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807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docx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docx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习题试题3

江苏省2018高考考前全真模拟试卷(3)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年10月17日07时30分31秒,“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航天城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如右图),10月19日凌晨又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在组合体中工作30天。

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和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B)

A.1/3B.1/2C.2/3D.9/10

【解析】本题组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及其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这一时事新闻素材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区时简单运算、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题从题干可知“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07时30分31秒发射升空,此时东十二区的区时为11时30分31秒,以此除以24,则新的一天接近1/2,故正确答案为B。

2.“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运行期间(C)

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B.全球昼夜时差先变小后变大

C.酒泉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D。

南通日出方位不断向东北移

【解析】“神舟十一号飞船”从10月17日发射到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在此期间,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故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全球昼夜时差不断变大,酒泉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南通日出方位不断向东南方向移,故正确答案为C。

右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月份最可能是(C)

A.1月B.4月C.7月D.10月

【解析】本题组以“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及其不同季节出现的地理现象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3题由图中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西南风这一信息可知,此时节为北半球夏季,故正确答案为C。

4.此时节(A)

A.①地羚羊成群B.②地树叶枯黄C.③地阴雨绵绵D.④地酷暑难当

【解析】①地为北半球热带草原带,此时羚羊成群可信;②地地处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此时节树叶枯黄不可信;③地位于南回归线非洲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不可信;④地位于非洲南端,为地中海气候,此时节为冬季,酷暑难当,不可信,故正确答案为A。

下左图为“某地景观示意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地质作用,甲~丁表示岩浆和各类岩石),读图完成5~6题。

5.构成上左图景观的岩石对应于上右图中的(B)

A.甲B.乙C.丙D.丁

【解析】本题组以“某地景观示意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不同类型宕石特征及其地壳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图中岩石层理清晰可知为沉积岩,再由地壳物质循环图中指向丁的箭头一进一出,则丁为岩浆,丙则为变质岩,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故正确答案为B。

6.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顺序是(D)

①流水侵蚀②沉积作用③固结成岩④地壳运动⑤变质作用⑥冷凝作用

A.⑥④②①B.⑤④②①C.②⑥④①D.②③④①

【解析】形成图示峡谷景观的地质作用顺序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流水侵蚀,故正确答案为D。

2016年7月11日下午3点,南通进入黑夜模式,全城片刻变成海洋(如图4)。

据此完成7~8题。

7.南通进入黑夜模式,片刻变成海洋的主要原因是此时节南通(A)

A.云厚雨大,内河水位高难排B.多夜雨,水系老旧排水不畅

C.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排水慢D.冷锋频袭,降水量多排水难

【解析】本题组以时事新闻——“7月11日下午3点,南通进入黑夜模式,全城片刻变成海洋”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身边地理现象成因及其对策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7题7月11日下午3点,南通即进入黑夜模式,从时间上看,当时正值梅雨季节将要结束,前期降水多,内河水位高;从进入黑夜模式看,说明此时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全城片刻变成海洋看,说明雨量大,排水慢,故正确答案为A。

8.目前缓解南通城区“下雨成海”的有效措施是(C)

A.拓宽现有河道B.增加绿地面积C.疏浚老旧水系D.开挖排水遁道

【解析】目前缓解南通城区“下雨成海”的有效措施,因城中无空闲之地,所以拓宽现有河道、开挖排水通道与增加绿地面积,都不太现实,故正确答案只有C,疏浚老旧水系,提高排洪能力。

下图为“2014年末我国各省区老年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是指65岁以上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各地老年抚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人口净迁出省区老年抚养比更高B.经济发达省区老年抚养比更低

C.西部经济地带的老年抚养比更小D.中部经济地带老年抚养比<15%

【解析】本题组以“2014年末我国各省区老年抚养比图”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范围、人口迁移特点、老年抚养比高低及老年抚养比上升对当地地理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9题老年扶养比宁夏、西藏最低,因此A选项即人口净迁出省区老年扶养比更高排除;北京、广东老年抚养比低于内蒙古、吉林等省,因此排除B选项;陕西、广西、贵州老年扶养比高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江西、山西,还高于东部经济地带的北京等,排除C;只有中部经济地带的老年扶养比湖南最高不到15%,故正确答案为D。

10.江苏省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这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B)

A.劳动力资源短缺B.社会负担加重

C.经济发展潜力削弱D.环境容量减小

【解析】江苏省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即老龄化不断加重,则其对地理环境影响是社会负担不断加重,故正确答案为B。

李克强总理于2016年11月2~9日出访亚欧四国并出席在比什凯克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玉次会议和在里加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图6为“李克强出访亚欧四国路线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李克强总理从北京到里加访问途中,经过的自然带依次是(D)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本题组以时事新闻“李克强出访亚欧四国路线图”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沿线自然地理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1题从位于亚欧大陆东岸的北京,经中亚到西岸的里加,沿途经过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正确答案为D。

12.甲地自然带不同于里加,导致两地自然带差异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

A.洋流与大气环流B.大气环流与地形

C.地形与纬度位置D.纬度位置与洋流

【解析】甲地与里加纬度相当,但海陆位置不同,甲地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沿岸洋流与大气环流,故正确答案为A。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

图7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因素的平台是(D)

A.农业资源B.农业知识C.决策信息D.电子信息技术

【解析】本题组以“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地域联系方式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3题从图中可获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因素的平台是信息网络技术,故正确答案为D。

14.智慧农业使(C)

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

【解析】信息网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可缩短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距离,发展订单农业,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故智慧农业可使农产品的种类变多,农业生产投入增加,所需劳动力更多,市场的适应性更强,故正确答案为C。

图8为“2016年11月16日我国雾霾与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百帕)”,据此完成15~16题。

15.重度霾主要出现在(B)

A.晋B.豫C.鲁D.皖

【解析】本题组以“2016年11月16日我国雾霾与海平面等压线俞布示意图”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5题从图中可知颜色深的重度霾主要分布在河南,故正确答案为B。

16.该地出现重度霾的天气原因是(A)

A.风力小,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B.上升气流,大气污染物不容易沉降

C.辐合气流,污染物向中心集聚D.受冷锋影响,气温低污染物分解慢

【解析】第16题从图中等压线分布特点看,河南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雾霾不易扩散,故正确答案为A。

下图为“某市城区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从图中可知,该市15年间城市化主要表现为(B)

A.卫星城增多B.郊区城市化C.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D.逆城市化

【解析】本题组以“某市城区变化示意图”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城市化表现、功能区布局原则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7题由图可知15年来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工业区数量增多且向郊区迁移,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郊区城市化,故正确答案为B。

18.欲在该市布局一大型超市,宜布局在(A)

A.甲B.乙C.丙D.丁

【解析】大型超市布局遵循交通最优原则,且尽量接近消费人群,故正确答案为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新华社堪培拉11月7日电:

澳大利亚考古学家日前在南澳大利亚州发现一座距今约4.9万年的岩石庇护所,庇护所内发现了人类使用的工具、动物的骨头、木炭、灰烬和蛋壳等约4000件文物和人类活动遗迹。

这一发现使得远古人类定居澳大利亚干旱地区的历史提前了1万年。

据此完成19—20题。

19.澳大利亚远古人类的食物主要来自(BD)

A.稻谷B.食草动物C.小麦D.禽类

【解析】本题组以澳大利亚考古发现古人类遗迹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和运用有关信息推理判断当地古地理环境及食物来源等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9题由题干信息可知有动物骨头和蛋类,因此其食物主要来自食草动物与禽类,故正确答案为BD。

20.下列有关岩石庇护所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D)

A.地形平坦B.气候全年温和湿润C.河网稠密D.地下水资源丰富

【解析】第20题岩石庇护所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地形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故正确答案为AD。

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中国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下图为“1992~2012年我国碳排放年度增量分解图”。

据此完成21~22题。

21.1992~2012年间,我国碳排放(CD)

A.增量在持续增加B.总量在不断增加C.增量在波动变化D.总量呈上升趋势

【解析】本题组以“1992~2012年我国碳排放年度增量分解图”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我国碳排放现状及其原因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2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我国碳排放增量在波动变化,总量呈上升趋势,故正确答案为CD。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