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6730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docx

《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docx

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

地下车库设计和成本管控

第一部分影响因素

一、决定地下车库成本的因素主要有:

1.地下车库规定停车数量;

2.地下车库围、层数以及布置方式;

3.人防地下室面积、等级及布置方式;

4.停车率(重点容);

5.构造做法;

6、钢筋、砼含量

二、围、层数及布置

1.地下室尽量布置在地下一层,且面积尽量小

2.普通地下一层地下车库建安成本约1600元/平米,人防地下室约2300元/平米

3.地下一层加地下二层普通地下车库建安成本约2000~2200元/平米

4.地下一层普通地下车库,地下二层人防地下室的建安成本约2000~2500元/平米

三、停车率、构造做法

停车率:

地下车库总面积/停车位总数

注:

1:

总面积指地下车库外墙围合的所有面积,当存在消防控制室、垃圾房、污水处理站、换热站以及政府规定要做的非机动车库、物管用房等特殊情况下需要设置的房间时,应进行特别说明及复核。

2:

当地允许以摩托车位折抵小汽车停车位时,停车位总数包括摩托车位折算后的数量

3:

停车位总数包括当地政府认可的子母车位

停车率指标直接反映一个地下车库的停车效率

构造做法:

这里指层高、建筑面层、找坡方式等具体做法这些做法的明确与改进,可使我们节省大量造价

 

四、地下车库停车率—极限

地下车库停车效率控制指标

类型

停车率

(平米/辆)

无人防地下车库

32

有人防地下车库

1/4地下室总面积<人防区面积<1/3地下室总面积

34

1/3地下室总面积<人防区面积<1/2地下室总面积

36

1/2地下室总面积<人防区面积

38

注:

1.上部建筑落入地下室的面积比例大于地下室面积1/3时,表中数值加1平米。

2.山地建筑可增加0.5平米

■适应围:

适用住宅楼下的普通地下车库,不包括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复式停车库、别墅TH私家车库等特殊的地下车库

强调:

首先要求必须做到,实在做不到要提前提出进行会诊确定

五、地下车库停车率—注意事项

停车率限制不是最优值,不能因已经达到指标而停止优化,即力求达到停车率最大:

万科公司项目已经做到30M2/车位以下,如金域华府1期是29.99M2/车位(地下车库:

453个车位/13586M2)

特殊情况,应提前沟通确定,如:

1、当地下车库占地面积小于5000M2,同时建筑居中布置时,停车率值难于控制;

2、当地车库与建筑塔楼彻底脱开,同时又没有人防时,停车率值能轻松做到25M2/车位

没有最好,只有更优!

六、地下车库停车率—影响因素

固有因素:

是项目本身具有的,如规模、人防面积等,详规阶段就已经确定,不受具体设计技术的影响。

设计技术因素:

直接受设计师设计经验及技术水平的影响,如:

柱网、设备房、人防口部、轮廓线、布车方式等。

七、提高地下停车率8条措施

1.地下室轮廓线应平直方正,无用的面积一定要剔除

2.柱网布置应符合车位及行车道模数,达到紧凑布置(附图)

3.避免行车道靠外墙布置

4.避免布置平行或斜向车位

5.设备房及非机动车库不允许挤占行车道两边的停车位

6.设备房面积勉强够用即可,不能有富余(附表)

7.人防口部设施应布置在不影响停车的地方

8.关键的部位对结构构件进行局部转换(慎用)

各地具体执行的车位尺寸及行车道宽度有差别,我们应依当地情况,争取可行的最小尺寸

柱网:

柱网按8000x(2a+b)/2布置。

沿行车道方向柱距8000,垂直行车道方向柱距(2a+b)/2,其中:

a为停车位深度,b为行车道宽度。

一般一个10万平米规模的住宅小区,考虑将设备房主要设置在塔楼下方,设备房面积约700~800平米左:

其中:

变配电房:

约150平米水泵房:

约120平米

公变房:

约50平米生活水池:

约100平米

发电机房:

约100平米消防水池:

约150平米

其他:

约50平米

注:

1.小区规模每增加10万平米,设备房约会增大30%左右;

2.设备房不包括车库进排风机房、消防控制室(80平米左右)以及无实际用途的假设备房;

3.设备房的布置不应影响车道两侧的停车位,设备房面积勉强够用即可,不可随意多做。

设备房主要设置在塔楼下方,是针对首层架空的情况而言,当首层是住宅时,应注意:

水泵房及变压器的低频噪音对住户有影响,上部有水房间对下部电房有影响。

柱网:

柱网按8000x(2a+b)/2布置。

沿行车道方向柱距8000,垂直行车道方向柱距(2a+b)/2,其中:

a为停车位深度,b为行车道宽度

八、地下车库停车率—车位与柱网布置

问题一:

普通车位2400x5000mm,柱网怎么布置?

答:

柱网8000x8000mm【8*(2*5+6)/2】

问题二:

部分业主投诉车位宽度及深度严重不够,部分业主投诉车位宽度紧,柱网怎么布置?

答:

柱网8000x8000mm,大车位沿地下车库周边布置

此时

1:

大车位沿周边布置,保证2700x5300mm,沿边柱距可取6000mm

2:

两边靠柱的车位宽度取2500mm,满足部分较宽汽车的停放

3:

大车位部分成本增加约7%

想尽办法不要让柱距突破8200mm,否则层高、含钢量等指标将难于实现

问题三:

有个别地区要求车位2500x5300mm,柱网怎么布置?

答:

柱网8100x8300mm

此时:

1、平行车道方向柱子断面宽应取550mm

2:

梁高会超过800mm,相应层高也会超过3600mm

3:

综合成本增加约10%

一是看当地政府的执行力度,二是看大家普遍做法,验收时有没有被卡住过的例子,总之要尽最大努力不做大柱距

九、地下车库构造做法—关注要点

地下车库构造做法很多,并且多数都是长久以来沉淀的精华

有几个关键点影响到成本,我们把它进行必要的明确和改进:

1、层高;

2、覆土厚度;

3、建筑垫层;

4、排水找坡;

5、汽车出入口坡道;

6、人防主要出入口

构造做法对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材料的使用上(详见第二部分案例与成本分析)

第二部分案例与成本分析

1.顶板覆土平均厚度每增加300mm,地下室综合成本会增加30元/平米

----此方案成本增加约45元/平米

◆(1650-1200)/300*30=45

2.层高每增加100mm,地下室综合成本会增加约18元/平米

----此方案成本增加约54元/平米

◆(3900-3600)/100*18=54

3.建筑垫层厚度每增加100mm,地下室综合成本会增加约10元/平米,

同时,相对层高也会增加100mm

----此方案成本增加约42元/平米

◆(300-150)/100*10+(300-150)/100*100/100*18=42

4.顶板采用结构找坡,可省去顶板建筑找坡层(细石砼配钢筋网片)

---此方案找坡层厚度平均200mm,

成本增加约105元/平米

5.结构梁上翻,不能节省成本而且有副作用。

(万科)

层高垫层覆土

地下室方案剖面实例

1650有绿化时覆土厚

300建筑垫层厚

3900层高

◆设备挤占车位空间,地下室建造成本高达2000元/M2以上,行车两边是停车布置的黄金宝地,若这里被挤占,那么要想得到相同数量的车位,需用三倍的面积来实现,一般因设备用房挤占停车位、或设备用房过大都会造成成本极大浪费。

1.柱网及布车方式不科学,造成停车效率低,产生“隐型”无效面积,而这种无效面积往往比直接的无效面积大得多。

2.轮廓线不紧凑,以及塔楼下的无用空间不去掉等,是产生无效面积的主要原因。

◆无效面积是增加地下室成本的最直接因素,每平米两千多元的建造成本,常常让我们不知不觉就付出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无效成本。

地下室层高经验值

车库类型

常用层高

地下室车库底层层高(设排风、喷淋)

A.风道下无喷淋,底层层高一般为3.5米

(梁高按800,风道按300)

B.风道下设喷淋,底层层高一般为3.6米

(梁高按800,风道按300)

地下室其他层

(设排风、喷淋)

A.风道下无喷淋,层高一般为3.5米

(梁高按800,风道300)

B.风道下设喷淋,层高一般为3.6米

(梁高按800,风道300)

地下室其他层

层高一般为3.1米

无排风、有喷淋

(梁高按800)

半地下室、停车数超

一般为3.3米

过50辆的开敞式及架空层车库

(如设喷淋,无风道层高,梁高按700)

层高过高4种原因

序号

原因分析

1

片面的认为车库净高2.2米,是指最不利空间的净高。

其实在设计中,主要能保证“车道处、以及大部分的停车位处”的净高为2.2米即可。

2

设备高度计算不精确。

当车库设有“喷淋、通风及电桥架等设备管线”时,管线高度计算时不够精确;或者“风道、喷淋”等设备布置没有尽量避开主车道;或者设备管线交叉点也未避让主车道,导致车库高度人为增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

对常用设备配置要求不清楚(喷淋?

风道?

错位)

4

当车库与变配电间或水池等设备用房同层设计时,未采取设备用房处局部降板,而是一同按照设备房的高度来设置同层层高。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中的成本问题——案例与成本分析

序号

常见的错误做法

正确做法及措施

成本影响

1

未把层高控制到最小,有的甚至做到4米多高

一般3.6米即可(控制梁下高度2.8米)

地下车库层高每增加100mm,综合成本约增加18元/平米

2

底板地面采用300~400mm厚建筑垫层找坡

底板结构找坡,面层及排水层50~150mm厚

垫层每增加100mm(层高同时也增高100mm),综合成本约增加28元/平米

3

顶板顶面做平均200厚的配筋细石砼找坡层

顶板用结构找坡,顶面做40mm厚细石砼保护层

平均200mm厚的顶板配筋细石砼找坡层,综合成本约是105元/平米

4

顶板覆土太厚,有的覆土厚度甚至达1.8米

应进行精细设计,一般平均厚度不超过1200mm

顶板覆土平均厚度每增加300mm,综合成本约增加30元/平米

5

地下室轮廓线未经仔细推敲,出现无效面积

轮廓线应平直方正,没用的空间一定要剔

地下室建造成本约2000元/平米

6

柱网及布车不合理,出现“隐形”无效面积

柱网应符合车位模数,紧凑布置,禁止边车道

经常能优化出几十甚至数百上千平米无效面积,优化成本常常数百万

7

设备房面积设计太大

设备房勉强够用即可

多出的设备房面积等于无效面积

8

设备房挤占停车位位置

禁止设备房挤占行车道旁边的停车位

被挤占后,要补回相同车位数,需要付出三倍的面积,等于出现无效面积

9

相邻人防防护单元主要出入口未合并设置

相邻人防防护单元主要出入口应尽量合并设置

相邻人防防护单元主要出入口未合并设置,不仅浪费而且影响景观布置

10

未利用汽车坡道做人防主要出入口

应尽量利用汽车坡道做人防主要出入口

另做楼梯或坡道出口,浪费会上万元

9和10来自《万科产品设计成本对标之地下车库成本问题.pdf》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中的成本问题--4个控制条件

1

地下室停车数

详细规划阶段

1.结合当地情况,与政府部门沟通,多做地面停车

2.对地面停车进行精细设计与统计,做到地下停车数最少

3.当地政府允许时,宜利用塔楼下方等不便布车空间做摩托车位,来折减规定的停车数

2

地下室围及层数

详细规划阶段

1.地下室层数越少越好

2.确定地下室围,宜使上部建筑尽量分布在地下室周边

3.地下室的边线应尽量与上部建筑平行,并且方正简洁

3

人防面积及布置

单体方案

1.结合项目情况,综合分析是否异地建设或缴纳费用更有利

2.与当地政府沟通,尽量不做或少做人防地下室

3.按当地政府规定计算应建人防地下室面积,不要多做

4.人防区应安排在最底层,并且利用塔楼下方及其它不便布车的空间布置人防口部设施

4

停车率限值

单体方案

地下车库停车效率控制指标

类型

停车率

(平米/辆)

无人防地下车库

32

有人防地下车库

1/4地下室总面积<人防区面积<1/3地下室总面积

34

1/3地下室总面积<人防区面积<1/2地下室总面积

36

1/2地下室总面积<人防区面积

38

注:

1.上部建筑落入地下室的面积比例大于地下室面积1/3时,表中数值加1平米。

2.山地建筑可增加0.5平米

适用围:

适用于住宅楼下方的普通地下车库,不包括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复式停车库、别墅TH私家车库等特殊的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中的成本问题—5个优化要点

优化要点

优化方法

轮廓线

1.轮廓线应简洁,避免出现多段折线,造成外墙增多。

2.轮廓线应紧凑,避免出现多余空间,造成无效面积。

3.轮廓线应方正,避免出现锐角弧线,造成布置障碍,见附件1示意。

柱网布置

1.柱网尺寸应符合停车模数,达到最紧凑布置,见附件2示意。

2.尽量不要出现一车或两车的小柱距情况,应按并排三车均匀布置。

布车方式

1.首选垂直停车方式,尽量不要出现平行寄斜向停车。

2.行车道宽度按规最小尺寸执行(一般要求6米宽),不应过宽。

3.塔楼与地下室之间不宜做纯粹的连接通道,应安排两侧停车位。

4.不应出现行车道靠边墙的情况,见附件1示意。

设备用房

1.设备用房尽量布置在塔楼下方及其他不便停车的边角地带。

2.设备用房不能挤占停车位位置。

3.设备用房面积够用即可,不可有多余空间,面积控制见附件1示意。

4.水池水箱尽量利用坡道下方及其他受限制空间。

人防布置

1.人防口部尽量布置在塔楼下方及其他不便布车的地带。

2.相邻防护单元的人防出口应尽量合并布置。

3.防护单元的划分应与防火分区的划分吻合,避免出现跨越错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