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15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 )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A.所有组织中

B.一定组织中

C.社会组织中

D.管理组织中

2.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 )

A.人际关系

B.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

D.共同目标

3.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

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 )

A.多层次性

B.多学科交叉性

C.两重性

D.实用性

4.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

A.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5.测量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对人的行为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是指( )

A.测量的信度

B.测量的效度

C.测量的难度

D.测量的规律性

6.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

(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7.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8.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

(×)

9.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是:

( )

A.管理学

B.组织行为学

C.社会学

D.心理学

10.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

A.心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政治学

E.生物学

第二章个体行为

1.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

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B.心理因素

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D.生理因素

2.人的行为特征有( )

A.自发的

B.有原因的

C.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3.人的行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发的。

(×)

4.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5.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

A.对人知觉

B.人际知觉

C.角色知觉

D.因果关系知觉

E.自我知觉

6.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

7.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8.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

A.先天遗传因素

B.家庭

C.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D.文化传统

E.社会阶级和阶层

9.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

(×)

10.独立性差,易接受暗示,不加批判地按照别人的意旨办事,在紧急和困难的情况下表现惊惶失措,这种性格类型是( )

A.顺从型性格

B.独立型性格

C.理智型性格

D.情绪型性格

11.能力应用的原则主要有( )

A.能力阈限原则

B.能力合理安排原则

C.能力相关原则

D.能力互补原则

E.能力交叉原则

12.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

13.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 )

A.价值观

B.态度

C.信念

D.思维

14.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

A.价值观

B.态度

C.信念

D.思维

15.态度是天生的。

(×)

第三章激励

1.下列制度中属于采用固定间隔强化方法的有( )。

A.计件工资

B.计时工资

C.计件超产奖

D.月度奖

E.年终分红

2.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劳勒模型表明:

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 )。

A.主要取决于一个人所作的努力

B.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

D.在很大程度上受一个人所作的努力的影响

3.在实践中常用的激励手段和方法有( )

A.思想政治工作

B.奖励

C.积极强化

D.工作内容丰富化

E.职工参加管理

4.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5.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

A.梅奥

B.马斯洛

C.赫兹伯格

D.泰罗

6.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 )

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B.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D.亚当斯的公平

E.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7.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 )

A.工作和工作条件的需要

B.文艺、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E.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

8.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处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次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

(×)

第四章群体行为

1.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

A.正式群体

B.参照群体

C.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2.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 )

A.情感需要

B.尊重和认同需要

C.尊重和认同需要

D.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

E.安全需要

3.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4.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现( )

A.高生产率低凝聚力

B.低生产率低凝聚力

C.低生产率高凝聚力

D.高生产率高凝聚力

5.人际关系的功能有( )。

A.联络感情

B.产生合力

C.交流信息

D.激励功能

E.形成互补

6.语言障碍,产生理解差异

A.地位差异,妨碍交流

B.信息表达不清,沟通要求不明,渠道不畅,影响沟通

C.环节过多,引起信息损耗

D.语言障碍,产生理解差异

E.信息沟通中的偏见.猜疑.威胁和恐惧,妨碍沟通

7.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沟通可分为( )

a.横向交叉的沟通

b.下行沟通

c.正式沟通

d.上行沟通

e.非正式沟通

8.按沟通的方法分,沟通可分为( )

A.下行沟通

B.书面沟通

C.横向交叉的沟通

D.非语言的信息沟通

E.口头沟通

9.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群体。

(×)

10.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

11.随着整个社会向现代化跃迁,人际关系也由过去的开放转向封闭。

(×)

12.什么是群体,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参考答案:

(1)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2)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

具体说来,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要和满足。

①安全需要;②情感需要;③尊重和认同需要;④完成任务的需要。

13.影响群体规范的因素有那些?

参考答案:

(1)个性的特征

(2)群体构成

(3)群体的任务

(4)物理环境

(5)组织的规范

(6)群体的绩效

(7)心理因素

14.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参考答案:

任何工作都有一个最佳的工作人数,当群体规模是这个最佳值时,工作效率最高;在这个最佳值附近作微小的变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也不大;但如果变动的范围超过一定的“度”,工作效率就会大幅下降。

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工作熟练水平和机械化程度等因素,都决定着不同的群体应有最佳人数、不同的上限和下限。

因此,群体规模的确定应有一定的原则。

首先,根据工作性质确定能保证完成一般工作的人数的下限;其次,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达到工作的最佳效率;最后,群体人数的上限也确定为这个值。

如果超过了上限,工作效率会下降。

15.什么是内聚力?

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那些?

参考答案:

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

(1)群体的领导方式

(2)外部的影响

(3)群体规模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5)班组的组合。

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为基础组成的班组有较高的内聚力

(6)与外界的隔离

(7)群体的绩效

(8)其他因素。

情景、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其他因素。

在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上述因素对于群体内聚力的影响,促使群体形成健康而积极的群体气氛,增强内聚力。

16.内聚力的作用。

参考答案:

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

(1)满意感

(2)沟通

(3)敌意

(4)生产率

(5)对改革的阻碍

(6)群体意识。

17.如何处理冲突?

参考答案:

(1)设置超级目标

(2)采取行政手段

①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来减少冲突。

②设置综合领导。

③妥协。

④压制冲突。

⑤教育。

⑥拖延或和平共处。

⑦转移目标,寻找一个外部竞争者,把冲突双方的注意力转向外部。

18.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

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参考答案:

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

(3)信用原则;

(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人手。

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

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练;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19.信息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信息沟通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随机制宜、因人而定的。

可供选择的信息沟通方法有:

发布指示、会议制度、个别交谈、建立信息沟通网络。

20.试分析谈判的策略与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谈判策略是指谈判人员为取得预期成果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它是各种谈判方式的具体运用。

简单的说,谈判策略是一种可以预见和可能发生情况下应采取的相应的行动和手段等。

在谈判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只有在谈判中实施灵活多变的策略,才能实现利益目标。

开局阶段的策略是创造良好的气氛和开场陈述;实质性谈判阶段的策略包括报价、讨价还价和僵局处理等策略;最后阶段的策略有成交阶段的策略和未成交时的策略。

21.试述谈判的过程。

参考答案:

谈判一般由五个阶段构成:

准备和计划、界定基本原则、阐述和辩论、讨价还价和解决问题、结束与实施。

22.团队与群体有何区别?

为什么要组建团队?

参考答案:

团队与群体的差异表现在:

共享领导权、责任的承担、目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