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2985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内除法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表内除法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表内除法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表内除法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表内除法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内除法二》教案.docx

《《表内除法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内除法二》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内除法二》教案.docx

《表内除法二》教案

《表内除法二》教案

《表内除法二》教案(通用5篇)

《表内除法二》教案1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

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

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

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

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

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

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

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

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

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

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

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

检查

师:

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

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

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

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

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

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

你算的对吗?

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1、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

(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2、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

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

点名3到5组回答

师。

师:

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

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

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

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表内除法二》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问: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

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表内除法二》教案3

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

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

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

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

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

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

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知道除法的含义。

用除法计算应用题。

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

每个学生实物卡片。

三角形。

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

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

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

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

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

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

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

插几枝?

四、总结

《表内除法二》教案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

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

共需要多少钱?

他们要买几枝钢笔?

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

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

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

要我们求什么?

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

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

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

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

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

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内除法二》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2、在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熟练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预习要求:

查阅资料了解标本的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的标本制作的更加精致,今天他们去参观标本展,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去你们高兴吗?

瞧,你看到了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说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墙上挂着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2只蝴蝶。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图上的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1、图上的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5=10(只)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求5个2是多少。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口诀是:

二五一十

其中2、5和1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每组有2只蝴蝶(每份)

一共有5组(份数)

一共用了10只蝴蝶做标本(总数)

2、根据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还能想到求什么?

(提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可以求作了几件标本?

和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引导学生把两个除法计算的问题完整地提出来。

一共用了10只蝴蝶,每件标本用了2只蝴蝶。

作了几件标本?

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作了5件标本。

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他们分别怎样列算式呢?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1)可以求作了几件标本?

102=5(件)口诀是:

二(五)一十

(谁能说说算式求什么?

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2)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105=2(件)口诀是:

(二)五一十

(谁能说说算式求什么?

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用一句乘法口诀二五一十,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对应的除法算式。

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常遇到这种计算,我们就可以借助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算式,这样更方便。

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看谁最有办法!

三、巩固练习

1、游戏

看口诀列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2、自主练习。

第1题:

看图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问题,是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的,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体会运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三个算式的方法。

第2题:

选择3个数列出乘除法算式。

(课前教师先把这些数做成卡片,装在信封里发给每个小组。

练习时,可以创设找朋友的情境,先在一组示范,选出3个数,写出3道算式,让学生体会是怎样运用一句口诀来计算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习。

四、全课小结

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