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84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产业发展是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实现云阳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

“十五”以来,云阳县积极推进实施“五大战略”,产业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

当前,在中央和市里高度关注库区产业发展问题,并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发展的机遇越来越现实,但挑战也越来越大。

本课题力求在客观评价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县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一、云阳县产业发展现状特征

(一)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开端

“十五”时期,云阳县委县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五大战略”,同时按“三改变一退出”的改革要求,努力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为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在政府和市场的推动下,许多民营投资者积极投资产业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创业氛围,全县产业发展充满了较强活力,产业组织发展迅速,到2005年底,全县有各类注册企业1568家,比2000年增长38.2%;产业门类逐渐丰富完善,2000年全县主要有机械制造业、建材业、食品工业,2005年底全县又增加了特色农牧产品业、制药业、物流业、绢纺业等产业门类;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柑橘、山羊、中药材、茧丝、汽摩配件、硅材料等农产品种植养殖业和资源加工业规模日益壮大。

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GDP达到43.61亿元,人均4298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

(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演进较快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取得明显效果。

产业结构逐步走出“一二三”的传统格局,二产业增加值在2002年首次超过一产业。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一产对GDP贡献年均下降约2个百分点。

同时劳务收入从2000年的3.9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0.31亿元,增长了160%,务工人员人均达到4087元。

城乡居民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使消费支出增长较快,拉动以商贸服务为主的三产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见下表)。

一、三产之间形成此削彼长,快速演进势头,表明云阳县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对传统农业的依赖减弱。

2000-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图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42.3:

33.7:

24

39.2:

35.1:

25.7

36.0:

37.5:

26.5

33.0:

39.8:

27.2

33.9:

38.7:

27.4

32:

33:

35

(三)经济效益趋好

由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以商贸旅游为主的服务业等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县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得到逐步调整,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增强,经济质量逐步提高,效益趋好。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总体保持了10%以上的增幅。

企业利润和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虽然受近年市场波动影响有些起伏,但总体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见下图),表明云阳县产业在新的定位和更活的体制条件下,发展具有良好的后劲。

2000-2005年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走势图

(四)产业格局渐显雏形

近年来,云阳县通过结构调整和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特色农副产品及加工、新材料、机械制造、清洁能源、物流、旅游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域主导产业雏形。

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一是大力实施农业135结构调整工程,特色农产品产业出现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

初步形成了以澎溪河、红狮等为中心的优质柑橘产业带,以龙角、沙市、红狮片区为重点的山羊产业带,以凤鸣、南溪片区为重点的蚕桑产业带,以双江、黄石等为重点的优质瘦肉型生猪产业带,以上坝、清水、养鹿等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带和速生经济林产业带,以人和、盘石、泥溪等为重点的优质食用菌产业带。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初步构建起了以工业园区和县城为中心的资源加工业基地,以新材料、食品、医药、绢纺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为支撑的工业生产体系。

推出了在全市较有影响的曲轴、高纯碳酸钡、硅微粉等工业产品。

三是着力打造重点旅游景点和线路,初步形成集自然景观、人文揽胜、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产业。

(五)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全县通过对企业从产权上实施“三改变一退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畅通了内外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进入渠道,民营经济发展十分活跃。

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有民营经济单位12023户,其中民营企业624户,注册资本6.4亿元,分别占全部企业的39.8%、46.7%。

民营企业全年共实现增加值23.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4.4%,高于全市51.8%的平均水平,在库区15区县中位于第二;上缴税金7195万元,占全县税收58.7%;在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有12户;相对稳定地解决城乡就业人员达29240人。

民营经济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云阳县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经济总量小质量弱,产业基础薄弱

由于受历史上投入限制和移民搬迁等多种因素影响,云阳县经济发展滞后,县域经济依靠传统农业支撑了40多年,直到1995年,产业结构还处于51:

30:

19的较低层次。

尽管经过了“十五”快速发展,但经济仍然是总量小,质量低。

2005年,全县GDP43.61亿元,只占全市的1.4%,总量排全市28位,加之人口分母大,人均仅为4298元,排全市37位,低于全国、全市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平均水平,其落差比为3.2:

2.6:

1.6:

1。

同时,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较小,仅占GDP的2.74%,低于全市和库区4.7%、4.6%的水平(见下柱状图);企业效益不高,竞争力弱,利润长期在盈亏之间徘徊,过去五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为-3333万元。

这些都反映了经济质量偏弱的问题。

总量和质量存在的上述问题,削弱了全社会资本尤其是产业资本的积累能力,是导致云阳县产业投资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和产业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对比图

产业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产业关联度不高,联动和带动性不强,集中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群,产业小型化、链条短,特色不突出,整体竞争力弱。

同时,积累的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资本不多,企业文化不深,人文环境不优。

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发展的起点和后劲。

(二)企业量少体弱,创业发展能力受限

由于远离工业发达的区域,缺乏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企业队伍发展较慢。

全县各类注册企业1568家,其中工业453家,平均每万人拥有量分别为12家和3.5家。

从2005年实际纳税情况(地税356家,国税323家)看,当年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企业不多,如果剔除少数名存实亡未注销的企业后,实际存活的企业数量偏少。

另一方面,由于产业基础薄弱,还存在企业个小体弱的问题。

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为20.14亿元,户平128万元,除去金融、通信、电力等几家国有企业后,其余企业平均量较小。

企业发展历史不长,积累不足,市场占有率不高,规模以上企业仅15家,只占全市的2694的0.6%。

在繁重的产业发展任务面前,现有的企业显得势单力薄。

加之云阳县企业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较多,以企业家为主的人才短缺,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的能人较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必须依靠企业,企业发展必须依靠企业家为主的人才团队。

企业、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量不足质不高,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弱,将会使区域创业发展的能力受限,难以承接主城区高新技术成果辐射和产业转移带动,这对正处于“爬坡上坎”阶段的云阳县产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三)二三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差,内生动力不足

二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协调应该是相互促进,二产带动三产,三产促进二产。

“十五”的5年,云阳县产业结构从“一二三”状态开始,2002年进入“二一三”结构,2005年就进入到了“三二一”高级状态。

二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比重仅保持了3年,就过早让位于三产,表明三产的快速发展主要不是靠县域的二产发展带动的,反映了二三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差。

从GDP构成看,三产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居民消费增长拉动的。

在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5.4亿元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等消费性产业达9.2亿元,占59.7%,占GDP21%。

消费来自可支配收入。

居民收入除一部分转为储蓄和投资外,其余则用于商品和服务消费。

2005年,云阳县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总额约为15.9亿元,其中县内企业就业和劳务收入2.4亿元,只占15.1%,县外劳务输出23.4万人,收入9.6亿元,占60.4%。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阳县第三产业增长对劳务输出依赖过大,占云阳县经济总量比重最大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主要动力是通过劳务输出从县外获得的。

另一方面,由于云阳县工业产品上市品种不多,数量不大,贸易流入大于流出,且净流入量较大。

如新世纪百货云阳店今年上半年经营品种11500个,销售额达4000万元,其中云阳产品只有一个桃片糕,销售额仅2.5万元。

可见在商品消费这个三产的重要领域,尽管2005年全县批发零售业总产出4.22亿元,占三产14个行业的15.1%,但消费的是大量外地产品,拉动的是外地工业。

因此,三产对二产特别是工业的促进作用也有限。

这种二三产结构的不协调,不利于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四)基础设施薄弱,硬件支撑能力不完善

近年来,云阳县建成了一批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硬件条件,但由于历史欠帐多,以及区位地貌的特殊性,基础设施依然不完善,仍对下一步产业发展存在制约。

一是能源设施滞后。

电网薄弱等级低,还没有110kv及以上线路,自身调节能力不足,县域电网可靠性较差,电网改造任务重。

天然气受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的严重约束,造成气源开发与云阳县经济发展协调难度大,站网运行保障能力不高,存在较大的用气缺口。

二是交通方面没有铁路,不利于一些重要产业项目引进落户。

同时县内乡镇和村公路通畅通达建设任务还很重,对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影响。

三是受地势条件和投入的限制,工业园区土地可利用量不多,开发成本较高,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企业入园带来一定影响。

(五)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较大,影响产业发展条件

从总体看,云阳县资源优势有限。

一是加工业所需资源中,生物资源规模不大,品质不高。

10余种矿产资源只有普查资料,大多数没有详查资料,储量品位不清,给资源开发加工项目的论证策划带来影响,且唯我独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开发成本低的资源不多。

二是土地资源较少,制约发展空间。

库区蓄水淹没耕地4.82万亩,移民迁建工程又占用了大量用地,产业建设用地问题十分突出。

且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土地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也制约了产业发展。

同时,生态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更显突出。

云阳县处于三峡水库核心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备受世人关注,国家对库区产业项目选择、布局和发展提出了高标准的环保要求,要求库区今后必须努力发展少污染甚至无污染的产业,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道路。

这种高标准的要求与云阳县现实产业实际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现有产业层次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投资环境不具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必然会限制一些产业门类的进入和发展,增加产业发展投资成本。

(六)部分政策不合库区实际,政策因素制约明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移民政策上,国家移民迁建的“三原”标准补偿政策不合理,标准普遍较低,加重了搬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负担。

二是扶持政策上,国家对库区产业发展基金使用范围、补助和贴息的比例等规定与实际情况不尽相符,一方面制约了部分企业和产业项目获得基金扶持,另一方面在切块后可能会造成年度资金使用不下去的局面。

三是产业政策上,国家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加工等领域的一些产业调控政策,客观限制了云阳县今后一些中小型项目的核准和发展。

根据《国务院办公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的通知》,库周城镇发展规模将受到控制,库区部分产业发展将受到制约。

四是金融政策上,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权限上收,县级行已丧失了基本的信贷功能。

这大大削弱了信贷资金供给能力,也增大了县域企业或个人的交易成本。

尽管国家开发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决定给予库区较大额度信贷支持,但目标指向依托于地方政府的信用增级,而在云阳县政府信用空间未得以充分发掘之前,其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是有限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环境差、金融支持乏力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已超过政府直接投入不足的影响。

上述制约因素有些是受自然条件约束,有些是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有些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针对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措施,加快发展来解决。

三、云阳县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当前,发展库区产业解决移民就业已经成为国家和市里高度关注并重点支持解决的问题,库区产业发展面临着更加实惠、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家在《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扶持的基础上,将扶持资金扩大一倍达到10亿元,且明确了按淹没指标切块的政策。

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的若干重大问题,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发展库区的决心。

在形成的《决定》中包含了许多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指出国家下达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对移民任务较重、移民就业压力较大的云阳等8个区县,给予重点支持;明确了制造业发达的九龙坡区牵头的对口支援云阳县的新机制;给云阳县产业指明了发展矿产资源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方向;强调了优先保障库区产业发展用气,加强库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加快库区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对库区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要重点安排等。

上述政策机遇十分现实,我们只有采取针对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对策措施,才能做到把握准、争取到、用得好,从而推动产业发展。

(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科学发展

产业发展是一个连续性、协调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须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

培育和发展产业就是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因此,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来抓,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指导思想、主导产业、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保障措施,才能推动其科学发展,逐步壮大。

云阳县产业发展规划,需在国务院《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决定》的指导下,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来研究制定。

总体目标适宜确定为:

到2010年,“三大基地”特色凸现,“六个主导产业”框架形成,支柱作用明显。

在2005年基础上,二产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达到29.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48.8%达到17.2亿元,三产业增加值翻一番达到30.7亿元;指导思想主要为: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产业发展全局,以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为指针,以资源和特色为重点,突出抓好“三大基地六个主导产业”培育,更加重视发展以矿产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科学布局产业,推进园区聚集战略。

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做好项目策划储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实现到2010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移民就业明显改善的目标;产业空间布局近期宜在“一点三线”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新城一点的核极功能。

工业是创造GDP的主要部门,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此,云阳县产业发展规划要突出以工业为重中之重。

同时,切实做到与全市产业规划紧密衔接,努力将汽摩配件、盐化工、硅材料、现代制药等产业融入全市相应的产业规划中去,争取成为市级重大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大产业、大市场,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硬环境

交通和城镇是关系云阳县产业发展全局性的两大平台,是必须先行完善的硬环境。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条件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首要条件,产业投资项目总是首先选择交通方便、运输速度快、中转环节少、运费率低的地点落户。

因此,必须以完善县域公路循环网络体系和县际骨干公路、打通速度快运力强的出口大通道为主攻方向。

根据云阳县实际,要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尽快开工建设高速路陈家湾出口至县城连接路和工业园区出口,打通出口大通道,优化承接产业转移和融入市级产业的物流条件;加快云利路建设进度,尽快开工建设石万云奉江南县际公路,改造云巫、云奉公路,畅通整合利用周边农矿资源、旅游线路资源的通道,为提高云阳县产业聚集能力创造条件;以畅通矿产资源和农产品基地为重点,加快通畅通达工程建设;把争取建设万州-宜昌铁路库区线纳入重要日程,力争早日建成合乎云阳县经济流向的第二条快速大通道,为云阳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造更好条件。

其次,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基本条件和工作平台,能够促进工业化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推进产业发展。

要优化城镇结构,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突出抓好凤鸣、龙角、故陵、红狮、江口、南溪、高阳7个重点城镇和一批特色集镇建设,加快构建级次分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着重建设好南滨路,规划建设滨江路至县城东部规划区的连接路,尽快规划建设小江河口生态工程和重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

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支持和引导城镇依据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加工业主打产品。

同时,还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色水源”工程,尽快开工建设梅峰水利工程,为绿色食品药品加工和精细化工提供清洁水源。

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小江大灌区项目,为澎溪河流域农产品基地产业发展提供灌溉保障。

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三峡水库调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加强城集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努力构建起安全可靠、适应需求的水利保障体系。

(三)提升能源供给水平,强化产业发展基础保障

由于产业发展加快,“十一五”期间云阳县能源需求将猛增,用电最大负荷将达到21wkw,是目前的3.3倍,日用气量将达到28万m3,是目前的9.3倍。

因此,要积极推进盖下坝两级13.5wkw梯级电站、门坎滩2.5wkw电站等调节性能好、水能指标优越的电源建设。

加快歧耀山4wkw风电场前期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继续把做好渠马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和争取工作作为全县的一件大事来抓,力争确定在云阳县并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实施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必须在2007—2008年前陆续建成110kv和220kv电网骨干网架,提高县域电网的输送容量、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天然气脱硫能力,加快供气管网建设,加大用气指标争取力度,确保长期稳定供气。

(四)实施园区集聚战略,培育产业集群

根据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园区发展规划。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推进园区能源保障、排污治污、道路交通、环境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园区信用担保等配套体系,积极争取开发银行、农发行的政府信用贷款等金融资金支持园区建设;认真研究国家政策,以项目为基础,争取产业扶持资金、相关专项资金对工业园区的支持;珍惜园区资源,降低园区成本,提高园区土地使用效率,新入园企业每亩投资必须达到150万元以上。

城市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合理增加园区建设用地规模,向新城东部规划区和高速公路陈家湾出口区域拓展园区空间,争取建设第二个特色工业园区或分区,以满足不同关联产业布局和聚集的需要。

工业园区发展有赖于企业间协作。

因此,要发展工业园区就必须从产业关联性的角度去考虑特色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集群。

一个产业集群就是一个高效集约化的工业园区。

要围绕特色矿产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两条主线,按专业分工突出、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工业集中度高的要求,科学规划材料化工产业与食品药品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

避免不相关联产业相互干扰。

积极推进多晶硅、盐化工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鼓励和引导与硅、钡、盐精细化工和汽摩配件制造相关联的高科技含量、高效益、高附加值、无污染的项目向园区集聚,尽快开发下游产品,提高加工深度,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使之尽快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全市微电子、盐气化工等重大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

优化园区产业发展环境,健全企业服务机制,使园区成为全县工业的主要增长极,成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基地。

(五)高效集约利用特色资源,提高资源转化增值度

突出特色和重点,培育壮大优势资源型产业,是云阳县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努力争取市里支持,加快开展硫铁矿、菱铁矿、钼矿、钒矿等矿藏资源勘探详查工作。

坚持高效集约利用原则,开发粉石英、硫铁矿、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优势矿藏资源,做精做强矿产资源加工业;培育和壮大山羊、蚕桑、水果、中药材、速生林、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做大做特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产协调发展。

对新材料化工、食品及中药材加工、水能发电等产业项目及技改项目在坚持环保要求不变的前提下,优先予以审批,区别对待,特殊扶持。

积极引导和吸引县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优势资源,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逐步形成“石英矿—硅微粉—多晶硅”、“盐—碱—氯化聚乙烯”、“羊—肉(革)”、“蚕—丝—绢”、“林—浆—板”、“中药材—中成药—生物药”等各具特色、协作配套紧密的产业链。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依据优势资源和现有基础,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力度,着力营造创新环境,建立起有利于要素流动互动的公平竞争机制和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

增加政府投入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额度,积极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企业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提高食品、医药、化工、轻纺、建材、矿产加工等行业技术水平,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艺设计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积极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深加工度、延长产品链,提高产品增值空间;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资源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加大资源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关键技术的引进、应用和攻关力度,力争在优势资源领域尽快开发形成一批规模化、系列化的高新技术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推进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化。

(六)改善投融资环境,缓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

改善投融资环境,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银行、企业的主体作用。

政府要重视建立良好的银地关系和诚信环境,保护金融安全,依法打击个别恶意逃债避债、借钱不还的行为。

银行要发挥信贷功能,主动支持县域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减少对库区的一些不合实际的苛刻限制,增加贷款规模,降低企业贷款成本。

企业要把建立银企关系的重点放在重信誉守信用上,加强经营管理,维持贷款与经营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欠帐还钱。

我们要把争取信贷资金放在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同等程度来重视。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贷款担保等金融业务,建立银行、担保公司、企业“三位一体”的投融资平台;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主体融资担保功能,加大对重大产业项目的融资担保作用和力度;抓住政策性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库区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百亿中小企业贷款试点计划”支持,缓解云阳县企业贷款难。

加大争取商业银行支持产业的力度,引导信贷资金合理流向产业。

(七)强化招商引资,充实产业发展要素

加大项目策划和推介工作力度,创新招商引资办法。

积极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加强与知名企业及投资机构的联系与协作,全面引进项目、资金、市场、技术和管理;要通过优势资源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项目的合作,吸引东部资金来云阳县再投资再创业;鼓励现有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资,积极构筑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等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招商引资格局。

用好江苏省和九龙坡区对口支援云阳县的机遇,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引进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