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347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docx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docx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先秦学案要点梳理+巩固练习+中考题1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学案(先秦)

✧考纲要求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3)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4)知道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

✧知识清单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

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三、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

齐桓公(标志:

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

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改革:

发展生产、训练军

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四、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相关成语: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五、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著名的都江堰:

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地点:

成都平原泯江中游

③意义: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六、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

公元前356年②人物: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

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七、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八、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

“爱人”,“

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

儒:

说服教育;道:

顺其自然;法:

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B、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C、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D、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

2.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商朝B.夏朝C.西周D.东周

4.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

”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六辅渠

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A.知识分子思想活跃B.各学派重视学术交流

C.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D.各国诸侯重视知识分子

6.2011年举办的“都市风采”京津沪渝声乐组合大赛中,由松江区文化馆陆春彪作词、刘勇作曲的歌曲《方块字》获本次大赛银奖,“篆隶楷行映日月,田字格里唱摇篮。

”唱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下列对“方

块字”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A.金文——甲骨文——行书

B.甲骨文——隶书——楷书

C.甲骨文——小篆——隶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

7.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但其改革却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严明法令

8.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

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

C.青铜树D.四羊方尊

9.要查找孔子当初教育他弟子的具体情况,可以查阅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春秋》

10.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朝是我国青铜器鼎盛灿烂时期

B.司母戊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代表

C.四羊方

尊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D.在殷墟发现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举世闻名

1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谁建立的

A.炎帝B.黄帝C.禹D.启

12.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右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

1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

“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

A.“仁”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法治”

1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B.、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C、巩固对西周周边的统治D、炫耀周天子的权威

15.右图是我国发明的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它最早出现于

A、春秋B、战国C、秦朝D、宋朝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总结成都平原人民与岷江水害斗争的经验而筑成的都江堰。

岷江沿途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每年夏秋,水量骤增,灌县以下常泛滥成灾。

相传在李冰主持下,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即郫江)和外江(即检江),分散了岷江的水流,既免除了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C”。

(1)都江堰是秦朝时修建的。

(2)都江堰的设计较为科学。

(3)都江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都江堰的修建便利了灌溉和运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进步。

17.自古以来,民生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孔子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1)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请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2)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都与统治者的民本思想有关。

历史上出现的与材料二相关的两个盛世局面是什么?

(2分)

【近代的民生探索】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你认为材料三中最能体现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1分)

【现代的民生实践】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分析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施了哪些措施?

(至少写出两项)(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商汤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为恢复工业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又称《全国复兴法》。

根据该法成立了全国复兴总署,由它召集工商界、劳工组织和消费者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由不同行业制定的这种法规后来达到750个之多。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第7节规定:

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对雇员不得以必须参加公司工会为条件;雇主应遵守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在广东和福建获得特殊地位的30年里,中国的出口增长了一百多倍,1978年时广东没有一家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工厂。

30年后来广东南部的人,却可以看到摩天大楼、世界级饭店和高速公路。

到1992年邓小平退休时,估计有一亿人次涌入广东的沿海地区。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主张及其理由。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的核心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法规内容产生的作用。

(2分)

(3)材料三中“广东和福建获得特殊地位”是指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影响。

(2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一点认识。

(1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铜文化是商周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丰富、品相繁多。

加之用合范法铸造,一般一范只铸一器,很少有面目完全一致的青铜器,因此件件面貌各异,拓宽了艺术欣赏的视野。

尤其是其中精品迭出,看了使人叹为观止,同时,中国古代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成就为一身,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