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388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docx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docx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的组成测定

 

三氯化六氨合钻(川)的制备的组成测定

实验小组:

第六小组

实验指导教师;马荔助教:

贾晓利

实验日期:

2016年6月28日

一.实验目的

1.合成三氯化六氨合钻(川);

2.测定溶液的摩尔电导,掌握用电导法测定配离子电荷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不同配体对配合物中心离子d轨道能级分裂的影响,测定钻配合物中某些配体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根据有关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可以知道,在通常情况下,二价钻盐比三价钻盐稳定得多,而在许多场合下它们的配合物正好相反,三价钻反而比二价钻来得稳定,而活性的Co(n)

配合物很容易形成。

因此通常采用氧化二价钻配合物的方法,来制备三价钻的配合物。

能将Co(n)配合物氧化成Co(m)配合物的氧化剂有多种,如卤素单质,但应用卤素做氧化剂会引入卤素离子X,PbO2也是很好的氧化剂,它可被还原成Pb2+,在Cl-存在时,它可成为PbCl2沉淀,可过滤除去;同样SeO也是一个很好的氧化剂,还原产物Se是沉淀,可过滤除去;最好不用KMnO、KaCrzO、Ce(W)等,因为它们会引入其它离子,增加了分离杂质的手续。

最好的氧化剂是空气(空气中富含Q)或HaC2,它们不会引入杂质[1]。

氯化钻(m)的氨合物有很多种,主要有三氯化六氨合钻(m)[Co(nh3)6]ci3(橙黄色

晶体),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钻(m)[Co(NH3)5H2O]Cl3(砖红色晶体),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钻

(m)〔Co(nh)5CI〕CI2(红紫色晶体)等,它们的制备条件各不相同。

最常用的方法是电导

2.1摩尔电导的测定

配离子电荷的测定对于了解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法。

电导就是电阻的倒数,用入表示,单位为S(西门子)。

溶液的电导是该溶液传导电流

的量度。

电导入的大小与两极间的距离L成反比,与电极的面积A成正比:

K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电阻率的倒数),表示长度L为1cm,截面积A为1cm时溶液

3

的电导,也就是1cm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数与该离子的迁移速度所决定的溶液的导电能力。

因此,电导率K与电导池的结构无关。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K随溶液中离子的数目不同而变化,即溶液的浓度不同而变化。

此,通常用当量电导A来衡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当量电导A的定义为1克当量电解质

溶液置于相距为1cm的两电极间的电导,当量电导与电导率之间有如下关系:

N为电解质溶液的当量浓度。

同样摩尔电导Am为

3

Am=K*10-/C

C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浓度。

如果测得一系列已知离子数物质的摩尔电导Am并和配合物的摩尔电导Am相比较,

即可求得配合物的离子总数,或直接测定配合物的摩尔电导Am,由Am的数值范围来确定

其离子数,从而可以确定配离子的电荷数,25C时,在稀的水溶液中电离出2、3、4、5个

离子的Am范围如表2—1示:

表2—1:

稀的水溶液中电离出2、3、4、5个离子的Am范围

离子数

2

3

4

5

2•-1

Am(S.m-mol)

118~131

235~273

408~435

523~560

本实验通过测定三氯化六氨合钴(川)溶液的摩尔电导,通过计算获得Am的数值,

与已知的Am数值进行比较,从而可确定三种配合物的类型。

2.2

在配位化合物中,大多数的中心离子为过渡元素原子,其价电子层有5个d轨道,它们

的能级相同,但由于五个d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各不相同,因而受配位体静电场的影响也

各不相同,产生了d轨道能级分裂,d轨道能级分裂为两组,能级较低的一组称为t2g轨道,

能级较高的一组称为eg轨道,12g与eg轨道能级之差记为△,称为分离能。

在晶体或溶液中,由于过渡元素离子周围存在配位体,配位体场的影响使d轨道发生

分裂,进而使d轨道上的电子重新排布,有些电子比原来的电子更稳定,而有些电子却没有原来的稳定,由于分裂后的d轨道没有充分的电子,因此过渡元素中的电子从能量较低的d

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d轨道,这种跃迁称为d-d跃迁。

这种d-d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可见光区的能量范围,这就是过渡金属配合物呈现颜色的原因。

分裂能△值的大小受中心离子的电荷、周期数、d电子数和配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对

于同一中心离子和相同类型的配合物,△值的大小取决于配位体的强弱,其大小顺序如下:

--------2---

I

上述△值的次序称为光谱化学序列,因此如果配合物中系列左边的配位体为系列右边的配位体所取代,则吸收峰朝短波方向移动或高波数方向移动。

本实验通过测定相同中心离子,不同配位体的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并找出最大吸收光

谱数据,按下式求出△值。

7-1

△=1/入x10(cm)

式中入为波长,单位为nm。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3.1仪器

锥形瓶,布氏漏斗,吸滤瓶,温度计(100C,一根),干燥器,容量瓶,移液管,小表面皿,搅棒,量筒,水浴锅,烘箱,滴管(数根),万分之一电子天平,DDS-nA型电导

仪并配DJS-I型铂黑电极,721分光光度计

3.2试剂

CoCl2•6fO氨水H2030%活性炭滤纸NHQ盐酸(浓,1:

6)

乙醇95%和无水乙醇NaN02冰块(用来冷却用)

四.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

4.1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川)的制备

慢慢加入20ml浓HCI于滤液后,即有大量橘

1)在250ml锥形瓶中,将6.0gNHQI溶于

红色晶体析出

8.4ml水中,加热至沸腾,加入9g研细了的

C0CI2•6fO晶体,溶解后,加入0.5g提前

研细的活性炭,摇动锥形瓶,使其混合均匀。

2)用流动的水冷却后,加入20ml浓氨水,

再冷却至一10C以下,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

8ml5%的HQ溶液,水浴加热至60C,保持

20min,并不断摇动锥形瓶。

(在通风柜内

进行)

3)再以冰水冷却至273K左右,吸滤,不必

洗涤沉淀,直接把沉淀溶于50ml沸水中(水

中含1.7ml浓HCI)。

4)趁热吸滤,慢慢加入20ml浓HCI于滤液

中,即有大量橘红色晶体析出,用冰水冷却

后,再次抽滤。

5)晶体以冷的2ml2mol/LHCl洗涤,再用

少量乙醇洗涤,吸干。

6)晶体放在蒸发皿上,水浴上干燥,称量,

计算产率。

4.2电导法测定配离子的电荷

1)用电子天平精确称取约0.2g的

[Co(NH3)6]CI3,分别溶于少量蒸馏水中,

然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

度。

2)用移液管吸取25mL溶液,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250mL浓度大约为8X104

-1

mol•L。

2)测定以上溶液在25C时的电导率,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

由测得的配合物溶液的电导率,根据

mK100%算出其摩尔电导率Am由

Am的数值范围来确定其离子数,从而可确定

配离子的电荷。

4.3(Co(NH36)Cl3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1)以去离子水为参比溶液,以配好的【Co

(NH36】Cl3溶液为待测溶液。

在440-510nm

范围内,每10nm测一次吸光度。

在峰值附近

每1nm测一次吸光度,记录吸光度,确定【Co

(NH36】Cl3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

4.4碘量法测定钻含量

加入碘化钾后固体溶解,溶液由黑棕色变为紫黑

色,继续加溶液变为墨绿色,继而变成棕黄色。

1.取25ml样品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

10ml10%NaOH10ml水,加热分解,到无氨气|

溢出时停止加热。

2.加入5ml20%KI溶液,再加入12ml6mol/L〔

的盐酸使沉淀全部溶解,暗处静置10min。

3.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析出了I2,至

滴定溶液为浅黄色时加2ml淀粉溶液,继续

滴定至监色刚好消失,且30s内不变色。

4.平行测定三组,记录数据。

4.5用EDTA滴定法测定三氯化六氨合钻中的钻离子含量

1.EDTA的标定

1.1取0.28~0.32g的锌,加入1:

1

(6mol/L)的盐酸加热溶解,静置冷却后加入250ml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定容后稀释一倍,配成浓度约0.01mol/L的锌标准溶液。

1.2取25ml的锌标准溶液,加入铬

黑T和约10ml的NHCl-NHkHbO缓冲溶液调制pH为8-10。

1.3静置反应一段时间后,用EDTA

溶液滴定,知道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紫红变为蓝色达到反应终点。

1.4重复上述步骤两次,得到三组平

行数据。

加热三氯化六氨合钻时开始仍为橙色无明显

现象,加热后迅速变黑,约十分钟后溶液沸腾,溢出能使湿润pH试纸变蓝的气体,测溶液pH=11

加入盐酸后固体溶解,溶液由紫黑色变澄清

接近无色,继续滴加溶液变为蓝色,冷却一

段时间后变为粉红色。

2.钻离子的滴定

加入硝酸后固体无明显变化,溶液由紫黑色变棕

2.1称量0.36~0.42g锌,用浓盐酸

配成250ml溶液,稀释一倍后,

得到锌标准溶液2。

黑色,加入过氧化氢后无明显变化,加热片刻,

沉淀迅速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继而变为粉红色。

2.2称量1.9~2.1g三氯化六氨合钻

于烧杯中,配成250ml溶液,稀

加入二甲酚橙后,溶液颜色变为橙色。

释5倍。

2.3各量取25ml溶液,分别加入10ml

水,10ml10%氢氧化钠溶液,编号1、2、3,加热至没有氨气放出。

2.4冷却至室温后向每个锥形瓶中加入两滴酚酞,滴加6mol/L的

硝酸到酚酞刚好褪色后,再加

3mL硝酸。

2.5滴加1~2ml30%过氧化氢溶液,加

热至沉淀消失。

2.6再加入50mlEDTA溶液,15ml20%

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调pH

为4-5,再加入几滴二甲酚橙,晃动使溶液混合均匀。

用锌标准溶液分别滴定3个锥形瓶,当溶液由浅黄变为紫红色且30s不变

色时停止滴定,记录数据。

出现血红色沉淀

4.6莫尔法测氯含量

1.用移液管取25ml配好的【Co(NH36】Cl3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NaOH溶液10ml,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将湿润

的pH试纸放在锥形瓶口,pH试纸显示为中性时取下锥形瓶,过滤,除去Co(OH3沉淀。

2.搜集所得溶液,加入1-2滴酚酞为指示剂,

向锥形瓶中加入2mol•L-1的HNO溶液调pH

至溶液无色,加入1-2滴K2CrC4溶液为指示

齐購使用0.1004mol•L-1的AgNC溶液滴定]

Cl-,终点为出现血红色沉淀。

记录所用AgNC

溶液的体积,平行滴定三次,计算Cl-的浓度。

4.7R-H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测Cl-含量

「将色谱柱的底端放入一小团脱脂棉花,然

后加入阳离子交换树脂大约5-7cm咼,在树]

脂顶端放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