项错误;由于苏联小农经济占优势,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故C项正确;集体农庄开始于1927年,故D项错误。

点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同下层脱节”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当时仍是小农经济占优势。

24.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答案】A

【解析】

材料“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而且马歇尔计划在1951年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1959年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战略,没有涉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D项错误。

25.《漫长的20世纪》指出:

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大危机的破坏导致保护主义盛行,金本位制崩溃以及经济协调机制缺失。

材料“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说明经济危机原先的货币体系崩溃,为此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稳定货币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稳定国际贸易体系,故C项正确。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属于国家管理经济方针,故A项错误。

“福利国家”是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实行措施,故B项错误。

“混合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针对经济“滞胀”解决的措施,故D项错误。

26.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说:

“很多工作都流向墨西哥、中国等国家。

看看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我们就知道有多少本属于美国的工作流向中国……,这些国家偷走我们工作。

”希拉里反驳道,“我们必须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贸易很重要。

”据二人的辩论可知

A.中国改革开放致使美国经济萧条

B.美国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C.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根本立场不同

D.就业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对外贸易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特朗普强调经济全球化对美国的不利影响,克拉里主张美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故材料强调美国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B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美国经济的繁荣与否与其自身的经济政策有关,而不是受中国影响,排除。

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根本立场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

就业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低迷,对外贸易只是原因之一,排除D。

点睛:

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特朗普和希拉里各自的辩论,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7.孔子的政治理想是: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

这反映出孔孟

A.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B.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的信息“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修文德”“孟子......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分别体现了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以德治民”和“仁政”的核心理念,故AD两项的表述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法家学说逐渐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

这表明倡导“仁”的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实现统一的需要。

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C项,故选B。

28.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然而,汉武帝在实行统治过程中,也采纳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例如法家的重农抑商、严刑峻法等。

这说明

A.儒家学说不足以单独支撑专制集权统治

B.法家思想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C.汉武帝用严刑峻法解决王国问题的需要

D.儒法并用是汉初政治沿用的传统

【答案】A

【解析】

【详解】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同时也采纳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说明儒家学说不足以单独支撑专制集权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中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汉武帝用“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故C项错误;D项与汉初奉行“无为”思想不相符合,故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9.王阳明在回答弟子问题时曾曰:

“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

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

”此话喻指

A.心即理也

B.格物致知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