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368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三篇)

 

目录: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一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精编二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通用三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真题一

班级:

姓名: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20分)

wàitàomáfanyōuxiányǐzipàomòbīnglí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

扮(______)猜(_______)杨(________)服(_______)

粉(______)请(_______)扬(________)报(_______)

三、读一读,连一连。

(10分)

梅子黄时日日晴正是河豚欲上时白居易

千门万户曈曈日春来江水绿如蓝王安石

独怜幽草涧边生总把新桃换旧符韦应物

日出江花红胜火小溪泛尽却山行苏轼

萎蒿满地芦芽短上有黄鹂深树鸣曾几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

(10分)

情况情景

1.《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上桥北头的(_______)是最有意思的。

2.面对这种紧急的(_______),小红一点儿也不惊慌。

清闲悠闲

4.爷爷一时还过不惯(_______)的退休生活。

5.游客们(______)地仰卧在海面上。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

(15分)

(1)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有的,有的。

(2)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一边,一边。

2.还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吗?

(改为陈述句)

3.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分)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霎时:

______________

照例:

______________

2.用“~~~~”在文中画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3.给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加标点。

4.本文可分为三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______________

七、习作。

(15分)

题目:

________吸引了我

提示:

是什么吸引了你呢?

某种植物、动物,还是美丽的景色?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具体描写,写出事物或景色吸引你的原因。

要求:

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情感真实,能够体现“吸引”二字,30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外套麻烦悠闲椅子泡沫冰凌

打扮猜想杨树服装粉红请客飘扬报纸

情景情况清闲悠闲

示例:

(1)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很活跃在跑步在做操

(2)妹妹吃东西看电视

2.没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

3.将“五颜六色的”或“红”删去。

1.指时间很短。

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呆了。

指照平常的做法。

2.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

“?

”“。

”,。

4.第一段:

(第1—2自然段)段意:

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

第二段:

(第3—8自然段)段意:

写了孙中山学习时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一讲课文的一件事。

第三段:

(第9—10自然段)段意:

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5.①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②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

③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精编二

班级:

姓名: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20分)

dǎsǎo líqù zhúguāngdǎsuàn

zánmenlǚxíngpīnmìngliúlèi

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

拂(_________)沾(_________)痕(_________)倦(_________)

佛(_________)粘(_________)狠(_________)卷(_________)

三、读一读,连一连。

(10分)

开放的     光斑   穿过     花环

朴素的     孩子   透过     珍珠

银色的     花朵   泼洒     密林

快乐的     花环   编织     树叶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

(10分)

研究 研制 精致 精美 智慧 聪明

1.今天的会议,我们只(_____)三个问题。

2.栏板上雕刻着(_____)的图案。

3.我们必须不断地(_____)新产品。

4.这些工艺品件件都很(_____)。

5.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_____)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6.老师们都夸奖小刚是个(_____)的孩子。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

(15分)

(1)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鹿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才能(_______)让懒惰支配,它(______)一无所为。

(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用所填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古代寓言凝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分)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张三。

他好不容易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

但是,他又很苦恼,总担心别人把银子偷去,不知藏到哪里才保险。

想了好久,张三决定把三百两银子藏在一只小箱子里,箱外加上两把大锁,但是,又觉得这个办法也不妥当,万一小偷将银子和箱子一起偷走怎么办呢?

他越想越不放心,感到屋子里简直找不到藏银子的安全地方。

后来,张三想出一个好主意。

他趁着黑夜在房后墙脚下挖一个坑,悄悄地把银子埋在坑里。

但是,他仍然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个地方埋了银子。

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自以为巧妙的办法。

他在一张纸上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把纸贴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

他觉得这下总算安全了,就放心地去睡觉了。

张三的一举一动,都被隔壁邻居王二看得清清楚楚。

到了半夜,张三睡熟以后,王二就去屋后悄悄地把三百两银子挖出来,偷走了。

王二怕张三怀疑自己偷了银子,于是灵机一动,也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道:

“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醒目的大字。

1.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张三和王二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短文,判断哪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是的打“√”,不是的打“×”。

①妈妈将积攒的五万元钱存进银行,并给自己办的银行卡设了密码。

(____)

②下课时,贝贝没有经过朵朵同意就看了朵朵新买的《寓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