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226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五】中国古代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中国文学源远流长

Ø《诗经》(《风》《雅》《颂》) 

Ø“诗教”(六艺之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Ø魏晋文学“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

Ø文学——科举制的内容

¡2)中国文学作品各类多---“经、史、子、集”

Ø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中华民族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

¡少数民族文学 

ü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ü维吾尔族叙事长诗《福乐智慧》

ü傣族《召树屯》

ü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

ü蒙古族叙事诗《嘎达梅林》

¡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相补充,使中国文学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诗歌,中国文学中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

¡楚辞是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的光辉代表,即是伟大的诗人屈原。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创作方法,《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汉魏六朝产生了新诗体——乐府

·内容:

强烈的现实感——重要特点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五言、七言诗

¡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沈约“永明体”

古体诗、近体诗(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

词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

¡宋代,词的现实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

¡南宋后期,出现以“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语言形成的新的诗歌样式——散曲。

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兴盛的体裁之一。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集子是《尚书》,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虽然文字坚涩难懂,但已略能叙事,初具文学特质。

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诸子散文以《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特点:

感情激越、论辩性强;辞藻华美、结构严谨;多用寓言、善使比喻

赋与骈文,是中国文学中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两种体裁。

赋源于楚辞体,流行于两汉,有诗的韵脚,崇尚铺张扬厉。

骈文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句式整齐,强调对仗工稳与音律和谐,不求押韵。

唐代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反对过于矫饰、渐趋空洞的骈文,散文才恢复了它的生机与地位。

后世纯文学散文一直沿着这条轨道前进。

小说与戏曲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小说,常被当作街谈巷议之言;戏曲,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小说和戏曲,由于不受重视而发展较晚。

¡元、明、清时代,小说和戏曲才迅速发展,一些伟大的作家与作品相继出现,如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戏曲《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作;

¡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为文学珍品。

《红楼梦》更是纪念碑式作品,它把中国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有文字可考的3000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古代文学也走过了三千年的发展历程。

在群星闪耀、丰富多采的中国文学史上,中国文学表现出多层次的内容,多样化的风格。

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一代有一代之所胜”。

归纳起来,诗歌、散文、戏曲、叙事文学(小说)四大类别。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1、先秦《诗经》《楚辞》

“杭育杭育” 。

诗歌起源于劳动,劳动丰富着诗歌。

诗歌分类

古体诗、近体诗、新体诗。

古体诗是指唐朝以前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有少部分的六言诗。

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在押韵方面比近体诗要自由的多,韵脚也可平可仄。

近体诗是指唐朝以后的诗歌,主要指律诗和绝句。

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按规定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

《诗经》概况《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共305篇,分“风”、“雅”、“颂”

    风土之音曰风——民乐。

朝廷之音曰雅——官乐。

宗庙之音曰颂——宗庙乐

¡“风”“国风”,共160篇;

¡“雅”《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表现手法

1、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接叙事和描写、抒情)

2、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3、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联想、象征)

六义:

《诗经》“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六义”。

“楚辞”的产生

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

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都有其特点。

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原文化。

这一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就是“楚辞”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楚辞是先秦时期另一部著名的诗集。

《楚辞》的作者主要有屈原、宋玉等。

屈原的文学成就

秭归----诗人之乡

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一直是文学的主基调,其中《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离骚》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先河,二者被后世文人合称为“风骚”。

成为我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何其芳指出:

“像屈原那样用它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是《诗经》所没有的。

这是《诗经》与《楚辞》的一大差异,也是现实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明显差异。

2、汉魏六朝的歌赋

汉乐府

¡乐府是指汉代官府所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魏晋六朝时将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成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内容分二大类,一类是供朝廷祭祀祖先的郊庙歌辞。

另一部分是从全国各地采集来的俗乐,都是无名氏之作,后代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双壁

    ——《孔雀东南飞》《陌上桑》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梁武帝的太子萧统把两汉以来19篇无名氏的文人五言诗选编在一起,标明“古诗十九首”。

后来,这一名称成为一个专用名称。

专指出自当时社会上以传统的“游学”方式生存的太学生阶层的文人士大夫们所做的伤时失志的抒情诗。

¡共同的时代主题——中下层文人学子的苦闷、牢骚和不平。

¡  汉乐府——民间作品   古诗十九首——文人创作

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刘桢、 徐干、阮禹、应扬

¡他们的作品既反映了动乱的现实,又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

¡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他能诗善赋,以《七哀诗》最为有名。

诗中通过对避乱途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概括描写和“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的特写场面,深刻地提示出当时军阀混战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和人民的深重灾难,使人怵目心惊。

魏末晋初,文坛中的代表人物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竹林七贤” ,在腐败黑暗的现实面前,不仅理想破灭,自身安全也无保障。

每当苦闷之时,就相约畅饮,然后带上琴、棋、书、画和食物,躲进山后竹林,抚琴吟诗,借酒浇愁,暂时忘却人间烦恼。

他们写下大量反抗司马氏黑暗统治的诗文,嵇康还为此献出了生命。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代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民间口头创作,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

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影响

在诗歌史上,北朝民歌的刚健清新为诗坛注入了一种新力量、新血液,对后来“豪放”派诗歌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而婉转绮昵的南朝民歌对后代宫体诗的形成和泛滥,在客观上也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诗词,在意境、语言等方面,都受到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

唐诗宋词

¡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华文坛各体俱备,到李唐王朝又迎来了文学的又一个春天。

¡    唐代290年,留下近5万首诗歌,涌现出2千多位诗人。

¡    唐代传奇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    散文成就引人注目,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给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

基本形式有六种:

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唐诗风格丰富多采。

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言、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初唐四杰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盛唐诗歌与诗人

¡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唐诗也出现了全面繁荣。

¡    李白、杜甫是杰出的代表,“李杜文章千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

¡    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中唐诗坛

一派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诗派(现实主义流派),他们的诗表现出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写作上语言通俗流畅、平易近人。

另一派是以韩愈为首,包括贾岛、孟郊、柳宗元、李贺等人,他们的诗刻意求新,风格各异。

¡韩愈的诗别开溪径,在用词造句上下大功夫,但较难懂。

¡柳宗元的诗清峭深远。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刘禹锡的诗通俗易懂,并有学习民歌的成就。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贺的诗富有浪漫色彩,“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 。

¡晚唐晚唐约70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农民战争,导致李唐王朝灭亡。

¡诗篇反映人民的疾苦,有浓厚的伤感色彩。

¡李商隐和杜牧。

词的兴盛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是与乐器相配合的歌辞,在词的初期,歌辞依附于乐曲,所以词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曲”指的是音乐。

“词”指的就是与音乐相配套的文辞。

词与诗相比,因其长短不齐,所以也被称为长短句。

¡词是配合隋唐时期燕乐曲调的歌唱,以“倚声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以长短句式为其主要形体特征。

¡燕乐是中原地区的旧乐与民间音乐、西域胡乐融合而形的一种新的音乐系统。

“曲调丰富繁多,旋律和节奏活泼而多变化,格调多姿多彩,既有中土韵味,亦兼容异域风情。

¡词的普遍化是在文人对曲调有了逐渐深入了解的中唐以后才正式形成的,到宋代达到了极致。

唐代文人词

¡唐代是曲子词孕育、诞生和初步定型时期。

¡一方面民间词在茶楼酒馆蓬勃兴起,一方面文人开始尝试填词。

¡第一阶段,初、盛唐时期,诗和词的界限尚不分明,词主要以齐言为主。

¡第二阶段,中唐时期,倚声填词渐成风气,但此时的词体仍不能完全摆脱诗体而独立。

白居易的《忆江南》成为这一时期的名篇。

¡第三阶段,晚唐时期,词体初步成熟,以温庭筠、皇甫松、杜牧等人为代表。

¡《花间集》

¡宋词:

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典雅涪婉、曲尽情态

¡柳永“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几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豪放词——苏轼。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中解放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词的基本常识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240字)

 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   《六州歌头》

 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     《西江月》

 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     《念奴娇》

 名家自制的词牌   一段,称单调   两段,称双调   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前期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承袭“花间”余绪  

柳永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苏轼、周邦彦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二)、散文

1、上古时代的天书——《尚书》《周易》

¡    《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

¡    《尚书》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

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为现实提供借鉴。

¡    《尚书》文字艰深,晦涩难懂,但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

¡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

六十四卦之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被称为《易经》。

¡    《易经》本是卜筮之书。

它包含一些固定的格式化的条文,常常通过占筮人员的权威解释,来指示、规定求卜者的行为选择。

2、扛鼎之作——《左传》

¡    散文分记言和记事两类,《尚书》属于记言,而现存最早的记事之作首推《春秋》。

¡    《春秋》一般指经孔子及其弟子加工修订过的鲁国纪年史。

按时间顺序记录,文字非常简洁,如“春壬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蠲退飞过宋都。

”21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左传》名为阐释《春秋》,实际上完全是一部独创性的著作,保存了许多宝贵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记载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成为后世研究古史最主要的可信文献。

¡    左丘明《左氏春秋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和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后人合称“春秋三传” 。

《战国策》

《战国策》不仅是战国史书,而且是纵横家言,既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又是优秀的散文汇编。

生动地反映了战国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

思想内容较为驳杂,儒、墨、道、法、兵各家都有所反映,但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谋议或辞说。

特点:

其一是最长于说事。

其二是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

3、诸子百家与诸子散文

¡    所谓诸子百家,《汉书·艺文志》归纳为十类,即: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百家争鸣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散文的勃兴。

¡    诸子散文,有“百八十九家,4324篇”。

第一阶段: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主要著作有《论语》《老子》《墨子》。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纯语录体的学术性散文集,同时又是一部具有文学意义的著作。

《老子》也称《道德经》,书中强调道生万物,同时具有朴素辩证思想,并认识到了事物间的对立和转化。

词约义丰,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

《墨子》是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也有一部分是墨子后学的著作。

内容丰富,主要阐述墨子“兼爱”“非攻”思想,代表“农与工肆”等小生产者的利益。

第二阶段:

战国中期。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

《孟子》为儒家经典之一,由孟轲及其弟子万章所著,基本上是一部对话集,比《论语》生动、完整,更富文学色彩,描述精辟,善用寓言。

《庄子》也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周及其后学所著,多采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全书贯穿着浪漫主义精神。

第三阶段:

战国末期。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

《荀子》总结和发展了先秦的哲学思想,对于自然观、认识论、逻辑思想、伦理政治,以及为君治国之道,均有阐述。

论断精确,说理透彻,语言简练,富于文采。

《韩非子》重点宣扬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蕴含很深的哲理,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诸子之后各代散文

•       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政权,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但秦始皇出于箝制思想、熄灭反抗意识的政治目的,采用“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极力摧残历史文化,推行愚民政策,从而导致了秦无文学的可悲局面。

•      汉初吸取秦亡教训,针对新的现实矛盾发表政见,因此政论文得以重大发展,辞赋也开始向新赋体转化,加上武帝的提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辞赋家,如司马相如、贾谊、晁错等。

1)汉赋

¡赋是一种兼有散文和韵文特点的文学形式。

在写法上,往往以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问答的形式,韵散结合,卖弄文采。

由战国时期的游说之辞和楚辞脱胎而来,汉代达到鼎盛。

   其一散韵结合   其二不歌而诵   其三专事铺排   其四极尽夸张

汉赋分类

¡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

表现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赵壹的《刺世嫉邪赋》是抒情短赋中的代表作,揭露和斥责了东汉政事朽败。

文章中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一类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大赋”。

多用对偶和排比句,词藻华丽,韵散结合,形式上多为一问一答。

如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

¡西汉末年,扬雄《甘泉赋》、《羽猎赋》,东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描写了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荣等,表现汉朝的繁荣。

司马相如与扬雄并称“扬马”。

2)建安风骨

随着大汉帝国的崩溃,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名、法、道家纷纷抬头,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作家,高扬文学创作的自由精神,反映时代风云,从此文坛风气大转。

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写下了风格不同的散文。

如曹植通过人神恋爱悲剧故事而作的《洛神赋》,为文坛开创了艺术的新天地。

3)两晋散文

¡两晋时期,儒道合流的玄学上升为统治思想,道佛二教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陶渊明以不同流俗的姿态,复归田园,写下了风格清新的散文《桃花源记》《归去来辞》,质朴自然,有真情实感,言浅意深,深为后世推崇。

¡宋代作家欧阳修说: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

”陶渊明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诗文革新产生于北宋中叶,其中,散文方面出现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欧、王、三苏、曾巩。

5)元明清散文

•        明亡清代,民族矛盾异常尖锐,顾炎武是当时反对民族压迫、具有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特出人才,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他的散文简练蕴藏着强烈的感情。

•      黄宗羲熟悉明朝历史掌故,以传记文记述亡国大夫和侠义节烈之士,以表达他的爱国思想,著有名著《明夷待访录》。

桐城派

¡    桐城派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产生最大最重要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持续时间长达二百余年,几与清朝相始终。

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桐城人,故名。

被尊为桐城三祖。

¡    桐城派创始人是方苞,论文最重“义法”,“义”即“言有物”,也就是要有内容;“法”则是“言有序”,也就是指形式技巧。

著有《狱中杂记》。

¡    刘大櫆继方苞之后,进一步论述了文章的作法,着重探讨了“神气”、“音节”、“字句”的关系。

¡    姚鼐提出了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兼备的观点.

¡    桐城派完成了自己的古文理论构建。

由于这一理论构建借鉴了历代古文创作的经验、教训,因此,又是古文理论集大成的表现。

(三)、戏曲

1、戏曲的产生

¡    认为戏曲产生于古代的歌舞 认为戏曲起源于西域;认为戏曲起源于宋代的傀儡戏和皮影戏;认为周戏《孙叔敖》虽幼稚,却正是中国戏曲之开始。

¡    一是忽视了戏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它包含了诗、乐、舞、武术、特技、绘画、造型等多种艺术因素,而且是经过较长的综合过程才形成的艺术有机体。

¡    二是模糊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界线,戏曲必须是代言体,需通过有个性的人物扮演,经由道白、演唱,并且按规定的情节表述完整的故事。

¡    三是混淆了剧本与戏曲及戏曲的形成期与成熟期的区别。

¡    唐代是中国文化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音乐、歌舞的繁盛和说唱艺术的纷呈,在隋代表现故事的“百戏”基础上,自然地诞生了“戏弄”,显示出唐代剧坛十分壮观的局面。

¡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戏曲终于开始于宋代,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

分南、北两种曲调演唱,产生于温州的杂剧称为“戏文”,即“南戏”,活跃于北方的则沿用其本名。

¡    元末已有了《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等,成为宋元南戏之首。

¡    宋金时期的诸宫调,原是一种民间说唱伎艺,因集合若干套不同宫调的不同曲子演唱,因而得名。

刻画人物绘声绘色,语言通俗生动,很吸引观众,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就是完整保存至今的一部优秀作品。

  

2、元曲

¡    杂剧在元代成为主要的艺术形式,一批杰出人才成为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如《窦娥冤》、《西厢记》。

¡    明清两代康海的《中山狼》,徐渭的《四声猿》,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沙记》,汤显祖《牡丹亭》。

清代有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    乾隆至道光年间,形成了大型剧种京剧。

迄今为止,京剧已有200多年历史。

¡    元曲的独特魅力:

¡    一方面,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透出反抗的情绪;

元曲有散曲、杂剧

¡    元代散曲是元代流行于北方的由唐诗宋词及北方少数民族乐曲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是一种用于抒情写景、叙事的一种文学题材。

¡    散曲分“套曲”和“小令”两大类。

¡    套曲由同一宫调的数个曲子组合而成,一韵到底。

如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套曲共由八支曲子组成,也是套曲的最高成就。

¡    小令自成只曲,只有一只曲子组成。

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加衬字。

元杂剧

¡    元杂剧把歌曲、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戏曲第一种成熟形态。

¡    元杂剧的剧本主要有唱词、对白、动作三个部分,一般分为四折一楔子(引子),内容多为一个完整故事。

¡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还有王实甫、纪君祥等。

¡    最伟大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

杂剧类型爱情剧,公案剧,水浒剧,世情剧,历史剧

¡    爱情剧:

歌颂青年男女勇敢的爱情追求。

王实甫在《西厢记》明确体现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作品描写的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    故事的最早来源是唐代元缜的传奇《莺莺传》,实际上却是从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脱胎而来,但情节有很大不同。

诸宫调中的张生是“始乱之,终弃之”。

¡    白朴以文采见长,他的剧作存世的仅《墙头马上》和《梧桐雨》。

《梧桐雨》取材于唐代陈鸿《长恨歌传》,对清代洪昇的传奇戏曲《 长生殿 》有重大影响。

历史剧:

歌颂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力量,借古讽今,曲折地表象人们的道德观念。

马致远《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写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元杂剧的文化意蕴

¡    第一、元杂剧高扬了反抗精神,抨击邪恶势力,歌颂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

¡    第二、元杂剧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体现大众意志的价值判断是具有民族倾向和进步意义的。

¡    第三、元杂剧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体裁,都是“大团圆”的结局,

3、明清传奇

自明代开始,人们把篇幅不大、不限曲数,且种类角色都须承担演唱任务的南曲剧本称之为传奇。

成为明清时代戏曲的主流。

 

(四)、小说

¡    小说起源很早,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通过幻想这一方式,形象地加工,生产出许多美妙的神话传说,期间就含有不少小说的因素。

¡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

”“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 。

¡    秦汉小说称为“短书”,含有轻视的意思。

¡    真正意义上的小说,首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 。

¡    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传说和先秦散文中的叙事片断以及汉史传作品,但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    魏晋六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