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154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案设计.docx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案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案设计.docx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

(一)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轴对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分为两个层次:

1在观察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教材中提供的图形,说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在操作中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在教学中,通过折一折,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完全重合,清楚地看到对称轴的出现,从而加深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教材附页1中的图1不同形状的纸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

我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案,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23页主题图)师:

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

说说它们都是什么?

(心形、鱼形、双喜字、小房子、字母。

)师: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吗?

在它们身上还藏着一些知识呢,我们这节课就把这些知识找出来。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在学习新课之前,利用具体的情境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操作实践,学习新知1.在观察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

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跟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明确:

如果把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师:

两边一样,是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证明这些图形“两边一样”呢?

2.在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折一折,看一看。

(出示课堂活动卡)师:

请同学们把剪下来的图形先对折一次,看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在什么位置。

学生一起动手操作。

(2)说出操作结果。

师:

现在请你们说一说操作的结果,对折之后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把心形对折后两边重合,鱼形对折后两边重合,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识对称轴。

(1)发现对称轴。

课件出示“认一认,说一说”中的5个图形,请学生观察图形中虚线所在的位置。

师:

图中的虚线跟折痕的位置一样吗?

它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明确:

图中的虚线与对折时产生的折痕一样,分别把心形、双喜字、小房子和字母分成了左右两边一样的两部分,把鱼形分成了上下两边一样的两部分。

师指出:

这条虚线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找出对称轴的方法。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什么办法能很快地找到这条对称轴呢?

学生讨论,跟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启发:

我们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

(3)折一折,找到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请学生拿出其他的图形折一折,找到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在小组里展示交流。

4小结。

师:

如果一个图形对折以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就说明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

通过折一折,学生完整地见证了对称轴产生的过程,直观地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