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881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姓名:

杨瑶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

公管51

学号:

2235119

指导教师:

曾艳艳职称:

讲师

2008年6月2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51班杨瑶

指导老师曾艳艳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艺美术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长期滞后,工艺美术产业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产业。

本文归纳了从古至今,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及现状,总结前人的观点,阐述了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传统文化;工艺美术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理念

ChineseArtsandCraftsIndustryDevelopmentandResearch

StudentMajoringinPublicAdministrationYangYao

TutorZengYanyan

Abstract:

Intothe21stcentury,China'sculturalindustryreceivedwideattentionanddevelopment,showingstrongmomentumofdevelopment.Artsandcraftsindustryandtheculturalindustryisanimportantpart,however,artsandcraftsindustryof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long-termlag,artsandcraftsindustrycanbringtremendouseconomicvalueinthenationaleconomyhavenotbeenfullyreflected,orarelativeWeakindustries.Thisarticlesummedupsinceancienttimes,Chineseartsandcraftsindustryandthedevelopmentofthestatusquo,summinguptheviewsoftheirpredecessors,artsandcraftsindustryonthedevelopmentofresearchandthestatusoftheexistingproblems,andonthisbasis,theChineseartofthefuturedevelopmentofindustryTrendsinthefuture.

Keywords:

TraditionalCulture;ArtsandCraftsIndustry;Non-materialculturalheritage;Innovativeideas

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一部分,既是物质的又是非物质的。

作为商品生产,它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作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

工艺美术的背后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维持着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

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技艺传承乏人、创新理念落后、保护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

人们已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迫切性,以及改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进行工艺美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

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价值和历史意义都有再认识的可能。

本篇文章就是对此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一、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程

李滋新在《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中说,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原始发生可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

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既确立了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初始形态,亦确立了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民族造型艺术先导的地位。

在结合了李滋新在《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卞宗舜、周旭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等文献中,对于中国工业美术产业的发展史的阐述,根据时代的变迁,产业发展历程如下:

1、新石器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石玉、牙骨、编织、缝纫,特别是制陶工艺,已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匠,亦鲜明地显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艺的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运用。

2、商、西周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工艺造物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

精神内涵中大量渗入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魅力。

原始青瓷和漆器获得初步发展,而青铜器和玉器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发展。

理性主义精神的崛起和高扬,使指向实用功利和现实人生的价值追求,与传承原始文化传统的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机统一,由此而产生的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征,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现。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上的转折,造成工艺美术生产格局和价值追求的变化。

生产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艺造物趋向内在人格和心性的显示。

这一时期崇尚主体人格精神的造物倾向和空疏、清静、平淡的审美风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整体发展。

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5、初、盛唐时期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

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

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

6、宋朝时期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

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

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蒙古族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统一中国后,工艺美术产业有着一定的发展。

染织工艺的织金锦、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

7、元、明朝时期

来自尚武的游牧文化的影响,元代工艺美术风格趋向粗犷、豪放和刚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和科学的产生,促使明代工艺美术产业跨入一个新阶段,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和建筑装饰等门类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明代的工艺美术产业传承了宋以来的美学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发展,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

8、清代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各个门类在清代更加完善化,其品种之繁多、技艺之精湛、手法之丰富都远远超过前代,呈现出集各历史时期之大成的局面。

导源于上层贵族审美趣味的以技艺取胜的造物观念,在清代工艺美术生产中进一步强化,以致一代艺术风格日趋矫饰雕琢、精致繁缛。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呈现着新的面貌。

衰败和新生、模仿与创造、恪守与分化构成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基本景观。

9、现代

承袭清代形制的传统工艺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迅速衰落,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工艺美术产业则迅速崛起,蓬勃发展,清新、简洁、明快的现代工艺美术标示着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因此它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差异是极为明显的。

现代工艺美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艺造物活动开辟了新的领域,并树立起新的审美风范和价值标准。

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史看来,工艺美术产业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具有无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无论是在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吴良镛在《谈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中指出,谈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与振兴,必须正视工艺美术当前的窘境。

“文革”期间工艺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首当其冲地被斥为“封资修”而遭到封杀,有些品类至今未能恢复元气。

其次,改革开放后大工业产品迅速冲击到城市乡村,使很多手工艺品失去市场。

近年来外来加工产品大面积生产,使工艺美术品的艺术原创性更加减弱。

再次,国外节俗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巨大,本土的传统节俗遭冷遇,与其相关的工艺美术产业随之衰落。

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中小学、大学甚至艺术院校的学生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缺乏认识,缺乏感情,工艺美术事业的传承后继乏人。

(一)过分依赖海外市场 产业陷入衰退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曾经几度兴衰。

翻开卞宗舜、周旭所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现代史篇章,就会发现,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市场都是以海外为主。

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产业多次的兴旺衰退,与海外市场的进退紧密关联。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贸口岸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工艺品出口业务,海外市场需求增加,订单渐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工艺品生产的发展,一些老字号传统工艺品企业,很多都是在那时建立的。

“文革”中后期,传统题材的工艺品逐渐恢复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看到停止贸易多年的中国工艺品,“胃口大开”,各地工艺品外贸公司的订单纷至沓来,来华旅游的老外也大箱小包地满载中国工艺品而归。

由此,当时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也随之迅猛扩展。

上规模的工艺美术企业,大部分都是在那时发展形成的。

尤其在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10多年间,其发展达到巅峰,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工艺瑰宝,成为国家贸易出口的拳头产品。

但是此后,便进入了又一轮衰退期,而且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许多企业倒闭或转产,一些历史悠久的品种正在逐渐消失甚至人亡艺绝。

目前,虽然全国工艺美术品市场正在逐渐回暖,少数地方的一些工艺品,如江苏宜兴紫砂,及全国部分工艺作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但就整个行业来说,直至今日也没有完全走出困境。

仔细分析,这与近年来我国工艺美术市场重点转移的严重滞后以及由此造成的创新力度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二)国内市场重视不够 创新能力急需提高

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情形,是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在特定时期、特有客观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性质,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王培波在《传统与时尚——关于当代美术工艺的思考》中提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海外市场对中国工艺品需求明显减少,受其影响,国内工艺美术生产形势也陡然而变。

这时,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销售战略,将市场重心移向国内,那么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就不会陷入严重的被动局面,持续的时间也会短一些。

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没有及时朝着这一方向去改变、去努力,市场目光还是主要盯住海外。

在设计、生产方面考虑最多的还是外国人对中国工艺品的审美情趣和需求。

这种情况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产业创新理念落后,研究开发、设计题材和生产制作都始终没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制约。

现在国内人们的吃、穿、住、行、用,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必然要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

可是为什么具有美化生活、提高审美情趣等精神功能的工艺美术产品,却在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呢?

最主要的症结,就是我们的工艺美术设计和生产方面的创新理念,太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了。

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们尤其是青年人,追求的是个性美、简练美、快捷美。

而长久以来存在于一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是多年不变的单调品种、千篇一律的传统题材和繁琐堆砌的技艺,早已很难引起多数现代人的审美共鸣了。

转变传统的观念,更正落伍的市场定位已经迫在眉睫。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

张立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初探》提到,现在,不少传统技艺已经失传。

如漆艺方面,明代黄成《髹饰录》记载的数百种漆工艺,至今很多已失传,而从漆工艺行业或制作的层面上看,加工工艺和技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上曾有的高度,缺失了传统工艺那种在技艺层面上精工精致、精益求精的态度,更不要说达到精致以后的超逸和神韵了。

问题不是今人不如古人,而在于是否真正具有古代工匠艺人那种不计名利、专于技艺和制作的心境。

在李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中也有提到,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

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

以往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计划性、长远性以及各级办教育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已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招生和教学,致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人才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

长此以往,其后果严重。

三、发展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策略

作为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中国有发展成为工艺美术产业强国的优势和条件。

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发展前景等方面来看,工艺美术产业都需要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

对于我国工艺美术产业所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 走多层次创新之路

1、符合市场消费的多层次、多样性创新

陆晔、文洁成在《创新发展工艺美术》中提及,工艺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创新必须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

同时它又是一个产业,因而每一项产品(作品)的创新,都应该有正确的前瞻性市场定位:

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中老年消费群、年轻人消费群;低价位门类、高价位品种;室内装饰品、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

市场不同,消费对象不同,对工艺美术的品种类别、风格品位、材料质地、题材体裁、质量档次等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

产业化中的任何一种工艺美术品,都必须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可,通过商品交换,才能使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得以体现。

2、重视材料和技术创新

杜夫海纳在《美学与哲学》中有对工艺美术与纯艺术如绘画、书法等进行了比较,一个显著区别是,形态载体及其生产制作过程有突出的物质属性,即各种工艺美术品的艺术形象和审美趣味,是通过对各种物质材料进行专门的技术加工而加以实现的。

因此,新材料的创造和生产技术(制作技艺)的改进,是工艺美术产业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

尤其是一些现代风格、批量生产的工艺品,更要不断地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新品种、新花色的开发。

吴良镛在《谈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提到:

近些年来,行业内有人认为工艺美术应“退工还艺”,完全回到手工制作的道路上去,是十分片面和错误的。

我们提倡传承中国工艺美术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但这并不表示传统的手工技艺就不需要进步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工艺美术品种都适合采用手工技艺制作。

使用何种生产手段,一定要从具体产品(作品)出发,因品种制宜、因特点制宜、因条件制宜、因市场制宜。

3、重视时尚化产品的创新

陆晔、文洁成在《创新发展工艺美术》中不仅提到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市场定位,还对这一定位进行了分析、比较,他觉得:

以往多数工艺品品种在国内市场的定位,可能是以中老年人群和集体消费为主,而对年轻人和家庭消费往往重视不够,这种有失偏颇的定位是不符合产业化市场要求的。

因为,年轻人和家庭将越来越成为工艺美术消费市场的主流。

而这一消费群具有很强的时尚性、新奇性的特点。

为满足这一市场需要,就必须重视时尚化工艺美术产业的开发和生产。

有人认为,时尚是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背道而驰的行为。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产业,走的是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的发展道路,我们既不能因传统而弃时尚,也不能为时尚而轻传统。

如前些年热门一时的唐装、南京云锦与现代服饰的结合等,都是将传统和时尚成功结合的很好例证。

同时,时尚化工艺美术品的风格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重传统格调,有的偏域外风情;有的形式奇特,有的材质新颖;有的艺术性强,有的兼顾实用。

不仅如此,还可以与文具、玩具、服饰、电子产品等实行互动结合。

(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法律手段保护产业发展。

张立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初探》中提到:

由于目前法制环境的不够完善和人们知识产权观念的淡薄,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当前工艺美术产业内仿制和侵权现象较为严重,长而久之造成市场混乱,行业声誉受损,严重挫伤了业内人士创新的主动性,以至有些新创作、开发的作品都不敢及时投产入市,而是束之高阁,连参加展览也只选取作品(产品)的局部。

此风不刹,此习不改,就会大大阻碍工艺美术的创新,影响产业化的正常进程。

因此,增强业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倡有序竞争,加快完善法制环境,以法律手段保护创新,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从业者的共同呼唤。

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才有活力,产业才能持续发展,优秀的文化艺术才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三)要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抓学校教育是关键。

李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写到:

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对于工艺美术很少涉及,偏重于理论和规范,照本宣科的多,横向综合的少,德育和美育不搭界,早些年一直将工艺美术的某些内容和文化现象一概排斥为封建迷信的糟糠。

旧式徒弟制度的工艺制作,即是工艺技术日就退步的一个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技术人才,再及于一般制作者的培养不可。

欧美、日本都有美术工艺学校,藉以培植专门人才,从事工艺工作。

我们也必须举办专门的工艺学校,至少要在工艺产业地区先开设工艺补习学校,然后在已设的艺术学校中,仿造外国艺术学校的办法,设立纯粹美术与工艺美术两部,以培养专门人才。

另外,应将工艺美术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应加大工艺美术的教育内容,高等教育中要设立相应的学科和专业,并重视在全民中普及工艺美术文化的教育。

让学生学习手工艺技法,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可以让孩子们在美的体验中具备平和的心态,继而爱心与责任感、使命感也会在心中生发。

只有主动培养合适的发展环境,我国的工艺美术产业才能全面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四)从他国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得到启示——以日本为例

柳宗悦在《日本手工艺》中写到,日本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振兴的目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传承传统的技艺和文化,丰富国民生活;二是整合地域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以形成产业链,在历史的发展延续中,保持日本民俗风情,为地域经济的发展做贡献;三是在经济产业省的支持下,不仅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层面上的技艺保护、保存,而且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持续和发展。

赵云川在《日本传统工艺的发展现状及教育——东京艺术大学国际交流部会长、漆艺艺术家三田村有纯教授访谈录》中,也对于日本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与说明。

他分别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振兴的措施和落实、产业振兴的政策、产地指导、产业发展的创新理念、产业的促进和普及、产业开拓和产业支援的经费等方面,一一做了详细的解说。

从这篇访谈录中能够充分的感觉到,随着日本文化逐渐为世界所注目,日本对传统文化产业走向世界亦成为他们关心的问题。

在京都,日本全国唯一的一所传统工艺美术大学——京都传统工艺大学,从2007年开始,有部分专业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

其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年龄以青年为主。

设有陶艺、木雕、莳绘、木工、金属工艺、漆工艺、竹工艺、石工艺和纸工艺(日本纸)以及综合工艺等专业。

学校聘请日本尤以京都的著名工艺匠师为主要师资,传承日本传统工艺技艺。

四、对以上述的总结及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趋向的预测

工艺美术是高度浓缩了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形象表现,是民族艺术无声的史诗,是民族意念的理想和情感的升华,是历代劳动人民、匠师、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其繁多的种类、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

然而,由于现代人认识观念上的过分现实化,传统民间工艺再生的传承性在新时代的变异;加上现代化商品的冲击和替代,人们误以为过时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是将淘汰消亡的,而忘却了曾为民族意念的精神和应用的工艺美术并非随图形的不适而失去存在价值。

相反,其丰厚的民俗内涵、艺术的原发性、创造性、和技艺正是一切艺术表现永生不绝的源泉。

通过对工艺美术产业的认识和了解,可从中感受到我国历代工艺美术创造的伟大和艺术的光辉,能够体会出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了解一些古代艺人卓越的设计意匠和创作方法,使我们在创造更多更好的新工艺美术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从而为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信息时代向我们走来。

如果以信息作为时代的指示器,则整个人类都处在一个新的文化纪元兴起的周期开端。

从全球利益和整个人类来考虑,全球经济、全球政治、全球文化已成为运筹治国的良策选择。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在多元中寻求一体化,在统一中存在多维冲突、对抗的时代,时间正扶携着整个人类进入21世纪。

以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为视角,根据本国利益、条件、特点进行调整;把“传统”、“现代”、“民族”、“世界”融为一体,确立全方位的战略观念,这是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趋向,也是新的发展契机。

只要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和科技环境对现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坚持正确发展趋向,抓住新的发展契机,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产业方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充满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吴良镛.谈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J].装饰,1997

(1)

[2]张立.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初探[J].探索与争鸣,2001(8)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4]庞薰琴.论工艺美术[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7

[5]卞宗舜,周旭.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7]柳宗悦.日本の手工芸[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李滋新.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3

[9]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孙非,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0]李砚祖.物质与非物质: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文艺研究,2006(12)

[11]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M].杭州: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12]杨珂.21世纪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趋向——三大环境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4)

[13]T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