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929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docx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docx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

第十七单元

【阅读】

刘庭式娶盲女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

(山东人刘庭式未考中科举时,父母商量准备娶他同乡人的女儿,后来双方已说定婚事,但尚未送聘礼。

)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

(刘庭式考中了科举,那女子因为疾病,两眼瞎了。

)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

(女家是种田人,很贫困,不敢再提婚姻的事。

)或劝纳其幼女。

(有人劝刘庭式娶对方的小女儿。

)庭式笑曰:

“吾心已许久矣。

虽盲,岂负吾初心哉!

”(刘庭式笑着说:

“我心里早已答应她了。

虽然眼瞎了,难道能违背我最初的心愿吗”)卒娶盲女,与之偕老。

(刘庭式最终娶了盲女,跟她和好到老。

【训练】

1.寒云门与盲女偕老

项城韩云门,名堳,聘戚氏女,未几,两目失明。

(河南项城有个人叫韩云门,又叫韩堳,与姓戚人家之女约定婚姻关系,没多久,戚家之女双目失明。

)戚谓韩郎年少能文,必成远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悔婚而终女子于家。

(戚家认为韩云门这男儿年轻而又能读书作诗写文,将来一定大有作为,而自己的女儿双目失明,无法与他相配成双,想解除婚约,让女儿终身在家中。

)韩之父母将许之,云门毅然不可,如礼迎娶以归。

(韩云门的父母将同意戚家悔婚的要求,韩云门坚决不同意,按照礼数将她迎娶到家。

)戚不得已,媵yìng以美婢。

(戚家没其他办法,把一个漂亮的侍女作陪嫁)云门曰:

“人情见则欲动,不若无见,以全我居室之好。

”遂遣婢还。

(韩云门说:

“人们见到美婢,感情就要激动,不如不要相见,用来保全我夫妻的和好。

”于是打发那位漂亮的侍女回去。

)后于壬子出为教谕。

(后来在清康熙十一年,韩云门出任掌管教育、祭礼的官吏。

)挚妇偕行,伉俪无间。

(携带妻子同行,夫妻亲密无矛盾)豫人称其笃行,以为宋之刘庭式再现于今。

(河南当地百姓称赞他做人忠厚,认为宋朝刘庭式再次出现在今天。

【练习】

1.聘戚氏女(氏,姓)

2.戚谓韩郎年少能文(谓,认为)

3.必成远器(远,大)

4.非偶也(偶,相配成双)

5.如礼迎娶以归(如,按照)

6.遂遣婢还(遣,打发)

7.豫人称其笃行(笃,忠厚)

8.人情见则欲动(人们见到美婢,感情就要激动)

9.以全我居室之好(用来保全我夫妻的和好)

10.挚妇偕行,伉俪无间(携带妻子同行,夫妻亲密无矛盾)

2.孙泰

孙泰者,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唐朝山阳地区有个书生叫孙泰,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品德高尚,有古代贤人的风范。

)泰妻即姨妹也。

(孙泰的妻子是他的表妹。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

“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女弟。

”(在他做官以前,姨妈年纪大了,将她的两个女儿托付给他,说:

“大女儿一只眼瞎了,你以后可以娶我的小女儿。

)姨卒,泰取其姊。

(不久,姨妈死了,孙泰娶了大表妹。

)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他,孙泰回答说:

“她有残疾,不是我娶她,嫁给谁呢?

)众皆服泰之义。

(乡里的人都佩服孙泰的人品。

)泰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孙泰曾经到市场见到铁制的台灯,买下了,回家后叫人擦洗干净,发现那台灯竟是银制的,他马上去市场,还给了卖主。

【练习】

1.少师皇甫颖(师,拜……为师)

2.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操守,行为)

3.先是,姨老矣(先是,这事以前)

4.汝可取女弟(取,同“娶”)

5.姨卒,泰取其姊(卒,死)

6.泰亟往还之(亟,立刻)

7.或诘之(有人问他)

8.问题:

上文有两个“市”:

(1)“尝于市遇铁灯台”中的“市”,它的词性是(名词),指(市场);

(2)“市之”中的“市”,它的词性是(动词),解释为(买)

9.上文记述孙泰的两件事,作者要说明孙泰有(古贤之风)。

3.二犬深情

咸溪县童镛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

(咸溪县童镛家养了两只狗,一只毛色白的,一只毛色花的,都出于一个母体。

)性狡狯kuài,解人意。

(性情聪明可爱,明白主人的心思。

)日则嬉戏,夜则守门。

(白天则一起玩耍,夜里则一起守门看家。

)后白者倏shū目盲,不能进牢自食。

(后来白狗突然眼睛瞎了,不能进笼子自己吃东西。

)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

(主人用杂草垫着让它卧在屋檐外)花者衔饭吐而饲之。

夜则卧其侧,几二年余。

(花狗衔饭吐出来喂给白狗吃。

夜里则谁在它的身旁,差不多有二年有余。

)及白者死,埋诸山麓。

花犬乃朝夕往,至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良久乃反。

(等到白狗死了,把它埋在山脚下。

花狗于是早晚去,到山脚埋葬处默哀,像磕头哭泣的样子,呆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练习】

1.畜二犬(畜,养)

2.后白者倏盲(倏,一下子)

3.不能进牢自食(牢,笼子)

4.花者衔饭吐而饲之(饲,喂)

5.几二年矣(几,差不多,接近)

6.若拜泣状(状,……的样子)

7.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主人用杂草垫着让它卧在屋檐外)

8.埋诸山麓(把它埋在山脚下)

9.良久乃反(很久才回去)

4.雁冢zhǒng

无锡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

(无锡荡口镇,有人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煮着吃。

)有书生见了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

(有书生见了同情它,买下大雁回家,养着用来玩。

)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翅,使不得飞。

(怕它逃逸离家,用绳子拴住它的两只翅膀,使大雁无法飞走。

)雁杂处鸡鹜wù间,亦颇驯,唯闻长空雁唳lì则扬首而鸣。

(大雁杂居鸡鸭之间,也很温顺。

只有听到空中有大雁鸣叫时才抬起头鸣叫几声。

)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

(一天,一群大雁飞过它的上面,这雁大声鸣叫。

)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二雁相顾,引吭奋翅,若相识者:

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二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

(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停留在屋檐上,两只大雁相互看着,伸长脖子鸣叫,努力扑打翅膀。

像是相互认识:

地上的一只雁想招呼它下来,屋檐上的一只雁想拉它上去,书生明白这两只雁一定是过去的配偶,于是剪断了绳子,让雁飞上去。

))然此雁久系,不能奋飞,屡飞屡坠,竟不得去。

(然而这雁系绳子太久,无法奋力飞翔,每次飞去又每次坠落,最终无法离去。

)檐上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

越日则俱毙矣。

(屋檐上的雁,守候了整整一天,忽然从屋顶飞下,面对面痛苦地鸣叫。

第二天就一同死了。

)书生感其义,合而葬之,名曰“雁冢”。

(书生被它们的情义所感动,把他们合葬在一起,取名为雁之墓。

【练习】

1.畜之以为玩(畜,养)

2.雁杂处鸡鹜间(鹜,鸭子)

3.唯闻长空雁唳(唯,只有,每当)

4.集于屋檐(集,栖,躲)

5.竟不得去(竟,终)

6.名曰“雁冢”(冢,墓)

7.亦颇驯(也很温顺)

8.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地上的一只雁想招呼它下来,屋檐上的一只雁想拉它上去)

9.越日则俱毙矣(第二天就一同死了)

10.书生感其义(书生被它们的情义所感动)

5.义犬报火警

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羸léi。

(城的东面,一家人家养了一只狗,非常瘦弱。

)一夕,邻火卒cù发,延及民家。

(一个晚上,邻居家突然起火,火灾殃及这家人家。

)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

起曳其被,寝犹如故。

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háo,民始惊。

(那家人正在熟睡,狗接连叫着还不醒。

狗起来拉他们的被子,人依旧熟睡不醒。

狗再蹲在床边用嘴靠近人的耳朵大叫大嗥,人开始惊醒。

)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女出,室尽烬矣。

(看看已是满屋的烟,急忙呼叫妻子女儿出逃,房屋里的东西全都成了火灰了。

)民遂谓所亲曰:

“吾家贫,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

(那家人于是对所亲近的人说:

“我家贫困,狗经常吃不饱,不说今天能免除我家四人烧死的灾难。

)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

”(而那种天天丰厚地享受他人的食物,而不顾他人患难的人,同这犬相比,像什么呢?

【练习】

1.邻火卒发,延及民家(及,到)

2.起曳其被(曳,拉)

3.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锯,蹲)

4.犬食恒不饱(恒,常)

5.室尽烬矣(房屋里的东西全都成了火灰了)

6.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

(那种天天丰厚地享受他人的食物,而不顾他人患难的人,同这犬相比,像什么呢?

7.问题:

成语“笑逐颜开”中的“逐”,解释为(随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高兴得满脸笑容)

第十八单元

【阅读】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他的母亲说:

“你回去,等回儿回来给你杀猪。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后回来,曾子要抓猪杀它。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妻子阻止他说:

“我只不过跟小孩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曾子说:

“小孩子是不可以跟他开玩笑的,小孩子还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等着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的教育。

如今你欺骗他,这是教育儿子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不信任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好儿子的方法。

”)遂烹彘也。

(于是曾子与妻子决定马上杀猪烧肉。

【训练】

1.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宋朝陈尧咨父亲任谏议大夫时,家中有匹烈性马,性情暴躁,简直无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好几个人。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

“彼马何以不见?

”(一天,陈谏议进马棚,发觉那匹马不见了,于是追问马夫:

“那马怎么不见了?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马夫回话说被你儿子陈尧咨卖给商人了。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谏议遽召子,曰:

“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

是移祸于人也!

”(陈谏议立刻叫儿子陈尧咨过来,说:

“你是朝廷重臣,家里那么多马夫、杂役尚且不能制服它,一个商人怎么能养它?

这不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吗?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赶快派人追寻商人取回马,还了他的钱,告诫左右的人要把那匹马直养到死。

【练习】

1.不可驭(驭,驾驭)

2.蹄啮伤人多矣(蹄啮,踢;咬)

3.一日,谏议入厩(厩,马棚)

4.因诘仆(诘,问)

5.彼马何以不见(彼,那)

6.谏议遽召子(遽,立刻)

7.家中左右尚不能制(制,制服)

8.贾人安能畜之?

(商人怎么能养它?

9.是移祸于人也!

(这是把灾祸转移到别人头上!

10.偿其直(还他的钱)

2.陈万年教子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其子咸告诫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陈万年是朝中重臣,曾生病,叫他儿子陈咸过来,在床边对他进行告诫教育,话说到半夜三更,陈咸打瞌睡,头碰到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

“乃公教诫女,女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陈万年非常光火,想用棍棒打他,说:

“你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说,什么道理?

”)咸叩头谢,曰:

“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万年乃不敢复言。

(陈咸磕头认错,说:

“都知道你说的,主要教我陈咸拍马奉承。

”陈万年就不敢再说下去了。

【练习】

1.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乃,是)

2.咸睡(睡,打瞌睡)

3.大要教咸谄也(谄,拍马奉承)

4.欲杖之(想用棍棒打他)

5.咸叩头谢(陈咸磕头认错)

6.具晓所言(都知道你所说的)

7.问题:

上文“语至三更”中的“三更”,相当于今天什么时间段?

(深夜11时到凌晨1时)

3.卞庄子刺虎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

“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毙,若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想刺杀旅店对面山坳里的两只老虎,旅店里的小伙计阻止他,说:

“两只老虎正将要吃那头牛,要是吃得有甘美,就会互相争夺,争夺打起来,大老虎就会受伤,小老虎就会死,到那时,你冲过去把受伤的大老虎刺杀,就能得到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威名。

)卞庄子然之,立须之。

(卞庄子认为小伙计说得有道理,就在那里等待两虎相争相斗。

)旋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争斗起来,大老虎受伤而小老虎死了。

)卞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卞庄子奔上去,把受伤的大老虎刺死,果真一举杀死两只老虎的功效。

【练习】

1.斗则大者伤小者毙(毙,死)

2.旋两虎果斗(旋,一会儿)

3.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功,效果)

4.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两只老虎正将要吃牛,吃得有滋味后定要争斗)

5.一举必有双虎之名(一个举动一定能收到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6.卞庄子然之(卞庄子认为馆竖子的话是对的)

4.势利鬼吴生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偶赴广席,见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

(有一个叫吴生的人,年纪这么大了还要趋炎附势,有一次,他去参加盛大宴会,看见有个人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随后而来,略微拱手还礼,神色很傲慢。

)已而见主人恭甚,私询之,乃张伯起也。

(不久,见主人对那人施礼非常恭敬,吴生私下询问主人那人是谁,才知道他便是著名戏剧家张伯起。

)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

“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勿复为劳。

”(吴生再次起身,走到张伯起跟前,再想献殷勤致礼。

张伯起笑着说:

“刚才已受过泥半个揖,现在只需要补上半个便可以了,不必再劳驾了。

1.已而见主人恭甚(已而,不久)

2.私询之(询,问)

3.乃张伯起也(乃,原来是)

4.更欲殷勤致礼(更,再;表达)

5.略酬其揖,意色殊傲(略微还对方的打拱礼,神色很傲慢)

6.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刚才已受过半揖打拱,只求补还半揖)

7.问题:

上文“老而趋势”中的“趋势”,可用成语(趋炎附势)表示。

5.偷鸡者的托词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当今有个人每天偷邻居人家的鸡,有人告诉他说:

“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

”)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那人回答说:

“请允许我减少一些,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停止。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如果知道那是不道德的,这就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来年?

【练习】

1.或告之曰(或,有人)

2.请损之(损,减少)

3.然后已(已,停止)

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如果知道那是不道德的,这就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来年?

5.问题:

偷鸡贼辩解的实质是什么?

(巧言诡辩,想继续偷盗)

6.问题:

成语“一丘之貉”中的“貉”,读音是(hé);这个成语现在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

第十九单元

【阅读】

宋濂苦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可是家庭贫困没办法买书来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往往向藏书人家借阅,亲自抄录,按规定的日期归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是以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有时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伸屈都有困难,也不放松抄录的事,抄录完毕奔着把书送还人家,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日子,因此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阅读很多书。

【训练】

1.葛洪苦学

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葺,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

(葛洪是丹阳人,家境贫寒,无童仆照料,篱笆坏了也没时间修理,常常推开杂草出入家门。

)屡遭火,所藏典籍尽。

(屋里多次着火,祖上留下来的书籍烧尽。

)乃负笈徒步,不远千里,假书抄写。

(他便背着竹制书箱徒步远行,不怕千里之远,借书阅览,有些书借回抄录。

)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他割柴草晒干后出卖,买回文具纸张。

到晚上,便点燃木材,在火光下翻阅。

【练习】

1.篱落不葺(葺,修)

2.常披榛出门(披,拨开)

3.乃负笈徒步,不远千里,假书抄写(便背着竹制书箱徒步而行,不怕千里之远,借书抄写)

4.然火披览(点火翻阅书籍)

2.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王冕是浙江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溜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

听毕,就能默默地记住。

有时傍晚回家,忘记把牛牵回来,他父亲发怒而鞭打他,不久又像以前一样去私塾旁听。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母亲说:

“儿子痴心读书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听凭他所想要做的呢。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王冕于是离家,搬进寺庙隔壁的破屋过夜。

晚上悄悄出门,钻进寺庙,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本借长明灯的光琅琅读书到天亮。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见。

(佛像大多是用泥土雕塑的,面目狰狞凶恶,样子可怕。

王冕这个小孩,安然的样子,好像没有看到一样。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河南安阳著名学者韩性听到王冕苦读的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就收他做了学生,王冕终于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练习】

1.父命牧牛陇上(陇,田埂)

2.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挞,鞭打;已而,不久)

3.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去,离家;依,靠着)

4.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策,书)

5.恬若不见(恬,安然的样子)

6.录为弟子(录,收;弟子,学生)

7.听已,辄默记(听毕,就能默默地记住)

8.曷不听其所为(何不听任他所要干的)

9.闻而异之(听说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

3.欧阳修家教

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母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欧阳修四岁时就死了父亲,家里穷,无钱购买纸笔,他母亲用芦苇杆当笔,在地上画着来教他写字。

读了许多古人文章,又教他学习写诗。

)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假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等到渐渐长大,而家里没有书读,就到临近乡里读书人家借书阅读,有时把书抄录下来)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文,以至尽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没等抄完就能背诵书文,以至于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一心致力于读书。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从小就能写诗作赋做文章,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练习】

1.欧阳修四岁而孤(孤,失去父亲)

2.母以荻画地(画,划)

3.教以书字(书,写)

4.假而读之(假,借)

5.及稍长(等到渐渐长大)

6.唯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是”无义)

7.问题:

“以至尽夜忘寝食”可用成语(废寝忘食)来表达。

4.司马光幼时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司马光长到七岁,严肃庄严得像成人一般,在私塾里听讲史书《左氏春秋》后,喜欢此书,回到家中就能把书中的主要意思讲给家里人听。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知饥渴寒暑。

(从此以后,他手不释卷,甚至忘了饥渴,天冷天热也不放在心上。

)群众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有一个小孩爬到缸上,失足沉没在缸的水中,很多小孩都扔下他离去了,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缸,缸里的水涌出,那小孩得救。

1.司马光生七岁(生,长到)

2.退为家人讲(退,回去)

3.自是手不释卷(自是,从此;释,放下)

4.至不知饥渴寒暑(至,甚至)

5.足跌没水中(没,沉没)

6.即了其大旨(就明了其中的主要意思)

7.众皆弃去(很多小儿扔下他离去了)

5.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杨时去洛阳向程颐求教,当时的年龄大概是四十岁了。

)一日见颐,颐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

(一天,他去见程颐时,程颐正在打瞌睡,当时跟游酢一起陪立在这位尊长旁边不肯离开。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颐醒来,发现门外的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练习】

1.时盖年四十矣(盖,大概)

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侍,陪侍在尊长旁;去,离开)

3.颐既觉(程颐醒后)

4.问题:

上文“瞑坐”是指(打瞌睡);“瞑”解释为(闭目)

5.问题:

“程门立雪”已成成语,它的意思是(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的长者的尊敬)

第二十单元

【阅读】

项羽不肯竟学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籍小时候,学习认字写字不认真,丢下书本,学习击剑,又不认真。

)项粱怒之。

(他的叔父项梁对他发脾气。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项籍说:

“认字写字,只要用来记录姓名就够了。

学习击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习,我要学习对付万人的本领。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于是项梁便教他学习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籍非常高兴,可是约略知道一点大概后,又不肯学到底。

【训练】

1.赵某误子

赵某者,吴人也。

家富多藏,有子三。

(姓赵的是江苏苏州一带的人,家里富足,多有藏金,有儿子三人。

)三子皆不学无术,恃父多金,朝夕挥霍。

(这三个儿子都不学无术,依仗父亲有钱,从早到晚挥霍钱财。

)有一叟相劝,曰:

“尔之子,俱游手好闲,一旦尔殁mò,将何以自食?

当戒之从学,而后自立!

”(有一个老人劝说他,说:

“你的儿子,都游手好闲,一旦你死了,将凭什么养活自己?

应当告诫他们从事学习,而后才能自立。

)赵某勿之听,恣子放荡。

(赵某不听老人劝告,任凭儿子放荡不羁。

)寻赵某卒,其家财竭。

(不久,姓赵的死了,他家里的财产已经消耗光了。

)三子者,或乞食于街市,或盗窃于邻人,或饿仆于路侧。

(三个儿子,有的在街市上要饭,有的到邻居家偷盗,有的挨饿而跌倒在路旁。

)人曰:

“此乃自食其果也。

”(有人说:

“这是自食其果啊。

”)然岂非其父之计浅也!

(然而这难道不是他们的父亲考虑得太短浅吗!

【练习】

1.三子皆不学无术(术,学问,也可指技术)

2.恃父多金(恃,依仗)

3.一旦尔殁(殁,死)

4.当戒之从学(戒,同“诫”)

5.恣子放荡(恣,放任)

6.其家财竭(竭,尽)

7.或饿仆于路侧(或,有的;仆,跌倒)

8.此乃自食其果也(乃,是)

9.有一叟相劝(有个老人劝说他)

10.将何以自食(将凭什么养活自己)

11.寻赵某卒(不久姓赵的死了)

12.然岂非其父之计浅也(然而这难道不是他们的父亲考虑得太短浅吗)

2.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从事农业生产作为职业。

)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有一天,妻子到田间去劳作,把麦子晒在院子里,让高凤看管,不让鸡偷吃麦子。

)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临近中午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可高凤手里拿着竹竿,仍在专心致志地读儒家经典著作,感觉不到雨水冲走了不少麦子。

)妻还怪问,乃省。

(妻子回来感到奇怪问他时,才省悟过来。

【练习】

1.高凤,字文通(字,表字)

2.令凤护鸡(护,防)

3.时天暴雨(暴,突然)

4.妻常之田,曝麦于庭(妻子曾经到田里去,在院子里晒了麦子)

5.妻还怪问,乃省(妻子回来感到奇怪便问,才省悟过来)

3.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孤,乡里称孝。

(王充失去父亲,乡里赞扬他守孝道。

)后至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后来到京师洛阳,求学于当时最高学府“太学”,拜班彪为老师。

喜欢广泛阅读而不死抠经学字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日久,遂博通百家之言。

(家里贫困没有书,常常游览街铺,阅读书摊上的书,一看总是能诵读记忆。

日子长了,就通晓诸子百家的言论观点。

【练习】

1.乡里称孝(称,赞扬)

2.常游洛阳市肆(肆,店铺)

3.遂博通百家之言(遂,就)

4.师事班彪(拜班彪为老师)

5.问题:

从上下文看,“洛阳”在当时是怎样的城市?

(东汉国都)

6.问题:

“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诸子百家,如老子、庄子等)

7.问题:

成语“功亏一篑”中的“篑”,解释为(盛土的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只差最后一点未完成)

4.赵伯公肥大

赵伯公肥大,夏日醉卧,孙儿缘其肚上戏。

(赵伯公肥大,夏天醉熏熏地躺着睡觉,孙儿爬上他的肚子玩耍。

)因以李子内其脐中,累七八枚.即醉了不觉,数日后,乃知痛。

(乘机把李子塞进他的肚脐里,共计有七八枚,已经醉了没有感觉。

几天后才感觉到痛。

)李大烂,汁出,以为脐穴,惧死,乃命妻子处分家事,乃泣谓家人曰:

“我肠烂且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