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4153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docx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docx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一)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绍兴阮真著

  近年以来,西洋各国因心理学教育学的发达,对于各科教法教材上都经科学的研究而大有进步。

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了没有几年,各科教法教材几乎是完全从西洋抄袭来的。

惟有本国文字的教育是无从抄袭,因此国文的教法教材方面多还一仍旧贯。

这固然是中国人对于新教育根本上没有深切的认识,但也由喜欢研究文学的人就不愿意谈科学,完全不了解科学方法是可以应用于一切的学术研究的。

  现在渐渐有人明白历史可用科学方法去研究,于是有所谓国故整理之说了。

但是国文教学的问题,似乎还少人敢说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就是有去研究的,也至多限于小学的国文。

  阮先生抱了十年中学国文教学的经验,立志再作十年中学国文教学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就主观的经验所得,把一切中学国文教育的问题加以分析,一方面再求客观的事实来推断教学的因果,这都是科学方法上所不可少的。

不过后者工作较大,全部结果必非短少时间所能得到。

所以在本书先把前者发表一部分,以后再把研究所得的结果,陆续发表。

我们希望阮先生的研究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加以批评及帮助,开一国文教学上的新纪元!

  至于阮先生的著作,已在前著中学国文校外阅读研究(本丛书之一)中介绍过,恕不再述了。

  民国十八年七月,庄泽宣序于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

  

自序

  今日中学生国文成绩之不良,其最显著者,莫如作文;中学国文教学之问题,最复杂者,亦莫如作文。

旧式教师,于命题练习批改,犹不脱科举时代之习气!

新式教师,一任学生自由写作,几无所谓教法矣。

即从事教学研究者,又若文无定法,学无定程,而练习又无一定方式,欲求教法之运用得当,适应裕如,戛乎其难?

  本书凡七章,本作者经验所得,参酌众议,列举中学作文教学之实际问题,详加讨论。

凡此所言,虽未敢以为定则,然根据学生之赏际程度立论,亦有足供教学之参考采择者。

至实际应用,仍赖教者之去取得宜耳。

  附录二篇,为作者一年来对于中学生作文程度研究之结果,虽有未尽合科学方法处,而以此为研究之嚆矢,冀得国内教育家之指正,由草创而进于完美也。

抑吾人研究教学,必须根据学生之实际程度,所言方不致袭虚蹈空,高远难行。

读吾书者,取正编与附录合观之,方知作者之言,平凡近实,非欲标奇立异,惊骇流俗也。

  本书属稿初成,蒙本校教育研究所主任庄泽宣博士详为审阅,并为删其芜杂,正其纰缪,作者深为感谢!

其犹有未妥善者,则作者原稿之过也。

  本书正编,颇有采取孟宪承先生初中作文教学之研究处,附录第二研究,复蒙庄泽宣、崔载阳、徐锡齢、古直、何鹤年、白序之、林瑞铭、张恩荣、张特嵩、吴元始、刘冕群、庄星云、蔡门桓、王子经、陆厚仁、王文新诸先生评阅文卷,而泽宣先生于指导研究费力尤多,并此志谢!

  十八.七.十五,作者自序于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作文教学之目的及现行教法之错误

  

(一)作文教学之目的

  

(二)现行一般作文教法之错误

  第三章作文教学之进程及批分标准

  〔一〕教学的进程标准

  

(二)作文的批分标准

  第四章作文之拟题…

  

(一)拟题的预备问题

  

(二)拟题的方法问题

  〔三)题面的修辞问题

  (四)题目的限制陴题

  第五章作文之练习

  

(一)练习的方法问题

  

(二)口语练习与写作练习的关系间题

  (三)练习的时间及次数问题

  (四)文体及字数的限制问题

  第六章作文之规约及指导

  

(一)作文的规约问题

  

(二)作文的指导问题

  第七章作文之批改

  

(一)改文的问题

  

(二)批文的问题

  (三)发文的问题

  附录

(一)中山大学预科入学国文试卷研究

  附录

(二)作文试卷分等评判的研究

第一章引言

  作者前著国文教学之问题,(广西教育厅编译处版)曾取教材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制度各方面几十个问题详细讨论,而没有论到作文教学的问题;继著中学读文教学研究(同前〕,中学国文校外阅读研究(中山大学教育丛书民智书局出版),虽间或论及作文,也不过寥寥数语。

这并非因为作文教学上没有问题,不过因为问题太多而太复杂,为了全书组织关系,不能畅所欲言,所以只得另著专书分论了。

我为要使阅者明白我所以要著本书的原因,所以要在本章中先来说些题前的话。

这些话,统而括之,叫做引言,且在下面分节述写罢。

  

(一)作文教学的重要

  论到中学国文教学的成绩,虽有读作二方面,但我以为读文是因,作文是果。

读文成绩的好不好,往往在作文中表现出来,所以作文教学的成绩,也可包括全部国文教学的成绩。

我们平时评判学生国文程度的好坏,往往只看他的作文;好多学校考査国文成绩,也只看学生的作文如何。

这虽然未必尽对,原是也有些这理的:

因为读书能力薄弱的,作文也不会好;作文好的,读书能力自然也高些。

  从教育上看来,读文是吸收智识,发展智识的判断力;作文是运化智识,发展智识的发表力。

读文好比蚕的吃桑叶,作文好比蚕的吐丝。

吃了桑叶不会吐丝的蚕是没有用的;吃了燊叶仍吐燊叶的蚕,是消化器患了病的瘟蚕。

我们要看所吃的桑叶好不好,消化不消化,原要看他吐丝的成绩如何!

  读文与作文是互相关连的。

这中间的关系,又好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现在有些教师教国文,读文与作文毫不相干。

譬如,读的是苏东波赤壁赋,作的是双十节感言;读的左国史汉,作的是什九语法不通的白话文;种的是瓜,希望得的是豆,那有这个这理?

还有种的是稊椑,而希望得到谷米丰收的,那眞似缘木求鱼了。

这是教读文不顾到作文的缘故。

但也有种子并不下错,只因误了灌漑之方,失了土气之宜,也是不能丰收的;而揠苗助长,反致稿死的也不少;这便是教作文不得其法的缘故了。

那么作文教学在国文教学上不是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吗?

  

(二)作文教学问题有研究的急切需要

  现在中学作文教学上,很有许多复杂而难解决的问题:

如作文教学的目的及进程标准问题,作文的批分标准问题,作文的拟题,练习,指导,规约,批改,种种问题,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

现在一般中学国文教师,对于读文的教材教法,还能做些凭空著想的讨论;对于作文,多是随意乱教。

大家遇到作文教学上的困难问题,难免模模糊糊的忽略过去,或者竟不把他当作问题。

所以尽管讨论读文教学,而读文与作文,几乎不生关系;尽管照例办事的作文改文,而学生的文字很少进步;尽管教学生去读经史子集,而作文仍然不通;尽管教学生做小说新诗,而做日常应用文字不能下笔;而且在一年级与六年级的教法,毫无差别;学生程度能否及格?

能否升级毕业?

也是亳无标准。

那么作文教学问题,不是很有研究的急切需要吗?

  (三)作文教学法与作文法不同

  有人说:

“现在已有许多人注意作文教学的研究了,你看!

坊间出版的语法,文法,作文法的书,不下数十百种,这都不是指导中学生作文的书吗?

单以作文法而论:

有统论文章作法的,如作文津梁,实用文章义法,白话文做法,国文作法,文章作法等等;有专论特种作文法的,如论说文作法讲义,纪事文作法讲义,白话信写法,应用文作法等等;有专论文艺作法的,如新文学作法,骈体文作法,短篇小说作法研究,新诗作法讲义等等。

这许多书,辽不够作文教学的研究参考吗?

”这话不然,我以为这些书不过是讨论各种作文的规矩准绳。

学生看了这些规矩准绳,仍然不能使用到作文上去而发生功效,那么我们在教学上就要注意如何使用这些规矩准绳?

用什么方法?

造什么机会?

出什么题目?

要怎样练习,指导,矫正?

方可使学生能使用这些规矩准绳,在作文上发生了功效。

所以我在本书所要讨论的是这些作文教学上的实际问题,却不是那些作文的规矩准绳了。

  (四)现在没有研究作文教学问题的专书

  论到研究中学作文教学的书,据我所看见过的,只有梁任公的中等以上作文教学法和胡怀琛的作文研究。

粱著多是些近于作文法的理论;胡著比较的切实些,但也没有论到许多作文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此外如吕云彪的作文题目五千个,附带了一些作文教授法;夏丐尊的文章作法中也附带了些教学上的讨论;张震南等编的中学国文述教,张须编的师范国文述教,都附带了作文教法一章。

他如刘半侬,钱基博,孟窓承,夏丐尊,都有讨论作文教学的文章,但都不是专书。

其他讨论中学国文教学的人,也有许多在篇中说及一段,但都是东鳞西爪的片段,而且多是个人理想之谈,对于教学的实际问题,没有深切的讨论。

  我尝自奇怪,论作文法的书这么多,何以论作文实际教学的书竟没有一本?

仔细想来,自然有些特别的原因了。

一则,现在中学的国文教师,几乎没有一个不怕改文的。

平日演讲一小时,只须一二十分钟的预备;改一期几十篇的作文,那就麻烦了几十倍。

而且一般学生很注意教师演讲的好坏,不注意批改的。

教师只须在讲台上演讲得天花乱坠,便可引起学生的信仰,博得「讲授详明」,「学问渊博」,「富有新思想」,等等的评论;否则便要失了学生的信仰,得到相反的评论了。

至于学生的注意批改,却是相反。

圈的愈多,改的愈少,宽给分数,优加赞语,学生没有不欢迎的。

倘使愚笨的教师,多加删改,少加圈点,多指出文中的疵病,学生便要大不高兴,和他纠纒不休了。

倘使给分大严,批语多坏,便要引起学生的反对了。

所以教师对于改文,不妨惜墨如金;对于讲演,不能不口若悬河。

有经验的教师,熟悉了学生的心理,尽管敷衍,教学很顺手的;没有经验的教师,尽管努力,教学反致劳而无功的。

所以聪明的教师,宁可致力于演讲,不肯致力于改文的。

至于作文的教学,不过随便想出几个题目,教学生随意做一篇文章,就完了事,还有什么教学的问题?

二则,教师改一篇文章,平均已要花二十分钟,〈最易改的约十分钟,不易改的约三四十分钟,长的竟有一二小时改一篇的)。

改完了四五十篇不通的文章,已经麻烦的要头痛。

甲班改了,乙班又来,还有什么精力去研究?

三则,教师从文学国学上研究,还有进身做大学教授的希望,或者还可得些小名气,至少也可写些小说新诗,取巧的国学小书,赚得一些稿费。

改学生的文章,只是完全牺牲;在作文教学上研究,不但一辈子没有进身升级的希望,而且难得社会奖励,书局收买,简直是笨牛耕田,毫无出息的。

有此三因,我们希望中学国文教师从作文教学的实际问题上去硏究,恐怕很难;即使有这种研究,也难得书局给他出版;所以也就没有这种专书出现了。

  (五)我写本书的动机

  我在教中学的八年经验中,觉得照例办事的作文改文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是如要学生作文进步,那就处处发生困难,处处发生问题。

我的教作文,也有学生说我好的,也有学生说我坏的,也有学生极端反对我的,我都不很在意。

学生最反对我的地方,就在命题及练习上尝有规定的限制,在批改上标出许多不通的句子,多多指出他们文中的疵病。

有些学生因此和我纠纒不休。

例如:

题目出得少了,要我多出几个:

题目文体限定了,要求自由去做;时间字数限制了,要我去了这种限制;有时我要他们在两点钟之内做两三篇文字,每篇限定只要做几十字至百来字的短文,有时我在前一小时演讲,教他们在后一小时内做一篇短文,有些学生好像大难临头,以为作文的旧例不当如此。

在作文卷子上杠子(即粗直线〕瓜子(即粗点)打得太多了,有些学生看了眉批还不认错,还要带了不好的面色来质问我。

譬如学生文中说:

“广西地瘠民贫,出产甚少,比之膏富之省,眞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我把他改为“比之土地膏腴之省,眞是望尘莫及了”。

上面批了「用典不当」四字,学生还是不明白的。

因为他根本误解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典子,还得细细和他说明。

有的学生,说了一遍还不明白,还要再三反复的说明,再造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用法的句子给他看,才能明白。

可见误谬观念的不易改正了。

  (学生的文卷,还有很复杂奇异的不通的式样,我因没有改过的文卷在手头,所以只好拿广西大学的试卷举了一个简单的例)。

又如「骨肉痴情,恋恋不舍」。

我把他改为「骨肉亲情,依依惜别」。

所差只在亳厘之间,而他在小说上学来的「痴情」「恋恋」都用不著了。

(按该生写其别父母来校之情,凭我记忆所及者)。

又如「中华民国的诞日已有十六个」,这是文意谬误了。

又如「地瘠民贫的广西,物质文明甚不发达,故人民生活程度日高一日」。

这是论理矛盾了。

这种地方都是应该打杠子的。

  学生怪我杠子打得太多,往往和我争论不休,有的竟把这页文章撕去了。

后来我索性在发文的时问,把一般学生易犯的毛病,不通的句子,一一写在黑版上公开批评。

我虽然没有写出作者的姓名,但一班同学往往推测得到这大概是某同学的卷子,所以被批评者十分反对,结果做了几回,只好不做了。

我于作文批分,曾定六条标准,很想用比较客观的方法,还他一个眞正的价値,所以坏的文卷往往有批一二三十分的。

结果教务课的人!

说我批分太严,所以我认为不及格的学生,学校都让他们毕业了。

照此说来,还是毫无标准,自五分至五十五分的文章都批六十分好些。

(一般教师大都如此。

)可见略微有些科学头脑的人是不适宜于做现在的国文教师的了。

而我认为作文的批分标准,究属应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的。

  我有一学期曾教某校高级教育科的国文,有十几个学生程度特别坏的,我曾经建议教务课,应该按照程度,随班补习。

我开了一张名单,有须在初中一年级补习的,有须在初中二三年级补习的,好些同事目我为迂论,因为学生挂了高级的头衔,有谁肯到初级去补习?

结果事实办不到,那些学生都视我如仇敌了。

后来我就改教国学专门班,把这班让给别的同事去教。

那位同事一学年只教学生做六次作文,而且几乎不加删改。

但是学生个个及格,个个戴了高帽子,也就个个欢迎他。

不料这班学生毕业之后,竟有一位去教某初级中学的国文,一星期之内,就闹得笑话百出,连写两封不通的信给校长,校长也只好请他辞职了。

因此,我以为学生作文的升级标准,毕业标准,也就成了问题,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规定的。

(我曾在教务会议席上主张师范生国文不级格的不准毕业。

许多同事都目为迂论。

但是我看见全国教育会议上也通过这样的一个提案了。

)作文教学上还有许多困难的问题,都是必须详细研究,澈底讨论的。

这些问题,数年以来,常常盘旋在我的胸中,终于没工夫把他写出来。

最近一年中,我脱离了中学国文教师的生活,专做国文教学的研究工作,才有机会写书。

在我的研究工作上,第一步是解剖问题,根据经验,假定理论;第二步是调査考察,做事实上的印证。

第三步是以实地试验的结果,证实理论。

本书所言便是根据经验,假定的理论;下面附录的两种研究,便是事实的印证。

我希望多有同志去实地试验,所以一起把他发表了。

第二章作文教学之目的及现行教法之错误

  本章的要旨在根据作文教学之目的来评判现时一般中学作文教学法之错误。

所以要分两节来说:

  

(一)作文教学之目的

  作文教学之目的,总说一句,在养成学生的正确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

因为要正确,所以教作文时要注意下面的几个条件:

1.思想淸哳。

所谓淸析便是:

(1)达意明白正确而不含糊;《2)思想有主脑而不琐碎;(3)思想有层次条理而不复杂纠纒。

2、文意切题。

所谓切题便是:

(1)不作题外的空言浮文;

(2)不用通套滥调凑成篇幅

3、论理正确,所谓正确便是:

(1)因果关系切近而适合;

(2)言论不背逻辑的规则。

4、辞语确当。

所谓确当便是:

(1)用字或辞精确而有分寸;

(2)用成语或古典适得其当。

5、见解切合、即言之中肯。

所谓切合便是:

(1)经验确凿,而不言之无物,游谈无根;

(2)论证切实,而不空疏罢漏,迀阔陈腐。

因为要有法度,所以教作文时要注意下面的几个条件:

6、文法(或语法)通顺。

所谓通顺便是:

(1)文句组织完全,而不前后剌谬;

(2)句中虚字妥当;

(3)造语用辞不犯文法上的规则。

7、结构谨严。

所谓谨严便是:

(1)篇章有组织而不散漫;

(2)篇中前后布置得当,详略适度;

(3)提要汰冗,删繁就简,文有剪载有精釆。

8、修辞雅洁。

所谓雅洁便是:

(1)用辞用典雅驯而不怪僻,通俗而不鄙陋;

(2)造语简炼修洁,不烦不赘。

(白话文句尤忌拖泥带水)

9、段落分明。

所谓分明便是:

(1)分条分目有确定不移的标准,而不参差凌乱;

(2)每段起结淸楚而有眉目,不致头咬尾巴,纠纒不淸。

10、标点淸楚。

所谓淸楚便是:

(1)使语意不致移变,不令入误解;

(2)使阅者一目了然,易于诵读.

『我主张标点只求读者明白,可省则省。

譬如说「广州中山大学阮真」,一定要加上三条直线,实在大可不必。

至多在阮真上加上一条直线好了。

因为恐怕人家不知这我的大名,有时下面没有逗点容易和下一字连读的。

例如「胡适之文章淸浅」。

很可读成胡适或胡适之两个名字了。

但在下面有逗点的,也可不必。

英文私名起头字母用大写,而中文则已有姓冠首,不标等于标出。

譬如阮真的阮字,大家一定知这是姓,决不曾作别解。

便是必须要标出的名字,倘在上文己经标过,下文也可省了。

又如「你去上海吗」,「君赴沪否」,这「吗」字「否」字已经表明是问句,何必再加「?

」,但点有形式的统一关系,以不省为是。

标则有时很可省的。

中文中类似这种可省的地方很多,我常常觉着标点太麻烦。

我们何必强学英文的赘疣呢』?

『试问这个英文的「英」字要加上直线吗?

英是代表英吉利,应该加上直线的。

但实际上实在可省』。

以上十条,我认为在中学作文教学上必要注意的。

不过初中和高中的作文标准,还有分别;各条应占的百分比还有不同;在各学年的进程标准上,各条的注意点也该有些差异。

这些问题,只好论作文标准的时候再说,此地不能详论了。

至于还有文学作品的艺术方面是不能定标准的,而且在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上还谈不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所以不必在此讨论了。

我们所要注意的,便是根据这些条件,来评判现在的中学作文教学是否能达到教学目的?

是否向着目的做去?

现行的中学作文教学法有没有走错了路?

(二)一般中学现行作文教学法之错误

现在一般中学作文教学的状况,因为教师的主张不同,可以分为四派:

1、古文派从前举人拔贡出身的中学国文教师多是这派,现在受了时代思潮的影响,渐渐的淘汰了。

但在偏僻的地方,还有不少。

他们教作文能注意笔法篇法,我以为这是他们的优点,却是未可厚非的。

不过他们太注重形式,专在「起承转合」上做工夫,教学生做些「秦始皇论」「汉武帝论」一类的空文章,有的还教学生学做寿序,墓志铭。

他们对于古文义法是有相当的工夫的,但对于新思潮多不了解,多不注意。

甚至痛骂白话文,即使学生自己做些白话文字,教师也不肯批改。

他们的教学法,当然谈不到了。

所谓作文教学,不过出一个题目,教学生做一篇八股式的文章,再把学生的文章圏点一下,删改几字,末了写一个批语,如「独出冠军」「气盛言宜」,「文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等等就完事了。

他们教一年级如此,教六年级也是如此。

学生能不能做一篇「起承转合」完整的文章?

学做这些文章有什么用处?

他们是不问的。

他们以科举的经验教学生,不知学生用不着考科举了;他们以文人的经验教学生,不知学生不要替人做寿序墓志铭赚些「笔敬」了。

这种教法,一方面阻塞学生的思想,一方面桎梏学生的发表力;一方面灌输许多陈腐思想,一方面误解许多新思潮;这当然是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而且与时代思潮,教育宗旨,都是背这而驰的。

但是,他们还能注意一点法度,学生的作文虽然不好,也还不至于毫无规则的乱做。

他们的批改虽然也不很仔细,但对于学生文中的错字,不通的句子,却是很注意的。

所以有些学生的父兄还很敬重这派教师。

2、新文艺派这派教师是研究新文艺的。

他们教读文全是白话的小说,剧本,新诗,教作文当然也是这样。

他们教作文是完全任凭学生自由,不加一些限制的。

学生作文的题目是自由拟的,文体是自由做的,时间和字数,当然更自由了;便是数星期不交卷,也不妨的。

这派教师把学生看作文学家,所以他们说:

「教学生作文,不是考文。

教他们自由去做,方才做得出好文来。

古今文家的作品,都是兴到就写,那里是强迫出来的呢?

」这种主张是对于古文派的反动思想,确是学生最欢迎的。

因为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写,就怎样写;便是几星期不作文,也不妨对教师说一句:

「我近来没有文学的兴会(Inspiration)」。

这样一来,学生也以文学家自命了。

所以学生的作文簿面上不写「作文」,都写得五花八门了。

有的写「浪花集」,「秋两集」,「心田集」等等;有的写「哀鸣」,「苦涙」,「意园」,「我的花园」等等;有的写「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垃圾桶」,「字纸篓」等等;我还看见过一本最奇怪的作文,簿面上居然写了「吊袜带」三字。

翻开一看,原来他第一篇新诗的题目是「吊袜带」。

学生做些什么文章呢?

多数写的恋爱,性欲或婚姻问题,有的写土匪,有的写学生生活,有的写骂人文章,自校长教职员同学以至校工,无所不骂,尤其爱骂女同学。

最高明的能写些自然界现象,或对政治社会发些感慨。

这些作品,多数不但文字不通,连题目也不通的。

还有不能自己拟题的,往往抄些小学时代做过的课卷,或者抄些小刊物上不出名的作品去敷衍塞责了。

教师的改文,不但不仔细,便是错字也不改正,甚至于不通的句子也加圈了。

文后也是随便写些批语,如「写得很有情趣」,「很有文学天才」,「再加用功,不难成文学家了。

」等等,这种教法的不当,实在比古文派的教法更甚了。

因为教师差不多完全不负责任,作文完全由学生乱写;还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吗!

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要把个个学生养成文学家吗?

学生到了毕业,文学还未入门,普通的应用文字不能下笔,写封家信还是不通。

怎能有正确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呢?

但是,这派教师是最为学生所欢迎所祟拜的。

我在这派教师之后接手教过两班学生,要想把这种教学习惯矫正很不容易。

于是有些学生说我不懂新诗,违背新潮流了;有些学生说我束缚思想,作文太不自由了;结果我只好定一期限制作文,一期自由作文,以为调剂。

但也有些作文上了轨这的学生背后说我改文很仔细,一字一句不轻易放过,还比从前教师的教法得到一点益处。

总之,我认为教学的行为是要师生共同负责的;教学的方法是要有计划的;教中学生的作文,要把社会上需要的文字,从多方面来练习,不能偏重文艺的。

何况学生只能做些画虎类犬的小说,非驴非马的新诗,绝对谈不到「文艺」二字呢?

文学家的作品虽然要「兴到就写」,中学生的练习作文,必要有些限制才可达到教学目的的。

所以我以为这派的教法把中学生看作文学家,恐怕是错误的。

3、新思潮派这派是灌输新思潮的。

平时上课的时候多是讨论问题主义,作文也多做些这类的文章。

学生的作文也很自由,所以往往有写得洋洋数千言的。

有些学生也有一学期之内做好一篇数万言的长文才交卷的。

这派教师的主张刚和古文派极端相反。

他们注重新思潮,对于文章的句法篇法是不屑重视的。

所以他们的改文,只注意思想。

实际上批改洋洋数千言或数万言的长文,也就难注意他的句法篇法了。

他们的主张,以为讲求句法篇法是空疏无用的。

现在的中学生要能了解新思潮,文章不必多做,但要「言之有物」。

结果学生的思想固然灌输得丰富了。

但是不澈底,不正确,而且未必了解;学生的文章固然能写洋洋数千言了,但多是一堆瓦砾,篇章散漫,语无伦次,文句多是拖泥带水,纠纒复杂,很少淸晰有条理的。

而且篇中多是空言浮文,纵然拉拉扯扯,胡乱写了数千字,按其实质,也不过几百字。

用笔这样不经济,有点像旧式女子的纒足布,又臭又长!

这种文章请我来改,除了大加删削之外,没有办法。

我因为这样删削,有时很结怨于学生。

但要我圈下去,心里便觉着难过。

这种教法,我以为很难养成正确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的。

我以为我们教作文固然要注意学生的思想,但更要注意思想的整理;固然要注意发表能力,但更要注意发表的方法和技术。

我在论高中读文教学上篇,(此文载中华教育界十五卷六期。

)曾有一段批评这派教法的话,现在节录于下。

『……近年教国文者,恒重内容思想而轻形式章句,潮流所趋,无敢反其说者;而教者学者习伪成是,此不可不辨也。

夫国文一科,其所以异于哲学,教育,政治,经济,社会,史地,理化,生物诸科者,正以此重形式章句,而彼重内容思想也。

学生既学习诸科,获得常识,有所思矣,而笔不足以达之,此有赖于国文也。

使其为文,句无修炼,章无结构,即富有思想,则谓国文教学之失败可也。

而今之教者乃曰:

「吾重新思潮」。

举凡政治经济社会之主义问题而讨论之……。

如是则喧宾夺主,使观者几疑为问题主义之讨论课,而不知其为授国文也。

即以内容言之,以国文教师之学力而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