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 新课标 司南版 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693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 新课标 司南版 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 新课标 司南版 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 新课标 司南版 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 新课标 司南版 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 新课标 司南版 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 新课标 司南版 必修2.docx

《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 新课标 司南版 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 新课标 司南版 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 新课标 司南版 必修2.docx

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新课标司南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一物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教案新课标司南版必修2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有关向心力知识分析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向心力的基础知识。

3、熟练掌握应用向心力知识分析两类圆周运动模型的步骤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辨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运用启发式问题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动机;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建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由某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力;找出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并掌握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提供向心力,能用向心力公式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

难点:

火车在倾斜弯道上转弯的圆周运动模型的建立;临界问题中临界条件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推理、归纳

教学用具

说明火车转弯的实物模型,CAI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分析和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关键是把向心力的来源弄清楚。

本节课我们应用向心力公式来分析几个实际问题。

(一)、复习关于向心力的来源

1、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2、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3、不能认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除了受到物体的作用力以外,还要另外受到向心力作用。

(二)、实例1:

火车转弯

课件模拟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提出问题:

(1)、火车受几个力作用?

(2)、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

(学生观察,画受力分析示意图)

师生互动:

火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及摩檫力,其合力为零。

过渡:

那火车转弯时情况会有何不同呢?

课件模拟平弯轨道火车转弯情形,提出问题:

(1)、转弯与直进有何不同?

(2)、当火车转弯时,它在水平方向做圆周运动。

是什么力提供火车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呢?

师生互动:

分析内外轨等高时向心力的来源(运用模型说明)

(1)此时火车车轮受三个力:

重力、支持力、外轨对轮缘的弹力。

(2)外轨对轮缘的弹力提供向心力。

(3)由于该弹力是由轮缘和外轨的挤压产生的,且由于火车质量很大,故轮缘和外轨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易损害铁轨。

师设疑: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

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结合知识点设计方案。

提示:

(1)、设计方案目的是为了减少弹力

(2)、播放视频——火车转弯

学生提出方案:

火车外轨比内轨高,使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不再是竖直向上。

此时,支持力与重力不再平衡,他们的合力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从而减轻轮缘和铁轨之间的挤压。

学生讨论:

什么情况下可以完全使轮缘和铁轨之间的挤压消失呢?

学生归纳:

转弯处要选择内外轨适当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来提供,这样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

师生互动:

老师边画图边讲解做定量分析并归纳总结(过程略)

(三)、实例2:

汽车过拱桥(可通过学生看书,讨论,总结)

问题:

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桥上以速度v前进,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求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

解析:

选汽车为研究对象,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

汽车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G和桥对车的支持力F1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且向心力方向向下

建立关系式:

又因支持力与汽车对桥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

(1)当v=时,F=0

(2)当0≤v<时,0<F≤mg

(3)当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发生危险。

小结:

上述过程中汽车虽然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但我们仍然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是一种瞬时对应关系,即使是变速圆周运动,在某一瞬时,牛顿第二定律同样成立,因此,向心力公式照样适用。

(四)、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过渡:

教师演示“水流星”提出问题

提问:

最高点水的受力情况?

向心力是什么?

提问:

最低点水的受力情况?

向心力是什么?

提问:

速度最小是多少时才能保证水不流出?

学生讨论:

最高点、最低点整体的受力情况。

师生互动:

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能经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1、用绳系水桶沿圆周运动,桶内的水恰能经过最高点时,满

足弹力F=0,重力提供向心力mg=m

得临界速度v0=

当水桶速度v≥v0时才能经过最高点

2、如果是用杆固定小球使球绕杆另一端做圆周运动经最高点时,由于

所受重力可以由杆给它的向上的支持力平衡,由mg-F=m

=0得临界速度v0=0

当小球速度v≥0时,就可经过最高点。

3、小球在圆轨道外侧经最高点时,mg-F=m

当F=0时得临界速度v0=

当小球速度v≤v0时才能沿圆轨道外侧经过最高点。

(五)、归纳匀速圆周运动应用问题的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它在哪个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找到圆心和半径。

2、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位置所处的状态,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分析哪些力提供了向心力。

3、建立以向心方向为正方向的坐标,找出向心方向的合外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列方程。

4、解方程,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六)、课堂讨论

1、教材【思考与讨论】”

2、课本P97练习六

(1)、

(2)

(七)、课堂小结

1、用向心力公式求解有关问题时的解题步骤如何?

2、火车转弯时,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

3、汽车通过凹形或凸形拱桥时对桥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如何?

(八)、布置作业

 

2019-2020年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下学期人教版

v1=5m/s,水平向东;v2=3m/s,水平向东。

 

学生总结:

作法:

从同一点作出物体在一段时间的始末两个速度矢量和,从初速度的末端至末速度的末端所作的矢量就是速度的变化量。

2、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教师:

那么如果是求曲线运动中,它的初速度和末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又该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矢量可以平行移动)分析并在黑板上板演。

实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向心加速度a

1、向心加速度方向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演示flash动画。

设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做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位于A点,速度为,经过时间△t后位于B点,速度为,我们应该按什么样的思路讨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呢?

教师边演示边问:

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和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分别做出质点在A、B两点的速度矢量和,由于是匀速圆周运动,和的长度是一样的。

(教师动画演示)

2)将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为便于对和做比较,将的起点移到B点,同时保持的长度和方向不变。

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Δv?

学生思考并回答:

以的箭头端为起点、的箭头端为终点做矢量(教师动画演示),就是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的速度变化量。

4)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是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的平均加速度。

由于

与的方向相同,它代表了加速度的方向。

5)Δ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

在什么条件下,Δv与圆的半径平行?

(提示学生用极限法)Δv的延长线并不通过圆心,为什么说这个加速度是“指向圆心”的?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答案:

并不与圆的半径平行,但当△t很小很小时,A和B两点非常接近,和也非常接近。

由于和的长度相等,它们与组成等腰三角形,当△t很小很小时,也就与(或)垂直,即与半径平行,或说指向圆心了。

Flash动画截图

教师总结:

上面的推导不涉及“地球公转”“小球绕图钉转动”等具体的运动,结论具有一般性——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小结:

1、定义: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2、符号:

3、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4、物理意义:

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5、说明:

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2、向心加速度大小

教师活动:

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明确了,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教师设置情景:

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为v,轨迹半径为r。

经过时间△t,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

尝试用v、r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学生推导,教师加以引导,并把学生推导过程投影出来:

相似

 

思考:

(课本P51思考与讨论)

从公式看,向心加速度与圆周运动的半径成反比?

从公式看,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

1)在y=kx这个关系式中,说y与x成正比,前提是什么?

2)自行车的大车轮,小车轮,后轮三个轮子的半径不一样,它们的边缘上有三个点A、B、C,其中哪两点向心加速度的关系适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哪两点适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不变时,与成反比

不变时,与成正比

Ø课堂总结

1、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2、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指向圆心

3、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4、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当堂练:

1、一物体在水平面内沿半径R=20cm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0.2m/s,则它的向心加速度为______m/s2,角速度为_____rad/s,周期为_____s。

2、如图所示,摩擦轮A和B通过中介轮C进行传动,A为主动轮,A的半径为20cm,B的半径为10cm,则A、B两轮边缘上的点,角速度之比为_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为_____。

3、关于北京和广州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它们的方向都沿半径指向地心

B、它们的方向都平行于赤道平面指向地轴

C、北京的向心加速度比广州的向心加速度大

D、北京的向心加速度比广州的向心加速度小

巩固练习:

1.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各点均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

A.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

B.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角速度

C.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向心加速度

D.地球表面各处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地球球心

2.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

B.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3.由于地球自转,比较位于赤道上的物体1与位于北纬60°的物体2,则()

A.它们的角速度之比ω1∶ω2=2∶1B.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1∶v2=2∶1

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2∶1D.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4∶1

4.关于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v2/r,知a与r成反比B.由a=ω2r,知a与r成正比

C.由ω=v/r,知ω与r成反比D.由ω=2πn,知ω与转速n成正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