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079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docx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docx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彩试题8

第一次工业革命试题(2015.8)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

”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

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海外殖民扩和掠夺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3.阅读英国人口结构变化图,判断英国人口结构变化主要得益于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4.“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是对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英国的殖民扩

D.工业革命

5.《全球通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形势发生了变化”是在(  )

A.18世纪晚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中期

6.瓦特“万能蒸汽机”的发明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工厂能够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   ②加强了工厂与水力条件之间的联系

③加快了欧美先进国家工业化的速度 ④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济联系加强

8.《共产党宣言》指出:

“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关键在于(  )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工厂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C.垄断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D.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9.一个反映19世纪晚期美国人生活的剧本准备了四个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坐汽车上班

B.乘飞机旅游

C.打聊天

D.在电灯下看书

10.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是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

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

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材料主要说明

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htt|p:

//www.wln100?

.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1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B.日本、俄国

C.德国、美国

D.意大利、英国

12.英国外交大臣伯伦曾说:

“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

”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  )

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

B.中国及其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

C.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D.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13.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

"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

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A.中国辛亥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14.http:

//@$未来脑教学云!

平台)剑桥学派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著作中写道:

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

这说明

A.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B.美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缓慢

C.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

D.美国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15.一位科学家说:

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

这段话最能表明

A.电已进入生产领域和人们的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16."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工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

"从材料中可获取的信息有

①企业生产规模大②资本集中③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④国民贫富差距缩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

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

“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A.炼钢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8.下列关于世界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进程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④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9.近年来中国民众对电信、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代会上代表们的提案很多都涉及这些敏感的话题。

下面对垄断这种经营方式评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B.其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它是西欧商业革命时代出现的特有现象

ht$t?

p: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20.据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

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

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黄金大量流入引发英国价格革命

B.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C.英国棉织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棉布产量大增

D.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21.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改良蒸汽机的研制,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能源动力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机械特色不同

23.《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工厂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开展

D.海外市场的扩大

24.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

25.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

B.

C.

D.

26.“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她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27.“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说明

A.火车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8.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

……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

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D.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29.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30.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也是近代史上率先崛起的国家之一。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

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

http:

//www.w|ln_|未来脑教学云平+台——《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据统计:

2002年平均每天流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达1.4亿美元。

截至2006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家在华投资。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

(3)简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4)据材料三指出推动中国外贸经济自2002年以来迅猛增长的重要历史事件。

32.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煤炭,因为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61年英国下院议员

http:

//www.wln@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1)“独特的有利条件”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之外,请再举两例。

http#@: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2)“雄厚的资本积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 从1785年到1824年,英国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约翰·尼夫《战争与人类进步》

(3)这场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4)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原因。

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①项错误;②③④都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A符合题意。

 2.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工业革命加剧贫富悬殊,拉大城乡差距,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推动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把农村人口抛进城市之中,反映出工业革命推动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而不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故D项错误。

【备注】无

 3.B【解析】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后,尤其是蒸汽机的推广使用,使工厂逐渐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从而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4.B【解析】“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与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吻合,故答案为B。

 5.C【解析】从科学与工业的关系变化来看,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答案选C。

 6.B【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投入使用,它使生产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②说法是错误的,排除,故选B项。

 7.D【解析】本题考查走向整体的世界。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进行分析,而不是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B项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可以排除。

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是在1947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后,A项说法与题文不符,可以排除,C项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可以排除。

经济危机是发生在经济领域,所以它与市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要一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都会波及到其他国家,因此D项是其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8.A【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只有A项直接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项。

B、C两项都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D项是殖民扩,均可排除。

 9.B【解析】无

 10.A【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在社会关系方面的影响,加剧了社会分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故选A。

 11.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电力的广泛应用、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这个时期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伴随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为全人类带来了很多发现和发明。

而西门子和爱迪生可以作为这两个国家的代表。

故选C项。

 12.D【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各国大打贸易战,三个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使整个世界处于紧和不安之中,故选D项。

 13.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从材料中的"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可知,C项正确,因为四个选项中只有工业革命没有充满暴力。

 14.A【解析】B项观点错误,材料中也不能反映。

D项不符合史实。

C项观点正确,但不是马歇尔阐明的中心。

注意“电报”“火车”是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发明,材料表明它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故A项正确。

 15.A【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仆人”,这说明电为人类提供了广泛的服务,成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16.D

【解析】材料实际指出了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①②是直接信息,③是间接信息。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国民贫富差距继续扩大,④错误。

 17.A【解析】据材料中“1884年”“摩天大楼”,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可知钢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建筑和城市面貌的改变,选A项。

 18.A【解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

 19.D【解析】西欧商业革命时代出现于新航路开辟后,而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上错误,故选D。

 2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使价格指数不断下降,故选C项。

新航路开辟于14、15世纪,排除A项;圈地运动发生于15-19世纪,排除D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1.A【解析】根据"燃机""20世纪""石油"等信息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而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由此可排除含④的选项。

 22.A【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突出的标志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这两次革命也分别被称为“蒸汽革命”和“电气革命”,所以这两次革命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能源动力的不同,答案选A。

B、C、D三项与上述特征不符,排除。

 2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题干表述“种种有利力量”是指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条件。

A项是前提条件;C项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本;D项是市场条件;B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开展的条件,故选B项。

 2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能源。

根据材料“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并结合四个选项,只有蒸汽机需要能源来产生动力,故选C项。

 25.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D项最佳。

 26.D【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2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材料“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时间概念”分析可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由题干可知,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英国最富裕的家庭占有社会财富的比重日益增加。

这说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分配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即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故本题选C。

 29.C【解析】工厂的分布由沿着河岸到在人口稠密的地城镇的变化,说明了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30.D【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了新航路,A项错误。

通过《航海条例》英国加强了海外贸易,虽然扩大了海外市场,但它主要是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18世纪,C项也不符合题意。

题干关键词之一是“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这一历史转变是指英国社会制度的转变,英国最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后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这才有了傲视全球的基础,D项符合题意。

 

 

31.

(1)影响:

引起商业革命;打破各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原因:

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围确立;通过殖民扩,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3)影响: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解体。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TO)。

【解析】回答第

(1)问时,重点回答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从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商品输出等方面回答第

(2)问。

回答第(3)问时,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自然经济解体方面分析。

回答第(4)问时,要注意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备注】无

 

32.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条件。

(2)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等。

(3)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城市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等。

(4)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也使部分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解析】本题以工业革命为主线,考查学生运用史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题,工业革命的条件一般指资金、技术、制度、资源、市场、劳动力等,故我们应该从以上条件着手列举史实。

(2)题,所谓“雄厚的资本积累”,是指工业革命前夕的原始资本积累。

英国资本积累的途径,主要是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等。

第(3)题,实际上是指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在英国的具体化,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来考查。

第(4)题,实际上是要我们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远隔重洋的英中两国毫无疑问是通过一场鸦片战争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必须谈到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备注】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