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功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8095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功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功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功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功夫.docx

《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功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功夫.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功夫.docx

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功夫

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功夫

  如何把握新闻摄影中的机遇与瞬间,拍摄出精彩的瞬间作品,是摆在摄影记者面前的难题。

十几年来,我从关注大事拍瞬间、倾注激情拍瞬间、勤练“内功”拍瞬间、提高理论拍瞬间四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些成绩。

如作品《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二战细菌受害者呐喊18年》、《90后入殓师》、《最后的二战细菌受害者》先后获得2012年、2013年中国新闻摄影年赛的3个金奖。

今年3月25日,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获奖作品在成都揭晓,我的作品《光膀赤脚穿“火海”》获科技与文化新闻类(单幅)优秀奖。

中国论文网/7/view-12736981.htm

  关注大事拍瞬间

  记者在拍摄作品时,要关注大事,精心准备,努力拍出大气的作品。

如果说“大事”是优秀新闻作品的产生基础,那么“大气”就是优秀新闻作品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我从上海到义乌追踪拍摄《万里奔波为正义》组照,事先就作了精心的准备。

由于对拍摄的大事和人物事先有了较多的感性了解,我想方设法克服了采访前后的种种困难。

拍摄中,取景框后的一双眼睛也牢牢地盯住了主体人物王选,绝不漏掉每个瞬间。

在“为了人的尊严”这个世界性的大主题下努力寻找最佳表现点,力争抓住有较强感染力的瞬间,当王选的焦虑神情映入取景框时,我的眼睛一亮,这不正是反映这位民间英雄多年来免费为中国百姓打跨国官司的动人一幕吗?

我连连按下快门,相信拍摄到了最能反映这位新闻人物本质的瞬间。

此照拍摄,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和对细菌战受害者求证路途中的环境,又反映出了层层叠叠的人群轮廓,形成了较深远的透视,真实、生动、自然。

这幅作品,被世界各地媒体广泛采用,还成为王选当年评选“感动中国”新闻人物上央视荧屏的主照,以及《南方周末》唯一的年度新闻人物见报评选的主照。

  另外,我很喜欢的一幅照片《稀客光顾大商场》,在关注市场经济的大事上,拍摄出的瞬间更是让人过目难忘。

图片讲的是1992年2月18日晚8点的上海。

南巡上海的邓小平同志来到南京路中百一店逛商场。

在三楼文具柜台前,邓小平掏钱为孙儿们购买了铅笔和橡皮,实现了他多年来逛一回商场、当一回顾客的愿望。

这幅精彩瞬间作品的作者张蔚飞,在众多参与采访的摄影记者中取胜,获得了全国新闻摄影比赛的金奖。

  的确,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法故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表达人的精神内涵和用瞬间表现大事的功底。

  倾注激情拍瞬间

  新闻图片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大的原因就是作者缺乏激情,作品不感人。

摄影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才能抓住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安南喜戴浙大博士帽》组照,说的是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安南在浙江大学门口与有关人员握手告别准备登车时,突然改变原来的“设计动作”,快步绕车走向学生挥于致意的动人瞬间。

当时,我与众多记者一样拍摄完了安南演讲和步出会场的整个过程,按常理,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收兵”了,但总感觉还缺点什么。

我想,如何把安南和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于是,我快步跑向约50米外的学生面前,拍摄他们激动而不停地向安南欢呼的场面。

惊喜而意料外的画面出现了:

只见安南突然快步绕过专车走向台阶,携夫人一起向学生挥动右臂致意,全场沸腾了。

我意识到精彩的瞬间出现了。

于是,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占据有利位置,通过取景窗对准安南,并随着他移动的方向,把距离由远到近地徐徐调整,当主体人物和旁边陪衬人物的影像在景框中的情绪都达到高潮时,我激动地按下了这难忘的瞬间。

  此刻,已收起器材准备离开现场的摄影记者们也看到了这意外的动人镜头,有些人赶紧提上照相机奔跑过来,但为时已晚,他们懊悔不已。

我暗自庆幸,由于我一直保持着激情,才拍下了这个独特的美妙瞬间。

同样,今年刚刚获得华赛奖的作品《光膀赤脚穿“火海”》,也是时时倾注激情,历经5年拍摄10余次才得来的。

  一个人只要有激情,机遇终是会垂青于他。

2003年4月底,正值北京突发“非典”期间,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几经周折被获准进入北京地坛医院“非典”隔离区拍摄。

他连续深入病区15天,20余次进入病房,共拍摄了3000余张照片,生动翔实地记录下了一线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的动人场面。

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他表现出…名老新闻记者高度的拍摄激情。

《SARS病房》专题中的一张照片,画面上是医生久久地默立在病人遗体前的背影,强烈的现场气氛把那个非常时期的典型瞬间永久定格下来,让人感动。

真正的精彩瞬间往往会出现在人们预料之外的场景中,关键是摄影记者不能有丝毫松懈,始终要有拍摄的激情。

  勤练“内功”拍瞬间

  数码相机在当今新闻摄影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广大摄影记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但新闻摄影的竞争决不是唯器材和唯技术的竞争,而是记者“功底”的全面较量。

因此,平时要有勤练“内功”的准备,“战时”要有拍摄出精彩瞬间的能力。

  2012年,嘉兴出现中国大陆首批90后入殓师,全国有数百家媒体的记者前来采访。

面对中央和各新闻媒体的众多资深高手,我在充分准备后,沉着应战,勇于竞争,长期较量。

经过近一年白天、晚上、深夜的追踪拍摄,我与这群年轻人交朋友,与他们同吃、同乐、同工作,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情感困惑。

我前后11次进殡仪馆,从最初夜里害怕到殡仪馆看死人,到后来就像到那里工作一样淡定从容。

为了夜里到殡仪馆拍摄,我多次被出租车司机甩在很远的路上,只好自己背着沉重的器材走很远的路。

  夏日一身汗,冬日冻发抖。

为了拍摄好这组专题,我从开始站着、蹲着、跪着到最后坐着,从殡仪馆,再坐他们的“电摩”到住所、太平间,去医院推销业务、一起玩乐等等,全力以赴,打破常规寻找最佳的表现点,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在一年一次对全国摄影记者作品的大考中,《90后入殓师》夺得了2012年中国新闻摄影年赛的金奖。

  能否抓拍住瞬间,就是有无“功底”的体现。

浙江日报的老摄影记者徐永辉,他60年来一直跟踪拍摄《一户人家60年》的专题,讲述叶根土一家从解放初的家徒四壁、度日维艰,到如今的子孙满堂、丰衣足食,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

一户寻常人家60年的变迁,表露百姓的心声,反映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巨大进步,揭示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未来。

试想,如果徐老平时不勤练“内功”,哪有这样高度的立意?

哪能60年去拍摄一户人家?

没有很深厚的功底,也不可能摄影与文字报道先后获奖。

  提高理论拍瞬间

  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新闻现场的采编合一性,摄影记者基本上都是拍摄现场分输赢,后方的编辑无法编好没拍摄好的图片。

因此,摄影记者的理论准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于摄影技术的认识和把握。

  就整体而言,理论素质有多高,拍出来的作品水平就有多高。

没有厚实的理论,哪能有优秀的瞬间思维?

没有优秀的瞬间思维,靠什么抓到独家的新闻图片?

今天,提高摄影记者的理论素质迫在眉睫,包括新闻敏感、理论水平、艺术修养等等。

由于分工不同,摄影记者发图片新闻,文字记者发文字新闻,在当今的中国报纸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有的摄影记者便养成了一种习惯:

我拍我的,你写你的。

摄影记者似乎是一个拿相机的“机器人”。

  摄影记者必须有能够把文字和图片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尤其是对重大成就的表现能力。

这些年,我国在经济与科技方面有许多重大成就,如青藏铁路通车、三峡工程建设、世界第一的跨海大桥建成等,但反映这些成就报道的照片少有令人满意的。

摄影记者的一些薄弱环节多年来没有改变,归根结底是记者的理论功底和创新能力不够。

  理论素质的高底,决定记者抓拍瞬间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更决定记者提炼图片新闻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