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972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孟子》B.《论语》C.《庄子》D.《老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是()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

  3.《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B.层递C.对偶D.对比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满招损,谦得益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是()

  A.演绎、对比B.归纳、对比C.类比、归纳D.对比、比喻

  6.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A.中国文明的实质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

  C.奴化心态D.中国历史的可怕

  7.《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的意思是()

  A.参加国之一B.三个国家中的一个C.三个国都中的一个D.国都的三分之一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出处是()

  A.《史记》B.《论语》C.《左传》D.《资治通鉴》

  9.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刻画南霁云性格的描写无关的是()

  A.博闻强记B.拔刀断指C.义不忍食D.射塔明志

  10.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白居易B.刘禹锡C.柳宗元D.李白

  11.茅盾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

  A.《幻灭》B.《子夜》C.《霜叶红似二月花》D.《虹》

  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A.《蚀》三部曲B.“爱情三部曲”C.“激流三部曲”D.“抗战三部曲”

  13.“分崩离析”“贻笑大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B.《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

  C.《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

  D.《陈情表》《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

  14.《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A.崇奉国粹B.热心复古

  C.创造第三样时代D.赞颂固有精神文明

  1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渐:

浸湿。

  B.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

抵挡。

  C.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放:

释放。

  D.中石没镞。

镞:

箭头。

  16.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A.中秋词B.端午词C.重阳词D.清明词

  1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A.小令B.大令C.慢词D.杂剧

  18.《选择与安排》中,作者以“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为喻来说明()

  A.选择要恰到好处B.安排要有条不紊

  C.层次要清晰明了D.轻重要分明得当

  19.《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的散文集()

  A.《雅舍谈吃》B.《槐园梦忆》C.《雅舍小品》D.《实秋杂文》

  20.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A.茅盾B.巴金C.鲁迅D.曹禺

  二、文言文阅读:

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3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日: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4分)

  无乃:

  是:

  过:

  以为:

  22.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

举例说明。

(4分)

  23.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2分)

  

(二)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4.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4分)

  来:

  举:

  治:

  施:

  25.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4分)

  26.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三)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7.请将“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4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组:

  函:

  抑:

  本:

  28.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4分)

  29.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分)

  三、现代文阅读:

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2小题: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

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

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

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

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

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30.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4分)

  31.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它在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4分)

  32.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35小题: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

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

不传!

  33.这段文字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4分)

  34.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4分)

  35.沙子龙“叹一口气”的原因是什么?

(2分)

  (三)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小题:

  那三位麦琪,诸位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送给生在马槽里的圣子耶稣。

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他们既然有智慧,他们的礼物无疑也是聪明的,可能还附带一种碰上收到同样的东西时可以交换的权利。

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

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

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

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36.文中“麦琪”的含义是什么?

(2分)

  37.分析“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

(4分)

  38.怎样理解“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4分)

  四、作文:

50分。

  39.题目:

诚信

  要求:

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文献中,属于国别体杂史的是【】

A.《春秋》B.《战国策》C.《史记》D.《汉书》

2.下列关于孔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B.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C.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要

D.晚年整理“六经”

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指【】

A.《春蚕》《秋收》《残冬》

B.《雾》《雨》《电》答

C.《家》《春》《秋》

D.《毁灭》《踪迹》《背影》

4.《张中丞传后叙》讲述了“睢阳保卫战”的故事,同属文中英雄人物的是【】

A.张巡、许远、贺兰进明

B.张巡、许远、张籍题

C.许远、南霁云、张籍

D.张巡、许远、南霁云

5.下列诗歌在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山居秋暝》

B.《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C.<蜀相>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是【】

A.曹操

B.王安石

C.韩愈

D.辛弃疾

8.《边城》《故都的秋》《论快乐》的作者依次是【】

A.钱钟书、郁达夫、沈从文B.沈从文、钱钟书、郁达夫

C.钱钟书、沈从文、郁达夫D.沈从文、郁达夫、钱钟书

9.《李将军列传》引用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韩非子》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茅盾《子夜》、鲁迅《狂人日记》、老舍《骆驼祥子》都是优秀的长篇小说

B.郁达夫、冰心、朱自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

C.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都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

D.郭沫若《炉中煤》、戴望舒《雨巷》、艾青《我爱这土地》都是抗战时期的诗歌

11.下列作家中,作品具有“含泪的微笑”这一独特风格的是【】

A.契诃夫B.欧·亨利

C.屠格涅夫D.莫泊桑

12.下列作品中,记述了人物一生遭际的是【】

A.《张中丞传后叙》B.《马伶传》

C.《冯谖客孟尝君》D.《李将军列传》

13.《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所偏爱的人是【】

A.共叔段B.郑庄公

C.公子吕D.颍考叔

14.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A.《答司马谏议书》B.《谏逐客书》

C.《秋水》D.《冯谖客孟尝君》

1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比喻B.夸张

C.叠字D.拟人

16.下列句子中,“而”字可译作“却”“但是”的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辞日: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D.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然虏卒犯

为卒三年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1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9.下列各句中,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恁:

如此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搵:

C.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被:

表被动

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尔:

19.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翻译错误的是【】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吾生之须臾:

悲叹人生不过是短暂的片刻

B.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随俗雅化:

随着时尚打扮得很漂亮

C.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日滋之师:

一天比一天增加的军队

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供养无主:

没有主人可以供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文言文阅读:

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②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1.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分)

22.①②两句论证的内容有何不同?

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4分)

23.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二)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为人长,瑗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竞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24.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请用“Ⅱ”号标出。

(3分)

25.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哪些特征?

(4分)

26.翻译“专以射为戏,竟死。

”(3分)

(三)阅读韩愈《杂说·世有伯乐>,然后回答27~29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27.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4分)

28.请说明“千里马”与“伯乐”分别有何喻义?

(4分)

29.给下列两句里的加点字注音。

(2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2)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

三、现代文阅读:

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130.这段文字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作者以什么手法来揭示这个现实?

(4分)

31.这段文字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分)

32.这段文字中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2分)

(二)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

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街道仍然是清静的。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轻地唱起了这个欧洲的古传说。

在这里不会有人歌咏这样的故事。

应该是书本在我心上留下的影响。

但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一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

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

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

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33.作者对姐姐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分)

34.姐姐的死给同时代的青年以怎样的启示?

(4分)

35.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属于哪种叙述方式?

(2分)

(三)阅读戴望舒《偶成》,然后回答36~38小题。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36.这首写于1945年5月31日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

最能表达这种信念的是哪两个意象?

(4分)

37.请说明“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的深刻寓意。

(4分)

38.这首诗基本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2分)

四、作文:

50分。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是说,谋划难事大事,要从易处和小处考虑。

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己确立题目和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1、选择题

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史学著作的相关知识。

【应试指导】《春秋》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杂史;《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为纪传体断代史。

2.【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与贡献。

【应试指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孟子提出的,并非是孔子思想理论。

3.【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知识。

【应试指导】《春蚕》《秋收》《残冬》为茅盾的“农村三部曲”;《雾》《雨》《电》为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家》《春》《秋》为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毁灭》《踪迹》《背影》是朱自清的作品。

4.【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张中丞传后叙》讲述的“睢阳保卫战”中的英雄人物有张巡、许远、南霁云,贺兰进明在此役中未对巡、远二人施以援手,其非作者所认为的英雄。

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诗歌的体裁。

【应试指导】《山居秋暝》为五言律诗;《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为乐府旧题诗;《蜀相》为七言律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七言歌行体。

6.【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中心论点。

【应试指导】《五代史伶官传序》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征伐敌国、统一中原,又骄纵享乐、身死国灭的典型事例,归纳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重要史学观点。

7.【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曹操为2世纪至3世纪时期的人;王安石生活在11世纪;韩愈生活在8世纪至9世纪;辛弃疾主要生活在12世纪,故ACD三项均可排除。

8.【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知识。

【应试指导】《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散文作品;《论快乐》是钱钟书的散文随笔。

9.【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0.【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A项中《狂人日记》为短篇小说;B项中郁达夫并非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D项中《炉中煤》创作于1920年,《雨巷》创作于1927年,均非抗战时期的作品。

1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知识。

【应试指导】欧·亨利作品主要以“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描写城市里市民和小人物的悲欢和他们真挚的友情与爱情。

12.【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李将军列传》出自纪传体通史《史记》,通过对李广一生经历的记叙,突出李广“天下无双”的武功武德,也记叙了李广终生不得封侯的悲惨遭遇。

13.【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郑伯克段于鄢》-文中,姜氏育有二子,长子郑伯寤生,为姜氏所恶,次子共叔段为姜氏所偏爱。

14.【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成语的出处。

【应试指导】狡兔三窟出自《冯谖客孟尝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

1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品的修辞手法。

【应试指导】《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渲染气氛,表情达意,使全词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作者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

16.【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而”字的用法。

【应试指导】A项中“而”表转折,为“却”“但是”之意;B项中“而’’表顺承,为“才”“就”之意;C项中“而”无实义,作助词;D项中“而”表方式或状态。

17.【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应试指导】A项中的“所”分别为“大约,许”和“地方,处所”的意思;B项中的“无”均为“不要”的意思;C项中的“卒”分别分“突然”和“差役”的意思;D项中“为”分别为“当作”和“替”的意思。

18.【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