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699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docx

《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docx

复习题免疫学重点和名词解释

免疫应答: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其特点:

生来就有,可遗传给子代。

人人都有,无明显个体差异。

无特异性,无记忆性。

组成:

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和组织中的抗感染因子

适应性免疫应答:

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性物质接触后产生或预防接种后获得。

特点:

生后获得,不可遗传。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特异性、耐受性和记忆性。

组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免疫(immunity):

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以维持机体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防御:

是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侵袭的一种免疫功能。

免疫防御过强,会导致超敏反应;过弱,则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监视:

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免疫自稳:

机体免疫系统及时清除损伤、衰老、变性细胞;对正常的自身组织耐受,维持内坏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的紊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immunity):

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特点:

生来就有,可遗传给子代。

人人都有,无明显个体差异。

无特异性,无记忆性。

组成:

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和组织中的抗感染因子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immunity):

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性物质接触后产生或预防接种后获得。

特点:

生后获得,不可遗传。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特异性、耐受性和记忆性。

组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4.中枢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又成为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5.骨髓(bonemarrow):

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也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胸腺(thymus):

有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

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6.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淋巴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

7.淋巴结:

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副皮质区是T细胞的定居部位;浅皮质区和髓索的B细胞的定居部位。

功能:

1)T/B细胞定居的场所(T细胞75%,B细胞25%)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4)过滤作用。

8.脾脏:

功能:

1)T/B细胞定居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及过滤作用

9.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也称黏膜免疫系统(MIS),主要是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一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淋巴组织。

是重要的防御屏障。

MALT组成:

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等。

功能1)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性IgA

10:

淋巴细胞归巢: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组织的特定区域。

归巢的分子基础:

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的粘附分子与内皮细胞血管地址素分子的相互作用。

11.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增加抗原与APC的接触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的淋巴器官;是淋巴细胞分布更合理;给淋巴组织补充新的淋巴细胞。

12.抗原(antigen,Ag):

能与T细胞的TCR/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致敏T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

能剌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即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致敏T细胞)的能力(或性能)。

(2)抗原性:

能与抗体或致敏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1)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或称为免疫原/抗原)。

(2)半抗原:

仅仅具有抗原性的物质(或称不完全抗原)。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机体抗体

半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异物性:

异物性是抗原免疫原性的核心。

(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2)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性状。

3)宿主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抗原表位(epitope):

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它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通常由5—17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或核苷酸组成。

抗原结合价:

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表位是抗原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结合的最小单位。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其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特异性。

根据表位结构分为:

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顺序表位—由连续性线形排列的短肽构成,又叫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短肽或多糖残基不连续排列,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又称非线性表位。

供BCR和抗体识别的标位。

T细胞仅能识别经APC提呈的线性表位,而B细胞两者均可。

T表位和B表位:

指在抗原分子上分别被TCR、BCR识别的表位。

T表位—可以存在于任意部位、但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在一起,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

B表位—多位于抗原分子表面,BCR能直接识别未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共同抗原表位:

存在于不同抗原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共同抗原:

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

交叉反应:

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基的不同抗原发生的结合反应。

.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的参与分类:

(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thymusdependentantigen):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

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既有T表位、B表位。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thymusindependentantigen):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细胞辅助。

TI-1Ag具有B细胞多克隆激活作用;TI-2Ag含有多个重复的B表位。

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1)异种抗原:

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

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2)同种异型抗原: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

例如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HLA等。

(3)自身抗原:

与免疫系统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或改变和修饰了的自身组织的抗原。

(4)异嗜性抗原:

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极低的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多克隆TL(2-20%),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物质。

与普通蛋白质抗原相比,超抗原不虚APC加工,不受MHC限制。

主要分为:

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

化学性质—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

意义:

所诱导的T细胞应答,其效应并非针对超抗原本身,而是通过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而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的发生与发展。

1.抗体(antibody,Ab):

由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分泌型:

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

膜型:

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Ab=Ig,Ig≠Ab;Ab是功能描述,Ig是化学结构描述;

(一)Ig的基本结构:

单体(H2L2)

四肽链结构所有Ig的基本单位都是四条肽链的对称结构。

两条重链(heavychain)和两条轻链(Lightchain)。

每条重链和轻链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

重链由450-550个氨基酸组成。

组成的Ig分别为:

IgG、IgA、IgM、IgD、IgE。

可变区:

Ig靠N段,L链的1/2,H链的1/4,这个区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有所变化,称为可变区(V区)。

轻链及重链的可变区简称为VL及VH。

而余下区域,其氨基酸顺序相对稳定,称为恒定区(C区)

恒定区(constantregion,C区)CH、CL

其氨基酸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含糖量都比较稳定。

铰链区(IgM、IgE无)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IgM、IgE无交联区。

结构域:

H链:

VH、CH1、CH2、CH3、(CH4)L链:

VL、CL

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IgG————————2Fab+Fc

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antigenbinding,Fab)组成:

VL、CL、VH、CH1意义:

结合抗原(单价)

(2)可结晶片段(fragmentcrystallizable,Fc)组成:

CH2、CH3、铰链区意义:

激活补体,通过胎盘,结合细胞,决定Ig的免疫原性。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胃蛋白酶

IgG————————————F(ab')2+ pFc'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V区的功能: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1)中和毒素

(2)阻止病原入侵(3)mIg识别抗原IgG、IgMIgG、IgM、分泌型IgAIgMIgD

C区功能

(1)激活补体

(2)结合Fc段受体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Fc调理:

IgGC3b调理:

IgGIgM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3.穿过胎盘和粘膜IgG、分泌型IgA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1.IgG:

单体,IgG1-IgG4四个亚类。

IgG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半衰期约为23天(最长),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80%(含量最多的抗体)。

特性:

(1)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2)激活补体(CH2)

(3)调理促吞噬作用(Fc、C3b调理)

   (4)ADCC

(5)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

有CH4区、无铰链区。

IgM的特性:

(1)产生早:

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

(2)激活补体(CH3)。

(3)调理作用(C3b调理)。

(4)天然血型抗体。

(5)B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

(6)早期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IgA血清型IgA分泌型IgA

结构:

双体+J链+分泌片

特性:

(1)经初乳传递,给新生儿胃肠道提供保护。

(2)粘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4.IgD单体,

特性:

B细胞膜表面的Ig(membraneIgD,mIgD)

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5.IgE单体,有CH4区,无铰链区。

正常人血清

IgE含量最低。

特性:

(1)亲细胞抗体(CH2、CH3),参与I型超敏反应。

(2)参与抗寄生虫感染。

多克隆抗体:

是由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活化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体的混合。

单克隆抗体:

由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特点:

(1)高度均一性(类、亚类、型都相同)

(2)高度特异性,无交叉反应。

(3)高效价、高产量。

补体(complement,C):

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膜辅助蛋白MCP:

他是单链跨膜糖蛋白。

能结合与细胞表面的C3b/C4b结合,协助I因子将C3b/C4b裂解,阻止后续补体成分的活化。

机体大多数细胞表达高水平的MCP,能促进结合于细胞表面的C3b灭活,防止补体活化造成损伤,是一种自身保护机制。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激活物,依次激活C1、4、2、3,形成C3和C5转化酶,最终形成MAC溶解细胞的补体激活途径。

又称第一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

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提供接触表面,不经C1、C4、C2途径,而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活途径。

可在感染早期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MBL途径与病原微生物的甘露糖残基结合,随后发生构象改变,激活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具有与C1s类似的生物学功能,MASP2水解C4和C2,MASP1直接切割C3形成C3转化酶,其后过程同经典途径。

(五)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及比较

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

激活物质Ag–Ab内毒素,MBL与病原微生物

IgM,IgG(1-3)酵母多糖,糖类配体结合

凝聚IgA,IgG4

参与成分C1-C9C3,C5-9,C2-C9,MBL,

D,B,PMASP

C3转化酶C4b2aC3bBbC4b2b

C5转化酶C4b2a3bC3bnBbC4b2b3b

作用特异性免疫早期抗感染早期抗感染

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MAC

2调理促吞噬C3b、C4b

3免疫粘附

4炎症介质作用过敏毒素C3a、C5a

趋化因子C5a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的统称。

介导免疫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可溶性分子主要是细胞因子。

根据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命名: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干扰素(interferon,IFN)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

生长因子(growthfactor,GF)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在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作用。

2、细胞因子分泌方式多样性:

CK可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3、细胞因子的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或协同性

调节固有免疫应答:

抗病毒感染:

IFN-α、IFN-β

抗细菌感染:

TNF-α、TNF-β、IL-1、IL-6

调节适用性免疫应答:

IL-2、IFN-γ

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

细胞因子具有双重作用:

有利:

免疫调节、促进造血、抗感染,抗肿瘤

有害:

炎症、休克、发热、自身免疫病、肿瘤

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间直接接触或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其他活性分子介导的作用

免疫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分子,包括抗原、受体或其他分子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概念:

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除表达在白细胞外,还表达在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及非造血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

白细胞分化抗原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有些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链接方式,锚定在细胞膜上。

少数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碳水化合物。

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分化群(CD)。

CD分子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分化抗原。

人的CD编号从CD1—CD350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按其执行的功能,主要分为:

受体(抗原识别受体、PRR、CR、细胞因子受体等)共刺激(抑制)分子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概念:

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多为糖蛋白。

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和信号转导、增殖和分化、伸展与移动。

根据结构特点分为:

整合素家族(由αβ两条链经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选择素家族(包括L-、P-、E-选择素,配体是寡糖基团)、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粘蛋白家族、黏蛋白样血管地址素

黏附分子的功能:

1)免疫细胞识别中的辅助受体和协同或抑制信号

TL活化:

CD4/CD8-MHCII/MHCI;CD2-B7;BL活化:

CD40/CD40L

2)炎症过程中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3)淋巴细胞归巢

组织相容性(histicompatibility):

指在进行移植时,受者对供者的组织器官的接受、容纳程度。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icompatibilityantigen):

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叫组织相容性抗原,也称移植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

在众多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也叫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

编码MHS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呈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将这一连锁群统称为MHC。

人的MHS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

经典的MHCI类基因及II类基因HLA复合体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HLA-I类基因区:

B、C、AHLA-II类基因区:

DP、DQ、DR

Ⅰ类基因区:

经典的3个基因位点B、C、A编码HLA-Ⅰ类分子的重链,与15号染色体上β2微球蛋白基因编码产物,通过共价键结合后,成为HLA-Ⅰ类抗原。

(1)HLA-Ⅰ类分子

结构重链(α链)、β2微球蛋白组成。

α链含有三个结构域(α1、α2、α3)。

分布所有的有核细胞膜表面

功能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8结合,对CTL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2)HLA-II类分子

结构α链、β链借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两条肽原链结合的部位,也是被T细胞识别的部位。

非多肽区是HLA-II类分子与T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分布抗原呈递细胞(APC)、活化的T细胞。

功能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与辅助受体CD4结合,对Th细胞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MHC多样性由MHC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两方面构成。

大的增加了人群中HLA表型的多态性。

HLA的高度多态性和多基因性共同决定了HLA遗传背景的高度多样性,在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几乎没有两个人HLA的基因型完全相同。

多态性的意义:

多态性和多基因性共同决定了HLA遗传背景的高度多样性,从而使个体和群体极大地扩展了对不同(病原体及其变异体)抗原肽提呈和应答的范围。

赋予高等动物抵御不利环境因素的一种适应性表现,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生存与延续。

不利:

器官移植选择供者造成很多基因性:

MHC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表现在同一个体中其基因座位在数量和结构上具有多样性(三类基因)

MHC多态性:

MHC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

共显性:

HLA每一对等位基因均为共显(父、母)在杂合子状态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均表达出相应产物。

由此大大困难。

BCR(Bcellreceptor):

中文名:

B细胞(抗原)受体,是B细胞表面最主要的分子。

BCR复合物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胞膜免疫球蛋白mIg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Igα和Igβ异二聚体组成。

mIg主要功能结合特异性抗原。

Igα和Igβ也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功能是作为信号转导分子转到抗原与BCR结合产生的信号,参与Ig从膜内向薄膜的转运。

为B细胞特征性标志。

Igα/Igβ(CD79α/CD79β)

结构:

异二聚体,有胞膜外区、跨膜区、胞浆区长,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功能:

与BCR构成复合体,转导BCR与Ag结合的信号;参与mIg链的表达与转运。

2、B细胞共受体(表面有CD19/CD21/CD81)

提高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度,能增强B细胞活化信号的传递。

CD19:

胞质区可传递活化信号。

CD21:

即CR2,也为C3d受体,参与BL的活化。

也是EB病毒受体。

CD81:

协同刺激分子是产生第二信号的

CD40:

表达于成熟的B细胞表面属于TNF受体家族。

CD40L属于TNF家族,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

CD40和CD40L的结合在B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活动中其重要作用。

CD80/CD86():

表达于活化的B细胞表面

表面标志CD5+

产生于个体发育早期,有自我更新能力,长寿细胞;

主要位于胸腹腔、肠道粘膜固有层;

接受碳水化合物抗原刺激,产生低亲和力IgM。

针对自己抗原产生天然抗体。

表面标志CD5-

产生于出生后,定位于淋巴器官;

是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

接受蛋白质抗原刺激产生高亲和力抗体。

B-1主要生物学功能:

1)接受碳水化合物抗原刺激,产生低亲和力IgM,参与对多种细菌(尤其体腔中)的抗感染免疫;

2)产生低亲和力IgM类的生理性自身抗体,参与对衰老、蜕变自身细胞的清除;

3)通过产生IgM类自身抗体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三B淋巴细胞的功能

1、产生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中和作用:

针对病毒和胞内菌感染、外毒素

调理作用:

Fc/C3b

参与补体的溶细胞或溶菌作用:

MAC

ADCC:

NK等

2、提呈可溶性抗原:

三B淋巴细胞的功能

1、产生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中和作用:

针对病毒和胞内菌感染、外毒素

调理作用:

Fc/C3b

参与补体的溶细胞或溶菌作用:

MAC

ADCC:

NK等

2、提呈可溶性抗原:

APC细胞中,只有B细胞才能提呈可溶性抗原。

活化B细胞表达CD80/86,为TL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1.TCR-CD3复合体

TCR(Tcellreceptor)的结构和功能:

中文名:

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特征性标志)

结构:

两条多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αβγδ,属Ig超家族。

胞外区:

可变区(V区)+恒定区(C区)。

跨膜区:

带正电荷,与CD3分子相连。

胞浆区:

短,不能向胞内传递信号。

功能:

能识别APC表面或靶细胞表面的MHC-Ag肽(双识别,抗原肽+MHC,具有MHC限制性)

CD3分子:

结构:

由5种肽链组成的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

肽链:

γ、δ、ε、ζ、η

结构形式:

γε、δε、ζζ(为主)

或γε、δε、ζη

胞浆区长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功能:

参与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CD4分子

功能:

膜外区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MHCII限制性。

胞浆区有Lck激酶,参与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gp120受体

CD8分子

功能:

膜外区能与MHC-Ⅰ类分子结合,MHCI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