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420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ocx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ocx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案

  (2学时)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掌握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六章综合型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

第三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一现代公园发展里程碑

(一)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简介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

v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Olmsted)最著名的代表作

v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800米,占地约340h㎡

v回游式环路和波浪系统园路系统

v4条园路与城市街道立体交叉相连

v重大意义:

全美第一个公园(publicpark);

在其规划建设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景观建筑学(LandscapeArchitecture)。

(二)奥姆斯特德原则——公园设计重要原则

v1保护自然景观,恢复或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观

v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形式

v3开阔的草坪要设在公园的中心地带

v4选用当地的乔木和灌木制造浓郁的边界栽植

v5公园中的所有园路应设计成流畅的曲线,并形成循环系统

v6主要园路要基本能穿过整个庭院,并由主要道路将全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二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v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远期和近期相结合;

v2突出公园的植物特色,注重植物品种搭配;

v3公园植物规划注意植物基调及各景区的主配调的规划;

v4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v5四季景观和专类园的设计是植物造景的突出点;

v6注意植物的生态条件,创造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

三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布局

(一)基本要求

v1.形成统一基调:

用2~3种树形成统一基调。

北方地区,常绿树占30%~50%,落叶树占50%~70%;南方地区,常绿树占70%~90%。

在树木搭配方面,混交林可占70%、单纯林占30%。

出入口、建筑四周、儿童活动区和园中园的绿化应善于变化。

v2.创造与环境适应的气氛:

在娱乐区、儿童活动区,为创造热烈的气氛,可选用红、橙、黄等暖色调植物花卉;在休息区或纪念区,为保证自然、肃穆的气氛,可选用绿、紫、蓝等冷色调植物花卉。

公园近景环境绿化可选用强烈对比色,以求醒目;远景的绿化可选用简洁的色彩,以求概括。

在公园游览休息区,要形成一年四季季相动态构图,春季观花,夏季浓荫,秋季观红叶,冬季有绿色丛林,以利游览欣赏。

(二)布局的3种方式

v1规则式的布局

规则式的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式对称,运用植物修剪形成各式各样的规整几何形,形成整齐、庄严、雄伟、开朗的空间氛围。

规则式的布局

用规则式的植物种植和修剪方式就很容易与建筑取得形式上的协调。

v2自然式的布局

自然式的布局讲究步移景换,利用自然的植物形态,运用夹景、框景、障景、对景、借景、漏景、点景等手法,形成有效的景观控制。

v3混合式的布局

混合式的布局是规则式和自然式的结合。

一方面利用草坪空间、水域空间、广场空间等形成规整的几何形或自由曲线形,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另一方面保留自然式园林的特点,利用乔木、植篱等围定场地,划分空问,营造屏障,或引导视线于景物焦点。

四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规划方法

(一)绿化树种的选择

掌握一般规律,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苗木,以大苗为主,适当密植。

要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抗逆性、不得选用有浆果和招引害虫的树种,以便于管理。

保证园林植物有适宜的生态环境。

植物的配置,必须适应植物生长的生态习性,有利树冠和根系的发展,保证高度适宜和适应近远期景观的要求。

1.植物种类选择规定:

宜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当地适生种类

2.苗木控制规定:

根据苗木生长速度提出近、远期不同的景观要求,重要地段应兼顾近、远期景观,并提出过渡措施;预测疏伐或间移的时期。

3.树木景观控制规定:

风景林郁闭度见表7-ll。

风景林中各观赏单元应另行计算,丛

植、群植的近期郁闭度应大于0.5,带植的近期郁闭度宜大干0.6。

孤植树、树丛应选择观赏特征突出的树种,并确定其规格、分枝点高度、姿态等要求;与周围环境或树木之间应留有明显的空间,提出有特殊要求的养护管理方法。

树群群内各层应能显露出其特征部分。

孤立树、树丛和树群至少有一处欣赏点,视距为观赏面宽度的1.5倍或高度的2倍;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2倍以上。

各类单行绿篱空间尺度如表7-12所示。

 

4.游人集中场所植物选用规定:

在游人活动范围内宜选用大规格苗木;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不应选用在游人正常活动范围内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呈尖硬剑、刺状以及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种类;不宜选用挥发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种类。

集散场地种植设计的布置方式,应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通行,场地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米。

5.儿童游戏场植物选用规定:

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活动范围的50%;活动范围内灌木宜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类,树木枝下净空应大干1.8米。

露天演出场观众席范围内不应布置阻碍视线的植物,观众席铺栽草坪应选用耐践踏的种类。

6.停车场的种植规定:

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庇荫乔木枝下净空标准为:

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大于4.0米,小汽车停车场大于2.5米,自行车停车场大于2.2米。

场内种植池宽度应大于1.5米,并设置保护设施。

7.成人活动场的种植规定:

宜选用高大乔木,枝下净空不低于2.2米;夏季乔木庇荫面积宜大于活动范围的50%。

8.园路两侧的植物种植:

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路,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得有低于4.0米高度的枝条。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园路,边缘不宜选用硬质叶片的丛生型植物;路面范围内,乔、灌木枝下净空不得低于2.2米;乔木种植点距路线应大于0.5米。

9.公园树木与有关物体的距离:

包括公园树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表7-13)和公园树木与地下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表7-14)。

 

(二)公园设施环境及分区的绿化

v运用植物的空间营造功能根据公园功能分区创造不同的空间类型,营造空间序列进而组织游览路线。

v不同景区要着重从构图上和功能上对植物景观进行规划,不同景点着重从特色上对植物观景进行设计

v

1.大门:

为公园主要出入口,大多面向城镇主干道。

绿化时应注意丰富街景并与大门建筑相协调,同时还要突出公园的特色。

如果大门是规则式建筑,则宜采用对称式布置绿化;如果大门是不对称式建筑,则要用不对称方式来布置绿化。

大门前的停车场,四周可用乔灌木绿化,以便夏季遮阳及隔离周围环境;在大门内部可用花池、花坛、灌木与雕像或导游图相配合,也可铺设草坪,种植花灌木,但不应有碍视线,且须便利交通和游人集散。

2.园路:

主要干道绿化可选用高大、荫浓的乔木和耐阴的花卉植物在两旁布置花境,但在配置上要有利于交通,还要根据地形、建筑、风景的需要而起伏、蜿蜒。

小路深入到公园的各个角落,其绿化更要丰富多彩,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山水园的园路多依山面水,绿化应点缀风景而不碍视线。

平地处的园路可用乔灌木树丛、绿篱、绿带来分隔空间,使园路高低起伏,时隐时现。

山地则要根据其地形的起伏、环路,做到绿化有疏、有密。

在有风景可观的山路外侧,宜种矮小的花灌木及草花,以利游人观景;在无景可观的道路两旁,可以密植、丛植乔灌木,使山路隐在丛林之中,形成林间小道。

园路交叉口是游人视线的焦点,可用花灌木点缀。

v3.广场要求既不影响交通,又要形成景观。

如休息广场,四周可植乔木、灌木,中间布置草坪、花坛,形成宁静的气氛。

停车铺装广场,应留有树穴,种植落叶大乔木,利于夏季遮阳,但冠下分枝高应为4米,以便停放汽车。

如果与地形相结合种植花草、灌木、草坪,还可以设计成山地、林间、临水之类的活动草坪广场。

4.小品建筑:

包括展览室、游艺室等,附近可设置花坛、花台、花境,室内可设置耐阴花木,门前可种植浓荫大冠的落叶大乔木或布置花台等。

沿墙可成丛布置花灌木。

所有树木花草的布置要和小品建筑协调统一,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四季色彩变化要丰富,给游人以愉快之感。

5.水体:

公园的水体可以种植荷花、睡莲、凤眼莲、水葱、芦苇等水生植物,以创造水景。

沿岸可种植耐水湿的草本花卉或者以乔、灌木和小品建筑等加以点缀,以丰富水景。

但要处理好水生植物与养殖水生动物的关系。

6.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

要求地形平坦开阔,绿化以花坛、花境、草坪为主,便于游人集散。

该区内可适当点缀几株常绿大乔木,不宜多种灌木,以免妨碍游人视线,影响交通。

在室外铺装场地上应留出树穴,供栽种大乔木。

各种参观游览的室内,可布置一些耐阴或盆栽花木。

v7.体育运动区:

宜选择快长、高大挺拔、冠大而整齐的树种,以利夏季遮阳;但不宜用那些易落花、落果、种毛散落的树种。

球类场地四周的绿化要离场地5~6米,树种的色调要求单纯,以便形成绿色的背景。

不要选用树叶反光发亮树种,以免刺激运动员的眼睛。

在游泳池附近可设置花廊、花架,不可种带刺或夏季落花落果的花木。

日光浴场周围应铺设柔软耐踏的草坪。

8.儿童活动区:

可选用生长健壮、冠大荫浓的乔木来绿化,忌用有刺、有毒或有刺激性反应的植物。

该区四周应栽植浓密的乔、灌木,便于与其他区域相隔离;如有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分区,也应用绿篱、栏杆相隔,以免相互干扰。

活动场地中要适当疏植大乔木,供夏季遮阳。

在出入口处可设立塑像、花坛、山石或小喷泉等,配以体形优美、色彩鲜艳的灌木和花卉,以增加儿童的活动兴趣。

9.游览休息区:

以生长健壮的几个树种为骨干,突出周围环境季相变化的特色。

在植物配置上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天际线的变化,采用自然式配置树木。

在林间空地中可设置草坪、亭、廊、花架、座凳等,在路边或转弯处可设月季园、牡丹园、杜鹃园等专类园。

10.公园管理区:

要根据各项活动的不同功能,因地制宜进行绿化,但要与全园的景观相协调。

v

此外,为了使公园与喧哗的城市环境隔开,保持园内的安静,可在周围特别是靠近城市主要干道的一面及冬季主风向的一面布置不透式的防护林带

(三)园路交叉口及其种植设计

(1)园路交叉口处理:

①.做到主次分明。

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区别。

②.避免交叉口过多。

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在交叉口和分叉口的路面应能分清主次,使导游方向明确。

③.两条主要园路相交应尽可能采用正交。

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行人要穿绿地。

为了避免游人过于拥挤也形成小广场,或单独设置绿地缓解人流压力。

④.如果两条道路成锐角相交,锐角不应过小,并应交与一点,避免交叉口分离而不易辨别方向.

⑤.两条道路成丁字型交接时,在交点处可布置道路对景,使人记忆犹新。

⑥.要有景色和特点。

 

(2)园路交叉口景观处理

直线型的园路,从空间的中部通过时,人们观景是从整体到局部到细部的赏景过程,故此路段的长度与对景画面的宽度及高度,要适合人们行进时赏景的距离和速度。

主景要明晰、固定。

直线型的园路从空间一侧通过时,视线被引向空间开阔的一方,一般常做自然式的景观,呈长卷连续式的构图。

沿路可设框景,以勾勒出美好的对景。

主景是多变的、多趣味的。

曲线型的园路,可分为规则式与自然式两种。

规则式曲线是由圆弧所组成,对景就设在圆心上,观者距离不边,景观多变。

自然式曲线多呈S形,由几个长短不同的直线连续构成的,每一段直线的视线终端宜有一个对景。

园路交叉口举例

园路交叉口举例

 

五设计案例分析:

1设计案例1分析

图为某公园湖面跌水口的设计。

从效果上看,整个环境显得非常自然,水体与山石通过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绘制的效果图(图)可以看到,石头与植物要对跌水的出口进行有效的遮挡,获得隐约的效果,根据出水口的宽度设计石头的高度和摆放形式,植物基本以自然形态出现,水边植物如芦苇、花叶良姜、水鬼蕉等形态松散,粗生粗长,与山石粗犷不羁的性格相仿,植物配置时要注意水的落差和石头的高度,避免植物过多遮挡景致。

背景植物以阔叶、落叶植物为主,形成有层次的植物群,表达幽深的景观效果。

效果图上布置少许整形植物,可以添加一些对比效果,不过切忌手法过多,否则容易打破整个环境的气氛。

2设计案例2分析

图为道路分又口的植物设计。

从效果图(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路口利用植物色彩进行引导的效果非常明显,这里采用花叶美人蕉,由于它的叶子色彩鲜艳,种植在深色背景的前面显得很跳跃,打动游人的好奇心,驱使游人沿路游览。

3设计案例3分析

图中采用植物姿态对比的方法。

通过低矮的灌木衬托挺拔的假槟榔,散尾葵作为背景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效果图(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的高低远近的层次关系,由于考虑到水的倒影也是一种景观,假槟榔优美的姿态成为植物选择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4设计案例4:

一套公园规划方案

六行业标准

公园设计规范(建标[1992]384号)

三、考核内容及重点

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布局和方法

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1

1/万

1/5千

1/2千

1/千

1/万草测

1/2千草测

1

2

3

4

5

6

7

1对地层划分到组或阶,如范围大应进一步二分或三分,确定其时代,测定其厚度及产状

2.对标志层、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应注明;

3.研究鉴别各地层的接触关系,岩层的层理机械沉积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

4.研究喷出岩的特点,层序、层理、及岩相等特征,岩石的组成及其特点,测定其时代、厚度及产状;

5.与矿产关系的研究,含矿层或对成矿有利岩层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层位与岩性特征,测定其厚度与产状

1.在1/万分成的基础上,按岩层、岩性特点进一步详细划分岩层,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胶结物性质,结核体的形态、沉积韵律、测定各层厚度、产状与空间分布关系。

2.3.4.5同左

6.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地层,或成矿的主要围岩、对其岩石作详细的岩石矿物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并应控制它的厚度、产状等有关特点在空间上的变化。

一般地段的研究程度可低于1/万或与之相似。

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岩层其研究程度仍与1/万相同

含矿层或成矿有利地层仍与1/2千相同,其他问题研究程度可低于1/2千。

1.确定侵入岩的时代、种类、规模、形态及产状,研究侵入岩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2.对侵入岩体应详细划分岩相;3.研究岩体的原生构造;对原生构造带的特征分布范围与产状等,在图上应给予标示。

4.研究岩体之间及岩体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接触变质的范围,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及产状。

5.脉岩的分布特点、岩性特征、规模及产状,脉岩与岩体的关系,脉岩之间的关系、脉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6.研究侵入体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岩体的形态变化、产状变化与岩相变化对成矿的富集作用。

7.岩浆岩型的矿床、对岩体的研究程度与揭露程度,应达到对矿化研究程度的要求。

除左列1-7各项内容外应进一步做到:

1.详细划分岩相、不仅要从接触带的变化特征出发划分边缘相、过渡相及内部相,研究各自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点,而且要从岩浆的结晶与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同化作用和自变质等特点划分岩相。

2.揭露和控制岩相及接触带的产状变化;

3.详细划分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裂隙构造的分布特征产状,研究岩体各部位的付矿物特征,近可能的标出岩体流动前缘;

4.对岩体与脉岩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化学分析

5.与成矿有关的岩相或脉岩,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表示,小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但应说明。

同上

同上

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2

1/万

1/5千

1/2千

1/千

1/万草测

1/2千草测

1

2

3

4

5

6

7

变质岩

1研究变质作用特点及变质程度,划分变质带

2.研究各变质带空间分布规律与产状的变化特点,

3.划分变质相研究各变质相系的关系

4.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或矿化富集作用之间的关系

5.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变质带应详细研究并控制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其层位与岩相特点,测定其厚度与产状,其厚度能填出时应专门表示、填不出时应扩大表示。

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

2.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

3.详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片理、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

4.同左4.5

5.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以便进一步建立变质相系。

同上

同上

构造地质

1查明矿区的主要构造带与控矿构造的特征,

2.查明各种性质构造带的组合、排列方式、分布规律,着重研究压性构造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和划分构造型式或体系。

3查明各结构面性质、特点、规模及产状;

4.区分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的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与变化特点

5.区分成矿前与成矿后的构造带特点与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级别构造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6.研究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对岩浆的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控制作用。

7.对各种主要断裂带与褶皱轴的实际位置应实测。

同1-6,应进一步岩研究:

1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结构面对矿体的控制作用特点。

2.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带,在一定距离内应有工程控制,揭露其形态,规模、产状、充填物等特征,准确测量其产状。

3.对破坏矿体的断裂,地表应有工程控制,查明其性质、规模、产状及断距,其界线与断距应实测。

同上

同上

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3

1/万

1/5千

1/2千

1/千

1/万草测

1/2千草测

1

2

3

4

5

6

7

蚀变围岩

1初步查明蚀变种类,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对蚀变带应有工程控制。

2.圈定蚀变体或蚀变带,判断蚀变作用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的关系

3.研究蚀变围岩的含矿性。

1.详细查明各蚀变带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合、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用工程控制蚀变带的变化。

2.详细圈定蚀变体和蚀变带的范围,按蚀变强度与矿物组合进一步细分,确定蚀变体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矿化作用的关系;

3.详细研究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同1/万

1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同1/2千

2.与矿关系不密切的精度可降低。

矿化及矿体

1.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层的规模产状及走向的变化;

2.矿化带、含矿层、矿体、详细研究其规模、产状、形态、矿石自然类型等变化特点,分布规律。

3.分析和鉴定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及含量

4.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条件做出初步判断,指出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

1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体;

2.矿化带较详细的研究确定矿化类型、规模、产状、矿物种类及金属矿物含量

3矿体,除按1/万要求外,尚需要对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物质成分等进行研究,对矿床成因类型、工业类型做出判断。

4要用工程控制主矿体,上下盘的小矿体,对露天开采的矿床,要详细的查明矿体的边界

5系统的查明矿体有用组份的含量及其变化

同1/万

同1/2千

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4

1/万

1/5千

1/2千

1/千

1/万草测

1/2千草测

1

2

3

4

5

6

7

必须表示地质体规模m

1.矿体宽度大于5

2.一般岩石宽度大于20

3.蚀变体宽大于10

4.各种构造形迹长大于100

1.矿体宽度大于2.5

2.一般岩石宽度大于10

3.蚀变体宽大于5

4.各种构造形迹长大于50

1.大于1

2.大于4

3.大于2

4.形迹长大于20

1.大于0.5

2.大于2

3.大于1

4.形迹长大于10

1.大于5

2.大于40

3.大于10

4.形迹长大于200

1.大于1

2.大于4

3.大于2

4.形迹长大于40

地质界线实测允许误差m

1.矿体5-10

2.一般地质体10-20

1.矿体2.5-5

2.一般地质体5-10

1.矿体1-2

2.一般地质体2-4

1.矿体0.5-1

2.一般地质体1-2

1.10-20

2.20-30

1.1.2-4

2.2.4-6

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5

1/万

1/5千

1/2千

1/千

1/万草测

1/2千草测

1

2

3

4

5

6

7

度要

观测密度个/Km2

简单区

30-40

80-100

500-600

1200-1400

20-40

250-400

中常区

40-50

100-120

600-700

1400-1600

复杂区

>60

120-150

700-800

1600-1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