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711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docx

《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docx

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10942

2011年重庆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7)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教学是由两方面活动组成的。

A:

听课和考试

B:

讲和背

C:

教和学

D:

记和练

参考答案:

C

【名师点评】国内相当部分教学论著中为教学所下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例如:

“一方面,教学包括着教师的活动,也就是教;另一方面,又包括着学生的活动,也就是学。

教和学是教学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而且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故正确答案为C。

2.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A:

情感性

B:

深刻性

C:

稳定性

D:

过渡性

参考答案:

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文化的特点”。

【名师详解】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的地方。

3.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和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A:

不平衡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

B

【名师点评】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性的,不仅从整体上看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征的出现也是具有一定顺序的。

例如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和小骨骼。

故正确答案为B。

4.某中学老师围绕中学生网瘾问题,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找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含义的理解。

其中,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是中学科研经常使用的方法。

题干中老师对网瘾问题的研究符合调查法的特点。

故选A.

5.(2009年2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

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

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

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参考答案:

D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6.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可靠度,又可称为测验的。

A:

效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信度

参考答案:

D

【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

7.教学以培养为根本目的。

A:

“四有新人”

B:

专门人才

C:

全面发展的人

D:

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答案:

C

【解析】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8.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它适用于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成绩评定。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

自我评价法

参考答案:

C

[解析]题干中所说是测验法。

见本章中相关部分。

9.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的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

A:

讲解

B:

讲述

C:

讲演

D:

讲读

参考答案:

B

【解析】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的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

10.为了减少误差,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A:

测量

B:

测验

C:

评价

D:

评估

参考答案:

B

11.完形—顿悟说是德国的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A:

巴普洛夫

B:

桑代克

C:

班杜拉

D:

苛勒

参考答案:

D

【解析】巴普洛夫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

桑代克是尝试错误说的代表人物。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苛勒是完形—顿悟说的代表人物。

12.通过列提纲或利用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

C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理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常用的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

13.通过列提纲或利用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

C

[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常用的有:

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因此C项是本题正确选项。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14.2013年单项选择:

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

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A:

注意分配

B:

注意稳定性

C:

注意广度

D:

注意转移

参考答案:

A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属于注意的分配。

15.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A:

启发性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

C

【解析】“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6.(2008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A:

特级教师

B:

教学熟手

C:

优秀班主任

D:

专家型教师

参考答案:

D

【解析】答案为D。

专家-新手比较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所以教师成长的最高目标应为专家型教师。

17.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的代表。

A:

直接功能

B:

间接功能

C:

附带功能

D:

超越性功能

参考答案:

D

【解析】“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18.(2007年10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

A:

规模

B:

速度

C:

内容

D:

性质

参考答案:

D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即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19.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力

B:

意识形态

C:

执政党

D:

政治经济制度

参考答案:

A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0.2013年单项选择: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

思想性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

连贯性原则

D:

一致性原则

参考答案:

B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便是这一原则的很好体现。

21.2013年单项选择:

老师问:

“一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

“三个角。

”老师又问:

“还有其他答案吗?

”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

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

功能固着

B:

原型启发

C:

心理定势

D:

垂直迁移

参考答案:

C

【解析】心理定势指的是遇到问题情境,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22.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

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

发散思维

B:

形象思维

C:

抽象思维

D:

直觉思维

参考答案:

A

【解析】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2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

互补性

B:

个别差异性

C:

不平衡性

D:

阶段性

参考答案:

B

【解析】“聪明早慧”和“大器晚成”是在形容个体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有早有晚的情况。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4.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赞科夫

参考答案:

B

【解析】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5.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公式原理时,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去把握所学的内容,这属于。

A:

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恒常性

C:

知觉的理解性

D:

知觉的整体性

参考答案:

C

【解析】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

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

(1)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

(2)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刺激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

(3)理解性是我们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C为正确选项。

(4)选择性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

这说明知觉过程中存在着竞争。

26.《学记》提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的关系。

A:

宗教

B:

经济

C:

生产力

D:

政治

参考答案:

D

27.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站稳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阶段。

A:

关注生存

B:

关注情境

C:

关注学生

D:

关注课程

参考答案:

B

[解析]选项A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

“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们如何看我?

”“领导是否觉得我干的不错?

”等等。

因而这些新手型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有些新手型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

因为,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

选项B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站稳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选项D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

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8.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焦虑。

A:

学习

B:

行为

C:

考试

D:

适应

参考答案:

C

【解析】中学生的情绪情感问题体现在焦虑方面,其具体表现主要是:

不愿上学,不愿意离开家长。

怀疑自己能力,缺乏自信。

学习认真,但总担心学习不好。

害怕考试,考试时过于紧张。

29.技能的种类有。

A:

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

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

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

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参考答案:

D

【解析】技能的种类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心智技能也叫认知技能、智力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30.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A:

杜威

B:

洛克

C:

卢梭

D:

康德

参考答案:

B

【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点,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31.人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是

A:

初中阶段

B:

高中阶段

C:

大学阶段

D:

小学阶段

参考答案:

A

【解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32.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

信任感

B:

自我同一感

C:

主动感

D:

勤奋感

参考答案:

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3.当代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

顺序性

B:

稳定性

C:

可变性

D:

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

D

【解析】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中个别差异性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个别差异性是指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方面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霍姆林斯基为学生提供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34.(2007年)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

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A:

高原现象

B:

倒摄抑制

C:

生理极限

D:

及时反馈

参考答案:

A

【解析】答案为A。

在学习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35.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A:

榜样法

B:

锻炼法

C:

说服法

D:

陶冶法

参考答案:

C

[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说服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故正确答案为C。

36.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A:

陶行知

B:

杨贤江

C:

蔡元培

D:

陈鹤琴

E:

卢梭

参考答案:

C

[解析]陶行知、杨贤江、蔡元培、陈鹤琴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蔡元培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

37.“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A:

外部强化

B:

自我强化

C:

替代强化

D:

积极强化

参考答案:

C

【解析】“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替代强化。

38.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

A:

服从

B:

从众

C:

信任

D:

接受

参考答案:

B

【解析】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从众。

39.(2004年)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子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

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

变式法

C:

比较法

D:

直观法

参考答案:

B

【解析】答案为B。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40.2012年单项选择:

在教育调查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A:

全面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个案调查

参考答案:

D

【解析】个案调查又称典型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人或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41.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

A:

具体内容

B:

学习过程

C:

概括

D:

获得策略知识

参考答案:

B

【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习过程。

42.通常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是指。

A:

群体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群体规范

D:

课堂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气氛”。

【名师详解】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

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43.下列的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

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

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

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

玩走迷宫游戏

参考答案:

A

【解析】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

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

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

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参考答案:

C

【解析】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

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

45.(2005年1月)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分组教学

B:

个别教学

C:

班级授课制

D:

复式教学

参考答案:

C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

46.美育之“超美育”功能指的是。

A:

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B:

美育的直接性功能

C:

美育的间接性功能

D:

美育的附加功能

参考答案:

A

[解析]“超”是相对于既定的美育功能观而言的。

一般的美育功能观认为美育的功能无非在于审美观的确立,审美、创美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德智体教育等的发展,没有超出以上论及的两类功能的范围。

与这两种功能观对应的实际上是一种实质美育概念。

而与实质美育概念相联系的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显然已经“超”出了原有的直接和间接功能范畴。

47.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

动物

B:

人类

C:

学生

D:

儿童

参考答案:

A

【解析】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对动物的学习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

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48.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

动物

B:

人类

C:

学生

D:

儿童

参考答案:

A

[解析]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很多学习定律,最终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49.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

消退和干扰抑制

B:

倒摄和干扰抑制

C:

前摄和消退抑制

D:

前摄和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

D

[解析]遗忘现象的产生就它的机制来说,是记忆痕迹的消退或抑制。

一般认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由于记忆痕迹的逐步消退;长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先后材料的干扰,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负诱导规律而产生抑制的结果。

这种干扰抑制作用又分为两种: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所以题干中中间遗忘多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50.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

道德情感

B:

道德认知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意志

参考答案:

C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其中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因为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道德品质的各个心理成分,各有地位和作用,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道德认识是前提;道德情感是重要的内在条件和力量,是联系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注意:

关于品德的心理结构各成分的作用经常作为填空和选择的考项,须掌握。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