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451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docx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docx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

 

  篇一:

重庆北碚地区野外地质考察报告-胡伟光

  重庆北碚地区野外地质考察报告

  胡伟光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

  20XX-11-11

  目录

  1前言。

1

  2地层岩性及沉积发展史。

1

  3构造。

184结论。

21

  附图。

22

  重庆北碚地区野外地质考察报告

  胡伟光

  1前言

  重庆市北碚区是重庆主城区之一,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在重庆市具有重要地位。

本次实习以北碚区辖内的嘉陵江段为研究对象,对该江段地质构造进行调查研究。

近年来,南方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在长兴组及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中相继获得突破,发现了一系列气藏,表明南方海相勘探大有可为。

此次野外地质考察,主要是在海相地层中进行,并对其构造形态描述。

本次考察由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组织,工作时间为2天,由于从成都到重庆路上来回花费一天,实际上考察时间只有一天左右。

考察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测产状、采标本等等并拍了大量的地质照片。

  研究区内的地貌为典型的平行岭谷地貌,背斜成山,构成了区域地貌的脊梁;向斜为谷,是区域内较低的地方。

按照海拔和相对高度标准:

海拔500一1000米、相对高度大于200米为低山;相对高度差小于200米为丘陵。

据此,把研究区地貌划分为低山和丘陵两类地貌。

本次考察的观音峡背斜低山为“一山三岭二槽”背斜低山(见图1)。

该背斜两翼的碳酸盐岩地层被溶蚀,形成岩溶槽谷。

沿观音峡背斜西北翼嘉陵江组盐酸盐地层发育的槽谷称为前槽,沿观音峡背斜东南翼二叠系和三叠系盐酸盐地层发育的槽谷叫后槽;背斜轴部飞仙关组岩层以及两翼的须家河砂岩形成三条山脊,从而使山体呈“一山三岭二槽”的形态。

江水下切强烈,江边相对高差大,一岩层中多断层,悬崖分布较普遍:

白庙子江边有多处岩溶洞穴分布。

  图1野外地质考察的观音峡

  2地层岩性及沉积发展史

  

(一)地层岩性

  研究区地层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层构成。

二叠系仅出露于白庙子江边观音峡背斜的轴部(北碚水文站下),岩性表现为浅海相碳酸盐岩。

研究区以中生代的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为主,岩性主要表现为:

砂岩,碳酸盐岩、泥岩以及砂泥互层组合。

主要地层按时间及岩性分组主要有:

三叠系的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等,各地层分布及组合如下:

  二叠系长兴组(p2ch):

研究区内为含燧石团块生物泥晶灰岩,浅灰—到深灰色中—厚层状,底部燧石较少,中部较多。

燧石一般呈不规则的团块和串珠状,条带状顺层分布。

缝合线较常见,其内有沥青充填—黑褐色。

缝洞较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

本组石灰岩中产大量的化石(见图2—图12)。

顶部有灰—灰黑色硅质岩、中层状—透镜状硅质灰岩和泥质灰岩、页岩交替出现。

  研究区内飞仙关组只分布于观音峡背斜的轴部,大致为天府隧道口以南,原江北水泥厂以北的区域,构成了背斜的核心部位。

本组为浅、滨海相碎屑、碳酸盐岩沉积,岩性较为复杂,为紫红色钙质泥岩、页岩、泥灰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互层。

岩层由老到新可分为五个段:

  飞仙关组第一段(T11f),厚约75米。

以暗紫灰色泥岩为主,夹钙质泥页岩—岩性坚硬,不易风化;相对而言,下部和上部多为厚层—块状暗紫色泥灰岩,常显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

本段底部以灰黄色、黄绿色页岩、薄层状泥灰岩、紫红色页岩等与下伏二叠系长兴组接触,上与飞二段呈整合接触(见图13—图16)。

  飞仙关组一段

  长兴组

  图2长兴组与飞仙关组一段分界线

  图3长兴组内的燧石(局部含沥青)

  图4长兴组内的古生物化石(菊石及其它生物屑)

  篇二: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二)

  学号:

2220XX318210025姓名:

杨庭跃

  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26日

  实习地点:

北碚观音峡嘉陵江沿岸区域

  实习小组成员:

杨庭跃、杨欢、徐先康、王惠、夏灵

  实习指导老师:

李俊云

  实习目的:

了解野外地质实习的基本方法;学习测量岩石产状;认识中生代地层;认识基

  本地质构造等

  一、实习准备

  温习基础地质学的相关知识,准备好罗盘、放大镜、地质锤、稀盐酸、地图等相关工具。

  二、实习内容

  ?

实习路线

  ?

主要实习经过

  1.朝阳桥—观音峡上段

  走过朝阳桥,便能看见连绵的山崖峭壁。

一开始的峭壁是属须家河组的

  地质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峭壁上岩石的节理多而大,说明这里地质构造活

  跃。

  继续走至天府隧道附近,我们发现岩石种类由砂岩变为了灰色的石灰岩集标本滴加盐酸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峭壁中岩层的褶皱状况,褶皱合部岩层破裂情况更为严重。

这是因为在褶皱中,合部收到挤压外,还受到来自两侧的力,岩层更易变形、破裂。

在白庙子附近我们还发现了平卧褶皱,平卧褶皱是褶皱两边受力不平衡出现的状况,它的出现也间接地反应出观音峡地区地质活动情况复杂。

在这里小组测量了一组岩层的产状:

走向sw185度,倾向wn273度,倾角70度。

  断裂明显的岩层老师在讲解平卧褶皱

  之后,我们到达了观音峡背斜的一处小断层。

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

什么力量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呢?

原来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

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

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

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

观音峡的断层中主要含的岩石是棕红色的泥灰岩,比起石灰岩,泥灰岩硬度更小,更易风化。

该断层上盘抬升,下盘沉降,是逆断层结构。

  2.观音峡中段(嘉陵江岸边)

  断层类型泥灰岩/观音峡的逆断层

  到嘉陵江岸边后,我们发现了一种很独特的岩石—燧石结核灰岩。

它是以燧石为核心,被石灰岩包裹,表面石灰岩风化后露出燧石形成的。

其特点是内有丰富的生物化石。

  结核灰岩灰岩中的生物化石

  在观音峡中部,可见十分清楚的背斜构

  造,在背斜构造中,又能发现其中含有的小褶皱。

说明这里地质构造运动活跃且复杂。

  嘉陵江江两岸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清晰可见的褶皱带

  3.观音峡下段(嘉陵江边)到了下段,两岸的褶皱带依然连续,出现了一些波浪形的岩层。

这些波浪形岩层形成的原因是石灰岩岩层中夹有质软的泥灰岩岩层,当受挤压力时,泥灰岩岩层凸出,再经风化作用后,凸出的易风化的泥灰岩风化破碎,不易风化的石灰岩保存下来,就形成了石灰岩凸出,泥灰岩凹入的波浪形岩层。

  波浪形岩层,表面可见泥灰岩风化的碎片泥灰岩表面易受风化破碎

  继续走,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微观溶洞”。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观音峡下游的嘉陵江沿岸石灰岩广布,且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微观溶洞”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我们小组测量了一处石灰岩岩层的产状:

走向ws228度,倾向es137度,倾角44度。

到此,我们的第二次实习结束。

“微观溶洞”钙华

  三、实习总结

  地质实习不但考验体力和耐力,更考验你的观察力。

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走峭壁也不是问题;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便能找到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当然团队精神不可少,互帮互助,众志成城,再陡的坡也上得去!

  本小组成员正在穿越陡坡的同学

  篇三: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基础地质实习报告天府镇位于北碚主城区东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西北郊,地跨北碚区、合川区、渝北区三境。

南起嘉陵江边的白庙子,北止华蓥山宝顶南簏,幅员面积52.6平方公里,辖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5万余人。

地处重庆市主城区外围,东连静观镇、水土镇,南临嘉临江,全镇地形呈南北走向,一山二岭三槽,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

境内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家兴办的实体,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办公场地作孚楼,有建于30年代的中国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遗址,有民国初期较繁忙的北庙子水码头,有民国初期较繁华的北庙子古城,有长达10公里独特别致的溶洞,有抗战时期保育员金剑山分院,有历史悠久的金剑山佛教圣地。

年平均气温15℃,最高温度34℃,最低温度-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1200小时左右,是北碚、水土、蔡家主城片区最近的休闲场所。

天府地区内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

实习去山峰林立,沟谷交错,具典型的“一山二上两槽”的地貌特征。

山岭槽的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与褶皱(背斜)轴向及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该区属于正地形,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与背斜核部一致。

其两槽系背斜两翼的嘉陵江组夹膏盐的碳酸盐被强烈溶蚀形成。

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称“前槽”,发育较好。

东南翼的“后槽”因断层作用发育较差。

更外侧的二岭则是抗腐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砂岩构成。

区内经强烈剥蚀,溶蚀作用及人文因素后,基岩裸露,泥薄水浅,森林稀疏。

人口密集,梯田密布。

而在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分布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气势巍峨,苍翠欲滴,组成一副美丽的山水图。

  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最早开发煤田的天府矿务局以及黄铁矿,石英砂,采石场等小型企业,农业方面两槽盛产水稻,莲藕,坡地以红薯,玉米,苕类为主,耕作条件一般。

  重庆是国内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

气温较高,7-8月份日平均温度在33-35摄氏度。

不过实习区处于山地,气温偏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雾。

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文化较发达,生活开化。

  从重庆市区及大学城均有高等级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后峰岩的公共汽车每15分钟一班,约需30分钟。

交通较为方便。

  解放前地质前辈做过一些地质路线及矿点调查,解放后做过1:

10000煤田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以及1:

200000石油地质普查等工作,资料较多,特别是矿区地质研究程度高。

多所高校选此地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本次实习由五个阶段组成:

  1.野外踏勘:

代家沟,鹰儿崖,铁厂沟,观音峡一带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出露的底层系统,各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和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2.实测地层剖面:

实测地层剖面,编制相应图件.

  3.沉积相实习:

野外观察实习及相剖面图编制.

  4.野外地质填图:

对实习区做全面填图

  5.地质实习报告编写及图件编绘.

  在北碚区天府镇我们进行了为期大约五周的地质基础实习,从才到天府地区对当地的地质情况不大了解到随着实习的结束,我们逐渐对天府地区的地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这五周的实习过程当中,我们从一开始的踏勘,到接下来的沉积相分析,

  再到然后得地层实测,再到最后的地质构造填图,我们逐步的掌握和了解了天府地区的大致地质情况。

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辛苦有汗水,但随着知识的增长,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一.地层结构

  四川盆地内部,一般为侏罗系红色地层所覆盖。

重庆及川东地区,褶皱强烈,出露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