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7493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docx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docx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

Mistakesareoccasionalmistakes,butmissesarealwaysregrets.简单易用 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总6篇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1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

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

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

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转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

认识圆的特征,探索求证圆的特征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一)激趣:

  生活导入(西瓜、奥运五环)引出圆是平面图形。

用圆的原因是比球更直观,例举生活中的圆。

  

(二)初步感知:

  1、设疑引起思维冲突:

直尺画圆(圆的特征)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通过看古人画圆、多媒体画圆、尝试画圆,师板演,二次画圆,总结圆规画圆(画圆步骤:

定点、定长、旋转圆规)定点不能移动,定长不能改变。

  (三)认识半径

  老师想把刚才画圆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应该从哪一点画到哪一点,用手指,可一画几条,无数。

区分圆上、圆内、圆外。

  (四)认识直径

  让学生上来用直尺摆,还可以怎么摆,无数条,关键是什么。

  (五)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一条半径,再画一条、再画一条,通过量一量,得出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相等。

再通过量一量或折一折,半径、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得出:

D=2RR=D/2

  为什么有些圆大有些圆小,是不是你们的圆规质量有问题?

  定长决定大小,定点决定位置

  (六)巩固:

  找一找,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

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七)拓展:

  生活中的圆的作用,车轮,把对圆的认识延伸到点的轨迹,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这一练习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意在学生对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加以验证。

学生积极思考、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增强信心,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学生不仅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画圆、而且掌握了圆的特征,半径直径之间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使学生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走向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三、教学反思:

  我能按新课标的精神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新知,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参与活动。

课堂气氛活跃,每个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导语清晰、连贯能吸引学生。

  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线平面图形认识的扩展,是对曲线图形的初步认识.本课的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学习内容,加强操作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发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

简要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学生感兴趣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车轴放在轮的中央,让学生带着生活中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观察图片、观察实物,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圆的概念。

整堂课始终处于现实背景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启发学生原有认识,构建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2、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对圆的各部分认识中,还是对圆的特征的探索,教师都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去进行自主探索发现,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特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工具作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创设学习情境,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运用,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的一个新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19页的例3。

  2、教材分析:

用数学不是孤立专项的训练,而是分散于新教材的各个单元,其目的在于让数学更加紧密的联系实际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法减解答问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事实上,用数学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提升,同时也是为后面文字叙述式的用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所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问题的含义。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并掌握问题的含义并提出问题

  三、教具的准备

  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我特意设计了动画课件,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和多变性。

  四、课时安排

  本节课我安排1课时,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图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知道什么是问题;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也为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因此。

我设计一个大家到公园游玩的故事,让孩子们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不断解决数学问题,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

冬天过去了,春天到来了,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们出来活动了,你们猜他们去干什么了?

下面我来做动作大家猜好吗?

  2、教师藏在讲桌后面,喊:

好了!

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捉迷藏”;教师又拿出手绢,学生马上猜出是“丢手绢”;接着教师比划一个圆圆的东西放在地上一脚踢出去,学生情绪高涨,“踢足球”脱口而出。

  3、教师:

你们太聪明了,看来难不倒你们了。

小朋友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

(学生会高兴地说:

愿意!

  

(二)、读图明意探究新知

  为了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并解决问题,把主题图稍作修改,一块一块的出示,如出示捉迷藏区域,丢手绢区域、踢球区域。

让学生看一块根据相应的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1、课件出示捉迷藏图(伴音提示:

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个人?

  A、找出已知和未知

  (渗透给学生一道完整的文字叙述题至少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B、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C、总结思路,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丢手绢图(伴音提示:

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你能提出几个问题?

  A、组内讨论(教师巡回参与,适时点拔,收集资料);

  B、请小组代表发言,介绍自己的问题及想法;

  C、讲评、鼓励;

  3、课件出示踢足球图(探究过程同2)

  (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教师:

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都等急了,看,他们来了。

(课件出示:

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教师:

都有哪些小动物呀?

(学生:

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

(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有几条小鱼在做游戏?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

  4、教师:

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

请你拿出练习本解决你喜欢的问题。

  5、学生反馈,集体订正。

  (四)、练习巩固

  课本练习四的第一到第三题。

  (五)、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教师: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数学问题吗?

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六)、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而且还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看来学数学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七)、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

  (八)、板书设计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条件问题

  来了13人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

藏起来几人?

  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一共多少人?

  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

还有几人没来?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对比归纳能力等。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因此在这节课中,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探索和掌握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

  学生掌握了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减7等其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之三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合作和发展,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上3个目标的制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学生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

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公园,(课件显示情景)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有的买气球,有的买风车。

  1.观察情景

(一)。

  师:

根据买气球的情景,你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这个小朋友也是这样想的。

(课件显示:

还剩几个?

)根据买风车的情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

还有几个风车?

  师:

求这两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5-9

  16-9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景资源进行再加工,让学生观察图中自己喜闻乐见的卖气球、卖风车、猜谜、玩套圈的情景,学生比较感兴趣,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还剩几个气球?

还有几个风车?

还有几个字谜没猜中?

等等,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解决自己发现问题的欲望。

  2.观察情景

(二)。

  师:

在公园的这一角,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下面我们再到公园的另一角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学生通过观察,可能回答:

有的在猜字谜,有的在玩套圈。

  师:

根据猜字谜的游戏,可以提什么问题?

套圈游戏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

还有几个没猜中?

还有几个没套中?

  师:

求这两个问题分别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3-9

  14-9

  【在两个不同的情景中培养了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揭示课题。

  师: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个数,都用减法计算,而且都要用减几的方法?

(减9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十几减9的方法好不好?

(板书课题:

十几减9)

  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15-9”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一个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师:

怎样计算15-9?

下面请你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请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你们组的好方法。

(教师巡视。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如:

  ①因为96=15,所以15-9=6(想加法算减法)。

  ②10-9=1,51=6(破十法)。

  ③5-5=0,10-4=6,06=6(连减)。

  ④15-101=6

  ……

  【本节课以15-9为突破口,在重点研究十几减9的基本思路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所用的方法。

这样,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

在汇报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此时,计算15-9的基本思维方法得以充分展现,有的学生用“破十法”,有的学生用“连减法”,有的学生“想加法算减法”,还有的学生用“15-101”。

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师:

计算15-9时,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喜欢的方法。

  教师提问:

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针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

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

这样,好的计算方法更为明朗化,更为突出。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

我先进行简单的单元分析,再就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进行说课。

  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说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

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

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

比如花卉展、小猫钓鱼等,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理解、掌握算法。

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说教材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习。

课程标准认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

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

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

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

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第三环节:

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

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

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

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

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整十数减整十数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

学生进行自评。

  3、解释应用,巩固练习。

  4、玩摘苹果的游戏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5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__X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__X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画钟、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

这样引出课题。

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画一画钟面,做一做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钟面并把它画下来。

同时选两个画得有代表性的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接下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