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1587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5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docx

《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docx

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四、施工部署

五、主要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配备计划

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七、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主要机械进场计划

八、劳动力安排计划

九、质量目标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十、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十一、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

十二、施工进度计划及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十三、施工现场扬尘的综合防治措施

十四、雨期施工措施

十五、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十六、施工节能降耗主要措施

十七、消防、环保、减少扰民、危险品管理的措施

十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一、编制依据

1.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及相关文件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制的过程中我们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及子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工种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的措施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尽可能充分的考虑,以突出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

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主要以下几项作为依据:

1、《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81-2009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3/T113-2010

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0、《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

11、《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SG111-1

12、《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大样》SG111-2

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5、《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1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794-2014

1.2施工应用的主要图集

(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2)《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06SG311-1

(3)《火灾报警与控制》12D11

(4)《工程做法》12J1、12J5、12J8

1.3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

1.3.1**********实验用房项目主楼装修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1.3.2**********实验用房项目主楼装修改造工程量清单

1.3.3**********实验用房项目主楼装修改造图纸

二、工程概况

2.1总体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实验用房项目主楼装修改造

2

建设地点

***********

3

招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4

承包方式

包工包料

5

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12842.13m2,地上5层,框架结构

6

招标范围

工程量清单及图纸所含内容

7

质量标准

执行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8

工期要求

施工总工期90日历日

2.2工程概况及特点

2.2.1**********实验用房项目主楼装修改造工程,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改造内容包括室内暖气、空调、新风、通风、防排烟系统。

主体5层,局部4层,框架的抗震等级为四级,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

2.2.2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12842.13m2。

2.2.3建筑高度20.15m,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64.55m。

室内外高差-0.45米。

2.2.4节能部分

2.2.4.1给排水:

(1)给水管道采用PP-R管,S5级,热熔连接。

排水支管为芯层发泡UPVC排水管,粘接接口。

排水立干管均采用新型PVC-U螺旋消音管。

(2)所有器具及配件均采用节水型。

(3)坐便器水箱容积小于等于4L

2.2.4.2暖气:

(1)采暖系统采用能分室进行室温调节的上供下回式同程系统。

(2)散热器采用铜铝复合型。

(3)每组散热器进水支管上安装温控阀,其型号为RTD-G20(三通型)KV=0.55

2.2.4.3多联机:

(1)所有空调管道均采取保温措施。

多联式空调机采用高能效比及部分负荷效率高的产品,以节约能耗。

(2)空调室内机配置三速开关及温控器,控制并调节室内温度。

(3)新风机组采用吊顶式新风换气机,新风换气机组热交换律74%。

(4)风机均采用高效低噪声的风机,以节约能耗,要求风机的效率达70%以上。

2.2.5绿色环保特点:

2.2.5.1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河北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中相关条文的规定。

措施:

空调冷源为多联机系统MDS160DR5能效比3.21,MDS100DR5能效比3.04,MDS260DR5能效比3.30,MDS140DR5能效比3.53,MDS180DR5能效比3.25,热源选择市政集中供热管网。

2.2.5.2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措施:

本工程未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热源。

2.2.5.3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措施:

暖通专业:

采暖均设置热计量装置。

2.2.5.4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措施:

设置热回收式新风机组,热回收率≥60%。

2.2.5.5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措施:

暖通专业:

1.根据房间布局和房间功能布置,细分空调区域,实现空调系统分区控制。

2.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热)量调节,空调冷热源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3.制冷剂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

2.2.5.6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河北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关条文的规定。

措施: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满足现行河北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技术要求。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满足规范要求(风机部分变频,风量耗功率低于规范10%);

2.2.5.7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措施:

风机变频,单位风量耗功率低于规范10%;新风采用热回收式新风机组;

2.2.5.8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河北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措施:

符合要求,参见相应暖通说明图纸。

2.2.5.9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河北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的设计要求。

措施:

无外窗有人经常停留的房间设置集中新风系统,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参见相应暖通图纸。

2.2.5.10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措施:

室内机及新风交换机组等末端设备设有开启装置,及温度、风速的调节开关。

参见暖通说明。

2.2.5.11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措施:

1.管道均设置在公共部位。

2.具有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和管道设置在公共部位。

3.设备,管道均预留了维修和改造的空间。

2.2.6暖通工程

2.2.6.1夏季空调冷负荷:

1427.8kW;冷指标:

120W/m2

冬季总热负荷:

N1:

198.8kw热负荷指标:

35w/m

采暖系统阻力:

50KPa(N2:

272.8kw热负荷指标:

35w/m)

2.2.6.2冬季暖气片采暖热源:

由换热站提供。

设计供、回水温度85°C/60°C,设计工作压力:

0.50MPa。

空调冷热源:

空调系统采用VRV智能化中央空调系统。

由位于屋顶的VRV室外机提供冷热源,有外窗的房间采用外窗渗透补充新风,新风量满足需求。

2.2.6.3系统形式及设计范围:

采暖系统采用带跨越管的上供下回垂直单管顺序式.采暖系统补水、定压在换热站内解决。

散热器为铜铝复合散热器。

散热器型号为TLF600/120X75,每片散热器标准散热量为253w。

2.2.7给排水工程

2.2.7.1本工程最大日用水量114m/d,入口压力为0.35MPa.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给水均采用下行上给式系统.排水由重力流排出,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再经消毒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

(2)给水采用PP-R管,S5级,热熔连接。

排水支管为芯层发泡UPVC排水管,粘接接口。

排水立干管均采用新型PVC-U螺旋消音管。

(3)本工程以建筑标高0.000为0.000。

2.2.7.2消防用水量为:

室内15L/s,室外40L/s,室内外消防水池有效容积分别为108立方米/288立方米。

室内消火栓系统工作压力为0.56MPa。

室内外消火栓系统为消防水池-消防泵-屋顶消防水箱联合供水.屋顶水箱间内设有效容积为18立方米组合式塘瓷钢板消防水箱.非采暖房间内消防管道采用δ=30mm橡塑海棉保温(耐火B1级),外做复合铝箔保护层。

消火栓栓口直径为SN65,水枪口径为19mm,衬胶龙带长25m.消火栓水枪充实水柱为10米.消火栓箱内设成品消防按钮。

阀门:

采用A型对夹式蝶阀,阀门工称压力为1.6MPa.管道上的阀门除放水阀、试验阀外其余均为常开,其阀门应有启闭标志。

本建筑除配电室为中危险级E类火灾,外其余均为严重危险级A类火灾,灭火器为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型号为MF/ABC5(3A)。

3、施工准备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3.1组织准备

3.1.1组建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建立职能部门,规范职责,把质量管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如项目经理1名,项目技术负责人1名,下设施工管理工程师、测量工程师、暖通工程师、水电工程师、材料管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机械设备管理员、专职安全员。

3.1.2建立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项目监理机构相协调的工作机制,与地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办理与施工有关的各种手续,保证顺利施工。

3.1.3积极与建设单位、项目监理机构进行沟通,每周进行一次沟通会议,各方将上周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说明、需要亟待解决的情况进行沟通,达到共识的目的;对下周的工作重点进行预先安排,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减少因沟通不及时而造成工期延误或延期。

3.2管理准备

3.2.1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认真理解和熟悉合同条款,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划分管理责任,依据项目的总的质量目标,项目管理人员的各自职责,对项目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良好氛围。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项目工长、项目质检员、项目安全员、项目材料员、项目资料员、项目技术员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公司《管理体系手册》推动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首先,项目管理人员收集自己所需要的标准、文件,项目部建立文件控制体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入场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对图纸中的施工内容、重点施工部位、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宣传,以达到增强质量、安全、环保的意识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