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541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docx

《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docx

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

 

古代女子礼仪研究报告

 

商务礼仪

 

古典礼仪研究报告

专业(班级):

XXXXXXXXXXXXXXX

研究题目:

古代女子礼仪

组长:

XXXXX学号:

XXXXXXXXX

 

中国古典礼仪-女子礼仪

1、古代女子礼仪概述

(1)古代女子主要礼仪介绍

1.女子行跪行特殊

古代女子行礼与男子不尽相同,女子跽坐时,有所谓“肃拜”,平常未跽坐的场合,一般情况下,女子不像男子那样下跪行跪拜礼,这种情况自先秦至清始终如此。

女子行跪拜礼多属特殊场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向父母公婆及皇帝、皇后等行礼

2)拜神及丧祭

3)女仆向主人行礼

4)公堂之上

5)表示特别敬畏和礼敬

女子在一般场合的常行礼节是“拜万福”,上身稍微前倾,双腿微曲,即“稍作鞠躬虚作之状”,两手合拢按下。

2.委顺屈从的夫妻礼{身不由己的定亲}

早在春秋时期,男女之间的结合就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闺媛之礼对未婚女子行为的限制和生活圈子的限定,已经严重地损害了女子天性的正常发展,而家礼对男女恋爱自由的限制,又剥夺了女子对自己幸福和自由的选择。

有的家礼,对妻子的“谏诤”、“劝诫”格外强调。

妻子侍夫讲求“四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丈夫如果不幸先亡,妻子应当“三年重服,守志坚心,保家持业,整顿坟茔,殷勤训后,存殁光荣”(《女论语》)。

3.唯命是听的婆媳礼

《女诫》规定:

媳妇对婆婆要绝对滴、无条件地顺从,婆婆能够随意支使媳妇,而媳妇只有唯命是听,不得争辩或抗拒,甚至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此则所谓屈从矣”。

媳妇的职责就是侍奉公婆。

婆婆是媳妇恪守妇道的监督者,媳妇有不如意的地方,婆婆能够体罚她。

如果说夫妻之礼是男性对女性的压迫,那么婆媳之礼则是女性对女性的压迫。

4.女子䈂礼示许嫁

䈂礼,也叫加䈂、及䈂,是汉民族女性成人之礼。

䈂礼与婚嫁紧密相连,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成年礼,而是许嫁之后的一种仪式,是从属于婚姻的一种礼仪。

女子行䈂礼的时间是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只要许嫁便可加䈂,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最迟也要在二十岁时行䈂礼。

女子在行䈂礼之前,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与男子却大不相同。

主要是为婚后相夫教子、敬顺舅姑、操持家务、严守妇道作准备。

女子许嫁的䈂礼和未曾许嫁的䈂礼是不同的。

未许嫁的䈂礼只用自家主妇执礼,没有正宾。

许嫁的䈂礼,表明女子已经承认,也意味着女子即将成为人妇,承担新的角色,意义重大,也更受重视。

天地之经纬,家国之本纲。

悠久岁月弥漫荡气回肠的音响,尘封的书简展开,呈现一幅祥瑞的画卷。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礼的诗篇。

(2)古代女子服装礼仪

古代的女子服饰非常之端庄,不同于西方古代的服饰中国古典服饰并不十分华丽,作为最华丽的祭祀用服也仅是黑色加一些红色作为点缀。

具体的中国古代服饰大致有以下几类

1.周代

周代是冠服制度逐步完善时期。

女子服饰特点是穿短领窄袖衫,腰下饰襞膝,基本服饰为上衣下裙,主要梳髻,插对笄。

2.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诸子兴起,百家争鸣,服饰也各显风采。

有一种将左边衣襟前后片缝合,后面衣襟加长形成三角形,绕至身后腰带系扎的深衣为女子所经常穿。

3.秦朝

秦朝女子着曳地长袍,领袖各叠为三层,名为三重衣。

4.汉代

汉代女子着一种袍服,垂地,衣襟盘旋而下,似战国时的绕襟深衣,日常服饰也大多为上衣下裙。

5.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妇女服装承袭汉代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衣为衫、袄、襦。

下为裙子,款式多为上简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下摆宽松,非常华丽。

6.隋唐时期

隋朝至唐初的女子服装,大多是上穿窄袖,衫襦。

下穿长裙,腰系卡带,肩披长巾,脚穿高头鞋。

窄袖长到手腕,上衣短小仅仅到腰部,在唐朝的壁画中,唐代妇女穿的就是窄袖衫襦身披长帛,长裙。

这种上衣极短,下裙拖长,这样能更显得女性的体态美。

唐朝还流行一种袒胸大袖衫襦。

是贵族妇女在庭院散步、采花、促蝶、嬉戏时时常穿的。

坦露胸部上部,大袖、对襟、长裙,裙腰高至胸部以上,以大带系结。

将女子的身形修饰的非常修长。

7.宋朝

宋朝妇女的服饰较为复杂,衫襦、披帛、窄袖短襦、对襟大袖衫、窄袖衫、对襟褙子、半袖、右衽上衣、下身束裙、裤等。

8.明代

明代妇女一般着对襟宽袖大袍,竖领襦衫、高领衣、窄或宽袖褙子、半壁、云肩、襟袍、短袖衫,下着长裙、腰裙等。

明朝服饰与唐朝基本相同,只是年轻妇女中间常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活动。

明代衣服十分注重装饰,非常华丽。

衣服图案非常多,色彩也比较艳丽。

9.清朝

清朝以旗袍为主要服饰。

满族女子服饰没有汉族那么宽大,一般窄而长,多在外边加上坎肩。

可是这种服饰显示不出女子的身形。

(3)古代女子礼仪的主要步骤

1.日常生活的小礼仪

立容:

身体肃立,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行容:

身体肃立,手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步伐较小,步履庄重。

跪容:

双膝着地并拢与头在同一线上,上身直立,足尖立起手臂自然垂于身体两旁。

跪坐:

取跪容然后臀部坐于后足

坐容:

上身直立,手自然垂放于两膝上目视前方。

揖礼:

身体肃立,双手抱于腰前,右手在上,手心向内,欠身约20度。

一般见面时用此礼。

福礼:

身体肃立,两手相扣,右手在上,放于胸前或左腰侧,微俯身约20度,微屈膝。

2.最重要的成人礼

及笄礼是女子成人的标志,行过笄礼之后女子就正式成年了。

1)准备工作

1 参礼人员

笄者;主人——一般为笄者的双亲;正宾——有德才的女性长辈;有司1人——为笄者托盘的人;赞者1人——协助正宾行礼,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观礼者若干。

2 服制

采衣:

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

根据冠礼的资料:

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

穿普通的布鞋。

梳双鬟髻。

初加:

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

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再加:

发簪、曲裾深衣。

三加:

钗冠。

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

佩绶等饰物。

衣服的摆放:

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

发笄、发簪、钗笄。

 

3 礼器

醴酒1杯:

可用普通的较平和的白酒代替,建议用古朴造型的酒杯。

饭1份:

能够用浅盘或小碗象征性地铺一层米饭即可,备竹筷一双。

小几一个:

作为置醴酒席的几案,上面放醴酒1杯,饭1份

席子3张:

1张置于场地东侧,用来放置要穿的三套汉服。

另2张并列置于场地中央偏西侧,放座垫(是用来跪坐的)。

盥1个:

用普通的盆加水,备毛巾及温和的洗手液即可,置于放汉服的席子北侧。

香炉,香

国旗挂图1张

观礼者座垫若干。

4 迎宾

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有司托盘站在西面台阶下

5 笄礼

客人立于场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后),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房(更衣间)内等候;音乐演奏开始。

6 就位

有严格的顺序。

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宾客都落坐后主人才就座于主人位。

2)开礼

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能够说:

今天,小女某某行成人笄礼,感谢各位宾朋佳客的光临!

下面,小女某某成人笄礼正式开始!

稍顿片刻,说,请某某入场拜见各位宾朋!

1 笄者就位

赞者先走出来,以盥洗手,于西阶就位;笄者走出来,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

然后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

赞者为其梳头,然后把梳子放到席子南边。

2 宾盥

就是正宾手做准备。

正宾先起身,主人随后起身相陪。

正宾于东阶下盥洗手,拭干。

相互揖让后主宾与主人各自归位就坐。

3 初加

笄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罗帕和发笄,正宾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然后跪坐下(膝盖着席)为笄者梳头加笄,然后起身,回到原位。

赞者为笄者象征性地正笄。

笄者起身,宾向笄者作揖祝贺。

笄者回到东房,赞者从有司手中取过衣服,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发笄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4 一拜

笄者着襦裙出房后,向来宾展示。

然后面向父母亲,行正规拜礼。

这是第一次拜。

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5 二加

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发钗,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

“吉月令辰,乃申尔服。

敬尔威仪,淑慎尔德。

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赞着为笄者去发笄。

正宾跪下,为笄者簪上发钗,然后起身复位。

赞者帮笄者象征性地正发钗。

宾向笄者作揖。

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发钗相配套的曲裾深衣。

6 二拜

笄者着深衣出来向来宾展示。

然后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

这是第二次拜。

这次是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7 三加

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钗冠,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

“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

兄弟具在,以成厥德。

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赞者为笄者去发钗。

正宾跪下,为笄者加钗冠,然后起身复位。

赞者帮笄者正冠。

宾向笄者作揖。

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钗冠相配套的大袖长裙礼服。

8 三拜

笄者着大袖礼服、钗冠出房后,向来宾展示。

然后面向国旗,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三次拜。

这次是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9 置醴

有司撤去笄礼的陈设,在西阶位置摆好醴酒席。

正宾揖礼请笄者入席。

笄者于是站到席的西侧,面向南。

10 醮子

正宾向着西边,赞者奉上酒,笄者转向北,正宾接过醴酒,走到笄者席前,面向笄者,念祝辞曰:

“甘醴惟厚,嘉荐令芳。

拜受祭之,以定尔祥。

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笄者行拜礼,接过醴酒。

正宾回拜。

笄者入席,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

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再将酒置于几上,有司奉上饭,笄者接过,象征性地吃一点。

笄者拜,正宾答拜。

笄者起身离席,站到西阶东面,面朝南。

11 字笄者

就是给笄者取“字”。

正宾起身下来面向东。

主人起身下来面向西。

宾为笄者取字,念祝辞曰: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

爰字孔嘉,髦士攸宜。

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甫。

”笄者答:

“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

”笄者向宾行揖礼,正宾回礼。

正宾复位。

12 聆训

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

具体内容父母酌定。

笄者静心聆听,在父母说完后答:

“儿虽不敏,敢不祗承!

”。

对父母行拜礼。

13 笄者揖谢

就是笄者分别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

笄者立于场地中央,先后行揖礼于:

正宾、客人、乐者、有司、赞者、旁观群众、父母。

受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即可。

14 礼成

笄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

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

小女某某笄礼已成,感谢各位宾朋嘉客盛情参与!

并与笄者向全场再行揖礼表示感谢……赞者有司朋友等人可先留下整理打扫笄礼场地。

至此,笄礼结束。

2、古代女子礼仪的意义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上古三代也有上千年。

在这漫长的古代社会里,礼仪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古代女子端庄大方,行为得体,语言也十分的优美。

礼仪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相融合,能够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礼仪系统,成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也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准律,任何人都不敢越雷池半步。

古代女子并不参与政治生活,可是她们的一言一行能体现出古代社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尚。

这就是为何古代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时又鼓励女子学习礼仪教育的原因。

对于女子,不必参加祭祀、交往应酬等公共活动,又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制度,所谓“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德、容、言、工”,这“四德”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工指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