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6487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

【大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2016·四川成都二检)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某次农村改革前后变化的示意图。

这次改革(  )

A.巩固了工农联盟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消灭了地主富农D.有利于农业机械化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改革后,贫农和中农社会经济地位大大提升,地主和富农社会经济地位下降,由此可知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A项正确;改革后,还存在地主,说明土地私有制尚未废除,故B项错误;改革后地主和富农依旧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6·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二次联考)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

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能出现于(  )

A.土地改革以后

B.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解析 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集体生产”可能指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出现了“变相恢复单干”的“家庭作业”,这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欲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这为一些人“单干”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

答案 C

3.(2016·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统一检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变化。

其中,1954年为37.97‰,1956年更降至31.90‰,而在1963年和1964年则分别达到43.60‰和39.34‰。

材料中出生率增高的原因是(  )

A.经济困难后出现补偿性生育

B.“大跃进”运动影响到生育政策

C.人民公社导致人口出生失控

D.农民生活富裕推动生育高潮

解析 在以“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的影响下,1959~1961年,中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大量人口因饥饿导致死亡。

在“八字方针”的影响下,国民经济有所好转,人口开始大量增长。

故答案为A项。

B、C项与题干无关;“农民生活富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答案 A

4.(2016·湖南郴州三模)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  )

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

C.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

解析 农村土地流转并非土地所有权划归个人,我国始终实行土地国有制。

所以本题选B项。

答案 B

5.(2015·辽宁锦州期末)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解析 据材料《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和作为计划经济时代重要标志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说明从计划经济时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过渡。

答案 D

6.(2014·北京西城区模拟)“以钢为纲,把树砍光”,这是对20世纪50年代某项经济建设活动的诙谐描述。

其主要影响是(  )

①自然环境遭受破坏 ②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③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以钢为纲,把树砍光”是对“大跃进”运动的诙谐描述,①②③为其消极影响。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7.(2016·辽宁抚顺一模)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

“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材料二 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

……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 (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

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

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

答案 

(1)现象:

宋代拜金主义盛行。

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社会观念世俗化。

(任意两点即可)

(2)事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影响:

推动人文主义思想解放;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3)根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文革”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生活贫困。

措施: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跃市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保障农民基本政治权利;农业税的废除和其它农业优惠政策的实施。

(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一、选择题

1.(2016·辽宁抚顺一模)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根据图一、图二,下列提取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我国工业化布局重心集中在沿海、沿江,内地相对薄弱

B.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C.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

D.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解析 图一近代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图二“一五”计划时期我国重工业基地在东北,故A项错误;图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改变了重工业薄弱的局面,故B项错误;图二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西北西南的铁路公路修建,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故C项正确;我国工业化建设受外部环境影响,但外部环境不是工业化建设的决定因素,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6·山东青岛3月模拟)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C.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D.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是在1953年“一化三改”中提出的,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与我国的户口制度关系不密切,故B项错误;1958年我国限制人口进入城镇,主要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激增,所以加以限制,近年城市发展加快,所以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又放宽对城市户口的限制,故C项正确;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不能涵盖材料中户口制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6·河北邯郸一模)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示:

“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

”这一措施(  )

A.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

B.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C.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

D.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

解析 “有效纠正”的说法错误,从1958~1978年,“左”倾错误一直伴随我国经济建设,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并没有解体,一直到80年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可得,有利于协调与农民之间的利益,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可得,并没有扩大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只是保证,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二调)2003年,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

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解析 乡镇企业发展培训规划内容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农民工培训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要素,不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故B项错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旨在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以适应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故C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与培训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6·湖北黄冈高三调研)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某文件要求:

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统派;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

这一文件(  )

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

C.在农村确立市场经济体制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解析 当时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打破,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农产品可以逐渐走向市场、经营方式也要实现多样化,非农产业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B项正确;1985年初,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C项错误;材料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答案 B

6.(2014·广东珠海模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  )

A.着重发展重工业

B.实行“一五”计划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

D.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

解析 苏联模式化属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7.(2016·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

倘若做不到,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

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念常常压得那些子嗣为艰的人喘不过气来。

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尚能靠儿子养老送终,即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

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故称女孩为“赔钱货”。

……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

惠帝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

也就是说,你不出嫁,不生育,那么应该生育的子女的人头税就要你来负担。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

1700年增至70万。

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

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英国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作出发明的。

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逼出来的。

人口压力逼出了英国工业革命。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人口观念在战斗中形成,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正确而必需的。

……新中国建立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时期,毛泽东的人口观基本与革命战争时期一致。

……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左”倾错误,毛泽东指导思想中的“唯意志论”被歪曲和过分夸大。

在“人定胜天”思想的作用下,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

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到: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情高、干劲大”。

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从家庭地位讲……”、“……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概括。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和材料三“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得出人口增长对英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三“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得出人口增长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内容:

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早婚早育。

原因:

传统自然经济的需要;宗法制及男尊女卑的家庭伦理;政府的鼓励;社会保障的缺失。

(2)相同:

鼓励生育政策,人口大量增加。

影响:

英国:

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但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中国:

人口增长超过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不协调,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1.[聚焦热点——经济结构调整]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A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新工业中心主要建在内陆省份,这对改善我国工业布局有着重要意义,B项正确。

材料没有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

建国之前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材料中的很多工厂建在远离沿海的城市,改善了工业地域的布局,有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D项错误。

答案 B

2.[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新时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利于分析历史。

对下面照片所定格的事件分析正确的是(  )

注 照片上的文字是“欢迎新社员入社大会”。

A.“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对此事件起了加速作用

B.此事件体现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C.这一事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这一事件使得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解析 注意照片中的文字“欢迎新社员入社大会”,可知是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反映的是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图片中无法判断出当时“一五”计划是否完成,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从而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项正确;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错误;对农业予以改造后建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其性质是集体所有制,农民没有土地的经营自主权,D项错误。

答案 B

3.[历史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

30年前,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承包”为关键词的分田到户,让广袤的农村换了人间;30年后,同样是农民在田野上的发明创造,土地流转将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对于中国农业来说,这可能是又一次发展机遇。

下列应对办法正确的是(  )

A.固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寻找适合各地实际的模式稳妥推进

C.开展新时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D.掀起土地集约经营大跃进运动

解析 现阶段我国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加之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需转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符合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但要摸索适合各地实际的模式稳妥推进,不可急躁冒进,故B项正确。

A项错在固守,应因时因地地创新制度,变革生产关系。

C、D项错在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土地集约经营不能一哄而上,也不是把所有农民都组织起来束缚在农业领域,而是转化劳动力,发展高效农业。

答案 D

4.[老话题新关注——新时期的国企改革]

提及当今中国很多闻名海内外的公司的创办历史时,如海尔公司、联想公司等,都不约而同定格在1984年,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的进度加快

解析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生在1992年,时间不符,A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B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因此这一时期中国人创业激情高涨,进取心勃发,C项正确;D项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因素,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票据中有历史——关于新时期市场经济改革]

下图是某一时期江苏省发行的侨汇券(侨汇是海外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侨汇券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持券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到指定数量的商品。

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

A.侨汇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B.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

C.各种商品均需要凭票证购买D.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根据材料中“侨汇是海外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可知它不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88年”及“侨汇券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可知当时很多商品还是计划供应,我国物资供应还不够充足,B项正确;1988年是改革后的第十年,社会经济已有相当的发展,市场经济日趋活跃,并不是各种商品都需要凭票证购买,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当时是1988年,市场经济已有一定规模,不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D项错误。

答案 B

6.[主干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

原因在于:

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

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

”材料对计划经济的叙述所反映的主旨是(  )

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

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解析 计划经济条件下,仍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有效调控,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重点是计划经济下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弊端,高额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是材料的主旨,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计划经济难以合理配置资源,这只是材料反映的计划经济弊端的表象,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材料实际上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计划经济的分析及“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可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