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305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docx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教学反思.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docx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许多教师将教学反思作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笔者在实践、调研后发现,目前教学反思中存在若干问题教师缺少反思的意识、缺少反思的方法、缺少反思的氛围、缺少反思的机会。

  笔者根据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前提、关键、途径、保证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

  案例介绍

  为了解当前中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情况,笔者针对教学反思的目的、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的方式、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等在200多位中学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分析回馈的信息,笔者发现教师在反思上存在一些误区。

  说起教学反思的目的,一些老师深有感触每天730上班,1700回家,1830辅导孩子、做家务,直到2100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这时除了要备课外,还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每课反思。

  教师只能硬着头皮上网去抄一些人云亦云的话语,东拼西凑,敷衍了事。

  与此相反,也有一些教师积极性高涨,片面追求反思的数量,把教学反思当作积极表现的工具。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价值所在。

  这样的反思流于形式,是影响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反思的最重要的原因。

  对于教学反思的内容,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教师怎样教的层面,弱化了对学生如何学层面的反思。

  因此,在反思的案例中也出现了格式基本一致的状况,有的教师还将教学反思的形式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

  何其精辟!

而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无疑是错误和有害的。

  这样的反思忽视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削弱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

  问卷中涉及到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式,目前教师主要还是集中使用撰写日记和制定教学问题清单的方法进行反思,依赖于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来进行,很少能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进行反思,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

  影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有教师认识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时间不足、学校管理不当等客观因素。

  其中对教学反思重要性认识不足占了35,同时有30的教师不知道反思的有效途径以及22的教师不清楚应该反思哪些内容。

  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是很重要的,13的教师认为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他们的反思。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成为影响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的最大障碍。

  同时,学校未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反思氛围也是教师不能进行有效反思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分析研究

  从案例中笔者了解到,目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缺少反思的意识

  目前,很多教师对反思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任务层面,缺乏对深层的教师教学反思价值的探讨,不视其为促进自我成长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

  其结果势必影响教师对教学反思相关概念如教学反思的定义、内容、方式方法等的理解,达不到有效的教学反思。

  不少教师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不能及时总结提炼。

  究其原因,他们对为什么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题目适合谁做等有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意识薄弱。

  缺少反思的方法

  缺少反思方法的主要表现为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样去写;虽然写了,但教学反思质量偏低;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只关注教学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

  这些都是由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欠缺而引起的。

  出现以上现象,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师不具备教育原理、教育方法、课程教学原理基础等宽厚的理论功底,反思实践就只能处于浅层次的阶段,难有质的飞跃。

  即使有些教师有具体操作层面的分析,但多凭个人的感觉进行,个人经验性的认识较多,主观认知成分占很大比例,没有达到真正反思意义的水平。

  同时,教学反思需要结合特定教学内容,回归到具体学生和特定情境,寻找特有的情感体验,要善于细描情境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要进一步寻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再有意识地寻求相关理论支撑。

  缺少反思的氛围

  学校开始普遍意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

  但是在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管理与评价仍有误导倾向,有的学校搞教研作秀,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的主打,强行规定教师写教学反思字数,并且课课都要有反思。

  这种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搞教育科研的做法,不可能形成鼓励教师反思的氛围。

  教师也因此在作秀的氛围中不能正确对待教学反思。

  有的教师在学校管理模式下保持了沉默,他们独自进行备课、上课,在反思中独来独往,冥思苦想,相互间缺少深入的交流和真正的合作,从而强化了教师的孤立感,泯灭了他们试图提出批判性问题的任何冲动。

  事实上,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对于反思同样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话交流,思想就有可能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通过对话,有利于自我优化,更有利于避免教师陷入独思的尴尬局面和自我封闭的泥潭。

  缺少反思的机会

  第一线教师整日忙于写教案、讲课、改作业、写批改录,还有班级管理、家长访谈,日复一日地陷在备课本里、作业堆里、试题海里,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公开课、观摩课等,工作量比较重,耗费着老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教师不能腾出时间去反思。

  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学习的时间,导致其不熟悉教育科研方法,缺少研讨手段和形式,也就很少有反思实践的机会。

  启示建议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能使教师取得教学实效,使教师更加主动地发现自身的专业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它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背景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

  这一反思的过程能帮助教师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融会贯通,从而使教师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知识体系,成为反思型教师。

  教学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大家已经意识到培养反思型教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针对反思型教师的要求及其当前教师的反思状况,构建反思型教师培养方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增强反思的意识——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前提

  教师的反思意识,首先来自于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应该把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把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唯有具备这样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我们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教师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和提升自身价值。

  除此之外,学校应改进对教师的评价系统,更多地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遇到的问题的认识和建构,这包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多样化解释的能力以及运用论据支持或评价问题情境与决策的能力等。

  这样能从外部增强教师自我反思的动力。

  掌握反思的策略——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

  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自于日常教学行为之中,可以由教师自己总结发现、由学生反馈发现、由同事互助发现或者是由专家指点发现。

  问题的关注点不仅可以是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也可以是成功的教学感悟、巧妙的教学设计。

  发现问题后,仅靠自我反思不能有效解决时,还需要通过同事间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进行合作反思,有时候甚至需要专家的指点,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个人提高策略主要过程为个人备课——个人听课——调整教案——个人上课——学生评课——课后记的模式。

  互助提高策略主要过程为个人备课——组内说课——集体备课——上课听课——教师、专家评课——课后记的模式。

  丰富反思的方式——成为反思型教师的途径

  通过丰富反思的方式,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实现。

  撰写教学日志。

  从教学日志再现教学工作中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自己学习的点滴欢乐与忧虑的事件,促使教师不断认识自身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的成功与不足,进而扬长避短,对以后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是很有益的。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系统化整理的过程,是对自己成长的记录过程,也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

  观看录像反思教学。

  通过录像再现教师的教学过程,让教师在自我分析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分析等,这样可以找出在语言和体态上的一些问题。

  学习文献的经验。

  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审视学生、审视课程,也才能不断地更新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