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814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docx

《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docx

临时便桥施工方案0001

1编制依据·3

2工程概况·3

2.1概述·3

2.3地下管线情况·4

2.4主要工程数量·4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

3.1场地布置原则·5

3.2场地布置说明及标准·5

3.3施工场地布置图··6

4施工方案·8

4.1设计概述·8

4.2施工流程·8

4.3主要施工方法·8

4.3.2施工准备··9

4.3.3钻孔桩施工··9

4.2.4台帽施工··12

4.2.5预制混凝土板的吊装·13

4.2.6桥面铺装··13

4.2.7浆砌片石护坡·13

5施工计划·13

5.1项目经理部管理网络·13

5.2人员组织·14

5.3机具设备配置·14

5.4工期安排·15

6工程质量、技术、安全及环境等保证措施·15

6.1钻孔质量保证措施·15

6.2钢筋笼质量保证措施·15

6.3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16

6.4安全保证措施·16

6.5环境保护措施·16

6.5.1废浆废水处理·16

6.5.2预防噪音污染措施·17

6.5.3预防尘土污染措施·17

6.5.4预防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17

6.5.5弃碴和建筑垃圾处理·17

6.5.6施工质量管理程序·17

7工程排水和防洪方案··18

1编制依据

1、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施工三标】段设计施工图纸。

2、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施工三标段的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国家及广州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质量、安全技术规程。

4、通过阅读图纸及现场考察所得到的工地自然条件、地区资源条件等。

5、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及近年来参加类似工程的经验。

2工程概况

2.1概述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施工三标】土建工程包括高塘石站~黄陂站盾构区间、黄陂站、黄陂站~香山路站盾构区间、香山路站,地处广州市萝岗区。

高塘石站~黄陂站盾构区间里程范围为Z(Y)CK31+250.0~ZCK33+374.487(YCK33+376.6),左线长2126.6m,右线长2124.487m,区间共设三个联络通道,其中1#联络通道兼中间风井、盾构始发井和轨排井。

黄陂站位于广汕公路下,站位呈东西走向,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33+461.00,车站长462.1m,标准段宽18.7m,主体结构为地下两层两跨结构,站后设存车线。

车站设四个出入口,两组风亭。

黄陂站~香山路站盾构区间里程范围为(Z)YCK33+838.7~(Z)YCK35+546.5,右线长1707.800m,左线长1718.882m(长链11.082m),区间设两个联络通道。

香山路站位于开创大道和香山路的交叉路口,站位呈东西走向。

车站起止里程为YCK35+547.3~YCK35+752.1,车站长

204.8m,标准段宽18.7m,主体结构为地下两层形式,车站东端设盾构吊出井,西端设盾构始发井。

车站设四个出入口,一组风厅。

黄陂站场地西端围蔽需占用广州集发冷冻公司门口,所以在旁边的河涌上架设一座临时便桥,河涌两岸保留既有混凝土挡墙,钻孔桩位靠近挡墙,临时便桥上跨河涌既有砼挡墙,顺接至广汕公路,以满足其交通疏解。

临时便桥为单跨预制空心板桥,桥跨20.5m,桥面宽9m,桥梁板采用1000mm厚C35混凝土空心预制板,桥面铺装50mm厚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台帽下为桩基础,桩基础采用6根Φ1500的钻孔桩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地形地貌

临时便桥段施工场地较开阔,河涌底标高约27米,东侧约31.5米,场地较平整;西侧约34~32.4米,场地呈西高东底,北高南底之势。

场地东北侧为广州市集发冷冻公司,西侧为广汕公路,西北侧为项目部驻地。

河涌西岸为人行便道,接入广汕公路,便道两侧均已绿化。

(2)岩土分层及其特性跨河涌临时便桥施工范围内的主要岩土层为素填土<1>、粉质粘土<4N-2>、中砾砂<3-2><3-3>、残积土<5Z-2>、全风化花岗片麻岩<6Z>、中风化花岗片麻岩<8Z>。

岩土层分层及主要特征为:

<1>人工填土层(Q4m)l:

素填土,主要为灰色、灰褐色,组成物主要为粘土、砂及少量碎石组成,表层多为混凝土块,大部分稍压实~压实。

<4N-2>冲积—洪积中粗砂层(Q4al+pl):

粉质粘土,主要为褐红色、灰褐色,主要为粉粘粒组成,局部含少量细砂,局部粗超,粘性较好。

<3-2>冲积—洪积中粗砂层(Q4al+pl):

呈灰白色、浅灰色、浅黄色、褐黄色等,组成物主要为中砂、粗砂,含粘粒。

主要呈稍密状,局部为中密状或松散状。

<3-3>冲积—洪积粗砾砂层(Q4al+pl):

呈灰黄色、灰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粗砂、砾砂,含粘粒,局部含有卵石。

主要呈稍密状,局部为中密状或松散状。

<5Z-2>残积层(Q4el):

呈灰褐色,组成物主要为粉粘粒,含少量风化残留石英颗粒,局部见较多云母碎屑,粘性差,手搓易散,遇水软化崩解。

<6Z>花岗片麻岩全风化带(Pz1):

呈灰褐色,原岩组成织结构已全部风化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易扳开捻碎,遇水易软化、崩解。

压缩性中等。

<8Z>花岗片麻岩中风化带(Pz1):

灰色、浅灰褐色,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少数黑云母、白云母与微量磁铁矿、磷灰石组成。

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状,部分沿裂面有铁染。

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碎块状,属软~较软岩。

(3)水文地质条件本工程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松散土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层<3-2>中。

砂层主要被淤泥及粉质粘土层覆盖,地下水具微承压性。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基岩层的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中,透水性中等,富水性中等。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3地下管线情况本段无地下管线。

2.4主要工程数量

表2-1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项目

钢筋(T)

砼(M3)

备注

1

钻孔桩

212

31.8

桩长20米

2

台帽

43.4

8.68

3

C35预制板

145.4

29.1

本数量表为粗略计算数量,实际验工以计算数量为准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3.1场地布置原则

施工场地的布置首先要依据招标文件所提供的施工用地范围,并综合考虑施工的特点以及现场周边环境和交通情况来确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工地封闭管理原则。

2、方便施工生产,互不影响原则。

3、场地排水、排污通畅原则。

4、场地标牌、司旗、标志、警示设立明显大方的原则。

3.2场地布置说明及标准场地围蔽采用装配式双面彩钢夹芯板。

场地共设两道大门,东侧场地接入广汕公路段设一大门,河涌西侧场地靠冷冻公司大门口设一大门,供施工车辆出入。

大门和门柱颜色与围蔽一致,大门上标企业标识,公示工程信息。

在围蔽的拐角处和大门外侧夜间设立红色警示灯,工地大门右侧的外围蔽上挂设施工标牌。

施工用电从项目部驻地接入。

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设专用保护线和三级漏电保护开关,在变压器出口设总动力箱,施工点设分动力箱为各负荷供电。

施工用水从项目部驻地DN100供水管接驳。

场地内设4至7米施工便道,并与项目部驻地大门顺接。

便道充分利用原硬化路面,需新硬化部分采用200mm厚C30砼硬化路面,铺设Φ16@200c×m200cm钢筋。

场地硬化采用厚200mmC3砼0铺设整个施工场地,并充分利用原来既有硬化路面。

施工场地内布置钢筋堆放及加工场,模板、零星材料堆放场等,满足施工需要。

沿围蔽周围设置300×400mm的砖砌排水沟,大门口设洗车槽,洗车槽附近设三级沉淀池和压滤机,排水系统与市政污水管道相接,所有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3施工场地布置图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场地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场地平面布置:

具体见跨河涌桥临时便道施工场地布置图。

4施工方案

4.1设计概述临时跨河涌便桥为东西走向,东侧接入广州市集发冷冻公司门口,西侧顺着桥位方向接入广汕公路。

河涌两岸现为砼挡墙,钻孔桩位靠近挡墙,桥梁板上跨河涌砼挡墙,原有挡墙不做处理。

临时便桥为单跨预制空心板桥,桥跨20.5m,桥面宽9m,桥梁板采用1000mm厚C35混凝土空心预制板,桥面铺装50mm厚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台帽下为桩基础,桩基础采用Φ1500的钻孔桩。

跨河涌桥接入东西两侧道路过渡段采用300mm厚长3米路面板,路面板一端放置在桥台支座上,另一端放置在300mm高的枕梁上,枕梁埋入路基中,枕梁面与路基面平。

接入冷冻公司和广汕公路的临时便道采用钢筋混凝土路面,便道两侧放坡处理,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护坡。

4.2施工流程

4.3

 

图4-1临时跨河涌桥施工流程图

4.4主要施工方法

4.3.2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参加本工程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认真学习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认真会审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和变更与补充设计文件,并进行现场踏勘,理解设计意图。

调查地下管线及交通状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计划,并按分项工程的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2)测量准备

开工后组织测量人员对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导线点、水准基点及桥位控制点进行详细的复测,复测时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水准点及桥位控制点应符合规范要求。

发现问题及时与业主设计单位(或监理工程师)联系解决。

复测无误后进行钻孔桩定位,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3)人力、机具、设备准备:

按工程施工机具计划表于开工前对该工程所需机械设备、支架、模板及其他小型机具进行检查维修与加工制作,并按进度要求购买添置。

4.3.3钻孔桩施工

本桥共有6根Φ1500的钻孔桩,桩长20.0m。

本桥钻孔桩的成孔施工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钢筋笼分段吊放,孔口焊接,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桩的施工工艺。

1、钻孔桩的施工工艺

钻孔桩的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4-2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方法

(1)桩位放样场地平整后,根据结构线及坐标采用全站仪测出钻孔桩的控制桩及轴线,然后按设计图依次定出各桩位,并做好标注及编号。

(2)护筒埋设

护筒采用6mm厚钢板制作而成,内径比孔桩直径大。

护筒埋设深度为底端超出杂填土、顶端高出地面0.3m,顶部设1-2个溢浆口。

护筒采用挖埋方法设置,埋设要稳固,护筒与坑壁之间缝隙用粘土填实。

其中心位置与桩中心偏差≤20mm,并保证垂直。

(3)成孔施工所采用的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池、沉淀槽、泥浆泵等组成,并设置排水、排浆等设施。

成孔到设计深度后进行孔深、孔径、垂直度、泥浆比重、沉渣厚度等测试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整个钻进过程中,定时检测泥浆比重。

根据检测结果适时向孔内倒入浆液或清水。

粘性土中成孔时,循环泥浆比重控制在1.1~1.3;在砂土和较厚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控制在1.2~1.3。

另外,泥浆制备选用膨润土或优质粘土,必要时掺入适量的增粘剂或分散剂,以改善泥浆性能。

(4)检孔

钻进成孔后,及时进行质量检查,成孔质量标准符合下表的规定。

钻孔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表4-1钻孔允许偏差表

顺号

项目

偏差

检测方法

1

钻孔中心位置

不大于30mm

TJY型井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