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5379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docx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docx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义

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基础自查 明晰考位

[纵引横连 建网络]

提醒:

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边角扫描 全面清]

提醒:

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P90正文中部)(√)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P92正文上部)(√)

3.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并能再次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

(P94思考与讨论)(×)

4.图中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

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P98练习拓展

(二)](×)

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相差较大。

(P101与社会联系)(×)

6.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

而农作物一般不能从大气中吸收,要从土壤中吸收氮。

(P104拓展题)(√)

7.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P112制作)(√)

8.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P124图片)(√)

9.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

(P125正文中部)(×)

 

考点梳理 整合突破

整合考点19 “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

[考点突破 固考基]

1.辨析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四个误区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

(1)生产者:

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

是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3.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

由此可见:

(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部分。

4.正确分析常见的能量流动模型

(1)输入某一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同化量还是摄入量的判断

①方法:

看该消费者是否有“→”指向粪便。

②实例:

图甲中箭头①指的是摄入量;若没有箭头③,则①代表的是同化量。

(2)某一营养级指向的能量去向

图甲中能量①(摄入量)=②+③+④+⑤+兔子中现存能量;图乙中能量W1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等于A1+B1+C1+D1(其中B1为现存量)。

(3)某营养级同化能量的两种分析方法

5.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三点提醒

(1)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2)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

①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②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

(3)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

a.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b.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c.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6.理解碳循环及其过程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7.牢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作用

8.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与抵抗力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填图)

9.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三、三、四”

(1)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同物种内)、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三种价值:

①直接价值:

工业原料、药用、食用、文学艺术创作、旅游观赏、科学研究。

②间接价值:

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潜在价值:

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3)四类保护: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

10.掌握有关生态系统三大功能关键词

(1)能量流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范围为食物链各营养级。

(2)物质循环:

元素反复利用、循环流动,范围为生物圈。

(3)信息传递:

往往具有双向性,范围为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

[题组集训 提考能]

题组一高考分类练 明考向

类型1 翻阅教材,原味品高考

1.[2019·全国卷Ⅱ,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解析:

本题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题目通过对比不同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中的分析与判断要素的考查。

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羊的数量远少于第一营养级牧草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金字塔;森林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远多于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96

2.[2019·全国卷Ⅰ,31,节选]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A、B是果树害虫,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故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A→鸟(C),其中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

答案:

(1)果树→A→C C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91

3.[2019·全国卷Ⅱ,31,节选]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其自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的能量可直接流向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

(1)太阳能 初级消费者、分解者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94

4.[2018·全国卷Ⅰ,29,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解析: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92

5.[2018·全国卷Ⅱ,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

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中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输入到下一营养级,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

(2)由题意可知,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

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有差异,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其可能的原因有:

一是该种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二是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96

6.[2017·海南卷,28]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3)次级消费者是青蛙。

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调节种间关系;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自我调节的能力

(3)青蛙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109

[人教必修3]P90

【借题发挥】理清教材,突破高考的瓶颈——长句描述类题型

问题1:

什么是消费者?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案:

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问题2: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吗?

答案:

不是。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问题3:

说出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和去路各有哪些?

答案:

来源: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去路: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问题4:

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经营者,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

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

(需要至少回答出三项)。

答案:

①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②施用性引诱剂,控制害虫数量;

③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等。

问题5:

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均呈负相关吗?

答案:

不是。

对于诸如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北极冻原等自我调节能力极弱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及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弱。

问题6:

如何判断正反馈、负反馈调节?

答案:

①依据:

从调节后的结果与原状态之间的变化分析。

②方法:

调节后

问题7: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含量丰富,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其他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进而污染水体。

问题8:

如何辨别“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

答案:

①在被保护对象“原生存地”进行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就地保护。

②将被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予以保护——易地保护。

类型2 整体对比历年同类题,找共性和趋势

7.[2018·全国卷Ⅲ]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解析:

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答案:

B

8.[2016·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具有全球性、可以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后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正确,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正确;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正确。

答案:

B

9.[2016·全国卷Ⅲ,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

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

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引起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一系列变化,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

答案:

C

10.[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A正确;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

答案:

B

类型3 它山之石——亦可攻玉

11.[2019·海南卷]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如水葫芦疯长,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A正确;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引起的,B错误;水葫芦引入我国后数量疯长,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能呈J型增长,从而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D正确。

答案:

B

12.[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解析:

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可以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A正确;人类活动对野生生物的灭绝会产生影响,B错误;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C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释放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严重干扰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形成温室效应,D正确。

答案:

B

13.[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基础知识,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基础知识。

根据题意,锁阳的叶已经退化,说明其光合作用较弱或不进行光合作用,且其需要依附在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并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可推知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寄生,A错误;该地区为沙漠地区,物种多样性较低,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低,B错误;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小果白刺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即生态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锁阳在繁殖过程中出现了耐旱突变,干旱的沙漠环境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D错误。

答案:

C

14.[2019·海南卷,节选]回答下列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3)当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应包括的动物有植食性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解析:

(3)当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食物网复杂,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消费者包括的动物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等。

答案:

(3)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15.[2019·江苏卷,2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

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是最基本的生物成分,在乔木→杂食性鸟与草本植物→杂食性鸟这两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均属于第二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这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属于第三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这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属于第四营养级。

(2)分析题图中各成分可知,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可产生无机盐、二氧化碳和水等。

(3)该地表在水平结构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题中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4)题中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空间分布、迁入率和种群密度。

(5)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甲)所同化的能量,且包含在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中。

根据题图可知,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

答案:

(1)生产者 二、三、四 

(2)大型真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