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7935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3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docx

《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docx

八上物理3物态变学案

物态变化

年级科目

八年级物理

课题

物态变化习题课

主备人

审核人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

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了解沸腾现象;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重点

难点

重点: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难点:

学会用图像这种直观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教学过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B、冬天,深井中刚提上来井水的温度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得温度

2、0℃的水和0℃的冰比较()

A、0℃的冰较凉B、0℃的水较凉C、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

3、为了获得相同的冷却效果,用质量相同的0℃的

水和0℃的冰,效果较好的是()

A、用0℃的水B.用0℃的冰

C.效果相同D、无法判断

二、典型例题讲解:

一装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盛有碎冰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底部加热。

当烧杯中大部分冰熔化时,试管中的冰熔化了吗?

为什么?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小明在加油站看到两条标语:

“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

B、液化C、凝华D、升华

2、(13年扬州)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

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温度下在液体的

进行的(剧烈或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热,所以有作用。

五、当堂检测,检查效果

1.夏天,加在饮料中的

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凝固B.熔化

C.汽化D.液化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

 

3.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

此种物质为(填物体名称),该物质的熔化时间是分钟。

该物质在一分钟时,处于是____态,____热(“吸”或“放”),温度____。

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

教学反思: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是

A.力B.压强C.功D.功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

在国际单位制中:

A.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合题意;

B.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不符合题意;

C.功的单位是焦耳,不符合题意;

D.功率的单位是瓦特,不符合题意。

2.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

茶壶B.

船闸

C.

活塞式抽水机D.

下水道存水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连通器的特点: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详解】

A.茶壶的壶嘴与壶身底部相通,上端开口,壶嘴和壶身在同一高度,倒满水后,液面相平,利用了连通器,故A不合题意;

B.打开船闸的一端,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外面的船就可以开进船闸,然后把这一端船闸关闭;然后打开另一端的船闸,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船就可以开到另一端去,利用了连通器,故B不合题意。

C.抽水机抽水是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利用的是大气压,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故C符合题意。

D.水管成U形,水不流动时,U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利用了连通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不属于功率单位的是(  )

A.WB.kWC.N·mD.J/s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D.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符号W,常用单位kW,由功率公式P=

可知,J/s是功率的单位,故ABD不符合题意;

C.功的计算公式为W=Fs,所以,N·m是功的单位,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

B.照相机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

C.幻灯机使用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我们看到正立的图像是因为投影片倒立插的缘故,故C对;

D.近视眼镜为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错.

故选C.

5.初中体育考试前夕,为了获得满意的成绩,同学们每天都在认真的训练。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操场上练习立定跳远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穿上底部有花纹的鞋子,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人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起跳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落地时,人由于受到惯性作用身体会向前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穿上底部有花纹的鞋子,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错误;

B.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人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立定跳远时用力向后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就能获得地面对人体向前起跳的反作用力,故C正确;

D.落地时,人由于具有惯性,身体会向前倾,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是一种力,因此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D错误。

6.菜刀的刀刃磨得锋利是为了

A.减小压强B.增大压强C.减小压力D.增大压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菜刀的刀刃磨得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所以B正确,ACD错误.

7.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A.汽化B.凝固C.升华D.熔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六种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故B正确。

故选B。

8.关于压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就是重力B.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压力的方向可能会竖直向上D.压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压力不是重力,它们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和作用点都不相同,故A项错误;

B.只有物体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的大小,故B项错误;

C.压力的方向一定是垂直于物体表面,若将物体压在天花板上,则天花板所受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天花板向上,压力的方向可能会竖直向上,故C项正确;

D.压力的方向一定是垂直于物体表面,不总是竖直向下的,故D项错误。

故选C。

9.“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结包括出这一规律的科学家是(  )

A.牛顿B.阿基米德C.亚里士多德D.托里拆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最早提出的.故BCD错误、A正确.

10.如图所示简单机械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筷子

B.

扳手

C.

羊角锤

D.

钢丝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如图甲所示,一辆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总重力G=1200N,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应为_______N;如图乙所示的动滑轮,支点为O,则动力臂LF是阻力臂LG的____________倍。

【答案】3602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

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L1=1m,L2=0.3m,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得:

FL1=GL2,所以,F=

=360N.

(2)如图乙所示的动滑轮,支点为O,由于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即动力臂LF是阻力臂LG的2倍。

【点睛】

(1)结合图片判断出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再根据杠杆平衡原理计算人手向上的力的大小.

(2)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12.小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所示,他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使“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

下沉时,“浮沉子”所受重力______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的是_____(选填“密度计”、“潜艇”、“轮船”或“⻜机”)。

【答案】大于潜艇

【解析】

【分析】

【详解】

[1]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

[2]松开手,小瓶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潜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都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的。

13.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

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

图示现象表明,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

剪断图甲中的细线,石块将__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答案】1密度下沉

【解析】

【分析】

(1)根据称重法F浮=G-F′求出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

(2)在甲、乙两图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据此得出结论;

(3)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详解】

(1)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

F浮=G-F′=3N-2N=1N;

(2)由甲和乙图可知,石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3N-1.8N=1.2N,

F浮≠F浮′,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见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若剪断图甲中的细线时,受到的重力3N大于受到的浮力1N,所以石块会下沉.

14.“共享单车“由于其便利环保的特性而在城市里风靡起来,用力蹬单车踏板时,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

滑雪运动员在高速下滑时,常采用“下蹲”的姿势,这是为了_____,增大身体的稳度。

【答案】运动状态降低重心

【解析】

【详解】

第一空.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空.滑雪运动员在高速下滑时,采用下蹲的姿势,降低了重心,增大了身体的稳度。

15.熟透了的杏子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杏子受_____力作用的原因.泥瓦工人通常用线拴着一小石子,来检验墙是否砌得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_____原理制成的.

【答案】重竖直向下

【解析】

【详解】

杏子受重力的作用由静止落下;

泥瓦工人通常用线拴着一小石子,来检验墙是否砌得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只要墙壁与悬挂重物的细线重合或平行,就标志着墙壁是竖直的.

16.如图所示,在离地面1.5m高的窗台与地面之间放置一块长3m的斜木板。

某次用沿木板向上400N的拉力,将重600N的货物沿木板匀速拉到窗台,若阻力仅考虑滑动摩擦力,则货物在斜木板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N。

【答案】100

【解析】

【详解】

有用功

W有=Gh=600N×1.5m=900J,

总功

W总=Fs=400N×3m=1200J,

额外功

W额=W总-W有=1200J-900J=300J,

货物在斜木板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f=

=100N。

17.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0.16mg/cm3,据此信息,请回答:

(1)“0.16mg/c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中学生体积约为50L,与中学生体积相同的“全碳气凝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

【答案】1cm3含碳气凝胶的质量为0.16mg8

【解析】

【分析】

【详解】

(1)[1]“0.16mg/c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1cm3含碳气凝胶的质量为0.16mg。

(2)[2]一个中学生体积约为50L,由密度计算公式可知,与中学生体积相同的“全碳气凝胶”质量

18.2019年4月23日上午7时28分,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的厦门大学“嘉庚一号”火箭在我国西北部沙漠无人区成功发射。

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嘉庚一号”外壳的动能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嘉庚一号”的外壳的重力势能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

【答案】增大增大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其外壳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

第二空.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其外壳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增大。

19.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物体重均为10N,滑轮重均为1N,不计绳重,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和F1,机械效率分别是η1和η1,则F1__F1,η1__η1.(均选填“>”“<”或“=”)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可省一半力;由图示可知,使用定滑轮时F1=G=10N;,使用动滑轮时,F1=(10N+1N)/1=2.2N,故可知F1>F1;不计绳重,使用定滑轮时没有额外,而使用动滑轮时,要对动滑轮做额外功,故可知η1>η1.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如图所示,请画出小球静止在水面时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

过球心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F浮表示;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搬动一个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的作用点,若要用最小的力搬动石块,请标出杠杆的支点O,并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知道,以杠杆的最下方为支点时,动力臂最长,此时在A实施垂直杠杆斜向上的力,动力最小,即最省力,如图: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小张在家中自制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并用它来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有:

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②竹筷的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

③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根据上面的你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竹筷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主要目的是____(选填“降低重心”或“增大支撑面”)使竹筷能竖直漂浮在液面.

(2)密度计是利用浮力____重力的条件工作的,竹筷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____竹筷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选填“越小”或“越大”)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ρ盐水=____(不计铅丝体积,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降低重心等于等于越小

ρ水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重心越低,稳度越大,故竹筷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主要目的是降低重心使竹筷能竖直漂浮在液面。

(2)[2][3]密度计不管放入哪种液体中,都是漂浮,所以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重力相同,浮力相同,所以将该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或盐水中时,都是漂浮,浮力相等,据浮力的产生原因:

“浮力的大小等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可知

F浮=F下﹣F上=F下﹣0=p下S﹣0=p下S

由于浮力相等,所以p下相等,故竹筷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等于竹筷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

(3)[4]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

(4)[5]在水中时

F浮=ρ水gV排1=ρ水gS(L﹣h1)

在盐水中时

F浮=ρ盐水gV排2=ρ盐水gS(L﹣h2)

因为浮力相等所以

ρ水gS(L﹣h1)=ρ盐水gS(L﹣h2)

ρ盐水=

ρ水

23.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林利用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G动/N

物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动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1

0.2

0.7

0.6

47.6

3

0.5

2

0.1

11

0.3

60.6

4

0.5

4

0.1

2

0.3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________上升(选填:

“匀速”、“加速”或“减速”);

(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无关;

(4)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答案】匀速66.7%钩码上升的高度越高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缓缓上升,此时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

第二空.第4次实验做的有用功:

W有=Gh=4N×0.1m=0.4J,

做的总功:

W总=Fs=2N×0.3m=0.6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100%≈66.7%,

所以,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66.7%;

第三空.纵向比较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物重相同、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也相同,物体提升高度不同,机械效率相等,故得出的结论: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或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

第四空.纵向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重力不同,可得出结论:

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如图装置中,轻质杠杆支点为O,不吸水的正方体A和B通过轻质细线连接悬挂于D点,物体C悬挂于E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水平桌面上的柱形容器重为6N、底面积为

、高为34cm.已知

,,A和B的边长、连接A和B的细线长以及B的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离均为10cm,O、D两点间的距离为20cm,O、E两点间的距离为80cm.求:

(1)C物体的重力;

(2)向容器中缓慢加入5kg的水,同时调节物体C的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3)在

(2)问的基础上,剪断A上方的细线,待A、B静止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答案】

(1)5N

(2)3000pa(3)3700pa

【解析】

【分析】

【详解】

(1)当容器中没有水时,物体C悬挂于E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O为支点,D为阻力作用点,阻力为

OD为阻力臂,动力为

OE为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可得:

(2)B物体质量:

B物体密度:

B的上表面距容器底的高度:

当往容器中加入质量为5kg的水时,由

可知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没有B物体时水的深度:

可知B浸没在水中,当B浸没在水中时,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

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3)由题意可知,

当剪断细线,假设AB全部浸入水中,则

可得AB在剪断细线后,在水中会处于悬浮状态,其排开水的体积:

柱形容器的容积:

容器中水的体积和所排开的水的总体积:

可得溢出水的体积: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

静止后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答:

(1)C物体的重力为5N;

(2)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3000pa;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3700pa.

2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小区附近的广场游玩时,对停在广场的电动平衡车产生了兴趣,在征求车主同意后,小明过了把隐,骑着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潇酒走一回,在20s内通过了100m的路程,此过程中车的牵引力为90N,通过计算回答上述过程中:

(1)小明骑平衡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该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3)该过程中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

(1)5m/s;

(2)9000J;(3)450W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可知小明骑平衡车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知牵引力做功为

W=Fs=90N⨯100m=9000J

(3)由功率计算公式可知,该过程中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

答:

(1)小明骑平衡车的平均速度是5m/s;

(2)该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是9000J;

(3)该过程中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450W。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红水在水中扩散

B.

扫地时尘土飞扬

C.

气味鉴别物质

D.

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气味鉴别物质,是因为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打开时可以嗅到气味,故C不符合题意;

D.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甲,将双面吸盘小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锅铲后静止;如图乙,将该吸盘大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同一锅铲后静止,若不计吸盘的自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