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6414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docx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docx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

安装工艺要求

呼伦贝尔电业局农电部

2011年6月22日

一、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

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符合下列规定:

⑴、直线杆顺线方向位移,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

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超过50mm

⑵、转角杆、分支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2、电杆基础坑深应符合设计规定。

电杆基础坑深度允许偏差应为

+100mm-50mm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

3、电杆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为杆高的1/6,有底盘时坑深等于埋深加底盘厚度,电杆埋深如下表:

杆高(m

8

10

12

15

18

21

埋深(m

1.5

1.7

1.9

2.3

3

3.2

4、电杆的拉线基础与堤坝基础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埋设深度的2倍。

电杆的拉线基础与沟渠边沿距离不应小于1.0M,小于1.0M时应有保护基础措施。

5、双杆基础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开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两杆坑深度应相等;

2)直线杆、跨越杆、直线耐张杆。

两杆坑基底标高应相等;

3)转角耐张双杆基础坑,内角坑高于外角坑2----3cm,使转角杆向外侧有一定倾斜。

6、15M及以上的转角、耐张杆,在沼泽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杆位,应设底盘。

为防止洪水冲刷和基础冻胀,可采用高杆深埋措施。

电杆基础用底盘时,底盘圆形平面应与电杆中心垂直,找正后应

填土夯实至底盘平面。

底盘的原槽直径不允许超过电杆根直径50mm。

7、电杆基础用卡盘时应符合以下原则:

1)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分层夯实,安装方向、位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无设计要求时,上平面据地面不应小于500mm安装方向应考虑主风向。

2)卡盘弧面应与电杆吻合,卡盘螺栓应紧固可靠。

3)12m及以下电杆除在沼泽地、或地下水位较高或砂壤路径外可不用卡盘;15M及以上水泥杆当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够时应使用卡盘。

8、基坑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土块应打碎。

⑵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基坑每回填30cm应夯实一次。

⑶松软土质的基坑,回填土时应增加夯实次数或采取加固措施。

⑷回填土后的电杆基础宜设防沉土层。

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堆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cm。

二、电杆组立与绝缘子安装

1、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架线后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直线杆各方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⑵转角杆向外角平分线位移不应大于150mm。

⑶分支杆向拉线侧位移100mm。

⑷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位移100mm----200mm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

2、以螺栓连接的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螺栓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间隙。

⑵螺栓紧好后,螺杆丝扣露处的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两个螺扣;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

⑶当必须加垫圈时,每端垫圈不应超过2个。

3、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立体结构:

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2)对平面结构:

顺线路方向,双面构件内由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

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4、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转角杆(下)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5、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担端部上下左右歪斜不应大于20mm

(2)上层横担准线与杆顶距离应为150m—200mm

(3)双杆的横担,横担与电杆连接处的高差不应大于连接距离的

5/1000;

6、同杆架设的双回线或多回线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

导线排列

直线杆(mr)

转角或分支杆(mm

咼压与咼压

800

距上担450/600距下担

高压与低压

1200

1000

低压与低压

600

300

三、拉线安装

1、拉线的设置与要求:

1)普通拉线:

终端杆、转角杆、分支杆使用普通拉线;

2)30o以内的转角杆设合力拉线,合力拉线设在外角的平分线上;

3)30o以上的转角杆拉线应按线路方向分设,每条拉线应向外角角平

分线方向位移0.5m1.0m;

4)终端杆拉线应设在线路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5)防风拉线设在电杆两侧,拉线与线路水平角应为90o;

6)拉线与电杆夹应为450,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小于300;

7)水平拉线(过道拉线):

水平拉线过道使用时,拉线跨道部分与

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6M,拉线副柱处对地距离不小于4.5M,水平拉线副柱宜采用底盘,并向道边倾斜100---200,尾线设在水平拉线上方距杆顶250mn处,斜拉线与副柱夹角应不小于300,拉线绝缘子装于水平拉线靠近主杆位置,水平拉线断线后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小于2.5m,

不得装在斜拉线上。

8)自身拉线:

道路狭窄地段不能装设普通拉线时可设置自身拉线;

9)顶杆拉线:

受地形限制不便选用其他拉线时可设置顶杆拉线。

顶杆与主杆的夹角应为300顶杆一般应与主杆的材料相同,稍径不得小于150mm顶杆的埋设深度为0.8m,顶杆底部应设底盘,顶杆与主杆联结应紧密用专用金具联结。

2、当采用UT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安装前丝扣应涂润滑剂;

⑵、线夹楔子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

⑶、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剪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

靠,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绑扎(应采用直径大于3.2mm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同一电杆拉线的尾线长度应统一。

⑷、当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连接时,其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

⑸、UT型线夹的螺扣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

3、混凝土电杆的拉线当装设绝缘子时,在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

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设计为2.7m);拉线绝缘子的两端最小缠绕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最小缠绕长度

钢绞线截面(mm2)

最小缠绕长度(mm)

25

200

35

250

50

300

4、拉线固定位置应按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要求时,拉线一般固定在横担下不大于0.3m处,与电杆夹角为45。

,若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0o。

5、拉线绑扎固定时应按下列方法施工:

1)拉线的上把环和下把环宜设置心形环;

2)拉线的上把环直径应大于14mm,小于25mm,环内设置心形环;

3)拉线的中把环的长径不得大于拉线绝缘子长颈的1.5倍,中把制作时可用3—4个钢卡子在拉线绝缘子长径的1.5倍处,将钢绞线卡紧不得抽动;

4)拉线的下把环应为拉线棒直径的1.5—2.5倍,不得大于40mm。

直径3.2mm的镀锌铁线先密绕200mm,在相距250mm处在紧绕50mm后拧三个花小辫剪去余线。

5)拉线的上把与水泥杆联结应使用专用的拉线抱箍,不得使用其他抱箍代替。

如使用楔形线夹联接时宜使用1—2个钢线卡子固定。

5、拉线棒拉线盘的使用及埋设

1)拉线棒应热镀锌,最小直径不小于16mm,/25mm,/35mm钢绞线拉线棒直径16mm,/50mm的钢绞线拉线棒直径/19mm。

严重腐蚀性土壤地区应采取防护措施,自地下500mm至地面200mm处应刷沥青漆和防腐油。

地上部分应套防护套。

2)拉线盘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坑应有马道,回填土时应

予紧拉线,防止拉线盘倾倒,分层夯实堆土高出地面300mm的防沉台。

受力后的拉线棒应与拉线盘平面垂直并与拉线在一条直线上。

3)拉线用绑扎固定安装时最小缠绕长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钢绞线截面

(mm)

最小缠绕距离

上段

中段有绝缘子的两端

下段与拉棒连接外

下端

花缠

上端

GJ—25

200

200

150

250

80

GJ—35

250

250

200

250

80

GJ—50

300

300

250

250

80

4)拉线与拉线盘配用见下表:

拉线使用拉力

(T)

拉线棒直径

(mm)

拉线盘

拉线坑

拉线绝缘子

镀锌钢绞线

(mm)

混凝土

拉盘

设计

埋深

(mm

盘中心前沿

(mm)

盘中心前沿

(mm)

实际坑深

(mm

型号

规格(长

X宽)

1

为16

25

I型

200X300X600

1.200

106

248

1448

J-2

(小型)

90X80

2

为16

35

U型

200X400X800

1.300

142

283

1583

J-2

(小型)

90X80

3

为19

50

山型

200X400X800

1.500

142

283

1783

J-4.5

(小型)

110X100

4

为22

70

W型

200X500X1000

1.700

177

318

2018

J-4.5

(小型)

110X100

5

为25

100

V型

200X600X1200

2000

212

354

2354

J-9

(大型)

150X130

6

为25

100

W型

200X600X1200

2500

212

354

2854

J-9

(大型)

150X130

四、导线架设

1、配电线路挡距应按(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技术导则要求)城镇不宜超过50米,农村不宜超过70米。

2、10kV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

挡距(米)

40及

以下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0kV

0.6

0.65

0.7

0.75

0.85

0.9

1.0

1.05

1.15

高压配电线路每相的跳线(过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300mm,0.4kV不应小于150mm,导线与拉线、电杆、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宜小于200mm,0.4kV不小于100mm,高压引下线与低压线间的距离不宜小于400mm。

3、放紧线时应使用放线滑车。

滑车直径大于导线直径十倍以上。

放线过程中对导线进行外观检查,不应发生磨伤、断股、扭曲、金钩、断头等现象。

4、放线弛度应考虑初伸长对弛度的影响,同档各相弛度应一致,相间

差不大于50mm,施工误差不超过弛度的+5%。

5、导线的损伤与修补: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同时符合下列情况时,应

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0#砂纸磨光,可不作补修;

1)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的1/2;

2)钢芯铝绞线,钢芯铝合金线损伤截面积小于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且强度损失小于4%。

3)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4%。

6、当导线在同一处损伤需修补时用符合下表:

导线类型

损伤情况

处理方法

铝绞线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程度已超过5.2规定,但因损伤导线至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

的5%时

以缠绕或修补预绞丝修理

铝合金绞线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程度损失超过总拉断力

的5%,但不超过7%

以补修管补修

钢芯铝绞线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程度已超过5.2规定,但因损伤导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且截面积损伤又不超导电部分总截面积的7%时

以缠绕或修补预绞丝修理

钢芯铝合金绞线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程度损失超过总拉断力的5%,但不超过17%,且截面积损伤也不超过导电部分总截面积的25%时

以补修管补修

7、1)当采用缠绕处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损伤的线股应处理平整;应选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为缠绕材

料,其直径不应小于2mm;缠绕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缠绕紧密,

受伤部分应全部覆盖,其长度不应小于100mm;

2)当采用补休预绞丝时,应符合:

补修预绞丝长度不应小于3个节距,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预绞丝的规定;补修预绞丝的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且与导线接触紧密,将损伤处全部覆盖。

3)当用补修管补修时,应符合:

损伤处的铝绞线应先恢复其原绞制状态;补修管的中心应位于损

伤最严重处,需补修导线的范围应于管内各20mm处。

7、导线在同一处损伤有下表列出情况之一者,应将损伤部分全部割去,重新接续连接。

8、采用接续管连接导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钳压压口数及压口尺寸的规定见下表和图:

导线型号

压口数

压后尺寸

D(mm)

钳形部位尺寸(

mm)

a1

a2

a3

铝绞线

LJ—16

6

10.5

28

20

34

LJ—25

6

12.5

32

20

36

LJ—35

6

14.0

36

25

43

LJ—50

8

16.5

40

25

45

LJ—70

8

19.5

44

28

50

LJ—95

10

23.0

48

32

56

LJ—120

10

26.0

52

33

59

LJ—150

10

30.0

56

34

62

LJ—185

10

33.5

60

35

65

钢芯铝绞线

LGJ—16/3

12

12.5

28

14

28

LGJ—25/4

14

14.5

32

15

31

LGJ—35/6

14

17.5

34

42.5

93.5

LGJ—50/8

16

20.5

38

48.5

105.5

LGJ—70/10

16

25.5

46

54.5

123.5

LGJ—95/20

20

29.0

54

61.5

142.5

LGJ—120/20

24

33.0

62

67.5

160.5

LGJ—150/20

24

36.1

64

70

166

LGJ—185/25

26

39.0

66

74.5

173.5

LGJ—240/30

2X14

43.0

62

68.5

161.5

123……表示压接操作顺序

ra2T

1”

rn

绑线

广\厂、、广、

135

ia:

(1)LJ—35铝绞线

9111314

10L2

(1)钢芯铝绞线

9、导线接续70mm以上采用压接,50mm2及以下可采用缠绕连接。

五、引流线、跳线安装

1、10~35KV架空电力线路当采用并沟线夹连接引流线时,线夹数

量不应少于2个。

2、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引流线(跨接线或弓子线)之间,

引流线与主干线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同金属导线的连接应有可靠的过渡金具。

(2)、同金属导线,当采用绑扎连接时,绑扎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

绑扎长度值

导线截面(mm2)

绑扎长度(mm)

35及以下

>150

50

>200

70

>250

(3)、绑扎连接应接触紧密、均匀、无硬弯,引流线应呈均匀弧度

(4)、当不同截面导线连接时,其绑扎长度应以小截面导线为准。

3、绑扎用的绑线,应选用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其直径不应小

于2.0mm。

4、不同金属,不同截面,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同一档距内连接。

5、在一个档距内,一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接头。

接头位置应距导线与绝缘子固定处1.0米以上。

六、杆上变压器安装

1、杆上变台:

跌落开关距地面不小于4.5m,变台距地面高度不得

小于2.5m,以2.9—3.0米为宜,综合配电箱台架距地面高度以2m为

宜。

安装变压器后,配电变压器台的平面坡度不大于台架根开的1/100。

2、变压器、跌落开关、避雷器等设备与导线的连接均采用线夹(端子)连接,如果是铜铝两种不同材料的连接,采用铜铝过渡线夹(端子)连接,如果是同一种材料的连接,采用材料相同的线夹(端子)

连接。

3、变压器、跌落开关、避雷器等设备的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变压器、跌落开关、避雷器等设备连接线要整齐、美观、同一台配电变压器导

线线间距离走向要统一,导线制作应顺直、美观。

4、变台的高低压引线及母线安装:

1)变压器高压引线、母线及低压引线一律采用多股绝缘导线,其芯线截面应符合下表:

(最小允许截面)

2)变压器高压引线、母线的相间距离,不应小于0.35mm。

跌落式熔断器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类别

铜导线(mm2)

铝导线(mm2)

高压侧

<10

<16

单相30kVA及以下

35

50

单相40—50kVA

70

95

单相75kVA

95

150

三相100kVA及以下

35

70

三相200kVA

95

120

三相250—320kVA

150(95X2)

185(120X2)

3)低压拉线严禁穿越高压引下线;高压引下线(电缆除外)不得穿越低压线;高压引下线与低压导线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4M。

多股绞线与变压器、跌落式开关、刀闸、接地引线等设备连接应使用设备线夹或接线板。

铝线与铜端子连接应使用铜铝过渡线夹、铜铝接线管或铜铝过渡接线端子。

4)变压器套管螺栓与引线的连接,必须用双螺母固定,防止接点松动发热。

5)变压器低压引线、接地线应穿管,穿管应顺直美观、固定可靠。

5、变台接地安装

1)可耕田的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8米,其它地区不得小于0.6米。

2)居民区和可耕田区的接地装置宜绕变压器台架的电杆敷设成闭合环形以减少距跨步电压,人行道的接地装置宜平行人行道沿线路方向敷设。

接地引上线应从双杆引上(共两棵)接地引上线地下500mm至变台槽钢应套绝缘护套。

3)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间的屏蔽作用,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m,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

4)地下接地线沿高压电杆引至变压器槽钢以上,避雷器接地线。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

变压器外壳接地线都引至同侧接地引上线处连接。

另一棵接地引上线与其他应接地的设备连接,连接时使用镀锌螺栓配以弹簧圈和平垫连接,各接点应牢固尽量减少接触电阻。

5)避雷器担与接地线连接处,采用镀锌螺栓(配弹簧垫圈、平垫圈)连接各接地引线两端要使用连接线夹压接。

6)各接地引线横向敷设要水平,垂直敷设应垂直不得缠绕电杆。

7)接地沟回填土应选用电阻率低的土,应打碎夯实,不得有石块,

并堆有防沉台200mm。

七、接户线与进户线

1、用户计量装置在室内的,从低压电力线到用户室外第一支持物的一段线路为接户线;从用户室外第一支持物至室内计量装置的一段线路为进户线。

用户计量装置在室外的,从低压线路到用户计量装置的线路为

接户线;从用户计量箱出至用户室内第一支持物或配电装置的一段线路为进户线。

2、接户线与室外进户线的安装

1)接户线、进户线的相线与中性线应从同一基电杆引下,其档距不应大于25m,超过25m时应加接户电杆,但接户线总长度不宜超过50m。

2)接户线与进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绝缘导线,其导线截面按允许载流量选择,但不小于下表

线

线

每户进户线

2.5

6.0

2表位计量箱电源线

2.5

6.0

4表位计量箱电源线

6.0

10

6表位计量箱电源线

10

16

3)裸导线的室外T接进户线

a铝绞线、钢芯铝绞线T接应使用并沟线夹,或采用缠绕方法,缠绕长

度不小于下表

导线直径(mm)

3.2

4.0

5.0

6.0

8.0

绑扎长度(mm)

60

80

100

120

150

b、单股导线在绞线上T接时,可采用同金属绑扎法。

4)用并沟线夹连接时线夹型号与导线型号相匹配,线夹应拧

紧,保证接触良好,线夹两端应留出30mm

5)铜铝线连接时应使用铜铝过渡线夹,10mm2及以下单股铜线与铝线连接时应搪锡。

6)接户线或室外进户线最小线间距离应不小于下列数值,自电杆架空引

下150mm(档距大于25m时应200mm)沿墙敷设100mm.

7)接户线或进户线在杆上的一端用碟式绝缘子固定,在用户墙上或户檐的一端可用蝶式绝缘子或弯勾瓷瓶固定。

8)接户线的固定端采用绝缘子绑扎固定时其绑扎长度应符合下表

导线截面(mm)

绑扎长度(mm)

导线截面(mm)

绑扎长度(mm)

10及以下

>50

25〜50

>120

16及以下

>80

70〜120

>200

3、接户线、室外进户线交叉跨越距离的规定见:

1)接户线和室外进户线进户端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5m。

2)接户线和室外进户线对公路、街道和人行道的垂直距离在最大弧垂时,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公路或车辆通行的街道地面:

6m

b)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

3.5m

c)不通车的人行道、胡同:

3.0m

3)进户线的支持点的高度一般不低于2.7m。

偏僻地点的低矮建筑最低不

得低于2.5m。

4)接户线、进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分的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与下方窗户上口的垂直距离:

0.3m

b)与上方窗口下口或阳台的垂直距离:

0.8m

c)与墙壁,构架水平距离:

0.05m

d)与街道树的垂直,水平距离:

1.0m

5)接户线、进户线与通讯线、广播线、有线电视线交叉时,其垂直距离不

应小于下列数值:

a)接户线、进户线在上方时:

0.6m

b)接户线、进户线在下方时:

0.3m否则采取绝缘护套,其距离不得小于0.25m。

6)接户线(进户线)穿管管径选择,宜使导线截面之和占管子内径截面的40%以内,管内穿线不宜超过8根。

4、进户装置安装

1)进户导线支持点对地距离不应低于2.5m,低于2.5m时,应增设接户水泥杆。

2)进户穿墙时、应套装管径不小于内径15mm的硬质绝缘管,其室外外露

出部分须有防水弯头,导线穿管时室外应做滴水弯、滴水弯的弯度不应小于

/150mm,滴水弯最低点距地面不应小于2m,否则应加装绝缘护管进户,穿墙护管应内高外低。

管口朝下,露出墙壁部分的两端不应小于10mm。

3)进户穿线管口与墙外第一支持点的垂直距离宜在0.5m以内。

4)进户线与弱电线路必须分开进户

5)接户线和室外进户线可选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耐候双芯铝护套线

6)沿墙敷设进户线(接户线套户线)两支点的距离不应大于6m。

7)居民用户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选用不带电流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器时,须在前侧安装带熔丝的刀闸开关或安装带短路保护的空气开关,选用带电流保护的漏电保护器时前侧可装有明显断开点作用的刀开关,但不须带熔丝。

装与室内的配电盒应具有阻燃、防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