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839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命题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命题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命题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命题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命题技术.docx

《命题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命题技术.docx

命题技术

历史命题的理论支撑、原则要求与技术规范

 

一、理论支撑(宏观)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英文缩写为SOLO,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

这种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

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

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

1.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

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2.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

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3.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

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4.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

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5.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abstract):

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二)如何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分析历史问题、命制历史试题

下面就分别以材料题和问答题为例,说明SOLO分类法是如何划分历史题目的能力层次的。

例题一:

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请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注:

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本题为一道材料解析题,学生要解答好这道题,需要具备古文阅读、比较、综合、分析等多种能力,但SOLO分类法不需要分析能力的种类,只分析能力的层次。

根据SOLO分类法,学生的回答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1.前结构的回答。

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得出这种判断的。

如:

(1):

分封制是不对的。

(2):

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好得多。

2.单点结构的回答。

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

如:

(1):

实行分封制是对的,因为夏、商、周和汉朝实行分封制,国家的寿命都很长。

(2):

实行郡县制是对的,因为秦朝以后大多数朝代都实行郡县制。

3.多点结构的回答。

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

如:

(1):

夏、商、周和汉朝实行了分封制,国家较长久,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国家较强大。

(2):

分封制和郡县制一直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有些朝代实行了分封制,有些朝代则实行了郡县制。

4.关联结构的回答。

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如:

答:

分封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前实行的,而郡县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后实行的,汉代以后,某些朝代虽然也在局部地区实行过分封制,但总体上还是以郡县制为主体。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5.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

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

如:

(1):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从材料中我们注意到,在秦朝以前,主要实行分封制,而秦代以后,中央主要是通过郡县制来实施对地方的管理。

不同的朝代实行不同的制度,这是由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秦代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广阔的领土实施直接的管理,因此就采取了分封的形式。

秦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地方实施直接管理。

(2):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从历史上看,中央过分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而地方过分地分权,短期内对地方的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

因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

运用SOLO理论来命制历史试题,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高级历史思维能力。

根据SOLO

分类法设计出来的历史试题,在题型和题目表述上与传统的历史试题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根本的区别在于评分标准的制定。

例二:

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回答:

①“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

为什么?

②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其中,第①问判断1分,“危机加剧”的原因分析5分。

这是一道较成功的历史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也考查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这样一道思维含量较大的题目,如果评分标准采取一种简单化的做法,把复杂的思维内容浓缩成为一句话,在评卷实践中势必就会成为一种按图索骥的简单游戏,最终无法判别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

如果依照SOLO分类法来操作,第①问的评分标准可以表述如下:

本题可以按以下五个层次来给分:

第一层次:

仅仅回答“不是”而没有作任何理由阐述的,给1分。

第二层次:

回答“不是”并提供了一个言之成理的理由的,给2分。

例如:

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是正义的运动,它只能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不是战争发动的原因。

第三层次:

回答“不是”并提供了两个以上言之成理的理由的,给3分。

例如:

中国人民禁烟是正义的,不是战争爆发的原因。

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第四层次:

回答“不是”并提供了两个以上言之成理的理由,而且能够综合表述这些理由的,给4分。

例如,中国人民禁烟是正义的行动,不是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马士把责任归结为中国人民的禁烟,目的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辩护。

第五层次:

回答“不是”并提供了两个以上言之成理的理由,并且能够从理论的层面合理解析问题的根本原因,给5分。

例如,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分析,可知英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因此发动战争具有必然性。

又如,从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析,中国人民的禁烟只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资产阶级的侵略本性。

再如,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原理分析,禁烟只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英国的侵略具有必然性,即使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会找别的借口来发动战争。

SOLO评价与传统评价的根本差别在于答案的开放性。

一道题目是否具有开放性,主要不是看题目怎样提问,关键是看评价者如何去评价。

如果答案本身是封闭的,那么再开放的提问也是禁锢被评价者的思维的。

因此,SOLO评价法所做的工作主要不是去改变题目的提问方法,而改变答案的评分方法。

具体说来,SOLO的答案设计方法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根据思维层次来打分,而不是根据采分点来打分。

思维层次的划分根据题目的思维含量来确定,但一般应该有三个以上的层次。

第二,不提供样板式的标准答案,阅卷教师不必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表述,而应该深入领会该题目的思维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第三,为了帮助阅卷教师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思维层次,答案在每个层次的后面都提供了具体的答题例子。

在大规模阅卷之前应该有一个试评的工作,目的就是通过抽样评卷来充实各层次的例子,以方便一般教师更好地操作。

 

二、原则要求(中观)

(一)命题原则

1、以课标为根本的原则

首先,试题考查的范围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能超出课程标准;

其次,试题的目标要依据课程的目标来确定;

最后,试题的精神和风格要符合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例1:

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

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的命题理念就是试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及认知水平,不要以成人的心理年龄及认知水平来衡量学生的一切。

从题型的设计到材料的选择,再到设问的技巧,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实现试题与学生的亲切对话,让试题服务于学生,而不是为难学生。

例2: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八年级四班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的活动,请你也穿越时间隧道,和富有正义感的“小新闻记者”一起向世人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吧!

回眸历史:

请你为“小新闻记者”准备一下模拟时事报道的素材吧!

(每组内容最少写出两个)

战争爆发篇:

条约签订篇:

人物在线篇:

追踪报道:

请你在上面提供的素材中,任选一个,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新闻简报。

(可参照实例)

实例:

虎门硝烟,大快人心

中华政报1839年6月25日报道今日获悉,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顺利结束,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自6月3日到今天,共销毁了大约118万公斤,20200余箱鸦片。

看到一箱箱鸦片在硝烟池中销毁,人们欢呼雀跃。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中华政报驻广州记者:

超越

内心感言:

此次活动,让我们又重温了“侵略与反抗”的那段历史,面对历史,请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内心的感受吧!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命题的一大特色。

开放性试题集中体现在试题命制的开放性、学生答题的开放性和教师评价的开放性等方面。

形式多样、材料丰富、答案开放。

有探究型、角色型、文综型、时事型、短文型等各种类型。

例3:

以下是两幅有关中东地区的漫画,请你读后回答问题:

 

图一:

中东闹钟图二:

中东告急

请回答:

(1)图一向我们传递的信息表明中东地区的局势如何?

造成“中东闹钟”闹个不停的原因是什么?

(2)图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3)对于如何解决图片中所反映的问题,请你以中国学生的身份写一封致巴以两国领导人或两国人民的公开信,来表达你的想法。

(字数不要超过100字)

4、现实性原则

“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把时事热点引入试题,促使学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了解世界,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界的人文精神。

使历史教育的人文教化之功能“润物细无声”。

例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佳士得公司拍卖圆明园鼠兔首铜像

 

材料二:

圆明园十二件生肖兽首铜像有五件已经回归祖国,它们是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和马首。

另外七件鼠首、兔首、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铜像至今未归。

(1)从材料一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2)请从下列表情符号中,选取最能表达你从漫画中汲取到历史信息后的真实情感的代码,并写出最能表达你此时情感的词语。

 

(3)结合材料二及你所学,说说国宝的流失和回归说明了什么问题?

对此,你有何感想?

5、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的原则

历史试题的命制不仅重视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而且还要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例5:

实践应用题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八年级四班同学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再现近代化的历程。

以下内容是他们搜集到的有关近代化进程的资料。

(1)请你把这些零散的资料汇总在一个表格中吧!

并把不完整的部分补充完整。

①洋务运动②梁启超③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④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⑤师夷长技⑥新文化运动⑧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⑨孙中山

(2)根据你所列表中有关近代化的四次重大运动中,哪二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化?

(3)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你觉得“这些先进的中国人”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评价标准

试卷结构

知识覆

盖面

按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试卷的命题范围,应包括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和乡土史七大部分的基础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

题型结构

注重试卷题型的多样性,题型结构和题目设置合理

测试分类

注重主、客观题的分值比例,注重对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的测试,体现试题的开放性和启发性

命题技巧

不超出课题标准的要求,试题设计新颖,语言表述通俗活泼,能提供新的情景,注意到知识的迁移、关联

整体评价

渗透新课程

理念

能体现初中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试题创新

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的考试方式和题型

创造出新的考试方式,设计出新的题型,能体现历史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的联系

素材选择

能体现当代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能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体现学科之间的联系

试题对考生具有教育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积极地学习;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试题规范

试题表述无科学性错误

语言表达规范、严谨,试卷性质、学科说明、整卷说明、考试时间和总分说明完整准确

分值分配

与难度

设置

各类题型的分值合理,无繁、难、偏、怪题,不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试题难、中、易比例恰当,难度适中

三、技术规范(微观)

(一)命题过程

1、确定考试的目的,性质

2、确定命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看《考试说明》

3、研究《课程标准》和考生的具体情况,看各版本教材

4、确定考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拟题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因素:

立意、选材、设问、答案及题目的版式)

5、确定考试的范围、总体难度和具体的难度分布

6、确定双向细目表

7、具体人员分工

8、分头命题,先命制大题,再命制小题

9、根据双向细目表反复讨论,反复调整

10、仔细设计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1、仔细核审(包括数字、文字、图形、标点等),最后定稿

(二)双向细目表

1、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

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

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表中所列的各种能力水平的依据,一般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所分为的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关系。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

双向细目表建立了考查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

它的贡献在于:

(1)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命题双向细目表不宜随意更改,只能随考试大纲的修定而修改。

(2)制定试题(卷)的质量标准。

衡量考试的质量通常有四个重要的指标:

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2、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1)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

这个过程包括:

①列要点。

认真分析教材,把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找出来。

②定比例,即确定每一类要点应占的分数比例。

(2)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

这个过程包括:

①将能力要求从左到右逐步列出,包括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也有人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简化为三项,即识记、理解、运用。

②参照本次评价目标分配分数。

(3)将双向设计合计总分,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容进行调整。

以下为2011年武汉市历史与社会中考《双向细目表》

 

考查范围、

题型与分值

 

题目序号与分值

 

考查知识点

 

考查目标层次

了解

理解

掌握

八(下)

(22分)

 

(16分)

16

2分

文艺复兴

17

2分

近代科学的诞生

18

2分

新航路开辟

19

2分

工业革命

20

2分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1

2分

洋务运动

22

2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

23

2分

抗日战争

(6分)

31⑴

2分

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

31(3)

1分

联合国

32

(1)

1分

马关条约

32

(2)

2分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九(全)(18分)

(14分)

24

2分

两极格局

25

2分

西藏和平解放

26

2分

台湾与祖国统一

27

2分

改革开放

28

2分

可持续发展思想

29

2分

第三次科技革命

30

2分

经济全球化

(4分)

31⑵

1分

冷战政策

31(4)

1分

历史感悟

32⑶

2分

中国经济发展原因

(三)试题命制规范

1、遵循命题规范

选择题的命制规范:

(1)题干本身应具有意义并以一个确定的问题呈现

(2)题干应当包括尽可能多的内容,但与题干无关的材料应该删去

(3)除非某种重要的学习结果需要,一般不使用否定式的题干

(4)全部的选项都应该与题干在语法上保持一致

(5)一个题目应该只有一个正确或者是明显的最佳的答案

(6)用来测量理解力的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7)所有的干扰项应该是似是而非的

(8)避免使题干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语言联系

(9)不要通过选项的相对长度来提供答案的线索

(10)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中的位置应该大致平均而且是随机的

(11)尽量少用“以上都不对”“以上都对”的选项

(12)如果其他题型更合适,就不要使用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的命制规范:

首先,要认真选择试题背景材料,其基本要求如下:

(1)背景材料应该与考试目标相关

(2)背景材料应该与考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相适应(有类似性)。

当考生学习、生活经历差别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经历的要求为原则选择背景材料

(3)背景材料应该提供无新知识的信息

(4)背景材料所含信息量适中,如果试题不是用来考查考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话,一般不要给考生冗余信息或不足信息

(5)背景材料提供的信息有效度高,考生必须依赖该信息(有时需结合所学知识)才能完成答题

(6)背景材料应该在形式上或内容上与考生平常训练中见过的材料不同,但涉及的概念、原理、获取信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又是相同或相似的

(7)背景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不要都是文字材料,也不要都是图表或漫画等材料

其次,要精心设计问题,其基本要求如下:

(1)问题应该与考试目标相关

(2)一般不要直接引用材料或教材上的陈述作为问题的基础

(3)对简答题的设问要直截了当,而且使要求的答案简洁具体

(4)使用填空题时,给题目答案留的空白长度应该一样,而且空白不要太多

(5)不同的问题之间应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不应把不相干的问题硬拼在一起

第三,把材料与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其基本要求如下:

在设计材料分析题时,应注意避免两类错误,一类是问题的答案已包括在给出的材料中,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就能直接找到答案,这测量的是学生的一般阅读能力;另一类是无须对给出的材料进行分析加工,学生就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如果要使材料分析题达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必须引导学生阅读给出的材料,并且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加工,获取适当的信息后(有时需结合额外信息或知识),才能进行应答。

就是说,要把材料与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综合题的命制思路

编制综合题,大致有三种思路:

其一是从相关知识及其系统出发取材编题,即以知识立意命题。

这类试题知识联系紧密,结合点巧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迁移)能力;其二是选择当前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取材背景编制试题,即以问题立意命题。

这类试题贴近生活实际,反映了时代特征,有利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其三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取材编题,即以能力立意命题。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正确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考查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有三种方式,即组合式、连锁式、融合式;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综合运用能力的题目多为材料分析题。

2、理清命题思路

演绎法命题,即直接根据考试条目命制题目。

归纳法命题,即由现实生活中丰富、生动的素材入手,结合考试条目命制题目。

演绎归纳法命题,就是演绎命题法、归纳命题法兼而有之,或者说两种方法混合使用的命题思路。

(四)创新试题的命制

1、首先学会模仿

2、再者学会改编

改编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穿新衣,戴新帽”,也就是把题干部分换成新的材料来表述,但考查的知识点或目标不变。

另一个办法就是搞“组合”,所谓组合就是把几道有共同话题的试题组合在一起,形成专题型的系列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拖N式”。

3、命题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创新

真正含金量高的创新题不仅仅是穿个新衣戴个新帽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挖掘课标中的“理解”“运用”目标要求,设计新的提问角度。

有模仿就有新进步;

有改编就有新发展;

有创新就有新跨越。

四、应用举例——如何命制一套完整的试题

(一)选择题:

选择题是当前各种试卷中最常见、命题方式变换最多、试题数量最大的一种题型。

选择题的基本结构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

题干是主体,以简明的语言表明本题的考查目的和内容,选项是可供选择的答案。

选择题的解答是一种再认的心理过程。

设计选择题时应注意:

a选择题的构成有题干与选择项两部分。

所有选择项都必须与题干有所关联 (具有逻辑性)。

b为提高测验的效度,特别有关较高级的能力的测验题,应将各选择项之间的差异缩小,每个选项都有似真性。

就是说干扰项一定要有效,能反映出典型的错误。

 

c选择题的选择项中不宜使用重复的词语。

d题干与正确项应避免使用相同的修饰词语,以防给考生提供选择答案的线索。

 

e题干的陈述要简单、明确,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修饰词及过分复杂的句子结构。

同时题干意义要完整,要使考生比较容易地了解题目的要求。

 

f选择项叙述的详略长短,不应成为考生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