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835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docx

《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docx

最新电视艺术概论笔记

电视艺术概论考试要点

一、绪论部分

艺术的三个定义:

1、黑格尔说: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其定义可以置换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苏珊·格朗说:

“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3、克莱尔·贝尔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与苏珊·格朗异曲同工。

比较而言,情感论更接近艺术的本质,一个艺术作品可以没有思想和哲理,但不能没有情感。

情感、理念、感性形式,构成艺术。

电视艺术的概念:

电视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主要是传播的功能。

电视艺术,则是被电视传播的那种艺术形态。

电视艺术的定义:

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电视的功能:

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儿,作为一种物质手段,一般说来,它具有三大功能:

一是信息传播功能,二是新闻纪实功能,三是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视听语言:

人类崭新的语言—视觉语言—图像语言—视觉文化—影像文化。

视觉思维:

镜头与画面、蒙太奇、长镜头、听觉语言、叙事。

视觉文化:

文字与印刷文化、视觉文学、新的视觉的精神绣斑。

蒙太奇的定义:

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方式。

镜头组接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隐喻蒙太奇。

二、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经历了“直播电视剧”时期、“电视剧单行本”时期、“电视连续

剧”的产生、多种样式电视剧并存的时期。

1、“直播电视剧”时期——电视剧观念的诞生(1958年——1966年)

“直播”是指演员表演、电视传播、观众收看同时进行。

我国第一个直播“电视小戏”为《一口菜饼子》。

这类电视剧的主要特征:

遵循戏剧的模式,以戏剧的美学观为其支撑点。

这时期电视剧的特征:

一是它的时效性——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动态和党的方针、政策;而是它的纪实性——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

2、“电视单本剧”时期——电视剧观念的嬗变(1978年——1982年)

1978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步电视单本剧——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三家亲》。

观众真正接受电视剧这一新兴的艺术样式,是从电视单本剧开始的。

它标志我国真正进入了电视文艺的新时代。

这类电视剧的主要特征:

汲取了电影的方式和电影的美学观念,

以电影美学为支撑点。

这时期电视剧的特征:

触及生活,针砭时弊,及时地、真实地反

映社会生活本质和揭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3、“电视连续剧”的产生(1980年揭开序幕、1982年真正进入)

电视剧:

长度在三集以上,分集播出,且主要人物和情节具有连

贯性的电视剧样式。

1980年,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宜于将重大的现实生活,杰出人物传记,

著名的文学巨著,纳入自身的创作范畴;一般采用叙事结构,表现人物的命运;注意悬念的设置;播出的时间长,越能巩固观众收视率。

4、多种样式电视剧并存(1985年以后)

电视题材:

电视现代剧:

《新星》《雪野》,

电视历史剧:

《杨家将》《上党战役》,

电视战争剧:

《高山下的雪环》《凯旋在子夜》,

电视传记剧:

《诸葛亮》《少帅传奇》

电视爱情剧:

《小巷情话》《家风》

儿童电视剧:

《窗台上的脚印》《爸爸,我一定来》

电视样式:

电视短剧:

《黄昏的故事》《水哟,纯洁的水》

电视单元剧:

《多棱镜》《吉祥胡同甲5号》

电视系列剧:

《包公》《济公》

电视小品、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等等。

电视风格:

电视喜剧:

《不该将兄吊起来》

电视悲剧:

《丹姨》

电视悲喜剧:

《女友》

电视轻喜剧:

《夏天的故事》

电视歌舞剧:

《金房子》

戏曲电视剧:

《喜脉案》

电视政论剧:

《新闻启示录》

电视纪实剧:

《新案》

电视报道剧:

《朱伯儒的故事》

电视荒诞剧:

《虎打武松》

记者电视剧:

《女记者的画外音》

作家电视剧:

《今年在这里》

通俗电视剧:

大众文化文本

通俗电视剧定义:

主要是指以反映大众的世俗生活和情感为主要内容,以一定的程式化

和模式化为主要形式,以给大众提供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明白晓畅,浅显易懂,便于接受的大众文化文本。

通俗剧是指以反映世俗的生活、世俗的情感为主的电视剧。

通俗电视剧与高雅电视剧的区别

比较项目

通俗电视剧

高雅电视剧

创作目的不同

1.主要给大众提供一种消遣和娱乐,使大众在一天的工作之余,疲劳得以消除,紧张得以缓解

2.不承担过于沉重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

3.具有商品属性、消遣性、娱乐性

简单地说就是“消遣光阴”

是屏幕上的艺术品,创作目的是通过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反映,使观众更好地把握历史、感受人生,使人的精神生活、情感世界得以净化和升华,故而在人的生活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简单地说就是“感悟人生”

反映生活不同

1.因为设法刺激大众的好奇心和世俗欲望,满足大众的休闲和娱乐需求,所以表现的多是男欢女爱、打斗搏杀的内容,也就是说,设法满足大众的精神欲求。

2.为了辅慰人的情感,欢愉人的精神,往往有意躲避沉重的社会话题、深邃的哲学思索

为了给观众一种深沉的人生体验和理性感悟,创作者则需站得比生活本身更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驾驭生活,表现出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映社会生活的意向,目的是更深刻地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本质、规律和方向。

表现形式不同

通俗剧,为了有利于大众接受,通过对大众审美趣味的把握和长期艺术创作的实践,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范性”和“程式化”,诸如人物善恶分明,内容悲欢离合,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所以,它追求的是程式而不是风格,以便使大众能够轻车熟路地进入消费活动,达到消遣娱乐的目的。

形式上需追求“现实感”和“真实感”,即便是艺术的虚构和想象,也需要创作主体迫近生活的真实。

为了反映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理解,从而导致了形式上的独创性和风格化。

通俗电视剧历程:

1、起步期(1980——1984年)

1980年,我国第一部通俗剧《敌营十八年》

1982年,通俗剧《武松》

1984年,通俗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少帅传奇》

2、探索期(1985——1990年)

1985年,通俗剧《四世同堂》

1986年,具有鲜明通俗剧创作一是的《甄三》

1987年,通俗剧佳作《啼笑姻缘》

1989年,“商战”内容通俗剧《商界》《大酒店》

3发展期(1990——现在)

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外来妹》《上海一家人》《杨家将》

1992年,《唐明皇》《双桥故事》《中国商人》《爱你没商量》《皇城根》

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大雪小雪又一年》《过把瘾》《小墩子》

1994年,《东方商人》《昌晋源票号》

1995年,《武则天》《俄罗斯姑娘在哈尔滨》

通俗电视剧的特征:

1、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和平民意识

2、强烈的戏剧性

3、情节、人物类型化、模式化

4、消费性

5、娱乐化

6、商业化

7、制作标准化、技术化

8、形式的通俗和幽默

通俗电视剧的类型:

1、伦理剧:

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剧,如

《渴望》

2、言情剧:

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剧,如琼瑶

的《情深深雨濛濛》

3、喜剧:

产生笑的效果的通俗剧,如《编辑部的故事》

4、警匪剧:

往往以惊险紧张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善恶昭彰

的人物命运来结构故事。

如《西部警察》

5、怪异剧:

以“说神论怪”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剧,其中的情节都

带有某种怪异性,并多以妖魔鬼怪、龙蛇狐仙为主人公,实际上是一种成年人的通话,给大众一种愉快、喜悦和精神上的刺激。

如:

《西游记》

6、武侠剧:

又称“功夫片”、“武侠片”,故事只是一个简单的框架:

或仗义行侠、除暴安良;或惩恶斩奸、报仇雪恨等等,如《海灯法师》

7、戏说剧

通俗电视剧的思辨:

1、梦幻与现实:

通俗剧制作了一些远离社会现实的幻梦,使大众

陶醉其中,在幻觉里获得某种精神的满足。

2、商品与艺术:

创作者可以用其盈利,需要遵循市场法则,具有

等价交换的性质,是件特殊的商品,也是艺术品。

3、娱乐与审美:

通俗剧的娱乐性,向大众心灵渗透的不只是愉快

本身,更多的是愉快交融在一起的审美情趣。

4、俗与雅:

通俗剧的创作,既没有必要回避介入社会的世俗状态,

也不能沉溺于世俗的梦幻。

电视剧艺术及艺术本质:

1、电视剧艺术,是一种时空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

种时空交融、视听结合的完整艺术形式。

电视剧作为一种时空交融的综合艺术。

2、艺术本质:

它是在时间延续中的空间艺术,主要是通过纵向的表现,承担着叙事的功能;而作为空间艺术,主要是通过横向的展示,承担着表意的功能。

正是这纵横交织的双向结合,构成时空统一、声画结合的“造型语言”。

短篇电视剧概况:

短篇电视剧(电视单本剧):

主要指三集一下的电视剧。

它是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所

构成的,有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多是将戏一次演完的电视剧艺术。

1、戏剧式短篇电视剧《大年初一》

2、电影式短篇电视剧《太阳从这里升起》

3、小说式短篇电视剧《边寨人家的历史》

4、散文式短篇电视剧《遗落在湖畔》

5、纪实性短篇小说《我们起誓》

6、边缘式短篇电视剧《新闻启示录》

7、注重屏幕造型语言的短篇电视剧《希波克拉底誓言》

8、讲究意境营造的短篇电视剧《月牙儿》

9、运用音乐、舞蹈艺术形式的短篇电视剧《金房子》

10、开掘人物心灵历程的短篇电视剧《丹姨》

11、197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短篇电视剧《三家亲》

1、独领风骚(1958——1982年)

特征:

强烈的时代精神;努力贴近现实生活;镜头对准普通人。

规律:

结构完整;人物集中;情节紧凑。

不足:

创作者的“教化意识”较为浓烈,有些作品思想价值远远超越艺术形象;有些作品叙事功能较强,审美层次却淹没在叙述中;电视语言较为贫乏单一,主要借助的是人物“对白”手段。

2、日渐步入辉煌(1983——1987年)

特征:

取材现实生活;风格多种多样;注意屏幕造型。

规律:

讴歌了改革主旋律;塑造时代新人形象;揭示深邃的人生哲理;开掘深沉的历史文化意蕴。

3、缘何走向衰落(1988年至今)

原因:

电视连续剧的冲击;观众审美热点的转移;创作者的转向;短篇电视剧自身的局限性。

4、精品意思加强

特征:

题材进一步扩大;艺术表现更加纯熟;造型潜能的深入开掘。

三、专题片(含纪录片)创作观念

人的主题:

电视节目的灵魂是人。

专题节目表现人的主题,关键在于个性化。

世俗化:

世俗化是时电视的基本特征之一。

世俗化表现:

1、平民化;

2、生活化、日常化;

3、恢复伟人、展示名人真实面目。

世俗化是一种美学追求。

情感:

专题节目的创作核心是情感;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也是创作的核心。

对创作者来说:

最主要的是对情感的发掘,对情感的体验,做到身入、心入、情

入。

情感的表达方式:

细节;空镜头画面;特写;慢动作与定格;情节;镜头蒙太奇

组接;音乐;解说词。

注:

情感必须以真实为前提,包括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景真情和创作者真实的内

心体验。

而在情感表达中,必须注意铺垫和积累,否则太突兀,反而会弄真成假。

风格化:

风格多样性:

风格是创作者对生活和世界的观照方式。

作品风格体现在内容与

形式上。

风格与个性:

创作者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形成,与他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情

趣、思想、人格密切相关;风格的形成还受创作主体的特殊经历、性格、气质、艺术素养影响。

风格与时代:

创作个性、风格不仅是主体的体现,还是时代、社会环境的产物。

作品风格的形成,标志着创作者思想、艺术的成熟,同时还是时代生活、社会环境通过创作主体的独特体验、创造而在艺术作品中的凝聚和闪光。

就形式而言:

求真、纪实风格是时代主潮。

文化意识:

专题节目成为高品位电视文化的代表。

知识性构成其文化意识基础,发掘深

义文化则揭示文化意识本质,而节目中文化意识的显示首要的是关注人。

文化意识、文化品味主要受创作主体的制约。

电视专题节目,主要是专题片和纪录片被称作“时代的立体档案”、“历史的备忘录”。

文化的定义:

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部分。

文化作为一

种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信仰与价值观念的体现,具有抽象性、潜在性。

只有具备了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我们的作品才能成为“人民的记忆”。

狭义文化:

哲学、文学、音乐、美术、宗教等主要与精神有关

的东西。

广义文化:

诸如典章制度、生产交换、生产工具、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即那些长期劳动和经验所取得的精神和物质成就。

文化意识的基础是知识,只是构成节目文化意蕴的内涵。

深义文化:

从广义、狭义文化或更广阔的领域中综合概括抽象

出来的东西,是民族、人类精神的结晶。

文化意识的本质应是深义文化,是各民族、全人类的结晶,是历史传统在我们身上的积淀,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思辨意识:

思辨出哲理:

思辨性、哲理性是任何一部作品的灵魂。

思辨的意义:

电视专题节目就是给人以启示、教益

思辨的表达:

思辨是思想,是抽象的,而电视是活的画面,人们对说教者的反感理所当然。

怎样生动表达思辨至为重要。

1、创作者要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就如那睿智的老人,虽洞察世事,却亲切、平易、充满热情、不冷漠,不高高在上,仿佛朋友一样。

2、必须寓思辨、哲理于形象中,让形象,让画面说话。

3、要将哲理与情感结合起来,既有哲理在思索,又有诗情在腾跃;既有哲理的深邃,又有情感的炽热。

4、一般来说,哲理应尽量避免直露,应在形象中、事件中自然地流露。

审美意识:

由真到美:

真实是电视专题节目的生命。

真必须上升到伦理范畴的善,在上

升到美,才达到极境——审美层次。

只有到达美,才使人不在现实中沉沦,而是坚定的超拔出来,达到人格、心灵的净化。

真、善、美三者递进的、辨证的统一,真是基础,美是归宿。

美的内涵:

美是人类永远的追求,是艺术的最高理想。

用思理以美化万物,

创造出彩的作品,具有意美、形美、音美。

意美则是一切美术共有。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行美以感目。

任何作品的美,包含在内容美、形式美,二者交融之中。

追求内容美:

形式美是身体,内容美是灵魂。

内容美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题

材本身的美丑,二是创作者提炼的主题的美丑。

重视形式美:

形式感是人一种本质力量,对形式美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

形式美具体表现为各形式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诸如对称、对比、和谐、平衡等。

关系:

内容美与形式美必须统一,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

美的统一:

完美的作品,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形式必须符合内容需要,

不同内容有不同形式与之相适应;内容美主要作用于我们的心灵,形式美主要作用于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当内容美成为形式美,当形式美成为内容美时,创作者、观众、节目三者便成为一体。

三、纪实风格:

本体追求:

纪实风格成为当今主流,其纪录片为代表。

创作风格分类:

1、以纪录客观对象原生态为主要特征的纪实风

格作品。

2、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有更强造型表意追求和创作者主观情感的作品。

1990年大型电视纪实片《望长城》标志着我国电视纪录片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纪实风格才全面确立。

纪实风格的本质是对真实的寻求。

纪实风格是时代的呼唤。

叙事特征:

纪实风格的理论是安德·烈巴赞提出的“影像本体论”。

主张和

美学理想是:

注重表现世界的完整性、时空的真实性、叙事结构的真实性。

完整记录过程:

1、过程就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包括起因、发

展、高潮、结果。

纪实风格要求客观地展示完整的世界,就必定要拍结果,但更要拍过程。

2、过程记录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活原貌,原汁原味的生活,并且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观众以真实感、亲切感。

如大型电视系列片《望长城》,分4个摄制组,历时两年,记录了700多个小时的长城素材,拍下了寻长城的全过程。

3、记录过程是对一段时间和空间的人和物的记录,记录由点变成面、场性记录,包容量大,信息丰富,“能够还原世界以纯真的原貌”的“透明性”和“多义性”。

4、过程记录由于时间的连续性,使人物情绪得以充分酝酿、暴露,从而可以形象地揭示人物心理和性格。

5、过程记录要注意向前取材,向未来取材。

6、记录过程还要注意把偶发因素完整摄录入境。

纪录真实时空:

1、任何事物都存在和运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中。

2、时空真实的第一个要求是时空的确定性、具体性,即必须有具体的时间、具体的空间、具体的情景。

3、还要有现在进行时的时空依据。

4、纪实风格的时空真实性首先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是现实生活基础上的时空确定性、具体性和现在进行时。

纪录真实细节:

1、任何过程,都是生活细节的积累和叠加。

2、一个专题节目,如果只有生活过程的一般展现,那么它只有了筋骨,只有具备了真实的生活细节,它才有了血肉。

3、虚构的文艺创作中,整个情节、故事可以编造,但细节却要求真实。

4、纪实风格的电视专题节目,就更要讲究细节的真实。

叙事手段:

长镜头:

长镜头是纪实风格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过程的记录,时间的连续性,

空间的整体性,只有长镜头能够完成。

长镜头作为叙事语言,其内涵比长镜头拍法技巧要广阔得多。

它是与蒙太奇相对立的一种创作观念,它是人对世界观察、思维的一种方式。

它要求再现式地描摹现实生活的自然流程,用纪录真实生活来代替表演。

它是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还原。

同期声:

指用电子采录设备在纪录视频信号的同时纪录并在重放时与视频信

号保持同步的真实的现场声音。

是时空真实,生活真实不可缺少的因素。

同期声使得电视可以与世界同步,保留现实生活的环境氛围,最重要的,他恢复人的本来面目。

除了人物声音,动作、环境音响也是同期声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期声的运用要注意与电视其他因素和谐统一,强调主次和层次,不能万马齐鸣,否则也将失去意义。

人物述说:

人物述说吧历史与现实紧密连接起来,让历史在述说中复活。

时,人物的述说,把观众从现在引向遥远的过去,从而扩展了时空。

只有长镜头、同期声和人物述说,三位一体,才能真正讲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复原。

关于真实:

生活即真:

真实分为现实、审美与本质三种类型。

其中现实真实最真最客

观。

真即生活。

审美真实:

审美属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情感表现。

所以审美真实主要是情感真实。

本质真实:

本质是事物在发生、发展、运动中体现出来的规律,它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关系:

现实真实是审美真实和本质真实的源头。

现实真实是核心,它包孕着本质真实,又给审美真实提供契机。

相反,现实真实是唯一客观的真实。

审美真是是人们的情感观照判断,本质真实是人类对世界认知的结果。

“纪实性”专题节目创作思辨:

“纪实性”专题节目:

是指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

道、反应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的电视专题节目。

特征:

注重采用采访拍摄方法,保持被摄对象形声一体化

的表形结构,纪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通过对生活情状、文化想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来解释生活本身具有的内涵和意蕴。

真实与创造:

强调对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客观与主观:

强调对社会生活的“客观”纪实。

再现与表现:

强调“再现”生活的真实。

距离与参与:

既然需要“客观”地“再现”生活,创作者

则需要与生活本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原生态与戏剧性:

纪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

过程化与蒙太奇:

要求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用采访摄

像或者摄影的纪录手法把事件纪录下来。

中国纪实十年祭:

海兵《藏北人家》《深山船家》《回家》

康建宁《沙与海》

孙增田《最后的山神》《神鹿啊神鹿》《祖屋》

陈晓卿《远在北京的家》《龙脊》

梁碧波《三节草》

斯皮尔·伯格《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

罗伯特·泽米基斯《阿甘正传》

奥立佛·斯通《刺杀肯尼迪》《尼克松》

1945年,巴赞发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纪实美学以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为理论基础。

上世纪20年代,苏联的维尔托夫被公认为纪实主义美学的奠基人。

《电影眼睛》,发表《电影眼睛派宣言》。

弗拉哈迪1920——1922年拍摄《北方的纳努克》成为纪实性美学电影的经典作品。

20世纪30年代,格里尔逊组织了“英国纪录学派”。

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一种审美态度,一种对现实的观照方式,其次,纪实是影视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

纪实作为一种美学风格,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或者是达到客观真实、或者给人真实感、真实性。

纪实风格影视影视作品分类:

纯粹的纪实、准真人真事、仿纪实、拟纪实、泛纪实(广义纪实类)。

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与塔尔科夫斯基、费里尼并称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

蒙太奇代表形式主义电影美学、长镜头代表纪实主义美学。

四、专题片(含纪录片)创作:

题材:

电视专题片的题材,就是创作者从客观现实或历史资料中选择出来组成作品的材

料,具体展示在荧屏上的主要事件或生活现象。

题材是作品的最基本构成因素。

熟悉生活:

题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创作者必须熟悉、深入生活,对生活进行选择、

发掘。

主题:

指的是一个作品的中心思想。

他是编导者对生活、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评价和

理想的表现。

题材、创作者、时代思潮共同提炼出主体。

主题提炼应做到主体的深刻、新颖、集中。

主题作为作品灵魂,必须以屏幕形象、时间、社会形态等具体实体来表现。

结构:

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是指专题片的组织方式和内、外部构造。

结构是事物存在的方式。

结构不仅是事物的骨架,本身就是内容。

结构是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

结构与形式是人类观照自我、观照人生、观照世界的方式。

电视专题片的结构内容:

开头(凤头)、中间(猪肚)、结尾(豹尾)。

过渡和照应也是结构的内容。

结构的分类:

历史沿革:

传统式结构和非传统式结构

时间、空间:

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时空交错结构

叙述方式(视点角度):

主观叙述格局和客观叙述格局

时间结构:

以时间为轴线,按事物进程的自然次序组织、安排材料。

注重事物的发展和流向。

空间结构:

又称横向式结构,它依据空间变化来排列、搭配各个部

分之间的内容。

注重事物的多侧面、多层次。

时空交错结构:

复合结构、散点式结构。

打破生活正常时间、空间

的连续性、顺序性,而令时空纵横交错。

从各类艺术相近关系来区分,可以归纳为:

散文式、小说式、综合式以及戏剧式。

电视专题片的结构首先应该正确放映事物的内在规律。

结构要服从主题表现的需要。

结构的精神是秩序与和谐,结构的气韵是变化和强调。

秩序与和谐是专题片结构的最基本和最终的要求。

结构体现:

解说词、画面、主持人、同期声采访、字幕、音乐、音响等电视语言。

细节:

指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时间发展、社会情景、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

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

分类:

细节大致可分成动作细节、神态细节、物件细节和环境细节。

动作细节:

指用身体特别是四肢所表现出来的细节。

神态细节:

指人物面部、眼睛表现出来的细节。

物件细节:

指因为物件与人的各种关系而具有特殊意义。

环境细节:

指用某环境所独具的特征来展现交待环境的细节。

作用:

细节起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情感、揭示主体、交待环境、推动情节

发展的作用。

表现形式:

画面形式、解说形式、字幕、人物的叙说与回忆、画面与解说的结合。

节奏:

它是人们对时间与空间的一种知觉,它是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规律性的

反映。

所需的条件:

力的量、空间或时间的尺度、时间或空间的过程。

其中,力量是不

断连续的,时间是相等的,空间是规则的。

专题片的节奏:

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的和谐统一。

内部节奏:

指由情节发展的内部联系或人物内心心情情绪起伏,

以及创作者的思绪波澜而产生的节奏。

内部节奏决定了一部作品的基本节奏,是驱动整个作品发展的力量。

内部节奏是由事物发展的内在关系或人物情感决定的,必须通过外部节奏表现出来。

外部节奏:

指画面上一切的运动、摄像机运动、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