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672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docx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docx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

1.  题目: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

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答:

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

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是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

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答:

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

如图

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2)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答:

假定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C是既定的,企业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并且要素价格Pl和Pk是已知的。

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企业应选择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2. 题目: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1)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2)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

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

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

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

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1)洛伦兹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2)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3、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

1.全社会收入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超过0.4(差距合理区域上线)2.城镇居民年增速8%~9%;农村居民年增4%~5%3.不同的行业工资相差较大4.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收入差距普遍在20倍以上。

5财富分布不公平。

(一)、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1.城乡差距造成了基尼系数的扩大,这种状况相对于城乡比较普遍的拉开了收入差距。

2.收入差距拉开的速率非常快,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从相当均等拉开到这么大的差距,比起经过若干代人才拉大收入差距的情况,冲击力要大得多。

3.相对于收入分配来说,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

先天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禀赋、出身家庭的贫富、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差别。

但是后天的起点不公平就有关社会政策的选择。

人们主要的不满是受教育的机会、健康的机会、迁徙的机会等等的不公平。

4.过程的不公平最为严重。

人的发展机会是不是平等的,进入市场的机会是不是平等的,从比较贫穷的阶层提升的机会是不是平等的。

5.公共政策对起点的公平关注不够,各方面改革不到位引发过程的不公平。

4、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

1.大力发展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前提和基础。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奠定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

2.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核心内容。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偏大。

当前我国政府向农业倾斜的各项政策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有效政策。

3.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重要途径。

地区差距是形成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4.规范收入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差距。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主渠道。

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3.作业3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价格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

均衡价格:

QD=QSQD=14-3PQS=2+6P

14-3P=2+6PP=4/3

需求价格弹性:

ED=-dQ/dP*P/Q因为QD=14-3P

所以:

ED=-(-3)*P/Q=3P/Q

因为:

P=4/3Q=10所以:

ED=0.4

供给价格弹性:

ES=dQ/dP*P/QQS=2+6P

所以:

ES=6*P/Q=6P/Q

因为:

P=4/3Q=10所以:

Es=0.8

2、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为1.2~1.5,如果该商品价格降低10%。

试求:

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解:

已知:

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

Ed=1.2

(1)

Ed=1.5

(2)

价格下降△P/P=10%

根据价格弹性公式:

Ed=-△Q/Q÷△P/P

△Q/Q=-Ed×△P/P

=-1.2×-0.1

=0.12

(1)

△Q/Q=-Ed×△P/P

=-1.5×-0.1

=0.15

(2)

答:

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为12%----15%。

3.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

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解:

总效用为TU=14Q-Q2

所以边际效用MU=14-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

即MU=14-2Q=0Q=7,

总效用TU=14·7-72=49

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

最大效用额为49

4.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即定,短期总生产函数TP=-0.1L3+6L2+12L,试求:

(1)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最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最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3)平均可变成本AVC最小(平均产量APL最大)时的产量;

(4)假定每人工资为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最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解:

已知:

总产量TP=-0.1L3+6L2+12L

(1)因为:

平均产量APL=TP/L;所以AP=(-0.1L3+6L2+12L)/L=-0.1L2+6L+12

求平均产量APL最大,以L为自变量对上式进行求导,同时令其为零,即:

dAPL/dL=-0.2L+6=0

-0.2L=-6

L=30

答: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最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30。

(2)因为:

MPL=ΔTP/ΔL=d(-0.1L3+6L2+12L)/dL=-0.3L2+12L+12

求MP最大,以L为自变量对上式进行求导,同时令其为零,即:

dMPL/dL=-0.6L+12=0

-0.6L=-12

L=20

答: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最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20。

(3)又知:

平均变动成本AVC最小,即平均产量APL最大;由

(1)问得知平均产量APL最大时雇佣劳动人数为30,则:

平均变动成本AVC最小时的产量为:

TP=-0.1L3+6L2+12L

=-0.1×303+6×302+12×30

=-2700+5400+360

=3060

答:

平均变动成本AVC最小时的产量为3060。

(4)又知工资W=360,价格P=30

根据利润π=TR-TC=P×Q-W×L

=30(-0.1L3+6L2+12L)-360L

=-3L3+180L2+360L-360L

=-3L3+180L2

求利润最大,以L为自变量对上式进行求导,同时令其为零,即:

dπ/dL=-9L2+360L=0

9L2=360L

L=40

答:

利润最大化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40。

5.设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20+240Q-20Q2+Q3,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求:

(1)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2)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

(3)该厂商停止营业点:

(4)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解:

已知:

完全竞争厂商,MR=AR=P=d=315

MC=3Q2-40Q+240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即:

3Q2-40Q+240=315

3Q2–40Q+240=315

3Q2–40Q–75=0

7503440240

3=6900240Q=

506=406=152500Q=40

п=TR–TC=15×315-(240×15-20×152+153)

п=4275–2475=2250

答:

该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是15,利润是2250。

(2)不变成本FC=20

可变成本VC=240Q-20Q2+Q3

依据两个方程画出不变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

(3)停止营业点应该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所以AVC=VC/Q=(240Q-20Q2+Q3)/Q=240-20Q+Q2

对AVC求导,得:

Q=10此时AVC=140

停止营业点时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相等,所以只要价格小于140,厂商就会停止营。

(4)该厂商的供给曲线应该是产量大于10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4.题目:

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

答: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供给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之外又加了政府的供给。

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

政府由于提供了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所以可用政府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给。

这样:

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消费+储蓄+税收

如果用T代表税收,就可以写在:

Y=C+S+T

从需求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加了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的购买支出来代表。

这样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如果以G代表政府购买支出,就可以写成:

Y=C+I+G

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仍然是:

总供给=总需求这个条件也可以写成:

C+S+T=C+I+G

如果两边同时消去C,则可得出:

S+T=I+G

此公式即为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因此,当S+T=I+G,均衡的国民收入便决定了。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也可按照Y=C+I+G的方法来决定。

2.分析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t、初始消费C0、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答: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乘数)反应的是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收入增加会引起消费增加,这就是乘数所反映的.乘数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们对收入的态度,因此这点常常被利用来试图改变人们的收入以影响消费,可以是短期的政策影响、收入影响,也可以是长期的影响.边际税收倾向,或称为“边际税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税收量

3.分析消费C、投资I、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答:

即C=f(Y)=a+bY,a为基本消费,即没有收入也会发生的最低支出,b为边际消费倾向,乘上收入Y表明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的消费额

在国民消费曲线与纵坐标相交的地方,表明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发生,这就是国民消费曲线的截距a。

在国民消费曲线与45度线的交点E的左边,国民消费大于国民收入,即C>Y,国民经济出现超支现象,拉动国民收入向E点移动。

而在点E的右边,国民消费小于国民收入,即C

因为国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1,所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绝对数值也相应增大,但消费的增加速率总是小

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速率。

在实际生活中,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一个不变的正常数。

凯恩斯认为: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要小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不能简单地将将来的收益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而是要将将来的收益贴现成现在的钱,扣去风险后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只要大于和等于零就可以考虑投资。

当然实际的投资还有考虑其他因素。

4.政府收支T和政府购买G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答:

政府购买增加,会增加总支出,政府购买是总支出的一项

转移支付增加,一般也会增加总支出,因为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但是如果政府需要实现预算平衡时,T=TR+G,这时增加TR意味着降低G,G的乘数效应大于TR的乘数效应,因此当TR的增加以G的下降为代价,则总支出会降低。

G的每一分钱都形成对商品的需求,而TR进入消费者口袋之后,要存下一部分,剩余的才形成消费需求。

5. 题目: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答: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

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

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

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

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将会产生存款乘数;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将会产生货币乘数,又叫货币创造乘数。

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反映为货币政策效应,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

一般讲,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能使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效应。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也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IS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LM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性,以及各自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特点、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将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搭配运用,才能有效实现预期政策目标。

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主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

1.双扩张政策。

经济产重衰退时,同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例如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缓和衰退、刺激经济。

这种双扩张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见效迅速,但配合如果不妥当,则可能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运用时应慎重,其适用条件是:

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

2.双紧缩政策。

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期,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例如在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的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压缩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国民收入,减缓物价上涨。

这种双紧缩政策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不过若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

因此,应谨慎使用作用幅度较大的双紧政策,它的适用条件是:

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

3.松紧搭配政策。

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相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

具体搭配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搭配。

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

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但这种配合也有局限性,即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并未足够地刺激总需求增加,却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最终导致赤字居高不下。

其适用条件是: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支出有充足的财源;私人储蓄率下降;物价呈上涨趋势。

另一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搭配。

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但这种配合模式运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滞胀。

其适用条件是:

财力不足,赤字严重;储蓄率高;市场疲软。

总之,不同的政策搭配方式各有利弊,应针对经济运行具体情况,审时度势,灵活适当地相机抉择。

一般来说,一种政策搭配运用一段时间后,应选用另一种政策搭配取而代之,形成交替运用的政策格局,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的重要形式。

6.作业6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