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docx
《中考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
中考(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语文试题
(一)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小说集。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狗·猫·鼠》等篇目都出自《朝花夕拾》。
C.《朝花夕拾》十篇文章中,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D.《五猖会》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忌自己心理时的无奈与厌烦。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B.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C.通过广泛阅读,使我的文化品位大大提高。
D.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3.下面横线处所填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 , , 。
①百般不能排解情思,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相思亦有画意: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④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②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都是著名的科幻小说,都借助了新颖、奇特的想象展开故事情节,如《西游记》中呼风唤雨、钻天入地和《海底两万里》中利用海洋发电、潜水艇等均体现了这一特点,而且,这些想象具有预见性,后来都成为了现实。
B.《朝花夕拾》和《骆驼祥子》成功地刻画了许多经典人物,如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纯朴善良的长妈妈、自私自利的杨太太、美丽勤俭的小福子、宽和正直的曹先生、不给仆人饭吃的衍太太等。
C.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阅读时需要做到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眼睛的视域要宽,尽量扩大扫视范围,尽量不回视,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同时以默读为主。
D.《西游记》前七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八到十二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十三回到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红(yān) 咳嗽.(shòu) 抹.杀(mό ) 校.对(jiào)
B.叮嘱.(zhǔ) 花圃.(bǔ) 讪.笑(shàn) 哽咽.(yè)
C.祈.祷(qí) 亘.古(gèn) 炽.热(zhì) 污秽.(huì)
D.默契.(qì) 骊.歌(lí) 收敛.(liǎn) 对称.(chèn)
6.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店员是个圆圆脸的小伙子,十八九岁,矮笃笃的,长得很结实。
他是从修配厂调出来的陈松林。
离厂以后,便没有回去过,谁也不知道他当了店员。
初干这样的工作,他不习惯;脱离了厂里火热的斗争,更感到分外寂寞。
他很关心炮厂的情况,却又不能随便去打听,也无法打听。
偏偏这书店还只是一处备用的联络站,老许一次也没有来过,所以他心里总感到自己给党作的工作太少。
A.“小伙子”、“结实”、“矮笃笃”都是形容词。
“圆圆脸”、“分外寂寞”是主谓短语。
B.“他是从修配厂调出来的陈松林。
”一句的谓语是“出来”。
C.“偏偏这书店还只是一处备用的联络站,老许一次也没有来过,所以他心里总感到自己给党作的工作太少。
”一句是递进关系复句。
D.“他很关心炮厂的情况,却又不能随便去打听,也无法打听。
”有语病。
修改方法是将“无法打听”与“不能随便去打听”换位。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②现在有些国家在医院专门开设图书馆,推崇“书籍疗法”,道理就在这里。
③他把读书比作一帖药,善读书可以消除愚昧使人聪明。
④书可以祛病,古人认为书是一种特殊的药。
⑤其实读书不仅是药,而且是一帖良药,具有解郁作用和宣泄效果。
A.④⑤①③②
B.④①③⑤②
C.④②⑤①③
D.①③④⑤②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春天出发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
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
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
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
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
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
蜜蜂、蝴蝶、蟋蟀……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
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
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
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
“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
它是吹在心里面。
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
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
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
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
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ruí)。
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
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8.文中第③段用到“问候”一词,请联系语段,说说它的含义及作用。
9.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2)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11.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的含义。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民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报纸、书籍等传统阅读,相对于传统媒体,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奇的阅读体验。
那么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
②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有目的性。
数据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今天的80%至90%。
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因此,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跟不上时代潮流,不知选择,不会选择的阅读必然劳而少功,收效甚微。
在阅读时,联系自己的思想、境遇、心情去读,从阅读中找到现实中自己的影子,这样的阅读才有益。
③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懂得自我甄别。
它在为人们提供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的数字化阅读空间的同时,也为滋生低俗文化提供了温床,大量的信息垃圾易腐蚀读者灵魂,污染数字阅读生态文明。
面对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数字化阅读环境,我们要善于甄别筛选海量而无序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④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做到相互补充。
新媒体是纸质阅读的“作料”,数字化阅读带给人们一种视觉感官的愉悦和享受,好比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甚至是囫囵吞枣,记忆只停留在表层,较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浅阅读”“碎片化阅读”。
新媒体虽然阅读方便,信息量大,但毕竟是零星的,缺乏上下文情境和创作背景,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它不能替代系统化的学习,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网络上的阅读,还要延伸拓展阅读,把数字化阅读与走进书店、图书馆阅读结合起来。
纸质阅读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快、全、杂的特点,补全系统,甚至找到不同的观点,丰富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客观、深刻。
通过互相取长补短,从“浅阅读”向“深阅读”递进,借助更多方式来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⑤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提倡全民阅读。
要充分运用新媒体丰富的传播手段,调动起国民读书的热情,尤其是阅读要从少儿抓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高度的读书自觉。
在大社会、大数据、大文化的新媒体背景之下,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能够传播阅读文明,打造书香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就已足够。
(材料二)
近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调查表
时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
58.1%
64%
68.2%
73%
76.2%
注:
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材料三)
2018年对我国民众倾向的阅读形式的调查发现,38.4%的成年人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7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有40.2%的人倾向于“手机阅读”,比2017年上升了5.1个百分点;有12.8%的人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7.7%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0.8%的人“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12.对(材料一)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但没有明确的观点。
B.本文以“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奇的阅读体验”为论点,逐层展开议论。
C.本文以“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
”为讨论话题,逐层展开议论。
D.本文先提出分论点,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即:
“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能够传播阅读文明,打造书香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就已足够。
”
13.为“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懂得自我甄别”这一观点选择论据,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
——爱因斯坦
B.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
——苏轼
C.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别林斯基
D.看书不能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
——顾颉刚
14.对(材料一)第④段主要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浅阅读”“碎片化阅读”。
B.运用比喻论证,突出纸质阅读是从“浅阅读”向“深阅读”递进。
C.运用比喻论证,强调纸质阅读更能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D.运用对比论证,强调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要相互补充。
15.对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调动全民读书的热情,要从孩子抓起,电子书、纸质书都可作为阅读对象。
B.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持续上升,多媒介阅读(数字化阅读、纸质阅读)时代已经到来。
C.国民纸质阅读接触率呈下降的趋势,数字化阅读取代纸质阅读的趋势不可逆转。
D.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各有优势,可以互为补充,从而提高全民族阅读水平。
16.同学们阅读了这三则材料后纷纷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感悟”,既贴切又得体的一句是()。
A.不论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化阅读,关键是要“读”,条件再好,不读一切都将落空。
B.我才不管什么“深阅读”,“浅阅读”,纸质阅读就是不方便,我就不喜欢。
C.数字化阅读既方便又新潮,碎片也罢,低俗也罢,都不影响我的喜爱。
D.科技的发展虽然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无助于解决阅读的乏味。
三、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
“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
注释:
嵚崟;高大;险峻。
步:
古时长度单位
17.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1)沿溯阻绝
(2)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18.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19.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
20.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散文《三峡》中写到“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请结合郦道元笔下《三峡》山水的特点分析余秋雨这么说的原因。
四、句子默写
2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3)北京冬奥会将在我国举办,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论语>十则》中原句回答)
五、诗歌鉴赏
22.阅读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一诗,回答问题。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②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③,露草泣寒虫。
羁旅④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千重:
千重万户。
②翻:
义同“反”。
③暗鹊: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周的意思),无枝可依”。
④羁旅:
留滞他乡。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结合诗句赏析“相留畏晓钟”中“畏”的妙处。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一写时间:
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一写地点:
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
B.颔联“还作”“翻疑”写出写客居他乡与江南故友不期而遇的惊喜心情。
C.“羁旅长堪醉”中的“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表现了醉生梦死的颓废心境。
D.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格调清美,悠然不尽。
六、语言表达
23.本借条有诸多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改正。
借条
今天借到李同学人民币50元整,(用于买词典)估计本月底一定还清。
特立此据。
借款人——赵步道
七、综合性学习
24.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小题
(1)连环画中有一幅画面与文字搭配不上,这幅画是第_____幅。
(2)请判断连环画故事主要反映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句思想。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八、作文
25.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建/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
——选自汪国真的《跨越自己》
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