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163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ocx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ocx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

摘要不良贷款率的大小,不仅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决定了经济运行平稳下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长期居高不下,贷款质量持续恶化,成为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

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成因做出了分析,进而提出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

关键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对策

一、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不良贷款是指银行无法收回的贷款,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是银行风险监管的重要指标。

不良贷款率的大小,不仅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决定了经济运行平稳下银行的盈利力和核心竞争力。

它对一个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乃至国家的金融形势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2001年11月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我国将在今后几年内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五年后外资银行将完全享有与国内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将和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而与外资银行相比较,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贷款质量差、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低的现象。

其次,根据《巴塞尔协议》要求国际商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比重(资本充足率)达到8%,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离这一标准尚有一定差距,而不良贷款的存在又制约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

一方面,银行不良贷款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济效益,束缚了商业银行提留准备金和补充资本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导致银行资产风险权重的增加,降低了银行资本充足率。

在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后,如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有效提高,达不到《巴塞尔协议》的最低标准要求,势必会影响我国银行海外业务的拓展,削弱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形象,不利于银行自身品牌的树立。

因此,不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我国银行的形象、信誉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来,更无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因此不夸张的说对不良贷款进行防范和化解成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着考验。

我国银行在国

家宏观调控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贷款不断增长的同时信贷风险稳中有降。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200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保持“双降”,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也有一定的提高,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然而,在成绩背后,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不良贷款额比重依然很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量也不容忽视。

1.2主要内容及逻辑结构

本文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是对不良贷款的理论概述,第三章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做出了现状分析,第四章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第五章给出了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

二、不良贷款理论概述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指处于非良性经营状态,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银行贷款,具体而言,即银行不能按时(按照事先约定的期限)、足额(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获得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贷款。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所有商业银行都要不断地大量发生贷款业务,而不确定性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笔贷款都有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所以从概率论的角度看,银行贷款中总要存在一定数量的不良贷款,其数量约等于按照统计规律计算的各笔贷款预期损失的和。

这是银行不良贷款的“合理内核”,可以称之为自然性不良贷款。

自然性不良贷款的存在可以从以下三个基本理论的分析中得出。

2.1信用论

“金融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信用过程,信用是包含着时间长度在内的一种预期。

因此,不确定性事实上包含在任何一种金融活动中”。

商业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一种社会中介机构,一方面享有从借款人处按时收取本息的权利,另一方面又必须履行对存款人还本付息的义务。

由于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利率、汇率、价格、收益等经济变量的实际水平与人们的预期水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使得人们原来基于预期做出的经济决策出现失误,给决策人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当这种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时,便无法按贷款合同约定行事,出现违约。

贷款客户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直接导致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出现。

可见“由于信贷资金的使用和偿还时间上的分离,银行业出现一定数量的不良贷款几乎是必然的”。

当今社会是信用的社会,信用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共谋发展的网络,这个网络上任何一个环节即使是偶然的破环都会引起连锁反应,信用良好的银行或企业也会因此受到牵连而陷入信用混乱之中。

因此,信用的广泛连锁性和依存性引发的连锁违约,会导致银行业已出现的不良贷款不断放大。

2.2金融内在脆弱性假说

金融脆弱性假说认为,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相关的贷款人的内在特性;使得它们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银行部门的困境又被传递到经济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经济危机。

明斯基和克瑞格分别从企业和银行两个角度说明金融内在脆弱性的存在。

明斯基将企业分为三类:

抵补性的借款企业(Hedge-FinancedFirm)、投机性借款企业(Speculative-FinancedFirm)和庞氏企业(PonziFirm)。

抵补性企业的预期收入不仅在总量上大于债务额,而且各期预期的收入流也大于到期债务本息。

因此,抵补性企业是最安全的借款人,它只根据自己未来的现金流量作抵补性的融资。

投机类企业的预期收入在总量上大于债务额,但在借款后短时期内(如m期),预期收入小于到期债务本金(在此时期内企业的预期收入大于到期债务利息,企业仍是履约企业)。

m期后企业的预期收入将足以偿还到期本息以及m期所欠的本金,显然,投机类企业存在债务敞口。

在m期内,投机类企业为偿还债务,要么重组其债务结构,要么变卖资产。

由于此时市场条件可能与借款时不同,企业要承担不确定性风险。

当市场利率上升或资产价格下跌时,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

庞氏企业的预期收入在总量上大于债务额,但从第1期到n-1期,各期的预期收入不仅小于到期债务本金,甚至还小于到期债务利息。

直到第n期,该企业的预期收入(常常是由于资产大幅度升值后变卖资产所得)才足以偿还前n-1期利息和第n期的到期债务本息。

庞氏企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风险。

为正常经营,庞氏企业必须长期借新债还旧债。

市场利率上升,企业的财务困难加重,同时导致资产贬值,企业资不抵债。

明斯基指出,商业周期的存在将诱使企业进行高负债经营。

新周期开始时,绝大多数企业都属于抵补性企业。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市场显现出一派利好气氛,企业预期收益上升,纷纷扩大借款,投机性企业和庞氏企业迅速增多。

高风险借款人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安全借款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金融脆弱性越来越强,不良贷款也越来越多。

为了进一步解释金融内在脆弱性,克瑞格从银行角度引入了“安全边界”这个概念。

安全边界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保护,以防不测事件使得未来没有重复过

去的良好记录。

对于贷款人和借款人来说,仔细研究预期现金收入说明书和计划投资项目承诺书,是确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安全边界的关键一环。

由于银行家的信贷决定通常遵守摩根规则,也即是贷款主要看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而不太关注未来预期。

由此.银行家对借款人本身的信用风险的重视,超过了对贷款项目的风险评价。

对于借款人的信用记录,银行家的认同逻辑是:

首命题P:

“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会按期还本付息”;

次命题P/H:

表示银行家对命题P相信程度。

H是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

经济扩张,使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越来越多,从而助长了银行这种想法。

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越来越多。

关于H的正面信息增加了将P作为贷款标准的正确性的权重。

事实上,有些投资决策可能是错误的,但经济的扩张掩盖了这一切。

对于项目本身的风险,银行家的认同逻辑是:

首命题P:

“这项投资将能收到预期效益”;

次命题P/H:

表示银行家对命题P的相信程度。

H是项目过去的历史记录。

但是由于项目过去投资的历史纪录通常不易得到或是可靠性不高,项目的贷

与不贷通常参照惯例。

随着借款人正面信用记录的权重提高,安全边界相应地降低。

前期不能从银行家那里获得贷款或者被要求很高的安全边界的借款人也能够获得贷款。

经济扩张.安全边界与信用记录权重的相互配合,使得银行家没有发现信用风险敞口正在扩大,金融脆弱性越来越强,不良贷款也越来越多。

2.3银行行为理论

2.3.1贷款客户关系理论

贷款客户关系理论最早由JohnH.Wood在70年代提出来。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银行为了保持贷款的长期需求,实现其长远利润极大化目标,倾向于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扩大贷款来培养与客户的关系,由此导致采取以贷款量扩张为特征的激进型贷款策略[26]。

这样,一方面贷款质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银行的收益也会降低,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削弱,因而,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增加。

2.3.2贷款竞争理论

1986年Eaton、Gersovitz和Stiglitz提出了贷款竞争模型。

该模型的核心内容是:

银行在贷款市场开展竞争,促使银行利润下降,最后导致利润为零[26]。

由于银行之间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是银行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少,利润降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下降了。

图2.1中L代表贷款量,R表示贷款成本,I代表贷款利率,CE为违约边界(表示在不同的贷款利率水平下,不引起贷款违约的最大贷款量),RE代表银行获得利润为零的各点,阴影部分代表银行的正利润。

银行之间的竞争使得市场在E点达到均衡,此时银行利润为零。

2.3.3.贷款勉强理论

贷款勉强理论最初是Gwyne提出来的,后来经过Eaton,TaylorKindleberger等人的发展逐步完善。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贷款勉强(指银行在一定利率水平下向借款人提供超过其意愿需求的贷款)使贷款产生超额供给,降低了贷款的质量,提高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贷款勉强存在的一般原因是由于银行经理的升迁与其经营业绩紧密相关,而贷款量又是反映其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银行经理常常倾向于把贷款量扩大到其安全的范围之外。

DD'代表贷款需求曲线,DJ代表借款人的等效用曲线,π为银行的等利润曲线,E*为均衡点,L*表示借款人在利率为I*时获得的贷款量,L'表示借款人在利率为I*时医院持有的贷款量。

图中表明借款人实际持有的贷款量超过其意愿持有量,贷款勉强发生。

超额信贷供给的结果,降低了借款人贷款的边际效用,即贷款的边际报酬,贷款资本的使用效率降低,这势必降低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导致不良贷款发生。

从以上不良贷款的基本理论可以看出,存在不良贷款是所有商业银行的共同

问题。

然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因此,分析寻找其中的影响因素是极其重要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1998年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322%。

账面反映需要注销的呆账贷款约占全部贷款的2.9%,在呆滞贷款中实际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也是需要注销的呆账。

巨大的不良贷款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稳定的最大威胁。

1999年开始。

信达、长城、华融、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

经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2008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保持双降2008年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45亿元,比年初减少7065亿元,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2.49%,比年初下降4_21个百分点。

2009年6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5181.3亿元,比2009年初减少421.8亿元;不良贷款率1.77%,比2009年初下降0.65%。

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34.3%,比2009年初上升17.9%。

分机构类型看,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43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