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7612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docx

《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docx

临沭一中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

临沭一中2011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

2012.12.15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凝睇(dì)人寰(huán)绰(chuò)约汀(tīng)洲

B、碣(jié)石青冥(míng)皓腕(wǎn)垆(lú)边

C、啼啭(zhuàn)炊(chuī)黍怆(chuàng)然聒(guō)噪

D、云栈(zhàn)庑(wǔ)门干坼(chè)訇(hōng)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城阕绰约芙蓉泣露迷花倚石忽已瞑

B.青瞑金樽钟鼓馔玉天涯霜雪霁寒霄

C.俳优兰橑切中肯綮出师一表真名世

D.溽署沽取雕栏玉砌且放白鹿青涯间

3、下列各项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春霄踯躅(zhízhú)绰约(zhuó)扁舟子(piān)回眸一笑

B.轩冕绸缪(chóumiù)戎马(róng)捣衣砧(zhēn)豆蔻词工

C.危樯迤逦(yǐlǐ)荠麦(jì)玉簟秋(diàn)列却霹雳

D.祠堂潺湲(chányuán)瘙痒(sào)玉搔头(sāo)云栈萦纡

4、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1)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

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

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

(2)影响消费者口碑的,有时不是产品的主体,而是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零部件”,如西服的纽扣、家电的按钮等等,这些的失误,却足以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赢得口碑必须对各项基础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到位并,只有产品和服务水平超过顾客的期望,才能让消费者在快乐享受的同时,广泛地进行传播。

A、不易之论各持己见随处可见面面俱到

B、远见卓识众说纷纭漫不经心有的放矢

C、真知灼见各执一端司空见惯无微不至

D、不刊之论见仁见智微不足道持之以恒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B、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B.不法分子打着假记者的幌子,四处寻找问题单位,以曝光相威胁,强拉广告,敲诈勒索,聚敛钱财,令人痛恨。

对这些假记者施以重拳,严惩不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C.牛玉儒用苦口婆心的教导和行为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带给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

D.人们常说,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生活中便烦恼丛生;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太少,虽然生活得简简单单,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未来五年,我市将通过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B.北京人艺自6月23日起在首都剧场演出曹禺的经典剧作《家》,该剧由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被称为最为成功的改编剧本。

C.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长、输送的距离远,对人体健康、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D.本市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出京的车辆大幅度增加,日均达到55万辆,各条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明显加大。

8、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一段衔接顺畅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陆续流往杭州、南京等地

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

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

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700通。

这批尺牍在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

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

A.②③⑥⑤④①

B.②③⑤④⑥①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⑥⑤④①②

二、(每题3分,共12分)

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90后”一代拥有一个网络童年,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么中的不少人使用“火星文”,装扮怪异,喜欢动漫,照毕业照时不会正襟危坐,而要追求“古灵精怪”的效果......就如舆论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都集中在这些个性行为上,关于“90”后的刻板印象就会悄然形成,从而导致对这个群体的认知偏差。

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A.舆论过分关注“90后”的个性行为

B.“90后”身上也蕴含着优秀的品格

C.社会应以包容的心态看待“90后”

D.“90后”受到网络文化的巨大影响

1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选出最适合做标题的一项()

我磕磕绊绊地走在村庄里,似乎仅仅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和喘息。

两堵泥墙的夹缝偶尔闪出一条窄窄的小巷,光滑的石板路笔直地伸入纵深之后一折绕走了。

巷子尽头的泥墙有一扇小小的石窗,窗内乌黑一片。

沿途遇见了若干倒塌的院落,阳光之下芳草萋萋,几堵孤立的残墙缄默不语,两扇开始朽烂的门板黯然歪倒在地。

一个人从路上捡起一根竹条,他说下一个路口的几条狗十分凶悍。

话音未落,一群大大小小的黄狗雄赳赳地冲出来,拥挤在路口伸长脖子狂吠,仿佛他们才是这些房子的真正主人。

  这段文字最合适的标题是:

  

A.宁静的村庄

B.落寞的村庄

C.孤独的村庄

D.原始的村庄

1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12、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9分,每小题3分)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我们看到建筑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

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

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因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

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闹之中,更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④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

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

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

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

苏轼有诗《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

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

三面环廊,意象出诗中的“月转廊”。

表示夜已深。

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3、下列对第一节文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来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来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二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15、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建筑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态化”,与古代文学的积淀密切相关

B.“内向性庭院”是我国古代庭院最具典型性的建筑。

C.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是说小院诗化了,可见小院必定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

D.一个人诗情画意的素养,影响着他对建筑形象的欣赏与创造。

四、(共18分)

1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共4分)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并分析各自的妙处。

(4分)

1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共4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分)

(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2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

(1),梨花一枝春带雨。

(2)心非木石岂无感?

(3),铁马秋风大散关。

(4)小楼一夜听春雨,。

(5)鸿雁长飞光不度,。

(6),惟有幽人自来去。

(7),使我不得开心颜?

(8)漠漠水田飞白鹭,。

(9)细草微风岸,。

(10),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五、语言文字应用(共8分)

19、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体风格不一致、重复罗嗦、句序错位、用词不当等错误,请找出来并予以改正。

(4分)

①2004年5月6日,《人民日报》首先披露了亚洲某国打算把端午节列入该国遗产名录向联合国申报的消息,②这一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③国内各家媒体继而纷纷跟进报道,④作为端午节由来地的岳阳市也对此大为震惊。

⑤我们试想,⑥端午节若为他国申请为文化遗产,那将是国人的渎职和耻辱。

(1)语体风格不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2)句序错位的改正方法是把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调换。

(3)应删去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语运用不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20、仿照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另写一个句子。

(4分)

例句:

我不是都市激越的乐章,也不是山乡悠闲的牧笛;而是茫茫沙漠中的一串驼铃——为勇敢的跋涉着增添勇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19分)

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

宗白华

生活严肃的人,怀抱着理想,不愿自欺欺人,在人生里面体验到不可解救的矛盾,永难调和的冲突。

然而愈矛盾则体验愈深,生命的境界愈丰满浓郁,在生活悲壮的冲突里显露出人生与世界的“深度”。

(一)

所以悲剧式的人生与人类的悲剧文学使我们从平凡安逸的生活形式中重新识察到生活内部的深层冲突,人生的真实内容是永远的奋斗,是为了超越个人生命的价值而挣扎,毁灭了生命以殉这种超生命的价值,觉得是痛苦,觉得是超脱解放。

(二)

大悲剧作家席勒说:

“生命不是人生最高的价值。

”这是“悲剧”给我们最深的启示。

悲剧中的主角是宁愿毁灭生命以求“真”,求“美”,求“神圣”,求“自由”,求人类的上升,求最高的善。

在悲剧中,我们发现了超越生命的价值的真实性,因为人类曾愿牺牲生命、血肉及幸福,以证明它们的真实存在。

果然,在这种牺牲中人类自己的价值升高了,在这种悲剧的毁灭中人生显露出“意义”了。

(三)

肯定矛盾,殉于矛盾,以战胜矛盾,在虚空毁灭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获得生命的价值,这是悲剧的人生态度!

(四)

另一种人生态度则是以广博的智慧照瞩宇宙间的复杂关系,以深挚的同情了解人生内部的矛盾冲突。

在伟大处发现它的狭小,在狭小里却也看到它的深厚,在圆满里发现它的缺憾,但在缺憾里也找出它的意义。

于是以一种拈花微笑的态度同情一切;以一种超越的笑、了解的笑、含泪的笑、惘然的笑,包容一切以超脱一切,使灰色黯淡的人生也罩上一层柔和的金光,觉得人生可爱。

可爱处就在它的渺小处,矛盾处,就同我们欣赏小孩儿们的天真烂漫的自私,使人心花怒放,不以为忤。

(五)

这是一种所谓幽默的态度。

真正的幽默恰恰是从平凡渺小里发掘价值。

以高的角度测量那“煊赫伟大”的,则认为它不过如此;以深的角度窥探“平凡渺小”的,则发现它里面未尝没有宝藏。

一种愉悦、满意、含笑、超脱,支配了幽默的心襟。

“幽默”不是谩骂也不是讥刺。

幽默是冷隽,然而在冷隽的背后与里面有“热”。

(六)

以悲剧情绪透入人生,以幽默情绪超脱人生,是两种意义的人生态度。

两种态度都在估定人生价值,悲剧的人生态度是肯定超越平凡人生的价值,而幽默的人生态度则是在平凡人生里肯定深一层的价值。

(七)

正如莎士比亚,观照人生,冷静而悲壮,使他很多作品成为伟大的悲剧,同时他丰富深沉的“黄金的幽默”也催生了大量不可多得的喜剧佳作。

(八)

21、第

(一)段“在人生里面体验到不可解救的矛盾,永难调和的冲突”一句中的“矛盾”和“冲突”指的是什么?

它们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22、文章第三段中席勒说:

“生命不是人生最高的价值。

”那么“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什么?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分)

答:

23、第(八)段以莎士比亚为例,在全文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24、

(1)“悲剧的人生态度”、“幽默的人生态度”各是什么?

(4分)

(2)“幽默的人生态度”是否比“悲剧的人生态度”有更深一层的价值?

请结合全文归纳分析。

(3分)

七、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芳香!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临沭一中2011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1、B皓腕应读wàn;

2、C(A、城阙,暝;B、青冥,C、溽暑,青崖)

3、D(A项,“春霄”应为“春宵”,“绰”读chuò;B项,“缪”读móu;C项,“列却”应为“列缺”)

4、D、(文段一第一空需要填入一个可以说明有些诗歌翻译理论是非常精确、鞭辟入里、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不刊之论”符合文义;第二空是说明现在很多人对于“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的看法是不同的,“见仁见智”符合文义。

文段二第一空根据空格前的提示信息“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零部件”可知,“微不足道”符合文义;第二空中,产品要想赢得好口碑,“各项基础工作要做得非常细致、到位”并要长久保持,“持之以恒”符合。

5、A、(B、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特指人的死亡。

C、拍手称快,快:

痛快。

拍掌叫好。

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D、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6、D.(分析:

A项成分赘余。

“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去掉“数不清”;B、不合逻辑,应该是“不法分子打着记者的幌子”;C、搭配不当,“苦口婆心”和“行为”不能搭配。

7、D(A、成分赘余,去掉校际间的“间”,B、搭配不当,把“改编剧本”的“本”去掉;C、不合逻辑,把“空气污染”改成“空气质量”。

8、D(比较2、3句,2句说明关于徽州文书的历史事件,3句定义徽州文书,3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B两项。

6句中有“原先”,1句中有“上世纪30年代”,根据时间顺序,应该6句在1句之前,排除C项,将D带入,发现语句通顺,逻辑清楚。

故选D)

9、B(解析:

“90后”身上也蕴含着优秀的品质。

一道细节理解题。

文段首先列举了“90后”的一系列个性行为,接着指出不要过分关注这些个体行为,以免形成刻板印象,导致认知偏差。

文段只是说不要对“90后”形成刻板印象,并没有暗示出“90后”身上有优秀品质,所以本题选B。

10、B(解析:

“我”有友人陪伴,而且村中还有狗吠,肯定不是“孤独”或者“宁静”的村庄,故排除A、C;D中的原始在文中并没有体现,而通过“倒塌的院落、芳草萋萋、孤立的残墙”、“仿佛它们才是这些房子的真正主人”等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落寞之色,故选B。

11、D陆游立志于恢复中原而难以实现和诸葛亮一致,引起共鸣

12、D直抒胸臆说法错。

13.C(本节的写作对象是“中国古代建筑”)

14.B(A更美在其空间;C应是院墙阴影,与树无关;D因果颠倒)

15.C(小院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不一定能给人“丰富的想像的空间”)

16、答案:

韩诗:

“惊”字,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

(或:

“嫌”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

高诗:

“醉”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对春天美景的陶醉。

(或:

“忙”字,表现了儿童急切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拂”字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

17、解析:

(1)抓住描写月、桐、人声、鸿等事物时使用的缺、疏、断、孤等词语,就能较容易把握作者营造的氛围。

(2)“无人省”“不肯栖”是作者心绪和人生态度的体现。

答案:

(1)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2)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18略

19.答案

(1)语体风格不一致的是“打算把”,拟改为“欲将”(拟将)

(2)把②和③调换

(3)删去“跟进”或“继而”

(4)词语运用不当的是“渎职”,改为“失职”

20.答案“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特点1分,比喻手法1分,内容2分。

字数不限,大体整齐即可。

(答案示例:

我不是挺立在崇山峻岭的巨松,也不是屈身于香闺斗室的盆栽,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朵小花——为美丽的大自然增色添彩。

21.“怀抱着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

(写出“理想”和“生活”。

)引出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的两种人生态度:

悲剧的人生态度与幽默的人生态度。

22.“真”、“美”、“神圣”、“自由”、人类的上升和最高的善。

(摘抄“求‘真’,求‘美’,求‘神圣’,求‘自由’,求人类的上升,求最高的善”,)

23.呼应上文,举例证明确实有悲剧的和幽默的两种意义的人生态度。

在上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表明悲剧的和幽默的两种意义的人生态度可以同时统一在一起。

(本题只要从内容上答即可,不必从形式上回答)

24.“悲剧的人生态度”:

肯定矛盾,殉于矛盾,以战胜矛盾,在虚空毁灭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获得生命的价值。

“幽默的人生态度”:

以广博的智慧照瞩宇宙间的复杂关系,以深挚的同情了解人生内部的矛盾冲突。

悲剧的人生态度是肯定超越平凡人生的价值,而幽默的人生态度则是在平凡人生里肯定深一层的价值,两种态度都是在生活悲壮的冲突里显露出人生与世界的“深度”,都在估定人生价值,并无高下之别。

25、写作导引

  作文题目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诗情画意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但要写好这篇文章,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审清要求

  话题作文淡化了审题的要求,但并非没有要求。

因而,写作前,我们很有必要认真阅读文题(一般包括导入语、话题、写作要求三个部分),明确相关要求。

如文题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那么话题“生命的芳香”到底有什么范围呢?

我们就必须仔细阅读导入语,从中寻找并拓展话题的范围:

第一层通过比喻,引出话题——生命的芳香。

第二层阐述为他人服务,给他人带去美好,你的生命就会散发出芳香。

第三层阐述你享受到他人关爱,就会感受到他人生命的芳香。

第四层表明世上平凡的生命(不一定是人)也会芳香四溢。

第五层进一步将视角引入了历史,生命虽已逝去,但芳香永留人间。

第六层则号召我们感悟人生,追求芳香。

明确了导入语的含义,我们就大体把握了话题的范围。

又如文题要求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我们写作时就必须选典型材料,写真实体验,这样才能提升自己作文的档次。

  二、吃透题意

  明确了话题的大体范围,下一步就是吃透话题的含义了。

话题“生命的芳香”有两个关键词:

“生命”和“芳香”。

谁的生命?

根据导入语,可知,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平凡人的;可以是大自然界中的生命,也可以是历史中的名人、作品中的形象,范围相当宽泛。

生命又哪来“芳香”呢?

根据导入语,又知,生命历程中美好的,让人积极向上的,给人以感动、给人以启迪的意志、品质、精神、价值观等等都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芳香”。

这样,通过追问,真正地吃透话题的含义。

  三、选准切点

  通过解读文题,我们已知,“生命的芳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值得写的东西很多。

此时,我们必须选准切入点:

①确定一个中心。

是写自己生命历程中感受到的他人的芳香,还是写自已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