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个性化服务对酒店管理的影响分析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新模式研究.docx
《酒店管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个性化服务对酒店管理的影响分析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新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店管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个性化服务对酒店管理的影响分析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新模式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酒店管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个性化服务对酒店管理的影响分析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新模式研究
酒店管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个性化服务对酒店管理的影响分析
2、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新模式研究
3、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思考
4、酒店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研究
5、酒店管理专业教育针对性分析
全文总字数:
22201字
篇一:
个性化服务对酒店管理的影响分析
个性化服务对酒店管理的影响分析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酒店为顾客提供的标准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于顾客的需求,酒店的服务也从来就没有过统一的标准,所以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服务就有不一样的看法,因此个性化服务就逐渐浮出水面,越来越成为我国酒店业的主要话题,越来越多的酒店已经开始在原有的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之上找出个性化服务的方式。
本文从服务人员的个性化服务出发,重点论述了个性化服务的形成和服务人员个性化服务对酒店发展的影响以及实现酒店个性化服务的措施。
【关键词】酒店;个性化服务;影响措施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目前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在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下,人们对酒店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酒店相对于原来的标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更能显示出一个酒店的档次和等级,在顾客眼中就更能显示出酒店的优势。
个性化服务的开展更能有助于酒店的管理和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从而加强酒店的整体实力。
一、酒店个性化服务的含义
1.个性化服务的含义。
个性化服务(PersonalService),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顾客提供具有个人特点的差异性服务,以便让接受服务的客人有一种自豪感、一种满足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赢得他们的忠诚而成为回头客。
个性化服务也可以指服务企业提供有自己个性和特色的服务项目。
2.对酒店个性化服务的理解。
酒店个性化服务能让顾客更舒适的享受,根据不同的人你提供不同的服务是一种个性化的体现。
例如,专门开设女子楼层,现在有很多的女性单独出差,这样她们在想要住得舒服的同时更在意的是安全,我们提供这样一层楼,连保安都是女的会让她们感到很放心。
3.个性化服务的意义。
个性化服务能够满足客人的需求,因为客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那肯定会和酒店的规范有所不同,这样的状况下就要求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够不被束缚,满足客人的需求。
你给客人惊喜的同时客人也会给你惊喜。
这样久而久之,我们酒店的客人就会增加,相对于其他酒店,我们酒店的竞争力也会强一些,同时,一种友好的,周到的酒店形象也会深入人心。
二、酒店个性化服务的形成
在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趋势下,顾客对酒店服务要求的提高,酒店的个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如今,我国酒店的个性化服务正在逐渐完善,很多酒店对个性化的服务理解不透彻,或者说,有很多酒店不太愿意去尝试,因为以前的标准化服务是一套逐渐完善的系统理论知识,想要个性化服务很好的实施,就要勇于探索。
个性化服务不是要推翻以前的标准化,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自己的特色,能给顾客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和很强烈的满足感。
这样才能增加竞争优势,更有利于酒店以后的发展。
酒店个性化服务的提出来自于海外的发达国家,这个响亮的口号的提出,是在酒店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下不能满足顾客形形色色的需要而对顾客实行有针对性的服务的创新思想,是以顾客为服务中心,而不再是以酒店利益为中心的服务。
国内的个性化服务是伴随着世界酒店的发展一起发展成熟的,随着提供有特色的服务,满足特殊群体的不同要求发展出来的一种服务。
一直到21世纪初,个性化服务这一思想在我国酒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熟起来,在酒店内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
我国酒店业的服务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一连串的变化,从服务的整体水平来看,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酒店就是简单的招待所模式,处于比较被动的服务阶段。
在改革开放以后就是处于相对规范化的服务阶段,一直到现在的21世纪初才逐渐处于个性化服务的阶段。
也就是说,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社会发展,人们的个性需求而逐渐形成的。
以前就一直应该有这种服务,只不过是我国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人们的需求,所以人们的需求不明显。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服务的要求渐渐地也就有所提高,从单一的物质追求提高到了物质和精神共追求的层面,所以才会形成这种根据不同需求而形成的个性化服务。
三、酒店个性化服务对酒店管理的影响
随着酒店业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为:
一个酒店的实力和优势就在于酒店的服务,酒店的服务是最基础的也是最能显示一个酒店的等级和档次的,你的服务越好,你的顾客才会越多,这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道理。
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酒店里的服务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顾客的心中就是我既然花钱了就要享受到与之相应的同样价值的服务。
所以想要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取得长期的优势,单单依靠优质的菜肴和舒适的客房是远远不够的,酒店必须要更深入了解到客人的习惯和爱好及公众的心理和需求,针对市场的需求提供有着本酒店特色的服务,让酒店在顾客心中留下深刻、独特的印象,让顾客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满足感,建立、保持并发展与顾客的长期互惠互利关系。
因此,现如今,一个酒店能不能在如此林立的酒店中稳稳立足就要依靠于酒店内最基础的服务。
1.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
酒店通过个性化服务可以更早的通过顾客的需求而探索到市场的需求,从而能够提早的准确的制定出战略计划应对市场需求,进而扩大市场。
也能创造更高的效益,提高企业的利润。
如果酒店的个性化服务能够满足特殊群体的不同需求,也就能够提高酒店在顾客心中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用良好的形象来增强酒店的知名度,这样的效果就是能够吸引更多的新顾客和回头客,也让他们能够更忠诚的长期来此消费,最后达到增强酒店的最大利润的目标。
2.有利于增强酒店的竞争力。
现如今的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为了在市场中占有相对较大的竞争力,管理者在酒店的各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市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产品。
所以,要想提高酒店的竞争力,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不能盲目地跟进,不能同样化。
能够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提供不同的服务,显示出差异化,才能使顾客心理上得到满足,与顾客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从而形成了顾客对酒店的依赖。
试问,如果你打开客房的门,里面的颜色是你喜欢的,摆设是你喜欢的,需求是你熟悉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这家酒店呢?
所以。
这样就达到了顾客对酒店的忠诚,使得酒店在其他酒店中取得竞争优势。
3.有利于树立酒店的良好形象。
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这是酒店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
很好的个性化服务能够使顾客感受到温暖。
假如,在你生日那天早上,你收到了来自酒店的生日祝福,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样的服务其实对于酒店来说很简单,但是在顾客心里却形成了这样的概念:
酒店是以顾客的利益为上的,是把客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一样,这样的关怀友好的形象就渐渐地深入人心了。
四、实现酒店个性化服务的措施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提高酒店的利润,怎样实现个性化服务对酒店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完善的顾客信息数据档案。
现在的很多人包括我也是一样,在外即使不相识,但是也会希望被别人记住关于自己的小细节,如果我们拥有顾客的信息,然后再服务,这样我们给顾客的就不只是服务,还有温暖。
有的顾客希望从他已进入我们酒店我们的员工就能很自然的喊出他们的名字,有的顾客喜欢在洗澡时喝咖啡,我们就根据时间提前准备,有的顾客不喜欢粉色,那安排房间时就尽量安排粉色少的房间,一次也许他们不会在意,可是时间久了就会感觉到我们的用心。
我们要的不是一次,而是回头客。
2.服务要有针对性。
不同的人需求是不一样的,就好像普通旅游的顾客和商务人员,国家领导人和普通的上班族,生活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需求就会不同,单纯的旅游他可能想要的是舒适温馨,但商务人士需要的就会是简单庄重。
这样就说明有针对性的服务会增加顾客对你的喜欢。
也许外面下雨时你的一把伞就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成本相对于高些,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这是一种隐形投资。
3.不只是员工参与。
酒店个性化服务实现的过程不只是要员工参与进来,更要酒店全民参与,不管你是经理还是保洁阿姨都要参与。
要熟练掌握酒店的整体规范,高管更是要熟练,这样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打破陈规,全酒店统一协调起来一起服务,为顾客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
例如,客人在酒店内突发生病,如果熟练掌握酒店规则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不用一级一级地处理,灵活性强。
【参考文献】
[1]张延.酒店个性化服务与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2]程旭东.现代饭店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依.坎达姆普利.酒店管理的新模式[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4]陈明.酒店管理概论[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本文字数:
3821
篇二:
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新模式研究
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新模式研究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们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低碳旅游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低碳旅游在要求旅客旅游过程中做到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要求酒店管理方面要坚持低污染、低消耗、降低碳排放量的原则,坚持为旅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本文以节能减排为原则,分析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模式;碳排放
近年来,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关注度日渐提高。
为了改善全球变暖这一情况,经济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即低碳旅游。
这种理念要求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到旅游行业当中。
现阶段,酒店评级工作中,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酒店的各项硬件设施,还要综合评价酒店的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水平。
如果将酒店管理和低碳旅游相结合,则会促进酒店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低碳旅游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作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旅游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也促进了旅游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
但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严重,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低碳旅游主要强调的是低耗能、低污染和低排放。
现阶段,低碳旅游已成为我国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实际上,低碳旅游的理念在二十世九十年代就已萌生。
我国九寨沟景区就推行过低碳旅游的相关措施,主要实施方式:
一是禁止外部车辆进入景区,全部使用环保观光车辆。
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汽车尾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证园区内的空气质量。
二是在景区内进行退耕还林,扩大景区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保证景区内自然景观的数量充足。
近年内,随着低碳旅游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提出,各大景区先后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保护自然景观。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著名的旅游景区内已基本实现低碳旅游的发展目标,低碳理念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二、传统酒店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酒店文化和低碳理念不符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价值的表现,更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思想依据。
企业文化不仅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还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认为企业文化是虚设理念,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对企业发展没有太大帮助;还有部分企业文化过于注重酒店经济效益,不顾及员工感受,缺少社会责任感,与低碳旅游的理念完全不符。
(二)酒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实现者,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酒店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人员需要学习掌握“低碳”的相关知识识,只有这样才能带领酒店员工实现低碳目标。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导致一部分人员在就业选择上,不太关注酒店行业,导致酒店行业员工年龄普遍偏高,且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的职业培训。
这种过于封闭的管理思想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影响了酒店管理模式的更新。
这一情况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旅游业落后的地区更为明显。
(三)酒店服务设施有待提高
在大部分景区酒店内,酒店内硬件等基础设施虽然与国际标准相差无几,但是服务水平较低。
酒店人数的多少都会对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店内客人较多时,酒店温度控制不能单单依靠空调解决,需要科学选取降温措施。
在酒店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酒店的服务水平,酒店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酒店的长远发展。
虽然很多酒店硬件设施达到了五星级标准,但是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上仍有不足。
三、低碳旅游对酒店管理的要求
作为服务领域,一般酒店管理都是以“顾客至上”为原则,目的是为了给入住客人提供温暖舒心的服务,使客人满意。
低碳旅游理念的深入人心对酒店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酒店管理基础上,增添“低碳”元素,即将环保、低碳服务呈献给顾客。
同时,树立积极的企业文化,制定正确的经营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酒店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营造酒店环境方面,要做到环保、清洁、安全。
在酒店基础设施和建筑材料上的选择上,要尽量选取低碳环保的材料,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降低酒店的投入成本,减少污染。
四、低碳背景下创新酒店管理模式的策略
随着低碳理念的提出,低碳酒店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创意。
所以,有关企业应该借助这一时代背景,在企业内大力发展低碳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以新的管理模式领先于其他竞争者。
(一)酒店质量标准参照于低碳标准
若想达到环保低碳标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
酒店管理者要以低碳标准来衡量企业日常管理,充分了解客户意见,打造低碳环保酒店。
(二)将低碳产品应用到酒店基础设施中
开发低碳产品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果将低碳产品用于酒店基础设施中,将会成为酒店建设的一大特色,能够吸引更多的环保消费者。
在酒店中引用低碳产品需要注意几点要求:
一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重复使用或开发再利用;二是减少二氧化碳或其他污染气体的排放。
低碳产品的使用可以从低碳客房、低碳餐饮等方面入手,比如:
在客房布置中尽量增加太阳能、光感空调、节能灯等节能产品的使用。
在餐饮方面要保证膳食平衡,注意营养,倡导“光盘儿行动”等。
(三)提高酒店服务意识
酒店服务质量受酒店管理水平的直接影响。
酒店服务不仅是对顾客物质上的服务,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服务。
酒店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顾客对酒店的重要性,尽可能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给顾客以温暖舒心的感受。
在保证这些前提之下,降低资源浪费,严格遵循“低碳”要求,将低碳理念与顾客服务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酒店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随着“低碳经济”相关理念的不断提出以及社会各界对“低碳”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低碳环保可以说是未来酒店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酒店发展的必经之路。
传统的酒店管理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更不符合社会大众的多样化需求。
在低碳旅游的视角下,酒店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低碳管理”不仅能效缓解日渐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能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德鑫.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研究[J].软科学论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4.
[2]李玮.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酒店管理模式[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3]俞红.低碳旅游视角下武汉酒店管理体系之实证研究[J].中国商贸,2013.
[4]彭娜.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
本文字数:
3128
篇三:
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思考
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思考
摘要: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使得酒店人才持续呈现结构性短缺之现状,尤其是“能设计、会实操、懂管理”的中高层酒店管理人员十分匮乏,因此,必须改革普通本科高校原有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之路,应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双师三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教学环节的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组建,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几个环节入手求索校企协同育人之新路径,以此缓解酒店所需人才“供需错位”之矛盾。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
酒店行业是应用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酒店人才持续呈现结构性短缺之状,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明显供不应求,他们往往很难由基层服务人员晋升而来,因为这部分人员大多为中高职毕业,理论基础和外语水平“双薄弱”使其很难成长为优秀的中高层管理者,而当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明显与酒店企业的管理实践相脱节,培养的人才存在职业素养不高、岗位适应能力不强、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尚不能契合和满足当前紧缺之现状。
为缓解酒店“供求矛盾”,普通本科高校必须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走校企协同育人之路。
一、校企协同育人是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
“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1]此后很多高校都尝试探索和践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类型由“普教”转为“职教”后,人才培养目标也相应的由“究理论、搞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转为“能设计、会实操、懂管理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2]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与旅游管理专业并属于旅游大类,但酒店管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仍然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体系,它培养的人才可以界定为酒店管理人才,即中高层次的酒店管理者(如:
前厅部、客房部、预订部等部门主管和部门经理,以及酒店总监等等)———他们不再像以往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学术型”人才那样眼高手低,也不同于中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员”那样是专注于技艺型基层操作,而是培养的人才既博又专,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而且还精通酒店管理业务知识,具备中高层次酒店管理技术技能与酒店各部门服务技术技能。
(二)校企协同育人对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
校企协同育人是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开展全方位的协同与合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有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首先,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与酒店管理职业标准相对接。
“职业标准是建立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依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做出的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
[3]这种规范性要求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实践操作层面的,这就意味着学校不能再作为单一人才培养的主体,而应该与企业协同根据酒店管理岗位职业标准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专业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其次,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与酒店管理实践过程相对接。
当前普通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相对侧重,而实操能力的培养略有不足,加之很多高校配备的教学设施都达不到“星级酒店”标准,致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严重脱节,只有校企协同育人才能缓解这一矛盾。
通过企业参与不仅使高校学生在真实的岗位情境中实习实训,做到“学做”合一,加深专业认识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企业派遣技术人员任教某些专业课程,能够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更切近酒店岗位实际,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构建
(一)高校与酒店协同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类型、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各种课程之间的比例和相互衔接关系”。
[4]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能仅通过理论课程这一单一渠道获得,势必本着“精专业、强实践、可发展”的原则,重新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由高校和酒店双方派专家和行家参与课程设置,通过市场调研,确定酒店管理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根据这些内容确定专业课程菜单,既要避免纠结于纯理论型课程,也要避免热衷于纯技术技能训练课程,而应该将二者各有侧重的巧妙结合,理论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课程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其次,重视实践类课程和实践类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实践类课程(如:
毕业实习、综合实习、见习实习、实验课程、毕业论文等)占人才培养方案总课程的比重,以往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过大,导致培养的酒店管理人才理论扎实而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因此,必须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实践中习得酒店管理技术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实践教学,可以在一些应用型较强的理论课程中穿插实操类内容,如:
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的实操内容可以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由酒店选派高管或技术人员予以指导,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理论应用能力。
(二)高校与酒店协同组建“双师三能型”的师资队伍
培养出高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关键是要具备一支质量精良的“双师三能”型师资队伍:
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既具备教书育人能力,又具备应用型科研能力,还具备岗位专业技术技能。
然当前普通本科高校教师往往并没有酒店管理的从业经验,无法胜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突破原有的选人用人模式,积极探索建设新型师资队伍的新途径:
首先,在教师聘任上,拼弃以往教师招聘唯学历轻经历的传统做法,应当将是否具备一定年限的酒店工作经历作为新教师入职的必备条件之一。
同时为充实专业师资队伍还可以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酒店高管和资深酒店人员任兼职教师,明确兼职教师的任教学科及所占总教师人数的比例;其次,在教师培训上,对本校专任教师应定期选派其去国际或国内五星级酒店参与培训、顶岗实训和挂职锻炼,使他们完全参与到酒店的实际运营环境(如前厅管理、客房管理、中西餐摆台、前台接待、中西式坐床等),从而开阔眼界增强酒店管理经验和实操经验,并由酒店考核其实习实训是否合格并颁发合格证书。
同时对已经聘请的兼职教师还要不间断的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在教师激励措施上,高校应该在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三能型”教师,并对其外出学习或者顶岗实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同时对专任教师如若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插花师等)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高校与酒店协同管理与运作大学生实训教学环节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效果成败取决于是否具备标准化、现代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它的组建需要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与经营,首先,校内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邀请酒店行业专家严把质量关,使模拟教学情境环境严格贴近酒店真实运营标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兼具教学服务与社会营业性质的校园酒店,由酒店专家任咨询顾问,专任教师任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学生为酒店员工,力争将实训基地建成承担教学、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对外营业“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其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高校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五星级酒店为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由于其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严格规范的管理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实习实训环境,便于学生学习最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和积累标准化的实操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酒店自身储备后备人才,节省了酒店入职培训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双向互惠。
此外,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岗位生涯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方向,实习实训时间、地点和内容则由高校和酒店共同商定,实行双向介入、全程参与。
同时,实训过程中还要经常组织经验交流会,互相探讨酒店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以及拟解决的办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