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2241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docx

《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docx

企业管理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

这5种弱者思维,正在拖垮你

斯蒂芬·金说:

“地狱从来都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而是一点点吞没你。

弱者思维就是如此,一旦习惯,就会被它慢慢吞噬。

它吞噬的并不是你的能力、你的财富这些有形可见的东西,而是你的灵魂本身。

也许有人要说,听起来很吓人,但弱者思维到底是什么?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5种典型的弱者思维,愿读完之后,你能看清自己。

 

01 习惯性拒绝新事物,不愿走出舒适区

这两年区块链很火,当然争议也大。

如果你问一些人对于区块链有什么看法,首先他们自己没亲自接触过,但是会根据自己得到的二手信息判断说:

“区块链,就是一个骗局,不就是一些人懂点技术,虚张声势搞一搞圈钱的套路。

毫无营养,却又理直气壮。

反观身边那些大咖们,他们对于陌生领域和新鲜事物的态度,从来都是谨慎但乐观,并喜欢亲自体验。

央视前主持人张泉灵曾在演讲中说:

区块链让投资人身陷焦虑,但即便区块链有各种漏洞和泡沫,甚至违反国家法令,仍要相信这项技术本身具有但颠覆性。

有人说,越成功的人越喜欢尝试新事物。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常常讲,虽已近90岁高龄,但他对新技术的了解,并不逊于年轻人。

他以前看新闻喜欢纸质版,ipad出来后,就只看电子版了。

他用的是苹果电脑,苹果手机,连投资项目中,都不乏Facebook, Skype,Siri等年轻科技团队,他说害怕自己“落伍了”。

李嘉诚的一位下属曾感叹,“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

而那些习惯性拒绝新事物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眼前,活在眼下,无法拥抱未来。

因为陌生的未来,了解要花时间,尝试要花精力,可能还存在风险。

而熟悉的现在,才最安心舒服。

“我现在这样就很好,别跟我说这个那个的,我不感兴趣。

而事实是,那些曾质疑蒸汽机的人,后来都抛弃了马车;那些曾抵触互联网的专家,现在早已离不开它。

说到底,是不愿意跳脱舒适区的你,不是被享乐主义冲昏了头,就是虽然能听懂道理却没有自制力去改变自己。

那么,在迎接新事物、跳出舒适区之前,你更应该每天检视自己。

软弱、拖延、自私,是这些,把你牢牢困在了原地,让你动惮不得。

 

02 不愿付出代价,不能延迟满足感

美国曾有个著名的“饴糖实验”:

数十名小朋友坐在小教室,桌上摆着他们爱吃的糖。

研究员制定了几条规则:

●可以马上吃掉糖,但没有奖励;

●等到研究员回来再吃,会额外得到一块糖作奖励;

●等不到研究员回来,可以按铃,研究员马上返回,你可以吃糖,但必须放弃第二块。

后来研究追踪发现,那些少数擅长等待的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往往更容易成功。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延迟满足感”。

大体来说,就是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在等待和自律中成就自己。

今日头条CEO张一鸣,2005年南开毕业,放弃外企,选择去了新兴科技公司当程序员。

工作中,他每天自愿加班,干活不设边界,不到2年,就从普通工程师,开始带四五十人的团队。

他说因为能延迟满足感,愿意主动做更多,工作不分你我,所以第一份工作就成长很快。

今日头条创办不足1年,就有巨头投来诱人的投资offer。

张一鸣纠结了整整一星期,最后拒绝了。

他说这像是一种兴奋剂,但会在自己内功未成之前,使内在力量受到遏制,只有延迟满足感,才会让你不满于当下,一直向前。

而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坚持不下去,很大程度就是付出一点努力,就迫不及待要求回报。

●毕业时为了多两三千块钱的薪酬,放弃新兴行业,进了一眼就能望到底的传统企业;

●是否解决户口,是否能分到经济适用房,成了比前景更重要的择业标准;

●拼命工作,没换来升职加薪,就开始撞钟度日,抱怨努力没有收获。

但是我们好好想想:

人类从游牧业发展到畜牧业,农耕,正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跳跃。

从此开始,朝不保夕的困扰大大降低。

这种生产力的进步给人带来了足够大的安全感,平均寿命也显著提升。

所有这些人类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学会延迟满足的基础上的:

春播秋收替代了直接去采集果子,养牛养猪代替了打猎。

所以,如果没有延迟满足自己的能力,自我发展也是妄谈。

不要期望你会一夜暴富、明天起来突然勤奋,你早该面对的是:

即使“糖块”就在面前,也要存到急需之时,而不是像个小孩子一样,有今天没明天。

 

03 喜欢批判外界事物,用单一标准看世界

具有这种心态的人,看待问题永远只遵循一条逻辑:

事物的标准只有一个答案,只要是这样的结果,肯定是那样的原因。

●你创业打拼,他一定会说你不安守本分;你喜欢工作安稳,他又说你胸无大志。

●毕业就结婚生子,他就说这是没有事业心;独身主义,他又说莫不是精神有问题。

●女生开豪车,一定是被包养;公司谁晋升,肯定是关系户……

这种弱者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僵化或刻板印象。

他们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预先在头脑里形成各种判断,经验和理论,无论遇到任何人和事,总是用这种预设的刻板印象为标准作出评价。

弱者心态的人,永远只能看到黑暗的那一面,永远只能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来做判断。

而心智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不能局限在某一个维度去看问题,也越来越理解,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评价标准更不是只有一个。

只有避免单一标准思维,才能理性看待生活。

否则你会遇到这世界上所有的不如意,你会觉得你遭受了最多的不公平,却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04 过度自我关注,太在意外界评价

有网友说,人生的痛苦多半来自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工作出错,被老板当场点名,就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一整天总觉得同事在背后议论自己;

●开会不敢发言,担心提出的问题会被笑话,有好建议也不敢说,担心说错会被瞧不起;

●对接客户,打开对话框,半天不敢说话,担心发挥不好,应对不当,把事情搞砸……

要么是太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要么是太在乎自己的公众形象,过度自我关注的意识总是让自己的言行、束手束脚。

朋友阿爽讲过一个真实对故事:

毕业刚入职时第一次代表部门做汇报演讲,前期从内容到ppt设计,从语速到眼神,反复打磨,准备十分充分。

本想借此机会,在公司高层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谁曾想因为太想做好,太害怕出错,几次忘词,场面一度尴尬。

这次演讲成了阿爽挥之不去到阴影,她总能想起当时的场面,想起大家的议论,接下来一个月她都没底气和别人大声说话。

到了这种时刻,阿爽更应该想到的是,最坏,又能坏到哪儿去呢?

别人对你一次PPT演讲失败的记忆也许只有半天、一天,而你在这件事里准备的内容、学到的知识,甚至PPT的制作技巧,才是你真正的财富。

更何况,周围并没有人那么在意你。

放下你的聚光灯人格,看清自己并不是大明星,真的不是。

你的一举一动,对别人来说,除了利益相关,也许并无他用。

就像社会学家鲍尔莱说的: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05 上来就问解决方法,从未搞清楚问题

只在乎其然,不在乎其所以然,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干货心态”。

“这些事儿我都知道,我就想知道怎么办!

”这些人对待问题和知识,大都是这种想法。

这些人总是在并未清楚问题根源之前,就迫切想得到相关的干货,快速解决问题,好像世界上真有这种良方。

关于“干货心态”,专栏作者阿秀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非典期间一位做传播的知名教授,去给当时焦头烂额的卫生部讲如何做健康传播。

这位教授上来就匆匆掠过“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阶段,直接讲“怎么办”,各种方法策略,说得天花乱坠。

当时卫生部的一位领导很快制止了该教授,说希望他先把问题讲清楚,看看造成现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搞清楚原因再谈办法也不迟。

在普遍知识焦虑的今天,不乏类似的例子。

比如,参加一门写作培训课程,很多人不想听理论和思考,只想知道写爆款需要几步,越详细越好,最好有具体的模板。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干货记了一大堆,道理都懂,仍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知识终究是别人的,经验也是别人的,从别人那里只拿来最后那段解决办法,知识和经验也不可能就变成你的。

看完上面的5种思维,不知道你发现没:

不管是要即时成果,还是只求解决方案不求思考过程,又或者是害怕舒适区停滞不前,都存在一个本质上的共通点:

思维停滞。

网上有句笑话,叫做:

“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也有一个。

这句话在我看来并不是笑话。

当我们习惯任何一种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学习手段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时不时的问问自己:

这是最好的么?

我为这些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显然,代价是惨痛的。

代价,就是我们自己的思考能力。

因为长期不思考,会让人和人的差距变成指数级,别人看到天的时候,你还在井里看那个“小天”。

所以,猎豹移动CEO傅盛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认知,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是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