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603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docx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docx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成稿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

研究大纲

依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域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的整体安排,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域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市一起组织开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编制工作。

为做好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纲要)的编制工作,特制定本计划研究大纲。

一、计划编制的依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部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5年10月8日至11日。

(2)中共中央,中发[2003]11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域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假设干意见》,2003年。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国务院2005年工作要点》研究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的座谈会上地址、部门及党外人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第26条要求;“研究提出振兴东北地域等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加大计划和谐力度。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盟市纳入振兴东北地域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整体计划问题”。

(4)国家进展改革委,发改办厅[2005]1622号文《振兴东北地域等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任务分解方案》,2005年8月8日。

(5)国家有关部门、东北三省和要紧城市的专项计划、振兴计划和城市整体计划。

有关专项计划:

《东北地域电力工业中长期进展计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公路水运交通进展计划纲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计划》、《东北地域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计划》、《东北地域林业生态建设整体计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勘查计划纲要》及正在开展的全国城镇体系计划;

东北三省振兴计划: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计划纲要》、《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整体计划》;

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鞍山、抚顺、营口、伊春等老工业基地城市计划。

二、目的和意义

在经济全世界化背景下,区域间的竞争加重,区域格局不断转变,区域进展的挑战与机缘并存。

国家的竞争力的提升在于培育对国民经济进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进展区域,东北地域抓住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战略机缘,有条件培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快速进展区域。

一、大区域整合进展是一种趋势。

区域整合进展是区域进展演化的结果,经济全世界化使各国、各地域经济彼此联系、彼此依托,加速了区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输,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等领域整合进展参与更大范围的地域分工成为必然趋势。

当前大区域进展在国民经济进展中的作用在增强,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进展的要紧增加极。

二、东北地域振兴对我国经济进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东北地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建国以来一直作为我国能源、原材料、商品粮和技术装备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劲所在。

通过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东北再造,东北地域有条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进展的又一增加极。

3、开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

东北地域快速、和谐、可持续进展,关系到区域的社会稳固、经济平安和生态平安。

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为东北地域振兴提出了宏观目标和要求。

区域和谐进展需要宏观操纵,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迫切需要成立起新的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调剂与组织方式,在区域层面上开展组织与和谐,推动区域统筹进展。

科学编制东北区域计划,提出东北区域经济进展的整体战略格局及区域统筹与和谐进展的途径方法,是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和谐进展的急迫需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具体落实。

4、编制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

统筹对内进展与对外开放,是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的必然要求。

东北地域在以后的进展中必需适应经济全世界化的形势,增强内在自我进展能力。

开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有助于依托区域整体经济、社会、文化等基础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合作和国际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对外开放推向更深、更广的层次,使其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外在动力。

编制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计划对指导东北地域成立统一的市场,成立制度化的合作机制,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产业合理布局、城市及城市群整合进展、生态环境爱惜和区域和谐进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背景与形势

东北区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与和经济地理区域,东北地域是我国内部经济联系较紧密、比较成熟的经济区域。

建国以来一直作为我国能源、原材料、商品粮和技术装备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进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实现东北区域和谐、可持续进展,关系到区域的社会稳固、经济平安和生态平安。

一、历史缺憾

东北地域地处东北亚的中心部位,地域辽阔,资源丰硕,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近代以后,东北地域的经济社会进展经历了独特的进展轨迹,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尽管其间也取得过庞大的辉煌,但一样也存在着庞大的缺憾,并深刻阻碍着东北地域以后的进展。

要紧的缺憾可归纳为:

(1)未通过充分的工业化进程

自1861年牛庄(营口)开港开始,东北地域近现代工业的进展前后经历了半殖民地与殖民地性工业的进展,国家“一五”、“二五”期间对重工业基地的打造,改革开放以后转轨时期“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的产生。

凡此各类都是在被动的情形下进行的,主若是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

尽管这一期间形成了东北地域雄厚的重化工业基础,但并无经历过充分的工业化进程。

留给咱们今天的缺憾主若是:

产业结构的倒置形成对重化工业的途径依托;产业结构的调整需付出庞大的技术改造本钱、体制改革本钱、社会稳固本钱和环境本钱;长期重化工业进展造成的资源枯竭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等。

(2)未通过充分的市场化进程

古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东北地域的发生是滞后的,进展时期是短暂的。

尽管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时期东北地域的市场是对外开放的,并成立了与世界要紧国家的经贸联系,但这是一个畸形的市场化进程。

建国后,东北地域又成为国家打算经济体制的样板区。

历史体会说明,当前一种制度和体制确立得专门完善和牢固时,后一种制度和体制的成立将是十分困难和曲折的。

因此,在国家开始由打算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东北地域掉队了。

留给咱们今天的缺憾是:

打算经济的体制和制度一直顽固的占据着咱们的意识形态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自下而上的社会进展动力一直启而不发。

(3)未通过真正的农村城市化进程

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时期外强对东北地域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和社会主义时期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使东北地域的中心城市日趋重工业化,城市经济一直为东北地域的主流,而东北地域广大的农村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的工业化,加上农村地域市场化的动力不足,使广大农村地域也未真正显现基于非农产业进展的城市化。

二、现状区情

(1)区域开发处于工业化中期时期

东北地域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与全国其他五大经济区大体同步。

但第三产业不发达,农业比重较高。

整体发育快于中部和西部,掉队于环黄渤海地域、长三角地域和华南地域。

表12003年全国六大经济增加区域产业结构对照分析表

地区

一产比例(%)

二产比例(%)

三产比例(%)

东北地区

环黄渤海地区

长三角地区

中部六省地区

华南地区

西部地区

全国

(2)区域整体进展水平处于全国中游偏上,省区进展不平稳

东北地域综合经济进展水平在全国属于较发达之列,但省区之间不同较大,辽宁省综合水平最高,第二为黑龙江省,再次为吉林省,最后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盟市。

表2东北三省综合经济进展水平及在全国的位次

指标

全国

辽宁

位次

吉林

位次

黑龙江

位次

综合指数

7

10

9

发展类别

较发达

欠发达

较发达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860

5797

20

5340

30

5426

27

农村人均收入(元)

2366

2558

10

2182

16

2280

13

城镇化率(%)

5

6

7

非农业就业比例(%)

50

5

13

11

人均GDP(元)

7392

12011

8

7553

14

9344

10

人均财政收入(元)

611

883

6

450

14

561

10

城乡收入差(元)

4493

3239

28

3158

30

3146

31

城乡收入比

29

23

24

(3)东北现象取得较大的减缓,已显现出崛起的趋势

发生于20世纪末期的东北现象,主若是指历史上一度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地位在全国的相对下降。

在通过了20世纪末期约10年的衰退以后,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已开始稳固在10%左右,并略有上升的趋势。

辽中南地域仍然是中国沿海具有经济进展活力的四大地域之一,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不断深化,东北地域仍是全国经济增加的重要一极。

(4)区域城镇体系的极化愈演愈烈,重要点轴快速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域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转变。

哈大经济轴带上的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四个特大城市快速进展,四个城市GDP占三省的比重由1991年的%上升到2004年的48%,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

从整个东北区来看,集聚的趋势要紧表现为按城市品级规模集聚和重点轴带集聚,而一些资源型城市显现了日趋边缘化现象。

(5)重化工业的进展仍在强化,但在全国的地位相对下降

从东北现象发生的20世纪90年代初到此刻,东北地域的工业结构一直循着重化工业方向进展,辽宁省坚持把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作为进展的重点;吉林省以汽车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未发生大的转变;黑龙江省要紧坚持其装备制造业的进展。

尽管各省区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必然调整,但重化工业所占比重仍在稳步提高,以吉林省为例,1990年到2003年轻重产业的比值由40:

60进展到20:

80。

东北三省轻重工业的比例,2003年更达:

,远高于全国:

的水平。

表3东北区重工业产品产量占全国份额演变分析表

产品类型

1965年

2003年

下降

幅度

(%)

增长

倍数

总量

占全国

份额(%)

总量

占全国

份额(%)

原煤/万吨

14600

原油/万吨

发电/亿吨

生铁/万吨

钢/万吨

钢材/万吨

水泥/万吨

木材/万吨

机床/万台

汽车/万辆

3、面临的新形势

(1)打算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东北地域作为我国建国后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高,打算经济色彩浓厚。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在区域层面上,原有的打算调剂与组织方式消失。

区域经济进展迫切需要成立起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调剂与组织方式,开展区域综合进展计划就成为因应这种进展需求,在区域层面上开展组织与和谐,推动区域统筹进展的必要手腕。

(2)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为东北地域振兴提出了宏观目标和要求。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通过区域综合计划,系统分析东北地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联,揭露区域内部经济进展的特点和区域经济进展进程中的区域矛盾和问题,确信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整体思路、时期性进展目标,提出不同空间地域产业进展的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