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507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docx

《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docx

教案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员工安全培训教案

(2)

教学

内容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教学

目标

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和基本掌握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教学

重点

1、安全生产基础知识;2、员工依据公司实际情况如何做到自我保护,避免事故伤害。

教学

难点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教学

方法

口授结合幻灯片教学,提问式互动

课堂

练习

课后

作业

谈谈你在今后日常工作中如何有效做到自我保护?

教学

过程

1、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1.1安全生产基础一般概念

1.1.1员工安全要素有:

树立安全意识、懂得安全知识、遵守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安全技能、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培养和提高紧急避险能力

1.1.2.什么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安全生产定义为:

“是旨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的一项方针,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1.1.3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1.4安全生产的五要素都是什么?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

1.1.5什么是事故隐患?

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1.1.6什么是危险?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1.1.7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哪些?

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

1.1.8什么叫事故?

事故是指人们在有目的地进行生产劳动中突然发生意外事件,迫使生产暂时停止或人员受到伤害。

事故是生产实践异常的突变。

1.1.9什么是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其内容包括:

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

1.1.10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1.1.11危险源:

危险的根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12安全管理:

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

1.1.13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的基本制度,是依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明确规定在安全生产中应负的责任,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

1.1.1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作用:

1.1.14.1明确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负责人、各有关部门和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负的责任。

(明确责任)

1.1.14.2在各部门及员工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有效、责任落实的制度,有利于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工作落实)

1.1.14.3使安全工作层层有人负责。

(全员负责)

1.1.15哪些人员是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对操作者本人或他人及其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

按照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规定,电工作业人员、锅炉司炉、操作压力容器者、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爆破作业人员、金属焊接(气割)作业人员、煤矿井下瓦斯检验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机动船舶驾驶人员及轮机操作人员、建筑登高架设作业者,以及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定义的其它作业人员,均属特种作业人员。

1.1.16机械伤害的形式可分为哪几类?

(可省略)

1.1.16.1咬入和挤压

伤害是在两个零部件之间产生的,其中一个或两个是运动零部件,这时人体的四肢被卷进两个部件的接触处或间隙中。

a、挤压

这种危险不一定两个部件完全接触,只要距离很近,四肢就可能受挤压。

除直线运动部件外,人手还可能在螺旋输送机、塑料注射成型机中受挤压。

如果安装距离过近或操作不当,如在转动阀门的平轮或关闭防护罩时也会受挤压。

b、咬入(咬合)

典型的咬入点(也可叫挤压点)是啮合的明齿轮、皮带与皮带轮、链与链轮,两个相反方向转动的轧辊。

一般是两个运动部件直接接触,将人的四肢卷进运转中的咬入点。

6.1.16.2碰撞和撞击

这种伤害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比较重的往复运动部件撞人,伤害程度与运动部件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乘积即部件的动量有关。

另一种是飞来物及落下物的撞击造成的伤害。

飞来物主要指高速旋转的零部件、工具、工件、紧固件固定不牢或松脱时,会以高速甩出。

虽然这些物体质量不是很大,但转速很高,而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动能很大。

飞来物撞击人体,能使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高速飞出的切屑也能使人受到伤害。

6.1.16.3接触

当人体接触机械的运动部件或运动部件直接接触人体时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运动部件一般指具有锐边、尖角、利棱的刀具,有凸出物的表面和摩擦表面;也包括过热、过冷表面和电绝缘不良而导电的静止物体的表面。

后者不属于机械伤害。

接触伤害有4类:

a、夹断

当人体伸入两个接触部件中间时,人的肢体可能被夹断。

夹断与挤压不同,夹断发生在两个部件的直接接触,挤压不一定完全接触,两个部件不一定是刀刃。

其中一个是运动部件或两个都是运动部件都能造成夹断伤害。

b、剪切

两个具有锐利边刃的部件,在一个或两个部件运动时,能产生剪刀作用。

当两者靠近而人的四肢伸入时,刀刃能将四肢切断。

c、割伤和擦伤

这种伤害可以发生在运动机械和静止设备上。

当静止设备上有尖角和锐边,而人体与该设备作相对运动时,能被尖角和锐边割伤。

当然有尖角、锐边的部件转动时,对人造成的伤害更大,如人体接触旋转刀具、锯片,都会造成严重的割伤。

高速旋转的粗糙面如砂轮能使人擦伤。

d、卡住或缠住

具有卡住作用的部位是指静止设备表面或运动部件上的尖角或凸出物。

这些凸出物能绊住、缠住人宽松的衣服,甚至皮肤。

当卡住后,有引向另一种危险,特别是运动部件上的凸出物、皮带接头、车床的转轴、加工件都能将人的手套、衣袖、头发、辫子甚至工作服口袋中擦机器用的绵纱缠住而使人造成严重伤害。

6.1.17为什么人在疲劳的状态下容易出事故?

(1)在疲劳状态下人的听觉和视觉锐敏度降低,在心理上“注意”变得不稳定,“注意”的范围变小,“注意”的转移分配发生困难;

(2)疲劳之后还会发生反常反应,如对较强的刺激出现较弱的反应,对较弱的刺激出现较强的反应;

(3)疲劳后人的思维和判断的错误增多,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处置的方针考虑不周。

因此,当人处于上述状态之中时就容易发生事故。

6.1.18当你遇到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时怎么办?

从业人员享有的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这是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一项重要权利。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企业负责人或者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和强令从业队员冒险作业的情况,由此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法律赋予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不仅是为了保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为了警示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必须照章指挥,保证安全。

企业不得因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而对其进行打击报复。

6.1.19生产作业中,从业人员为何必须遵章守制与服从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是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从业人员必须严格依照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经营作业。

单位的责人和管理人员有权依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从业人员遵章守制的情况。

依照法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6.1.20发现事故隐患应该怎么办?

从业人员往往属于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的第一当事人。

许多生产事故正是由于从业人员在作业现场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后,没有及时报告,以致延误了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理的时机,最终酿成惨剧。

相反,如果从业人员尽职尽责,及时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完全可以避免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

所以,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报告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事前防范的重要措施。

【法律提示】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2、电气安全技术(可省略)

2.2.1电气事故的种类及原因

电,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

毁坏设备,引发火灾,还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电气事故主要包括电流伤害事故、雷电事故、及某些电路故障事故。

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2.2.1.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例如带电拉高压开关;用手触摸被破坏的胶盖刀闸等。

2.2.1.2违反操作规程。

例如在高压线附近施工或运输大型货物,施工工具或货物碰击高压线;带电连接临时照明线及临时电源;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等。

2.2.1.3维护不良。

例如大风刮断的低压线路未能及时修理;胶盖开关破损长期不予修理;线路老化未及时更换等。

2.2.1.4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电气设备漏电;电气设备外壳没有接地而带电;闸刀开关或磁力启动器缺少护壳;电线或电缆因绝缘磨损或腐蚀而损坏等。

2.2.2电流伤害事故俗称触电,电流伤害又分电击和电伤。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的触电称为电击,电击会使肌肉发生抽搐,如果不能立刻脱离电源,电流将伤害到神经中枢,引起呼吸困难,心脏麻痹,以致死亡。

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引起的对人体的伤害叫做电伤。

电伤包括灼伤皮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三种。

2.2.3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产生的有害作用。

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针刺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2.2.3.1电流的大小。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危险就越大。

2.2.3.2通电时间。

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也就越大。

另外,由于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会降低,通电时间过长,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增加,电击的程度亦随之增加。

2.2.3.3电流途径。

通过心脏的电流会引起心室颤动,或使心脏停止跳动,导致触电者死亡。

通过中枢神经的电流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强烈失调致死。

通过头部的电流会使人昏迷,若电流太大,还会严重损害人脑致死。

通过脊髓的电流,会引起截瘫。

2.2.3.4电流种类。

我国目前使用的交流电流称为工频电流,此外,还有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和静电电荷它们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2.2.3.5人体状况。

身体越强健,受电流伤害的程度越轻。

因此,触电时,女性比男性受伤害更重;儿童比成人更危险。

患病的人比健康的人遭受电击的危险性更大。

2.2.4员工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2.2.4.1不要随便乱动车间内的电气设备。

自己使用的设备、工具,如果电气部分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

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带故障运行。

2.2.4.2自己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2.2.4.3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2.2.4.4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和接零。

对接地和接零的设施要经常检查,保证连接牢固;接地和接零的导线没有任何断开的地方。

2.2.4.5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时,必须行切断电源再移动。

导线要收拾好,不得在地面上拖来拖去,以免磨损。

导线被物体轧住时,不要硬拉,防止将导线拉断。

2.2.4.6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具时,必须注意如下事故:

2.2.4.6.1必须安设漏电保安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2.2.4.6.2使用单相的手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必须符合单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必须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

其中一相用于防护性接零。

严禁将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2.2.4.6.3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和站在绝缘板上。

2.2.4.6.4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

2.2.4.7使用的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灯泡的金属灯口不得外露。

引线要采用有护套的双芯软线,并装有“T”型插头,避免插入高电压的插座上。

一般场所,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伏,在特别危险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内、潮湿的地沟处等等,其电压不得超过12伏。

2.2.4.8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

必须使用时,应经过技安部门批准。

临时线应按有关安全规定安装好,不得随便乱拉乱拽,还应在规定时间内拆除。

2.2.4.9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之内,以免雷击时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2.2.4.10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砂、二氧化碳、1211等灭火器材灭火。

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因为它们有导电的危险。

救火时应该注意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及灭火器具不得与电线、电器设备接触,以防危险。

2.2.4.11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电气设施,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2.2.5发生触电如何急救

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

人体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己摆脱电源。

抢救触电者的首要步骤就是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有资料指出从触电后1分钟开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从触电后6分钟开始救治者,10%有良好效果。

而从触电后12分钟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很小。

主要急救方法如下:

2.2.5.1脱离电源。

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同时,用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体。

立即拨打报警求助电话。

需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采取防摔措施。

2.2.5.2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黏液,如有假牙.则应取下。

2.2.5.3立即就地抢救。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

现场应用的主要救护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

应当注意,急救要尽快进行,不能等候医生的到来,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3.2.5.4如有电烧伤的伤口,应包扎后到医院就诊。

3、机械设备安全技术(可省略)

各行各业使用着各种不同的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安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机械安全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机械设备本身应符合安全要求,另一方面是指机械设备的操作者在操作时应符合安全要求。

机械代替手工操作,能够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但是,因为机械结构上有缺陷,组织布局不合理,操作时不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就可能发生事故。

3.1机械设备造成伤害事故的种类。

机械设备造成的伤害事故,一般有以下几种:

3.1.1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造成的伤害。

主要是绞伤和物体打击伤;

3.1.2机械设备零、部件作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

这类事故主要有:

压伤,砸伤,挤伤;

3.1.3在生产中刀具产生的金属碎屑温度很高,可达600-700℃也会造成伤害:

烫伤;刺、割伤(各种金属碎屑都有锋利的边缘,会造成刺伤或割伤。

飞起的切屑可能伤害眼睛;

3.1.4机械、设备零件固定不牢,甩出打伤人;

3.1.5手用工具使用不当造成伤害。

3.2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

不同的机械尤其是专业机械有其特殊的安全要求,这里只介绍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包括:

3.2.1机械设备的布局要合理,应便于操作人员装卸工件,加工观察和清除杂物;同时也应便于维修人员的检查和维修。

3.2.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

3.2.3机械设备根据有关安全要求,必须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

例如:

3.2.3.1对于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应装设防护罩或防护挡板、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装置。

3.2.3.2超压、超载、超温度、超时间、超行程时会发生事故的零、部件,应装设保险装置,如超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安全阀、温度继电器、时间断电器等。

3.2.3.3需要对人们进行警告或提醒注意时,应安设信号装置或警告牌等。

如电铃、喇叭、蜂鸣器等声音信号,各种灯光信号,或各种警告标志牌等。

3.2.3.4对于某些动作顺序不能颠倒的零、部件应装设相互连锁装置。

使某一个动作,必须在前一个动作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就不可能动作。

3.2.4机械设备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电气安全的要求。

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3.2.4.1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或裸露的地方。

3.2.4.2电机绝缘应良好。

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3.2.4.3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

3.2.4.4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装置,连接的导线要牢固,不得有断开的地方。

3.2.4.5局部照明灯应使用36伏的电压,禁止使用110或220伏电压。

3.3机械设备操作者的基本安全守则

要避免工伤事故,不仅要求机械设备要符合安全要求,更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3.1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3.2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再投入运行。

3.3.3机械设备在运行中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

3.3.4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

3.3.5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使用,更不准将其拆除。

3.3.6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不得用手测量零部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3.3.7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3.3.8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打扫好机械设备的卫生。

4、起重安全技术(可省略)

在工厂里经常采用各种起重机械进行起重装卸工作,操作时稍有疏忽,极易发生事故。

4.1起重机械的类型

起重机械可分为三类。

(1)轻小型起重设备。

如千斤顶、行车、电葫芦、卷扬机等。

(2)起重机。

如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等。

(3)升降机。

工厂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桥式起重机。

4.2起重事故类型

(1)失落事故:

在起重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空中坠落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毁坏的事故;

(2)挤伤事故:

在起重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两个物体之间,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

(3)坠落事故:

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从起重机机体上高空处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4)触电事故:

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遭受电击所发生的伤亡事故;

(5)机毁事故:

起重机机体因失去整体稳定性而发生倾翻翻倒,造成重机机体严重损坏以及人员伤亡的事故;

(6)其他事故:

包括误操作事故、起重机之间的相互碰撞事故、安全装置失效事故、野蛮操作事故、偶然事故等。

4.3起重事故常见原因:

(1)起重设备质量不好,强度不够;

(2)没有保险装置和联锁装置,或者这些装置失灵;

(3)没有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损坏;

(4)过道、扶梯、驾驶室和着陆台安装不合理;

(5)操纵时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

(6)对起重机及基辅助设备的使用状况缺乏认真检查,等等。

4.4起重机械的安全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类:

4.1为了保证起重机的安全运行,根据国家标准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规定,起重机械必须设有关安全装置:

如起重量限制器、行程限制器,电气防护性接零装置、端部止挡、缓冲器、联锁装置、信号装置等。

4.2严格检验和修理起重机机件,如钢丝绳、吊钩、吊环等,不能用的机件要立即更换。

4.3建立和健全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交接班制度和安全规程。

每台起重机都要详细记载它的规格、性能等有关技术资料,记载历次大修、中修情况,记录起重机的重要性能的变化和重大事故的情况,以备考查。

4.4.4起重机运行的时候,禁止任何人上下;也不能在运行中检修;禁止从一台桥式起重机跨到另一台桥式起重机上去;上下行车车要走专用梯子。

4.4.5吊运物品时区域内不准站人。

4.4.6吊运时,严禁从人头上越过,在吊运的东西上也不能站人。

4.4.7起吊的东西不能在空中长时间停留;在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停留时,在起吊物品下面要禁止一切人员站立或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