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机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277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4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机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液压机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液压机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液压机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液压机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压机工艺标准.docx

《液压机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机工艺标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压机工艺标准.docx

液压机工艺标准

液压机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J21303-2006

 

1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锻造液压机、模锻液压机类设备的安装施工。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施工技术资料

现场施工图、设备制造厂的液压机制造设计图、装配图、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设备制造厂的企业标准

2.1.2现行施工标准规范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2

《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

《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HG20236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252

2.1.3施工方案

编制《液压机安装施工方案》

2.2作业人员

表2.2作业人员

序号

工种

持证上岗要求

备注

1

管工、钳工

2

起重工

持证上岗

3

行车司机

持证上岗

4

电焊工

持证上岗

5

气焊工

持证上岗

6

探伤工

持证上岗

7

电工

持证上岗

2.3设备、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2.3.1设备的验收、保管

液压机设备进场时,须建设、设计、施工、制造、监理等有关单位参加,并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清单逐一检查验收。

2.3.1.1整体到场设备的验收、保管

(1)设备开箱:

机械设备从制造厂出厂时,都经过良好的包装。

对于整体到场设备的开箱应注意以下几点:

a)设备开箱前,应查明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检查设备的箱号及包装情况,防止错开。

b)设备开箱前,应将设备吊运到安装地点附近,以减少开箱后的搬运和不方便。

c)开箱前,应将顶板的尘土扫除干净,以防开箱时,尘土、赃物散落在设备表面。

d)开箱一般应从顶板开始,拆除顶板查明情况后再行拆除其它部位箱板;如顶板不便拆除,可选择适当部位拆除侧箱板,观察内部情况后再开箱。

(2)设备清点:

设备开箱后,安装单位应会同有关部门人员对设备进行清点检查。

清点检查的目的是查清设备有无损坏,并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表”,设备交安装单位进行保管。

设备清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a)设备清点应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装箱清单进行。

首先应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与技术文件是否相符。

b)检查设备的外观和保护包装有无缺陷、损坏情况,并作出记录。

c)出厂合格证和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并作出记录。

d)设备的转动件和滑动件,在防锈油未清除前不要转动和滑动。

由于检查而出去的防锈油,在检查后重新涂上。

设备外表应良好,随机文件和配件应齐全;设备的地脚螺栓孔与基础的位置相符,管口方位与施工图相符,管口方位与施工图相符。

2.3.1.2解体到场设备的验收、保管

(1)设备开箱:

解体到场设备的检查验收除应按整体到场设备开箱要求外,还应注意设备开箱前,应检查设备的箱数、箱号以及包装情况,查明设备名称、型号和规格,防止数量不够或开错。

(2)设备清点:

设备开箱后,安装单位应会同有关部门人员对设备进行清点检查。

清点检查的目的是查清设备零部件、附件有无缺陷,并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表”,设备交安装单位进行保管。

设备清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a)设备清点应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装箱清单进行。

首先应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与技术文件是否相符。

b)检查设备的外观和保护包装有无缺陷、损坏或设备零部件锈蚀情况,并作出记录。

c)按设备装箱清单清点零部件、工具、附件或附属材料、出厂合格证和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并作出记录。

d)设备的转动件和滑动件,在防锈油未清除前不要转动和滑动。

由于检查而出去的防锈油,在检查后重新涂上。

e)设备清点后,应重新进行保护包装,特别是连接部位和传动部位应有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碰损及锈蚀。

设备的地脚螺栓以及平、斜垫铁材质、规格和加工精度应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2.3.2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2.3.2.1设备安装所用的辅材、焊材、液压系统的油管及阀门,机械传动系统皮带齿轮等使用前均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设计规定和产品标准,并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

2.3.2.2安装用的平垫铁、斜垫铁材质、规格和加工精度应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2.3.2.3设备及其零部件如需拆检清洗,其所用清洗介质应符合随机文件规定或有关规范要求。

2.3.2.4设备试运行所用润滑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

2.4主要施工机具

2.4.1施工机械

电动双梁行车、汽车式起重机、运输载重汽车、电焊机、弯管机、套丝机、砂轮切割机、坡口机、电焊机、角向磨光机、试压泵、空气压缩机等。

电动双梁行车、运输载重汽车式起重机等必须经过年审,工作状态良好,起重类特种设备必须经过当地技术监督局检查确认并颁发使用许可证方可使用。

2.4.2施工工具

管钳、活动扳手、套筒扳手、千斤顶、剪刀、锯弓、手锤、扁錾、冲击电钻、钢丝绳、撬棍等。

2.5测量及计量器具

测量及计量器具主要有:

钢卷尺、水准仪、经纬仪、直角尺、钢直尺、水平仪、塞尺、百分表、千分表、深度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线坠、压力表、焊缝检验尺、万用表等。

2.6作业条件

2.6.1所需图纸资料和技术文件齐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已进行。

2.6.2土建主体施工完毕,设备基础及预埋件的强度达到安装条件。

2.6.3安装前检查现场,应具备足够的运输场地及空间。

应清理干净设备安装地点,要求无影响设备安装的障碍物及其他管道、设备、设施等。

2.6.4设备和主、辅材料已抵运现场,安装所需机具已准备齐全,且有安装前检测用的场地、水源、电源。

2.6.5施工方案已编制并经审批,技术交底已进行并形成交底记录。

2.6.6液压机安装厂房施工环境要求:

地坪面及基础上面施工废弃物清理干净;厂房封闭基本完成,无灰尘污染;施工用电、用水齐备具备液压机安装条件。

2.6.7液压机设备基础混凝土复测检验合格,地脚螺栓孔清理完毕(对基础有预压要求的应在设备本体安装前进行预压)。

2.6.8液压机安装基准点设置完成,不会因受施工过程的扰动而影响基准点的精度。

2.6.9安装施工现场的轴线、水准控制点、布点必须经常检查,妥善保护,设控制点和水准点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工艺

3.2.1基础验收

3.2.1.1土建单位向安装单位办理基础移交手续,要求有基础测量记录,在基础上应有明显的标记。

标出标高基准线及基础的纵横中心线。

3.2.1.2对基础进行外观检查,基础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地脚螺栓孔内清洁无杂物,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应保护完好,相对尺寸符合安装要求。

基础尺寸及位置的允许偏差见本工艺标准表4.1.3.1。

3.2.2垫铁布置

3.2.2.1施工前,应按施工图和有关建筑物的轴线或边缘及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

并以轴线为基准对液压机底座进行复核,作好测量记录,复核无误后方可安装施工。

3.2.2.2基础表面与垫铁接触面铲平,要求垫铁与基础全部接触,紧密结合。

3.2.2.3确定好垫铁的平面位置,地脚螺栓的两侧各放置一组垫铁,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相邻两垫铁组间距一般应为300~500mm,每组垫铁放置位置应正确,且平稳、牢固、接触良好,在机组就位前,应调好垫铁组高度,使与机器底面实际安装标高相符。

3.2.3液压机组装前的清洗和检查

3.2.3.1设备清洗

(1)液压机设备组装前,应对零部件的外表面、组装结合面、滑动面、各种管路、油箱进行清洗。

出厂时已装配好的组合件,不应拆卸清洗。

(2)清洗后,设备零部件的清洁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采用目测法时,在室内白天或在15-20w日光灯下,肉眼观察表面应无任何残留污物。

②当采用擦拭法时,用清洁的白布(或黑布)擦拭清洗的检验部位,布的表面应无异物污染。

③当采用溶剂法时,用新溶剂洗涤,观察或分析溶剂中应无污物、悬浮或沉淀物

(3)清洗后的加工面、接合面,安装时应均匀涂抹不含二硫化钼添加剂的润滑油。

(4)清洗时,要防止清洗油等污染基础,影响灌浆抹面。

3.2.3.2设备组装前检查

(1)需要装配的零、部件,应检查其基本尺寸和配合公差;装配件的外表面应无碰损、锈蚀的变形现象。

(2)现场组装的的液压机,在组装前应检查下列零部件,其允许偏差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①上、下横梁或前、后梁的立柱孔与立柱或张力柱的基本尺寸和配合公差;上、下横梁立柱或前、后梁的孔轴线与其端面的垂直度;

②活动横梁的导套孔与导套、导套与立柱的基本尺寸和配合公差;

③工作缸台肩与横梁配合面的接触均匀程度;工作缸与柱塞、导套、压套的基本尺寸和配合公差;

④立柱或张力柱轴线与螺母端面的垂直度、基本尺寸和配合公差,螺母与立柱螺纹的配合间隙及接触均匀程度。

3.2.4液压机的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液压机装配的工艺规程和安装程序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2)装配图上未出现的垫片、套等零件不得安装;

(3)组装液压机固定接合面应紧密结合;下列联接部件的固定接合面之间的间隙无特殊要求时,其允许塞进塞尺的厚度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①立柱台肩与工作台;

②立柱调节螺母、锁紧螺母与上横梁和工作台面;

③液压缸法兰台肩与上横梁或机身梁;

④活塞或柱塞的台肩与滑块;

⑤机身与导轨或滑块与镶条;

⑥工作台板与工作台或横梁。

表3.2.4联接部件的固定接合面允许塞进塞尺的厚度(mm)

锻压机械

允许塞进塞尺的厚度

公称力小于或等于4000KN的锻压机械

≤0.04

公称力大于4000KN且小于或等于20000KN的锻压机械

≤0.05

公称力大于20000KN的锻压机械

≤0.08

3.2.5立柱机座安装

3.2.5.1以立柱机座作为支撑的液压机,机座主要是支持液压机本体部分的基础,同时还要承受锻压时所产生的负荷。

它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液压机的安装精度和投产后和正常运转。

3.2.5.2机座安装前,应检查立柱支持面的平面度,清理基础,拉十字中心线,埋设标板。

3.2.5.3吊放立柱机座,进行初步找正,保证立柱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上的纵横中心线对正,安装标高及水平允许偏差应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3.2.5.4进行地脚螺栓初次灌浆,待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时,进行机座精平,组装机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验机座安装水平时,应在机座与立柱的接合面上纵、横向放置水平仪检测,其读数均不应大于0.10/1000;两块机座的相对标高差,不应大于0.5mm;

(2)机座上相邻的两个立柱孔中心距允许偏差为±0.5mm;四个立柱对角孔中心距长度相对差不应大于0.7mm。

3.2.6安装下横梁或工作台

3.2.6.1清理下横梁或工作台支撑部位,划定安装基准线,复查中心线、标高位置,具备安装条件。

3.2.6.2进行下横梁安装前,旋紧立柱底座地脚螺栓。

将立柱下螺母放置在预先放好的支撑钢板上,钢板下设置四个千斤顶,以备安装螺母时调整螺母高度之用,钢板由枕木支撑。

在安放下横梁位置的四角,放置四个油压千斤顶,用以在安放下横梁时,调整水平之用。

3.2.6.3利用车间的行车进行吊装就位,调整下横梁或工作台安装平面位置及标高,其允许偏差:

中心线±2mm,标高±1mm。

3.2.6.4组装下横梁或工作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利用四角的油压千斤顶调整液压机下横梁上平面或工作台的安装水平,检验应在其纵、横向放置水平仪检测,其读数均不应大于0.20/1000。

(2)检验液压机下横梁上平面或工作台纵、横向安装水平时,水平仪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下横梁直接放置在基础上的液压机,将水平仪按图3.2.6.4-1所示放置在下横梁上平面上;

 

图3.2.6.4-1检验直接放置在基础上的下横梁的安装水平

1-水平仪;2-平尺;3-等高块;4-下横梁

②用螺母支撑下横梁的液压机,应将水平仪按图3.2.6.4-2所示放置在下横梁上平面上;

 

图3.2.6.4-2检验由立柱螺母支撑的下横梁的安装水平

1-水平仪;2-平尺;3-等高块;4-下横梁

③下横梁放置在机座上的液压机,应将水平仪按图3.2.6.4-3所示放置在下横梁上平面上;

 

图3.2.6.4-3检验放在机座上的下横梁的安装水平

1-水平仪;2-平尺;3-等高块;4-下横梁

④单臂液压机,应将水平仪按图3.2.6.4-4所示放置在工作台面上;

 

图3.2.6.4-4检验单臂液压机的安装水平

1-水平仪;2-平尺;3-等高块;4-工作台

⑤框架式和下拉式的液压机,应将水平仪按图3.2.6.4-5和3.2.6.4-6所示放置在固定梁上平面上;

 

图3.2.6.4-5检验单臂液压机的安装水平图图3.2.6.4-6检验单臂液压机的安装水平

1-水平仪;2-平尺;3-等高块;4-固定梁1-上横梁;2-指示器;3-固定梁

(3)组合式下横梁接缝处上平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0.05mm;定位凸台、定位键和键槽与梁的接触应均匀;

(4)检验下横梁两端辅梁上平面的安装水平,应在其纵、横向放置水平仪检测,其读数均不应大于0.20/1000;其下支撑的圆柱面与支承座的接触应均匀;

(5)下横梁带有顶出器的液压机,顶出器的柱塞与下横梁上平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15/1000;

(6)下横梁上平面滑板组装前应将两滑板接头处打磨成圆弧;检验组装后滑板上平面的安装水平,应在其纵、横向放置水平仪检测,其读数均不应大于0.20/1000;相邻两滑板的高低差不应大于0.1mm。

(7)下横梁或工作台的安装水平符合要求后,清理下横梁上平面及垫板,分别按编号安装、旋紧螺栓并敲入定位销。

3.2.6.4组装工作台除应符合3.2.6.3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作台与滑板两滑动面应均匀接触,其接触面积应大于60%;

(2)移动工作台的滑块与导轨间的间隙,宜为0.2mm~0.3mm;

(3)移动缸柱塞的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5/1000;

(4)由两块以上组成的工作平台板,其接合面应紧密接触。

3.2.7立柱安装

3.2.7.1立柱和螺母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1)去除立柱上的防锈油,用煤油彻底清洗所有表面(特别是螺纹与立柱配合面)检查立柱和螺母,特别是立柱的平直度检查以及螺母的配对检查,检查和应作上相应的记号,安装时依据相应的编号加以装配。

(2)为避免吊装上横梁时擦伤立柱螺纹,应在立柱螺纹处包上保护物质。

立柱的中螺帽可以预先根据螺帽的安装位置在地面预先装好。

为了安装中便于校正立柱的方向,在立柱中间(偏上)应装上转动箍。

3.2.7.2立柱安装要求

(1)起吊:

利用车间行车将立柱从横置于水平状态旋转至垂直位置,一般用木版支垫其端部,并辅助抬吊溜尾。

(2)穿入下横梁:

当立柱吊直后,对准下横梁柱套孔的中心,逐渐放下,待立柱底面即将与立柱底座底平面接触时,利用转动箍校正立柱的方向,然后放下立柱(放下前,应将底座支承面与立柱下平面擦试干净)。

在下横梁柱套上端用临时定位块定位。

然后继续起吊第二、第三、第四根立柱,按对角依次进行。

(3)调整立柱垂直度:

逐根调整立柱垂直度,装好楔形衬套,检验立柱垂直度可将水平仪放在立柱的工作面上并沿圆周每隔90°检测一次,铅锤度偏差值应以水平仪读数的平均值计算,并不应大于0.12/1000。

 

图3.2.7.2检验立柱的铅锤度

1-水平仪;2-立柱

(4)检查两立柱轴线的平行度偏差值不应大于0.15/1000,其对角线长度偏差值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3.2.7.3安装立柱下螺母

用油压千斤顶顶起立柱下螺母,使其与下横梁柱套端面刚好接触,合并螺帽并旋紧。

要求螺母拧紧后,立柱螺母端面与下(上)横梁支撑面应紧密贴合,与横梁的接合面之间的间隙应符合本工艺标准3.2.4的规定。

3.2.8活动横梁的安装

3.2.8.1先将活动横梁的柱套口装上防护罩,装上起吊工具,用车间的行车以最低速度上下、左右、前后进行试吊,要求至少进行三次,其作用是检查行车和吊具的可靠性与吊装方法的可行性。

3.2.8.2吊起活动横梁,在下横梁垫板上表面垫上300*300mm枕木,将活动横梁搁置于枕木上。

并用水平仪测量,使其调整成水平(尽可能在0.12/1000范围内),以便在套入立柱时,不致卡住或擦伤表面。

3.2.8.3将活动横梁提升至规定高度,转至立柱上部,同时对准立柱套孔,逐渐套入立柱。

3.2.8.4以活动横梁的立柱导套孔为基准对立柱中心再次调整定位,应保证在任何对称方向的间隙差均小于O.5mm。

抬高活动横梁到适当高度,以便对立柱中部中心距进行测量,如预先已架好脚手架,可利用基准点对立柱中心距进行测量,而不必抬高活动横梁。

3.2.8.5活动横梁导套及限程套的安装

(1)安装活动横梁导套时,应特别注意导套上的编号与方向,安装后应对活动横梁导套与立柱间的配合间隙进行检查,其数值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其内间隙宜大于外间隙;导套偏心的最大断面应对正活动横梁立柱孔的对角线(图)安装限程套时,应防止碰伤立柱,并注意限程套的编号要与立柱一致。

 

图3.2.8.5活动横梁导套与立柱间的间隙

1-导套;2-立柱;3-导套的偏心端面的最大间隙;S1-内侧间隙;S2-外侧间隙

(2)当提升缸、平衡缸及悬挂活动横梁的拉杆安装完毕,具备试动条件后。

进行活动横梁上下试动,用小水泵蓄势器及临时管路,向提升平衡缸注水与排水,以便其带动活动横梁试动。

与此同时,检查导套等有无卡塞及其它异常现象;检查活动横梁在最上位置或最下位置时,均应与其四个限程套同时接触。

检查完毕后,将活动横梁停留在最上位置。

3.2.9上横梁的安装

3.2.9.1下横梁立柱段下螺母完成紧固工序之后,方可进行上横梁的安装。

3.2.9.2在上横梁吊装前,吊放提升拉杆,先将提升拉杆穿过活动横梁拉杆孔,暂时放置在立柱底座上,在其底部垫以垫木。

3.2.9.3上横梁吊装前准备工作

(1)利用车间运输行车对上横梁进行试吊,要求吊装工具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上横梁的重量,同时还要求吊装工具有可调整的能力,以保持上横梁在起吊时的平衡。

(2)吊装上横梁前,将柱套下衬圈装在立柱中螺帽上。

(3)将准备好的不同厚度的铁皮垫塞在上横梁的下螺帽上端面上,以便调整上横梁套入后的水平位置。

3.2.9.4上横梁吊装、找平

(1)上横梁吊离地面运至液(水)压机附近,提升至规定高度,转至立柱上部,同时对准四柱套孔,逐渐套入立柱。

(2)先装好上横梁柱套的上衬圈。

调整上横梁水平,在其纵、横向放置水平仪检测,其读数均不应大于0.12/1000。

(3)复查立柱的铅垂度、各立柱轴线的平行度偏差和对角线长度偏差均应符合本工艺标准3.2.7.2的规定。

(4)立柱复查符合要求后,旋紧上横梁的下螺母,使其与柱套端面接触良好。

吊装上横梁上螺母并旋紧。

检查上横梁与上、下螺母的接触面应符合本工艺标准3.2.4的规定。

3.2.10立柱加热预紧

3.2.10.1由于液压机本体框架结构的需要,立柱与上下横梁之间均要求有较高的予紧应力,以达到较高的联结刚度。

为此,仅仅通过冷予紧是无法满足的,多通过超负荷紧固或热装紧固方法实现。

施工中一般采用加热法预紧。

3.2.10.2当活动横梁、上横梁安装精度符合要求,立柱复查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便可对立柱进行加热预紧。

立柱加热法预紧适用于立柱与上、下横梁连接的两内侧都有台肩,立柱两端有加热孔道的立柱结构。

立柱采用加热法预紧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立柱加热前进行冷态预紧,应对称均匀的紧固。

螺母拧紧后,立柱螺母端面与上、下横梁支承面应紧密贴合,与横梁的接合面应符合本工艺标准3.2.4的规定;

(2)立杆所需的伸长量、螺母旋转角度和加热温度,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3)立杆加热预紧时,宜两个立柱对称并同时进行,加热预紧后应立即将开合螺母锁紧。

3.2.11工作缸的安装

3.2.11.1在安装上横梁之前,先将工作缸吊装放在活动横梁上,用枕木支撑。

3.2.11.2把工作缸凸肩的固定螺栓全部装于上横梁底面上,其垂直度误差在螺栓全长上不应超过0.5mm不准强力烘烤校正。

将工作缸逐个整套(包括柱塞及芯杆)地吊起,定好方向对角均匀地旋上全部凸肩的螺帽。

检查工作缸法兰与上横梁的接合面应紧密贴合,并应符合本工艺标准3.2.4的规定。

3.2.12提升平衡机构的安装

3.2.12.1安装前检查提升缸和平衡缸上悬挂活动横梁的拉杆,要求每对拉杆长度应一致。

3.2.12.2把提升平衡缸逐个对号装入上横梁的孔内,起吊上提升平衡小横梁,吊起提升拉杆并固定在提升平衡小横梁上,利用专用工具把活动横梁与拉杆连接,使提升缸柱塞处于最下位置,利用小高压水泵与临时小管路向提升平衡缸内注入高压水,利用提升机构将活动横梁提高数米(以方便拉杆的穿入),用枕木垫起活动横梁,卸掉专用工具,放掉提升平衡缸内高压水,使提升拉杆逐渐下降穿入活动横梁拉杆孔内,旋好拉杆上、下螺帽,要求其与横梁上、下接合面的接触良好,调整活动横梁水平,其误差不超过0.15/1000。

检查提升平衡柱塞上、下间距的平行度,要求不超过0.1/1000。

3.2.13安装工作缸柱塞

(1)松开主工作缸柱塞与缸体的连接压板,使柱塞芯杆与装在活动横梁上的下球块配合并装上半法兰盘,要求接触良好,局部间隙不大于0.05mm,球面接触面积应大于70%。

中间柱塞与活动横梁为插入式连接时,柱塞以台阶为支承者,要求柱塞台阶与活动横梁平面的接触良好,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间隙累计长度不应大于周长的1/5,柱塞端面为支承者,其下端面与活动横梁的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应大于60%。

(2)检查柱塞的垂直度,要求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工作缸空程上下试动应用小水泵蓄势器与临时管路,向提升缸进水与排水,以使活动横梁上下试动,带动导套、柱塞等有无卡塞及异常现象,试测起动时的压力,以估计摩擦阻力的大小及是否正

常。

复查柱塞的垂直度。

3.2.14辅助设备安装

3.2.14.1高压泵设备安装

(1)高压泵安装前,检查高压泵的名称、规格型号,核对高压泵铭牌的技术参数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高压泵外观应完好,无锈蚀和损坏;根据设备装箱清单,核对随机所带零部件是否齐全,有误缺损和锈蚀。

(2)高压泵的安装,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3)高压泵吊装时,吊钩、索具、钢丝绳应挂在底座或泵体和电机的吊环上;不允许挂在高压泵或电机的轴、轴承座或泵的进出口法兰上。

(4)基础铲麻面处理合格后,泵就位,装上地脚螺栓;用垫铁对高压泵进行找平、找正,并拧上地脚螺栓的螺母。

(5)进行地脚螺栓孔灌浆。

灌浆处应清洗干净;灌浆时,应保持螺栓处于垂直状态,并做好对地脚螺栓和泵的保护工作;混凝土的强度应比基础强度高一级,且不低于C15。

(7)机械设备平面位置和标高对安装基准线的允许偏差:

中心线±2mm,标高±1mm。

(8)用水平仪和线坠在高压泵进出口法兰和底座加工面上测量,进行高压泵精平。

整体安装的泵纵向水平度偏差及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表4.1.3.5要求;解体安装的泵纵向、横向水平度偏差均不应大于表4.1.3.3要求。

(9)高压泵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时,用百分表在联轴器上进行轴向径向测量和调整。

两轴心允许偏差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