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2332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x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x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将饱和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稀释等质量的30%的H2SO4溶液和10%的H2SO4溶液

C.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

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硫酸加水稀释仍显酸性,pH小于7,不会等于7,且10%的稀硫酸的pH要比30%的稀硫酸的pH大,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可知,每56份铁参与反应时,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小,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时不再改变,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a图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B.b图足量的Zn和Mg分别与一定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c图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D.d图等质量块状和粉末状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不断产生白色沉淀,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达到最大值,对应关系正确;

B、镁比锌活泼,镁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较快,足量的Zn和Mg分别与一定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镁和锌过量,盐酸完全反应,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大于7,对应关系正确;

D、首先粉末状碳酸钙和盐酸反应速率大于块状的,所以对应图象斜率要大,同时由于碳酸钙质量相同,所以二者图象的终点也相同,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B。

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B.

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

C.

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滴加盐酸中至过量,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0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不合理。

故选D。

4.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产生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

B.c→d段溶液的pH不变

C.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

D.a点、d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

【详解】

A、a→b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不正确;

B、c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增大,B不正确;

C、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C不正确;

D、a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D正确。

故选D。

5.下列实验所示的图像中,其纵坐标随横坐标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A.

硝酸铵溶于水

B.

等量CaCO3与足量盐酸

C.

稀释一定量浓硫酸

D.

向盐酸中滴加Na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所以粉末状的碳酸钙反应最剧烈,反应时间最短,不符合题意;

C、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溶质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从小于7逐渐增大,最终大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

B.

两份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分解产生氧气

C.

向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加热碳酸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钠溶液为中性,pH=7,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pH不变,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两份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分解产生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向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沉淀生成,盐酸反应完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D、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二氧化碳是气体,固体质量减少,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的是

A.

向碱溶液中加水

B.

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D.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碱溶液中加水,pH减小,但是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饱和前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B。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图①: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图②: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

C.图③:

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D.图④: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于7,但不会小于7,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pH值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充分反应后不会再继续增加,B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开始溶质质量分数不降低,继续降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C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D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氢气质量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9.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溶液,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先pH值小于7,则该反应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入到稀盐酸中;故选项错误;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C、A点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溶液,则混合溶液的溶质为:

HCl和NaCl;故选项错误;

D、B点是氢氧化钠过量,混合溶液的溶质为:

NaCl和NaOH,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与氯化钠溶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

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C.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等质量块状、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当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对应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B、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并且是由大于7逐渐趋近于7,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因为碳酸钙中也含有钙元素,反应前钙元素质量分数不能是0,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较快,需要的反应时间短,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

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D.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但锌比铁快,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少,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pH不会小于3,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开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过量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如图表示在一定量的A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Fe粉

B.

如图表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C.

如图表示向pH=1的HCl溶液中不断滴加pH=13的NaOH溶液

D.

如图表示向硫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图中起点错误,还没有加入铁粉时,溶质有2种,加入少量铁粉时,铁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时溶液中有3种溶质,故A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B错误;

C、向pH=1的HCl溶液中不断加滴加pH=13的NaOH溶液,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盐酸溶液也存在水,溶液的pH不会等于13,故C错误;

D、向硫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耗尽再与氯化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反应完后,不再生成沉淀,根据

可知,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钡,硫酸产生的沉淀质量多于氯化铜产生的沉淀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3.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向稀盐酸中加蒸馏水(图中q曲线未与虚线相交,只无限接近)

B.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分解

C.

HCl和FeCl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加入足量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溶液的pH小于7,加水稀释酸性减弱,其pH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或等于7,故A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但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B正确;

C、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故在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得等一段时间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C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铝最多,不是镁,故D错误。

故选:

D。

14.下列四个坐标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C.

等质量、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

D.

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之后沉淀先增加后不变,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不符合题意;

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但是氯化钠的质量始终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5.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B.

将一定量的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C.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钙能与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溶剂减少,则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会减小,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时铝反应的速度比铁快,而该图象反映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由于氢气来自酸中的氢元素,反应的酸相同,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性减弱,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故错误;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们的胃液呈酸性,是因为胃腺壁细胞能分泌出盐酸。

胃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其易于被消化吸收。

你知道吗?

深受人们喜欢的早餐食品燕麦中常添加颗粒极小的铁粉,它既可以作为双吸剂(起到干燥和减缓食品变质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人体补铁剂。

要把铁粉变为人体需要的、能吸收的营养元素,就离不开胃酸的帮助。

健康人胃液的pH在0.9~1.5,胃液的pH不仅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对伴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各类病菌的繁殖有影响。

某医院对99位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胃液的pH及胃液中的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

分组

胃液的pH

受检患者人数

胃液中检出病菌的人数及比例

A

≤2.0

7

0

B

2.0~4.0

13

3(23.1%)

C

4.0~6.0

26

17(65.4%)

D

>6.0

53

45(84.9%)

 

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并使人感觉反酸或烧心。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能和胃酸反应;二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

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

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

因此,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酸类和抑酸类药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燕麦中的铁粉遇胃酸发生的反应:

_____。

(2)铁粉可以减缓食物变质,是因为铁可以和_____反应。

(3)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抗酸药是______。

(4)关于文中提到的几种抗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均属于盐类或碱类

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

C.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钙

(5)下列关于胃液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pH越小越利于人体健康

B.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所以胃液pH越大越利于人体健康

C.胃液pH越大越有利于病菌生存

【答案】Fe+2HCl=FeCl2+H2↑氧气碳酸氢钠和碳酸钙BCC

【解析】

【分析】

【详解】

(1)胃液注意成分是盐酸,与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食物变质是食物与氧气反应,铁生锈反应掉氧气,食物就不易变质。

(3)碳酸氢钠和碳酸钙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得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

(4)A、氧化镁既不是碱类也不是盐类,错误;

B、服用药物要适量,正确;

C、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而且因含有钙元素可补钙,正确。

故选BC。

(5)胃液pH的正常范围在0.9~1.5,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酸性越弱越有利于病菌生存,故选C。

考点:

化学用语、化学与健康的知识。

17.阅读科普短文,依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木糖醇(化学式为C5H12O5)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

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

木糖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齿的清洁,但是过度食用有可能带来腹泻等副作用,这一点不可忽视。

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它的甜度与砂糖相同,但热量却只有砂糖的75%,木糖酵在人体内氧化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

(1)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木糖醇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木糖醇在人体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条件略去)。

(3)木糖醇的用途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白色或晶体或极易溶于水或有甜味有机物2C5H12O5+11O2=10CO2+12H2O清洁牙齿或做甜味剂或提供能量等

【解析】

【详解】

(1)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

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有甜味;

(2)木糖醇属于有机物,木糖酵在人体内氧化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5H12O5+11O2=10CO2+12H2O;

(3)木糖醇的用途是:

清洁牙齿、做甜味剂、提供能量等。

18.化学与药品研发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

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

(1)提取过程

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乙醇沸点78℃)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为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

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

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结构分析

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

①定性分析

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合有的元素是(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量分析

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确定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只列式,不计算结果)__。

③主要抗疟结构分析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氧化性,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较强的氧化性呢?

我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0-、-0-0-”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

”等几种。

你认为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