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975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docx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docx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

江苏专转本语文12年真题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上的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词中黑体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骨髓隧道随意遂愿

B.殷切殷红荫庇阴凉

C.勉强强迫强求强颜

D.神色色彩褪色色盲

2.下列成语或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束之高搁鼎立相助横征暴敛

B.越俎代疱滥竽充数缘木求鱼

C.声名雀起暗然泪下洁白无瑕

D.独当一面势不可挡峨冠博带

3.下列黑体的字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相濡以沫(口水) 拾级而上(轻步而上) 再接再厉(磨)

B.繁文缛节(繁琐) 破釜沉舟(古代的炊事用具)好高骛远(追求、致力)

C.以汤沃雪(开水) 颔首赞许(点头)  胶柱鼓瑟(支撑房屋的木头)

D.海市蜃楼(大蛤蛎) 颇有微词(轻微的)  联袂而往(袖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电影周的上映,加强了中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

B.“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鞅而富强。

”两句中的“而”均表示并列关系。

C.“敢问夫子恶乎长?

”该句中的“恶”是疑问代词,意思是“哪方面”。

D.“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该句中的“焉”意为“了”。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礼仪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五礼”指的是: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学礼。

B.古人自称时常用谦称,一般有愚、鄙、敝、卑、窃、仆等。

C.顿首,俗称“叩头”,即跪而拱手,头轻缓至地,稍做停留。

D.鹿鸣宴,兴起于唐代,是朝廷宴请乡试新科举子的宴饮活动。

6.下列诗词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捏英雄泪。

A.张若虚、杜甫、温庭筠、辛弃疾B.张九龄、李白、韦庄、陆游

C.张若虚、李白、韦庄、辛弃疾D.张九龄、杜甫、温庭筠、陆游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辑多为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收诗300多篇,故又称“诗三百”。

B.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和论说文两大类。

论说文包括奏议、政论、杂文等体裁,大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C.词是兴起于唐代的一种新文体。

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

一般分为上下两阕,又称“前后阕”“上下片”等。

D.明代拟话本继承了宋元话本的艺术传统。

代表作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冯梦龙的“三言”“两拍”等。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永明体”是南朝时期沈约、谢灵运等人创制的一种诗体。

B.唐代“元白诗派”以白居易和元好问为代表,该诗派诗歌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

C.宋代“江西诗派”中的“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D.“桐城派”是清中叶著名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姚鼐、归有光等。

9.下列关于现当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的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茶馆》等。

B.高行健是新时期十年的话剧作家之一,代表作有《车站》、《彼案》等。

C.闻一多诗歌理论中的“三美”,即建筑美、节奏美、绘画美。

D.贾平凹的《白鹿原》被文学评论界公认为具有史诗般风格的作品。

10.下列作家、国籍、作品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万提斯——意大利——《堂吉诃德》

B.斯丹达尔——德国——《红与黑》

C.川端康成——日本——《雪国》

D.狄更斯——英国——《呼啸山庄》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11题至第15题。

闻高鹗被解脱有感

近来媒体盛传,《红楼梦》百二十回本的作者署名,将从曹雪芹、高鹗合署改为曹雪芹与“无名氏”同撰,新闻简略,据闻有详细考证,论定原先后四十回出高鹗手为站不住的传说,详情尚不得知。

此事虽说不上。

在《红楼梦》的读者和“红学”研究者看来,则并非小事一桩。

可断言也。

自“红学”生成以来,对后四十回及其作者的认定与评论,大体可分两派。

其肯定后四十回为高续并加否定评论者,自鲁迅、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以降,实繁其徒,其否定高续者,到张爱玲而臻极致。

其肯定高续并力挺其文学价值者,可以林语堂为代表,舒芜亦挺高之健者。

双方观点鲜明对峙,如扩大而大之,读者群中因黛玉之死而下泪者,如越剧《红楼梦》、新面世以忠于百二十回原著的电影的部分观者皆是。

双方鼎峙,难分高下,而他们都是承认后四十回著者为高鹗,则是一致的。

尽管从文学艺术观点上,如水笼之不相容,也是公认的事实。

按我国章回小说的作者,每不易认定。

原因是习惯看法,小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更加政治上的避忌,更不愿以真名姓示人。

其实小说作者的考定,是一件特别烦难之事。

《红楼梦》作者之为曹雪芹,也几乎被否定,有说为其叔者……不一而是。

其实真正认真辩论起来,雪芹在书中自述核定增删,“十年辛苦”,说到底,不过是一位认真的“责任编辑”而已,是不是也应在作者署名上,加以斟酌呢?

自然,这是一句笑话,不值红学专家一哂的。

总而言之,在古典小说的作者问题上,一般说,应取“宜粗不宜细’’的态度。

不至徒费精力,在这种深邃的死胡同里开拓、前进。

虽然,在高鹗说来,他的被解脱,能脱身于众口交责的尴尬境地,确是巴不得的“好事”。

(摘自2010年9月9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1.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词是

A.司空见惯B.惊世骇俗

C.惊天动地D.沸沸扬扬

12.据文意,在《红楼梦》的署名被修改前,关于后四十回的创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不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B.都认为是高鹗所续且肯定其文学价值

C.都认为是高鹗所续但否定其文学价值

D.都认为是高鹗所续但对其艺术价值褒贬不一

13.由文章叙述可知,张爱玲对于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观点是

A.否认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写

B.对高鹗所续部分的文学价值持否定态度

C不同意鲁迅、胡适等人的观点。

D.承认为高鹗所续写并肯定其文学价值

14.作者认为“我国章回小说的作者,每不易认定”的原因是

A.章回小说的作者很多

B.小说的文学价值不高

C.小说的作者不愿用真名姓示人

D.考证者观点水火不相容

15.本文对考证古典小说作者这一问题的观点是

A.考证作者为文学研究没有关系

B.考证作者浪费时间和精力‘

C.考证作者有益于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评价

D.考证作者应适可而止,否则会钻进死胡同罃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16题至第20题。

楚归晋知罄

晋人归楚公子于楚,以求知罃。

楚人许之。

楚王送知罃,日:

“子其怨我乎?

”对日:

“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怒?

”王日:

“然则德我乎?

”对日: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日:

“子归,何以报我?

”对日:

“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日;“虽然,必告不毂。

”对日:

“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

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日:

“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有删改)

[注]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于记功。

俘馘,俘虏。

16.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二句是

A.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B.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C.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D.子归,何以报我?

17.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为语气副词,表揣测意味的一句是

A.臣不才,不胜其任。

B.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C.子其怨我乎?

D.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

18.下列对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执事不以衅鼓”中的“衅”,本义为“以牲血涂”

B.“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句中的“宥”是“辅佑”的意思

C.“虽然,必告不毂。

”“不毅”是古代王侯自谦之词

D.“若不获命……而帅偏师以修封疆。

”其中的“帅”意为“率领”

19.下列说法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知警认为若托晋君的福气回到晋国,虽遭受杀戮,也可不朽

B.因为知警没有才能,所以晋君认为他不能胜任其职

C.知警觉得他和楚王之间没有恩德,也没有怨恨

D.知警说,在保卫边疆时,如遇到楚王,不会对他有二心

20.下列说法对短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知警作为楚国的人质,最后被交换回国

B.楚王送别知警时,多次询问知罃是否责怪自己

C.晋楚两国为了结成友好之邦,把自己国家大量的囚犯都释放了

D.楚王看到晋国有知警这样的臣子,于是感叹不可以与晋国相争

三、文学作品赏析(20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写一篇25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四、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22.××学校2012年毕业典礼召开在即,需要一名毕业生代表在大会上致感谢词。

请以这名代表的身份写一篇致谢词。

(30分)

要求:

(1)文体规范,语言得体,字数在25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信息,如涉及到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

23.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内敛含蓄,不求闻达;有的人个性张扬,长于表现。

人不同,做事的风格抑或不同。

请你以《高调与低调》为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7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