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292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docx

《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docx

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word版

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

数字乡村建设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得益于互联网大省和数字经济发展先发地的良好发展环境,数字乡村建设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

"十四五"时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农业农村将坚持"系统观念、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示范引领"的要求,以数字化创新撬动各领域创新,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高水平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

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省数字乡村实施方案》、数字建设和省数字化创新大会等精神,结合全省实际,制定《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指导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_、建设背景

(—)现实基础

L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全省城乡同网同速,建有光缆线路总长度349.8万公里,移动电话4G基站36.0万个,5G基站超6万个,实现行政村4G和光纤全覆盖,基本实现重点乡镇5G全覆盖,农村100M以上接入速率。

北斗、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与种养殖业融合应用。

基于政务云搭建的省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初步搭建,汇聚农业农村领域业务数据8亿多条,农业农村据库初具规模。

开发推行”城市农码”,初步实现农业农村主体码上服务、码上监管等功能,已在精准扶贫、畜牧养殖、农产品追溯、渔船管理等领域得到应用,累计赋码量达56.3万次。

2•乡村产业数字化加快转型

25个县(市、区)纳入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范围,筹措安排28亿元,分年落实支持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

全省累计开展2批共163个数字农业工厂试点创建,示范带动1184个种养基地完成数字化改造,启动50个单品种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设施智能大棚、温室环境自动控制、肥药精准施用、病虫害智能监测、农用无人机作业等大范围应用。

农业农村部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显示,省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水平为59.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7个百分点。

20个县(市、区)启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网上农博"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和农产品品牌。

2020年拥有活跃的涉农网店2.4万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1143.5亿元。

定制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云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乡村分享经济逐步兴起。

3.乡村监管服务数字化日益完善

初步构建起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47个县(市、区)应用"数字农安”,6.3万家规模主体纳入管理。

”掌上执法"全面应用,执法率达99.8%0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率先在全国开发上线,打通民政、教育、医疗等20个部门60项数据。

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全覆盖,开展系列涉农云服务活动,累计受益农民250万人次。

以”城市政钉”、”城市里办"为载体,将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所有事项都搬到网上,135项涉农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省本级线上受理率100%,平均审批时间缩短至4.3个工作日,部分实现秒办,大幅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4•乡村治理数字化持续推进

10个县(市、区)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4个市以及德清等个县(市、区)被确定为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县。

通过整县制试点建设,示范带动全省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初步搭建了省级乡村治理数字化系统,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监督”雪亮工程”行政村覆盖率达98.3%,全省县域政务、财务公开的行政村占比率均超过98.5%0

(二)机遇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数字乡村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释放新需求,"—带一路"、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红利加快转化为新动能。

同时,将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面临难得的机遇主要是:

(1)从国际环境看,5G、卫星遥感、物联网、智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融合应用加快。

数字经济作为战略方向和优先支持的重点,相继出台了"大数据硏究和发展计划""农业技术战略""农业发展4.0框架"等战略,加速改变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方式,引领未来乡村发展。

(2)从国内环境看,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城乡数字鸿沟将加快弥合,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大力推进数字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进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等战略。

(3)从省情来看,"十四五"期间,将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全面深化数字化创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号工程2.0版",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建设,出台《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建设数字乡村,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总体来看,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主要是:

(1)"—盘棋"抓推进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

数字乡村涉及面广、主体复杂,顶层设计不足,多跨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凸显。

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排名后十位和前十位的县(市、区)平均发展水平分别为47.1%和89.1%,两者相差甚远。

(2)"—张网"全感知的硬软件设施有待提升。

财政投入力度不够,智能化生产作业装备、农业专用传感器仍然较为缺乏,5G基站建设相对滞后,全面感知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

加上乡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短缺,农民因信息化运用素养不高、数字化技能不足难以融入产业转型,数字应用推广难度大。

(3)"—件事"场景化的应用层次仍然不高。

从”一件事”视角,梳理乡村振兴的核心业务和重大任务不够全面,”小切口大牵引"的V字模型路径不够清晰,数字乡村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畜禽养殖业、设施栽培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信息化水平离发达仍有较大差距,产业"一张图"场景有待打造。

(4)"—体化"全链条的数据共享机制亟待完善。

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乡村振兴核心业务应用仍然存在"数据壁垒","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综合协同应用平台尚不完善,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综合硏判,"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数字化创新引领撬动全方位创新的关键期、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扩展期、数字乡村建设全面”布局”和重点”破局”的窗口期。

必须顺应时代趋势,准确把握数字化创新新机遇新要求,加快数字乡村”新基建”,扩大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乡村制高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建设,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红利。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特色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数字化创新撬动”三农”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统筹推进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建设,扩大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等五大领域的融合应用,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协同高效,构建整体智治体系,继续保持全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奋力把数字乡村打造成为"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

(二)基本原则

1•系统谋划,高效协同

坚持和加强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系统谋划数字乡村的建设架构,科学构建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

明确省市县合理分工,统分结合开展建设,协同开展数字化平台搭建、数据库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和技术规范统一,确保全省步调一致,探索形成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

2•需求牵引,应用导向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导向,聚焦数字乡村建设的痛点堵点问题,强化小切口牵引大场景,边建设边应用,以建设促应用,以应用强功能,迭代建设一批实用管用、适农化、适老化的多跨应用场景,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同质化水平和基层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3.综合集成,共建共享

从梳理乡村振兴核心业务任务树出发,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维度,依托农业农村现有数据、应用等信息化资源,按照系统分析V字模型持续迭代业务协同模型和数据共享模型,开展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建设,推动数字乡村相关信息数据、系统平台和实践应用共建共享。

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坚持政府引导作用,以数字大田、数字种业、数字种植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依托"互联网+"发展各种专业化社会服务,促进资源要素城乡间双向流动、高效配置,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智能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5•创新引领,安全可控

强化技术资源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聚焦数字乡村发展瓶颈,鼓励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劳动力资源。

坚持安全防护与系统建设同步进行,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保障关键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安全,确保数字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乡村基础网络体系逐步完备,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全面建成,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城乡”数字鸿沟”逐步消除,实现”三农”数据"全面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应用"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为农服务”上下联动、实时高效”,致力打造数字乡村建设的展示窗口、乡村数字生活的服务标杆、乡村整体智治的先行样板。

2注要指标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县城、乡镇及重点行政村5G信号全覆盖,快递进村服务基本实现一周五投以上,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和乡村防灾减灾数字设施网络体系主要功能基本实现。

——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数字技术与乡村经济深度融合,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普遍开展数字化改造,数字化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强镇数字化提升50个,建成数字农业园区50个、数字农业工厂400个和电子商务专业村2200个,示范带动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3000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800亿元。

——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普及深化。

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农民信箱迭代升级加快,"城市农码"赋码量累计达150万次以上。

乡村教育、医疗、养老、帮扶、文化、旅游、交通等领域数字化应用不断深化,涉农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

——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

全省乡村治理数字化系统基本建成,农村集体资产、农民建房一件事、农村垃圾分类等数字化管理基本实现,培育乡村智治示范镇100个、未来村庄1000个,基层智慧治理模式逐步完善。

三、重点任务

(-)聚焦乡村数字新基建,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底座

围绕数字建设”三农”领域短板,实施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补短板建设行动,谋划实施一批乡村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

到2025年,5G基站基本覆盖乡镇、重点行政村和"农业两区",智能化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覆盖全省各乡镇。

1•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城乡网络一体化建设,将通信基站、管道、杆线、机房等建设全面纳入乡村建设规划,率先统一城乡网络规划、建设、服务等标准,尽快实现农业主体信号全覆盖。

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与普及覆盖,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和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加快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

建立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快速联动工作机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措施。

2•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乡村水利、公路、电力、渔船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村规模化供水,积极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在统筹利用已建自动感知终端设备基础上,构建广覆盖感知网络。

针对我省山区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特点,通过增强通讯、电力、气象等网络布点,加密地质灾害隐患感知设施,消除信息获取盲点,提高应急预警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群众生命安全。

3•农村智慧物流体系建设

整合交通、邮政、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现有资源,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和”最后_公里"。

依托"城市冷链"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支持建设集在线交易、信息发布、位置跟踪、质量追溯、技术咨询、产业动态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第三方冷链物流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农村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覆盖范围,提高设施利用率和流通效率。

支持农产品冷链细分领域的第三方数字化服务平台向乡村延伸,整合农村中小冷链企业资源,深度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实现冷链运输全程监控、冷链产品温控追溯和全程管理信息共享。

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村”冷链成网”。

4•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建设

按照"覆盖全省、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要求,围绕政府管理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整合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对接城市大脑、基层治理"四平台"等现有平台,完善建设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涵盖1个农业农村数据仓、1张全域地理信息图、1个数字化工具箱、五大领域核心业务应用,提升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助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到2025年,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数据标准体系、应用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聚焦乡村产业数字化,推进乡村经济全面振兴

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流通营销、农旅产业等数字化改造升级,强化要素管理对产业融合的导向作用,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农村产业深度融合试点,探索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多业态复合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乡村经济全面振兴。

1•强化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应用

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与趋势,加快数字农业科技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农业生产环境和动植物生理体征专用传感技术、农业信息智能分析决策技术、数字化精确育种技术等。

加快智能化农机装备自主硏发,积极发展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数控喷药、智能采摘、畜禽智能化养殖及粪污处理等智能化装备。

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在农业领域融合应用硏究,建立健全智慧农业技术体系。

2•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

围绕生产效能提升和人力成本下降,提高农业生产终端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推进数字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深度融合应用。

推进数字种业建设,建设智能服务应用。

建设”数字农田”,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分水田、旱地)和农用地"一张图"管理,为农业生产力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等提供决策支持。

推进种植业数字化,推广环境温湿度调控、土壤肥力和病虫害监测等智能设施装备,加快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数字化管理、数字植保等应用建设,推动数字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建设数字植物工厂和数字农业园区。

完善林业大平台建设,推进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入口、统一平台、统一管理,为建设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林业现代治理模式夯实基础。

大力推进畜牧养殖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牧场,推广通风温控、空气过滤、环境感知等设备应用,集成应用精准上料、畜禽体征精准监测、畜禽粪污处理、疫病疫情精准防控等技术,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动物检疫防疫、屠宰管理等数字化监管,实现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积极发展智慧渔业,实施渔业领域”机器换人”行动,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打造数字渔场。

以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重点,推进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推广北斗、卫星通讯等技术在海洋捕捞中的应用,积极发展渔业船联网。

发展智慧农机,推进智慧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机智能终端装备的配备应用,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数字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构建绿色+智慧的山区产业体系。

到2025年,建成数字农业工厂400个,示范带动规模化种养基地完成数字化改造3000个。

3•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两进_出”(进村、进厂、出海)工程全国试点快递进村工程,推进快递网点和电商配送行政村全覆盖,提升一批电商专业镇和电商专业村,提高流通效率,提升服务体系标准化水平。

支持电商平台积极下沉市场,促进农村地区重点产品的换代消费。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农产品销售物流体系数字化改造,构建完善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系统,做大做强"网上农博"0大力培育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开展云展销、云洽谈等活动,培育新零售。

加快数字农合联建设。

到2025年,全省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建成数字化交易系统,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2200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800亿元。

4数字赋能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推进”互联网+”农村经济创业创新,开展特色农产品、农村工艺品、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线路直播宣传推介,发展体验农业、众筹农业、定制(订单)农业、共享农业、云农场等"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美丽休闲乡村(渔村、农庄)、农家乐(民宿)、乡村康养和文创基地等开展在线经营,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休闲、户外运动等产业,培育发展冰雪运动、数字体育等新业态新场景,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开展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新型服务业、休闲旅游等数字化建设,培育数字乡村新业态。

5•推进行业监管数字化

以"肥药两制"创新为切口,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业投入品管理系统等,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服务应用场景,实现监测预警一查即知、农业主体"城市农码”绿黄红三色管理。

深化"数字畜牧"应用建设,构建"饲药两化”数字化监管模块,推进养殖场、屠宰、饲料、兽药企业动态数据库建设,加强动物疫病疫情的精准诊断、预警、防控,健全重要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农码”畜牧行业应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畜牧业全环节精密智控、全行业整体智治。

强化渔船精密智控能力建设,完善海洋网络基础,加快推进渔船宽带卫星终端配置,建立先进的融合涉海涉渔多源数据的智能化管理与分析平台。

建设渔业综合数据库、卫星宽带通信网、海上安全生产预警网、沿岸智慧渔港网和渔船安全精密智控平台,实现渔船"全生命周期"闭环监管。

6•推进农业重要载体数字化转型提升

以数字农业示范县、农业特色强镇、农业"两区"、规模化种养基地等为主要载体,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深度融合,创新孵化5G智慧农业核心科技企业,开发数字化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农业试验区。

推进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企业数字化改造,建成一批数字化生产线。

到2025年,农业特色强镇数字化转型提升50个,建成数字农业园区50个。

(三)聚焦乡村服务数字化,激发服务新业态活力

围绕农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救助、信息等领域需求,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要求,实施乡村数字服务系统建设工程,数字化赋能农村社会事业,加强与城市大脑链接应用,创造性探索"一件事"集成协同场景,培育打造一批数字乡村”最佳实践”全省共享共用模式,持续推动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完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共享机制,大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到2025年,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办事努力实现"办事不岀村",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1•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数字化

加快乡村教育信息化,提升乡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广城乡同步课堂、校园电视台、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硏修、名师网络课堂等形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互联网+义务教育"乡村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推行城乡教育共同体。

推进农村"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引导医疗机构发展远程医疗平台和互联网医院,向农村地区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脸异地直接结算、社会保脸关系网上转移接续。

基于"城市里办"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国民医疗健康专区,推进挂号、接种、体检、检查等分时精准预约,实现医保参保、零星报销、参保转移、个账共济等功能,优化在线取号、排队叫号等掌上便民服务,推广检验检查报告、健康体检报告、电子处方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等共享开放,完善电子健康证明、互联网医院等公共服务应用。

2•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数字化

开发完善农村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发挥互联网在助餐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护理服务、康复辅具租赁等养老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成熟的可复制的乡村"智慧养老"模式。

持续推进大救助信息系统迭代升级,着力推进农村困难群众救助"一件事"创新,实现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特殊群体救助、公用事业民生补贴等14项民生补贴事项”一件事”一站式线上集成办理。

提升”数字残联”平台,以残疾人全周期服务"一件事"为牵引,实现农村残疾人证办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托养、家庭无障碍改造等相关业务一站式网上办理、个性化精准帮扶,同时实现残疾人人口信息的精准管理,确保部门数据共享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推进乡村数字服务应用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乡村延伸覆盖。

以"城市里办"为载体,持续推进"掌上办"集成优化,优化政务事项要素和流程,所有农业农村系统政务许可事项100%线上受理,加快实现网上办、掌上办。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益农信息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迭代升级"农民信箱",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广覆盖、便携化的村级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涉农服务事项一窗口办理、_站式服务。

创新"跟着节气游乡村"地图应用,打造美丽乡村数字生活新服务应用场景。

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乡村延伸覆盖。

推进”乡镇街道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卡通"建设,以"规范管理,便利群众"为原则,将所有到人到户的涉农补助和民生补贴财政资金纳入平台管理并使用"一卡通"发放,实现到人到户财政补助资金的精密智控。

积极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推进"零接触"、"不见面"金融服务。

协同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等,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户信用信息建档立卡工作,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社区)、信用乡(镇、街道)的评定,促进农村信用建设与农村信贷投放有效联动。

加大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定向支持,在农村地区推广"贷款码"0依托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线上融资精准对接,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低收入农户发展。

创新符合”三农”特质的专项信贷产品,优化对新型经营农业经营主体的授信服务,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率。

推广移动办贷服务模式,鼓励为农村客户提供开卡、资料采集、贷款申请等上门服务。

4•推进农民数字化素养提升

建立健全激励政策,促进"两进两回",全面激发乡村活力。

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深入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农民通过创业、就业、经营、持股增加收入,夯实共同富裕根基。

(四)聚焦乡村治理数字化,构筑基层整体智治体系

以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为重点,扌L实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在体系平台、技术应用、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